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24,17(1):78-8678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中介孙文杰1郭凯玥2 赵晓萌3张佳佳4雒瑞帆2 司继伟2(1海阳市第四中学,烟台2 6 510 0;2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 50 358;3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青岛2 6 6 0 7 1;4高青县第一中学,淄博2 56 30 0)摘要为考察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及自我调节学习在其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8 9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测查,并对其学业成绩进行半年的追踪。结果发现:(1)掌握接近和掌握回避目标对即时和延时的学业
2、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预测作用,成绩回避目标对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预测作用;(2)成绩接近、掌握接近和掌握回避目标可通过自我调节学习间接正向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而成绩回避目标可通过自我调节学习间接负向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研究表明,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同,自我调节学习在其间起到了重要的间接作用。上述研究发现为高中生确立成就目标和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业成绩提供了实证证据支持。关键词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成绩;自我调节学习;高中生D0110.19988/ki.issn.2095-1159.2024.01.009绩回避和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四种。我国学
3、者刘惠军1问题提出(2003)曾验证了四分法在中国学生中的适用性。其学业成绩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且与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学业幸福感等密切相关(Oliveira etal.,2 0 17;T u o mi-nenetal.,2 0 2 0)。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Dweek,198 6;H o n i c k e e t a l.,2019;Lavrijsen et al.,2021;Meens et al.,2018),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个体自身动机因素对其学业的发展尤为重要(Wirthwein et al.,2 0 13;Zimmerman
4、,198 9)。成就目标作为个体成就动机的结构之一,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显著影响(Neubauer et al.,2022;Senko,2019;Wirthweinet al.,2013)。成就目标体现着个体对于相关行为的目的认识,它是个体愿意去做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并极力追求完美的一种内部驱动力量(Pin-trich,2 0 0 0)。经典的成就目标理论最初将成就目标定向分为:与适应性行为相关的掌握目标和与非适应性行为相关的成绩目标(Ames&Archer,198 8;Dweek,198 6)。随后,修订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绩目标扩展为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如果高成绩接近
5、目标伴随高掌握目标,则会产生更加适应性的行为(Harackiewicz et al.,1998;La u e t a l.,2010;Pi n t r i c h,2 0 0 0)。El l i o t(1999)进一步提出成就目标理论的四分法,包括成绩接近、掌握接近、成中,成绩接近目标定向,指的是注重在具体表现上能够超越别人,对自身能力予以正面积极的判定;掌握接近目标定向,指的是注重掌握理解新知识和提升自身能力;成绩回避目标定向,指的是注重在具体表现上能够不比别人更差,更偏向于规避对自身能力的负面判定;掌握回避目标定向,指的是尽量规避无法完成的任务或者丧失已经拥有的知识等情况成就目标理论的来
6、源一智力的内隐理论认为,持有能力增长观的个体更倾向于设立掌握目标,而持有能力实体观的个体更倾向于设立绩效目标(Costa&Faria,2018;Hertel&Karlen,2021)。新近研究表明,不同成就目标定向和成就结果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和方向不同(Miller etal.,2 0 2 1)。W ir t h w e in 等人(2 0 13)早期开展的元分析发现,掌握接近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掌握接近目标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要高于成绩接近目标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而掌握回避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对于成绩接近目标来说,
7、近年来研究者却发现其对绩效结果的预测关系可能是复杂的(Miller et al.,2 0 2 1)。如部分证据表明,成绩接近目标与学业结果之间没有关系或成绩接近目标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Diaconu-Gherasim&Mairean,2 0 16;杨舒文等,2 0 18);通信作者:司继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ial:孙文杰等: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中介而也有研究证明,成绩接近目标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Chen,2 0 15;Sc h e r r e r e t a l.,2 0 2 0;W i r t h-wein etal.,2 0 13;陈岑等,2
8、0 13),且当其与掌握目标相结合时,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Lau etal.,2 0 10;Pin t r ic h,2 0 0 0)。可见,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上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高中时期是青少年学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年级上升,学业成绩成为衡量青少年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成绩接近目标定向可能会呈现上升趋势(Scherrer et al.,2 0 2 0;Xu e t a l.,2 0 2 0)。虽然国外已有一些研究考察了不同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成绩之间的联系,但针对中国文化背景下高中生的研究还较少。基于前人揭示的不同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必要进一步针对特
