收藏 分销(赏)

复媒体时代在线约会用户的媒介转移行为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5380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媒体时代在线约会用户的媒介转移行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复媒体时代在线约会用户的媒介转移行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复媒体时代在线约会用户的媒介转移行为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1第 37 卷第 6 期 2024 年 3 月Vol.37 No.6March 2024艺术科技0引言2023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79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10.76 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 29.1 个小时1。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Web2.0 时代到来,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在媒介化社会中,移动设备和线上平台是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社交网络的改变,实现了效率化的连接和互动。参考消息日前刊登法新社报道报告显示:全

2、球社交网络用户近 50 亿,称社交网络用户平均使用的平台数量超过7 个2。复媒体时代,各种社交平台共生互补,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社交媒体平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社交关系在网络世界的延伸,还促成了全新的线上社交关系缔结,个人场域的亲密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字化情境的影响。在数字化时代,个体在构建自己的亲密网络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社会单身青年寻找潜在约会对象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满足个体更多元的社交需求,各种移动化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应运而生,以探探、SOUL 为代表的线上交友应用软件开辟了不同于熟人社交的新赛道,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数字化交往空间。在中介化交往中,在线约会平台上潜在伴侣之间的交流并不

3、局限于帮助他们匹配的这个平台,不少用户出现了媒介转移行为,即从约会应用程序到维系强关系的社交平台的交流转换,这种转移行为主要发生在双方确立亲密关系前。因此,本研究探讨用户产生媒介转移行为的心理动机、所蕴含的情感倾向以及对亲密关系产生的可能影响,以探究平台的特征性质与用户转移行为的关系。1在线约会平台用户的媒介转移行为:仪式、情境与关系1.1关系过渡:社交平台空间的“隐喻”用户出现平台转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针对特定群体需求或者特定市场细分领域,不同社交媒体所提供的数字工具具有差异性和独特功能的组合3,根据用户的需要,社交平台可以支持公开或私密的交流模式。因此,在复媒体环境中,个人可以根据自己

4、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通信形式,以满足特定类型的关系和交流需求,其选择的媒介或平台取决于关系的类型:某些沟通渠道适合与亲密的人交流,而其他适合较松散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的媒介转移行为与其他领域的产品或服务转移行为不同,当他们转向替代品时,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完全放弃使用原来的产品4。相反,他们可能会同时使用多个平台,以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满足更广泛、复杂的社交需求。Granovetter5在其研究中使用了四个指标来衡量纽带的强度,包括花费的时间、情感强度、以相互信任为代表的亲密关系,以及互惠服务。基于这些指标的组合,社会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强关系、弱关系和潜在关系6。这三种类型并不是界限分明的,

5、复媒体时代在线约会用户的媒介转移行为研究曹尚卿1,黄仙婧2(1 华南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2 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摘要:目的:探索复媒体环境下在线约会用户媒介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化对当下数字化、媒介化、中介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理解。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发现,用户利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之间的差异性功能来表达自我和管理不同的媒介关系,“关系过渡”和“关系管理”是促成用户媒介转移行为的关键动因,而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通常被用户认为是一个更亲密的领域。结果:研究发现,在双方对媒介平台意义的共识下,从在线约会平台到即时通信软件的转移被认为是潜在约会对象之间关系

6、进阶的一种“过渡仪式”,且被看作一种试探对方对自己感兴趣程度的关键信号。结论:通过这种仪式,用户能动地划分数字空间中的社会生活关系,选择特定媒介以实现自己印象整饰和关系管理的目的,进而获得对关系的控制感,突出数字化交往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地位,体现用户与平台、技术之间的互动博弈。关键词:在线约会软件;复媒体;媒介转移行为;数字化;亲密关系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6-0161-03162文化产业而是会发生“流动”。使用在线约会应用,用户最初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是出于发展潜在关系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强关系和弱关系之间会发生转化。在线下见面前,无论用户使