9、定文化背景及特定年龄段学生进行探讨。成就目标定向和绩效结果之间可能存在着诸多中介变量。例如,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及学业求助行为等均可在成就目标定向和绩效结果之间起到中介作用(Creed et al.,2 0 0 9;H o n i c k eet al.,2 0 19;Po r a t h&Ba t e m a n,2 0 0 6;孙素英等,2 0 10)。本研究则着重关注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在其中可能扮演的中介角色。自我调节学习是学生想要达成自己的学习目的,提升学习的效率,自主地调整自身的认识、态度和行动,把学习本身当成意识的对象
10、,一直持续对其展现主动而自觉地监督、控制和调节的过程(Pintrich,2000;Zi m m e r m a n,198 9)。Zi m m e r m a n (198 9)提出的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从个人的潜在因素、行动和环境这三方面的相互影响来解释学习的自我调节现象。基于该理论,个体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受到外部因素和自身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成就目标定向作为个体成就动机的重要结构之一,与自我调节学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Pintrich,2 0 0 0)。例如,Zhu和Mok(2018)发现成就目标能显著预测自我调节学习。Dweck 和 Leggett(1988)也认为,持有不同成就目
11、标的个体,其自我调节学习表现具有明显差异。具体来说,掌握目标定向与适应性的自我调节存在关联,而成绩目标定向对于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却有着不同效果(Abar&Loken,2 0 10;Bernacki et al.,2 0 12;W a n g e t a l.,2 0 19;孙素英等,2 0 10)。例如,Bernacki等人(2 0 12)发现,高掌握目标与更多有益的自我调节学习行为相关,高成绩回避目标与自我调节学习显著负相关,而高成79绩接近目标与自我调节学习行为不相关。而Wang等人(2 0 19)的研究却表明,成绩接近目标与自我调节学习存在正相关。此外,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
12、能力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密切相关,个体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自我调节学习者,会对未来的学业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Zimmerman,198 9)。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强者能选择合理的学习策略,并正确评估其进步,进而及时改变学习策略、调整行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ZimmermanK i t s a n t a s,2 0 14)。Dent 和Koenka(2016)开展的元分析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基于此,本研究试图考察自我调节学习在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成绩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其次,为了更清晰地揭示成就目标和自我调节学习是否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业成绩产生预测作用,本研究使用纵向
13、设计,在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业成绩即时预测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对学业成绩的延时预测作用。再次,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个体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和学习经验的增长而逐渐提高(Zimmerman,1989;苏丹等,2 0 13)。在青少年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元认知能力逐渐上升(Scherrer etal.,2 0 2 0;苏丹等,2 0 13),这为学生发展自身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学业压力和学习任务难度逐渐上升。因此,考察高中阶段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业成绩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计划、执
14、行、监控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至关重要综上,本研究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深人考察我国高中生的成就目标定向不同维度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调节学习在二者之间可能发挥的中介作用。2研究方法2.1被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东省烟台市三所学校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间隔半年的学业成绩追踪。其中,第一次施测(T1)共获得有效被试1520人(男生56 2 人,女生9 58 人;高一年级7 6 9人,高二年级7 51人)。被试居住地在城市者占25.7%,县城者占34.5%,农村者占39.9%;独生子女占6 4.2%,非独生子女占35.8%;被试父亲/母亲文心理研究80化程度为大学及其以上者分别占
15、18.4%/13.1%,高中者分别占35.5%/30.7%,初中者分别占42.7%/49.0%,小学及其以下者分别占3.4%/7.2%。第二次施测(T2)时,流失被试131人,被试流失率为8.6%,最终完成两次测查的有效被试共138 9人(男生50 9人,女生8 8 0 人;高一年级7 10 人,高二年级6 7 9人)。2.2研究工具2.2.1成就目标定向采用刘惠军(2 0 0 3)编制的四分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该量表共2 9个项目,分为成绩接近、掌握接近、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四个分量表。采用5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将同一分量表内各项目得分相加,则为四个分量表的
16、目标定向分数。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s 系数为0.8 6,各分量表的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84,0.81,0.80,0.78。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结构效度良好,X/df=5.45,TLI=0.86,CFI=0.88,RMSEA=0.06,SRMR=0.06。2.2.2自我调节学习采用 Pintrinch 和 De Groot(1990)编制,后经赵坤(2 0 0 9)修订的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简称MSLQ)的青少年版。该问卷共包含44个项目,由自我效能感、任务价值、考试焦虑、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方法五个维度组成。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像我”,5代表“
17、极为像我”,各项目得分相加作为自我调节学习的总分。得分越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s 系数为0.9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结构效度良好,/df=5.25,CFI=0.82,TLI=0.81,RMSEA=0.06,SRMR=0.06。变量1成绩接近目标2掌握接近目标3成绩回避目标4掌握回避目标5自我调节学习6T1学业成绩7T2学业成绩MSD注:p0.05,*p0.01,*p0.001,下同。2.2.3学业成绩以学生两次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将三科成绩分别进行分年级标准化,最终学业成绩指标为期末考试三科成绩分年级标准化之后的
18、平均分。2.3施测程序在正式施测之前,征得学校和老师的同意,并向学生及其父母发放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获得其书面同意。在T1 时,以班级为单位收集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自我调节学习以及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业成绩信息。在T2时,仅收集第二学期的学业成绩信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主试完成以上施测过程。施测时由主试统一宣读指导语,要求独立完成问卷,结束后当场收回。2.4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和Mplus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3研究结果3.1天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数据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Podsakoff et al.,2 0 0 3)。
19、结果发现,共有12 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被析出,且第一个公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9.96%,小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效应(周浩,龙立荣,2 0 0 4)。3.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成绩接近、掌握接近、掌握回避目标定向与自我调节学习以及T1、T 2 两个时间点的学业成表1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N=1389)1210.34*0.31*0.38*0.45*0.06*0.06*3.250.8731-0.07*0.32*0.74*0.28*0.263.050.71410.25*-0.03-0.19*-0.
20、19*1.960.85510.42*0.14*0.153.620.92610.32*0.33*3.380.52710.82*0.060.7910.000.85孙文杰等: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中介绩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与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性不显著,与 T1、T 2 两个时间点的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调节学习和T1、T 2 两个时间点的学业成绩均呈显著正相关。3.3成就目标定向、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绩的即时中介效应首先,检验四种成就目标定向对T1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结果显示,模型饱和。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显著正向预测T1学业成绩(=0.22,p0.00
21、1;=0.12,P0.001),成绩回避显著负向预测T1学业成绩(=-0.20,p0.05)。在直接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加人自我调节学习这一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饱和。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对T1学业成绩的直接预测作用仍显著。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显著正向0.p1*0.38d3b*0.25*掌握回避图1自我调节学习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即时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表2 成就目标定向对T1学业成绩的中介路径及基于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检验影响路径成绩接近自我调节学习一T1学业成绩掌握接近一自我调节学习一T1学业成绩成绩回避一自我调节学习一T1学业成绩掌握回避一自我调节学习
22、一T1学业成绩3.4成就目标定向、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绩的延时中介效应首先,检验四种成就目标定向对T2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结果显示,模型饱和。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显著正向预测T2学业成绩(=0.21,P0.001;=0.13,p0.001),成绩回避显著负向预测T2学业成81预测学业成绩(=0.07,p0.05;=0.08,p0.01),成绩回避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0.18,p0.001);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显著正向预测自我调节学习(=0.61,p0.001;=0.17,p0.001),成绩回避显著负向预测自我调节学习(=-0.09,p0.05),但成绩接近对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
23、作用(=0.21,p0.001)。自我调节学习显著正向预测T1学业成绩(=0.25,p0.001),参见图 1。进一步采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重复取样50 0 0 次)进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成绩接近、掌握接近、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通过自我调节学习作用于T1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均显著(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掌握接近、成绩回避、掌握回避三者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 8.0%,11.1%,34.5%,参见表2。成绩接近0.210.34*0.61*-0.09*掌握接近0.17*-0.07*-0.05成绩回避0.07*-0.18*0.08*间接效应值0.050.15-0.0