7、用哪款约会应用,从约会应用到微信等独立的即时通信软件的转移都被视为关系和约会仪式发展的关键时刻,有学者将其称为“过渡仪式”,这种仪式的意义是相互认同的。对用户来说,虽然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存在重叠的功能,但用户会将它们与某个特定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进而加深对平台的媒介印象,从约会软件转移到其他平台并不会影响双方的交流,但他们会觉得周围的环境和“磁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是一种情感动态对媒介实践的明确编码7。在交流的过程中,由男性主动提出交换微信的邀请,成为男女建立浪漫关系前心照不宣的异性恋规范,这被看作一种试探对方对自己感兴趣程度的关键信号,也是进一步发展亲密关系的基础。人们普遍认为亲密关系是通过

8、“连接和边界”存在的,用户将自身所使用的软件平台编码为各种承载不同关系的应用。与在线约会软件相比,微信交流中的边界更少,因此被用户认为是一个更亲密的领域8。在线约会平台用户都能感知到从软件过渡到其他即时通信平台的不同之处,他们从寻找潜在伴侣的应用程序或领域,转变为融入日常生活中更广泛的社交活动的领域。像微信这样的即时通信软件允许潜在约会对象持续相互访问,给用户一种心理暗示,即微信比约会软件更能增加日常生活的接触机会。用户认为信息的接收对象也更有可能看到微信消息,这意味着对方为自己打开了一扇进入生活的窗,抽象上来说它们代表一种隐私空间的“访问等级”。这种意义建立在社交媒体用户对某一个平台的普遍使

9、用体验感受上,即个人在媒介使用的过程中会把媒介纳入自我的“意义体系”当中,这体现了个体数字媒介实践对大众媒体的意义塑造。1.2关系管理:异质社交关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9认为,社会是一个舞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和所处情境密切相关,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对角色的期待和规范表演,这些表演是一种表达自我的符号。而在社交媒体中,个人自我呈现的动力来自自我与他人、主体与客体间无处不在的凝视10。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数字设施技术来塑造“自我”,以实现个人身份的社会建构,反映了个人日常生活的“表演”在数字空间的扩展,新的社会互动模式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从而在人际互动拥

10、有更强的控制感,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管理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进行日常交流和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作为个人的用户,在线上和线下拥有很多社会关系,用户在应对不同平台的关系时,会采取不同的印象管理策略。此时,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表演”,用户为维护自己在不同受众面前的人设,会选择在不同平台发布不同的内容,向不同的用户展演不同的自己11。同时,不同社交媒体的可供性赋予用户采取各种行动的可能性以及多样的使用体验,用户利用不同平台的机制功能来实现不同的自我展示策略,从而达到多样的形象整饰目的。新兴的在线约会平台为性少数群体提供了重要的社区资源以及获取线下空间中敏感或难以获得的

11、信息和知识12,以便性少数群体通过使用这些软件重新确认和获得对其性别认同的社会支持13。然而,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仍然存在,如果意外披露自己性少数群体的身份可能遇到网络欺凌、骚扰、歧视,被进一步污名化,特别是披露给线下的关系网络成员,可能导致自我塑造的形象坍塌,进而产生被称为“情境崩溃(ContextCollapse)”的现象。这是当个人将他们多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聚集到单一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时,由于匿名社交平台的可见性,个人发布的信息和行为会在无意的、不可预测的情况下,使人们在一个关系群体中的互动对另一个群体可见。有时人们甚至面临意想不到的、多样的接收者,导致一些困窘的在线社交情境出现,如误解语

12、境暗示、呈现错误的自我形象等。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来自一个语境的人、信息和规范对另一个语境的入侵。在这样的情况下,微信这类以强关系为基础构建的社交软件能通过分组标签功能高效地对联系人进行差异化管理,对发布的朋友圈设置分组可见,在满足自我形象呈现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可见范围人群。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分组标签这种平台机制,用户能在媒介转移的过程中有效解决人际关系“情境崩溃”的问题,同时避免理想自我与角色塑造之间的矛盾,这种创造性实践为关系管理、身份认同和自我探163第 37 卷第 6 期 2024 年 3 月Vol.37 No.6March 2024艺术科技索提供了新的情境定义的可能性。此外,它也赋予