24、20.04绩(=-0.21,p0.05)。在直接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加人自我调节学习这一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饱和。掌握回避、成绩回避对T2学业成绩的直接预测作用仍显著。掌握回避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自我调节学习0.25*T1学业成绩95%的置信区间中介效应比例0.03,0.07 一0.10,0.20 68.0%-0.04,-0.0111.1%0.03,0.0634.5%心理研究82(=0.08,p0.01),成绩回避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0.18,p0.001);掌握回避显著正向预测自我调节学习(=0.17,p0.001),成绩回避显著负向预测自我调节学习(=-0.09,
25、p0.05;=0.03,p0.05),但成绩接近和掌握接近对自我调节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0.21,p0.001;=0.61,p0.001)。自我调节学习显著正向预0.10.38*030.25*掌握回避图2 自我调节学习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延时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表3成就目标定向对T2学业成绩的中介路径及基于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检验影响路径成绩接近一自我调节学习一T2学业成绩掌握接近一自我调节学习一T2学业成绩成绩回避一自我调节学习一T2学业成绩掌握回避一自我调节学习一T2学业成绩3.5跨组比较鉴于本研究使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的样本,以年级为自变量,成就目标定向、自我调
26、节学习以及T1、T 2 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MANOVA分析。结果显示,除成绩接近目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1,13)=20.18,p0.05)。我们采用多组结构方程模型比较了中介模型的年级差异。首先,建立自由估计模型,允许所有路径在不同年级中进行自由估计;其次,建立路径等同模型,将不同年级的结构路径系数等同设置;最后,比较两个模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模型比较结果发现,对于T1时间的中介模型而言,限定模型与自由估计模型的差异不显著(4V=14.18,Adf=9,p0.05),对于T2时间的中介模型而测T2学业成绩(=0.30,p0.05),表明中介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具有跨年级的一致性。4
27、讨论4.1月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的直接作用本研究的结果部分支持了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所提出的掌握目标通常与适应性行为相关,而成绩目标通常与非适应性行为相关(Ames&Archer,1988;D w e e k,198 6;Pi n t r i c h,2 0 0 0)。即掌握接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而成绩回避目标则直接负向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成绩接近目标对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均无直接自我调节学习0.30*T2学业成绩95%的置信区间中介效应比例0.04,0.09 0.13,0.23-0.04,-0.01 0.03,0.07
28、一12.4%37.3%孙文杰等: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中介预测作用。这与以往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Diaconu-Gherasim&Mairean,2 0 16;Fa d le lm u la e t a l.,2015;张静等,2 0 12)。例如,Diaconu-Gherasim和Mairean(2016)就发现成绩接近目标不能预测学业成绩。张静等(2 0 12)发现四种成就目标均不能直接预测学业成绩,只能通过元认知或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学业成绩。而众多研究发现,成绩接近目标对学业成绩具有预测作用(Scherrer etal.,2 0 2 0;Wirthwein
29、et al.,2 0 13;C h e n,2 0 15;陈岑等,2013;杨舒文等,2 0 18)。例如,Scherrer等人(2020)的研究表明成绩接近目标可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而杨舒文等人(2 0 18)的研究则表明,成绩接近目标负向预测一年以后的学业成绩。对于成绩接近目标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不一致关系,首先,我们认为可能受到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教育背景的影响,处在我国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可能普遍拥有较高的成绩接近目标。因此,成绩接近目标对于面临考试压力的高中生来说,可能不具备对学业成绩的直接预测作用。其次,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可能存在诸多中介变量(Creed et al.
30、,2 0 0 9;Honicke et al.,2 0 19)。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还需要通过相关的中介变量才能更深刻体现出来。4.2自我调节学习在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即时与延时中介效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调节学习在四种成就目标定向和即时与延时的学业成绩之间均起到间接作用,成绩接近目标、掌握接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通过显著正向预测自我调节学习从而预测即时与延时的学业成绩,而成绩回避目标则通过显著负向预测自我调节学习从而预测即时与延时的学业成绩。这与前人研究发现的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通常与适应性行为相关,而成绩回避目标通常与非适应性行为相关的结果一致(Chen,2 0 15;G o
31、n i d a e t a l.,2014;La u e t a l.,2 0 10)。且本研究发现,成就目标定向不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学习预测即时的学业成绩,也可以预测半年后的学业成绩。因此,高中阶段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其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具有一定稳定性。虽然,成绩接近目标不能直接预测学业成绩,但却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学习间接预测即时和延时学业成绩。这体现了自我调节学习在成就接近目标与学业成绩之间的重要作用,即拥有高成绩接近目标的高中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学习来提升学业成绩。具83有高成绩接近目标的个体通常会对优良学业成绩具有高期望,一方面,这可能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Ac