13、了在线约会平台更大的主动权,使强弱关系的管理更加灵活,为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提供了先机。2结语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社交互动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复媒体环境下,在线约会软件在用户寻求浪漫关系和约会实践中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整个媒介环境的一部分。虽然在线约会软件中的算法推荐等平台机制促成了潜在约会对象之间的第一次数字会面,但它本身在表达约会意向或发展亲密关系方面并不具有深刻影响力。相比之下,将交流从约会应用转移到私人通信软件,是双方关系的象征性转变信号,是关系进阶的一种“过渡仪式”,也是一种象征性的亲密行为。平台转移行为是由用户赋予的“平台意义”所决定的,“平台意义”是在日常个人

14、媒介使用中对大众媒介共识的塑造。在媒介转移的过程中,出于自我印象管理和关系管理的需要,用户会选择设置分组标签,能动地对数字空间中的社会生活关系进行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情境崩溃”的尴尬状态,这是对技术社会化现象的侧面反映。同时,这种创造性实践为关系管理、身份认同和自我探索提供了定义新情境的可能,深化了对当下数字化、媒介化、中介化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理解。参考文献:1 第 52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3-08-28)2023-11-30.https:/ 报告显示: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近 50 亿EB/OL.参考消息网,(2023-

15、07-21)2023-11-30.https:/ 霍尔祖姆.研究土耳其大学生使用 Facebook 的目的与性别和人格的关系J.人类行为中的计算机,2016(64):319-328.4 苏珊基文尼,马德哈万帕塔萨拉西.在线服务中客户的转换行为:对选择的态度、行为和人口统计因素的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J.学术营销科学杂志,2001,29(4):374-390.5 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美国社会学杂志,1973,78(6):1360-1380.6 曾斯科夫霍伊.通过微信管理强关系、弱关系和潜在关系的日常交流:可用性、可见性和相互参与J.移动媒体与通信,2021,9(3):513-530.7 布罗

16、克.“从匿名网站到私人 WhatsApp 账号”:柏林约会应用用户的仪式转变 J.新媒体与社会,2021,25(10):2551-2571.8 塞利科鲁,里根.简介:为什么要重新审视亲密关系?J.剑桥人类学杂志,2015,33(2):20-25.9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82-493.10 邓秀军,刘梦琪.凝视感知情境下“AI 换脸”用户的自我展演行为研究 J.现代传播,2020(8):16-21.11 李嫒嫒.数字游牧民:复媒体环境中的社交媒体平台摇摆研究 J.当代青年研究,2022(3):27-34,98.12 福克斯,拉尔斯顿.网上的同性恋身份

17、:LGBTQ 个人在社交媒体上的非正式学习和教学经历J.人类行为中的计算机,2016(65):635-642.13 韩玺,韩文婷,朱华卿,等.网上发生的事情会留在网上吗?: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者的社交媒体依赖性、在线支持行为和离线影响 J.人类行为中的计算机,2019(93):91-98.作者简介:曹尚卿(1971),女,湖南益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黄仙婧(1999),女,福建漳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上接第 146 页)独特魅力。参考文献:1 刘颖悟,汪丽.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J.传媒,2012,150(1):73-75.2 郑瑜.媒介

18、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J.当代传播,2007(3):1.3 焦道利.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 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7):107-111.4 孙健.浅析纪录片结构的叙事策略J.中国报业,2023(12):69-71.5 张骁将.融媒体时代国产微纪录片的情感建构J.当代电视,2020(11):75-77.6 杜留亚,唐飞.浅析新媒体语境下交互式纪录片的发展策略 J.文化产业,2022(32):55-57.7 何惬.信息碎片化时代古镇微纪录片的创新模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4):56-58.8 周瑶.“江南水乡古镇”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J.传媒观察,2020,443(11):44-50.9 金春波.媒介融合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策略J.视听,2016(3):31-32.10 姜云婷.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作者简介:周铭敏(1998),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