32、eves et al.,2 0 2 0;Zh a&H a l l,2019);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更大的学业压力,进而导致对获取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被动性(Ang etal.,2 0 0 9)。当目标期望与自身能力相匹配时,成绩接近目标往往具有积极的作用;反之,可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Darnon et al.,2 0 0 9;Darnon et al.,2 0 0 7)。而在本研究中,成绩接近目标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学习正向预测学业成绩。因此,在我国教育文化背景下,成绩接近目标更多地体现出了其对高中生学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掌握接近目标既可直接预测即时学业成绩,又可通过自我调
33、节学习间接预测即时学业成绩,但是自我调节学习完全中介了掌握接近目标与延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即加入自我调节学习这一中介变量后,掌握接近目标对延时学业成绩的直接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这说明了自我调节学习在掌握接近目标和延时学业成绩之间的重要作用,相对于即时学业成绩,自我调节学习可能对延时学业成绩更为重要。另外,对比本研究中成绩接近目标和掌握接近目标通过自我调节学习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值可发现,前者对即时和延时学业成绩预测的间接效应(即时:0.15;延时:0.18)要大于后者对即时和延时学业成绩预测的间接效应(即时:0.0 5;延时:0.0 6)。这与先前表明掌握接近目标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成绩接
34、近目标的研究发现一致(Miller et al.,2021;Wirthwein et al.,2013)。当代成就目标理论认为,高掌握目标的学生往往持有能力增长观,认为自身的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Costa&Faria,2018;Hertel&Karlen,2021;Pintrich,2 0 0 0。持有掌握接近目标的学生坚信可以通过努力获取成功,在出现问题或面对困难时更可能使用积极的态度及自身努力去解决问题。并且前人研究已表明,高掌握目标的个体通常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任务的目标和内在价值有较好的把握,会主动使用学习策略掌握知识,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进而取得较好成绩(Komarr
35、aju&Nadler,2013)。成绩回避和掌握回避目标均既可直接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又可通过自我调节学习间接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成绩回避目标负向预测自我调节学习,进而预测学业成绩。持有成绩回避目84标的学生,往往以不比别人差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自我满足,倾向于逃避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可能会导致较低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而导致较差的学业成绩。并且这类个体往往害怕得到外界的消极评价,会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而放弃努力,因此不能开展有效的自我调节学习(Bernacki et al.,2 0 12)。而持有掌握回避目标的个体则往往会尽力预防不能达到目标或预防丧失当前的知识技能,是非常具有代
36、表性的完美主义者(ElliotM c g r e g o r,2 0 0 1)。他们会极力避免做各类错事,保证自身不出现任何错误。其积极面体现于能够让个体更加主动地通过努力获得优异成绩;其消极面则是毫无组织性的学习状态、考前焦虑、紧张等,这可能会影响学习的坚持性。但在本研究中其对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与部分研究的结果一致(Dia-conu-Gherasim&Mairean,2 0 16)。这可能是由于该部分学生对取得高学习成绩拥有较高的期望,其对完美主义的追求会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自我调节学习意识,进而有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5结论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掌握接近、掌握回避和成绩回避
37、定向可以直接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四种成就目标定向还均可通过自我调节学习间接预测学生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参考文献陈岑,龚少英,柴晓运(2 0 13).中学生家长目标、课堂目标结构与个体目标定向及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研究,6(2),78-84.刘惠军:(2 0 0 3)成就目标对工作记忆广度和控制性提取影响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苏丹,宋娟,方平(2 0 13)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发展特点心理与行为研究,11(4),490-496.孙素英,林崇德,姜媛.(2 0 10).初中生成就目标与写作成就的关系及其中介因素研究。心理科学,33(5),1131-1135.杨舒文,潘斌
38、,王婷婷,司继伟。(2 0 18)。小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双向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心理与行为研究,16(1),8 1-8 7.张静,刘靖文,吴庆麟。(2 0 12)初中生成就目标、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模型。心理研究,5(1),85-88.赵坤。(2 0 0 9)。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研究:以物理学科为例.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心理研究周浩,龙立荣。(2 0 0 4).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12(6),942-950.Abar,B.,&Loken,E.(2010).Self-regulat ed learningand self-dire
39、cted study in a pre-college sample.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25-29.Aceves,L.,Bamaca-Colbert,M.Y.,&Robins,R.W.(2020).Longitudinal linkages among par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youth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and competence in Mexican-origin families.Journal ofYouth and Adolescence,
40、49(1),32-48.Ames,C.,&Archer,J.(1988).Achievement goals in theclassroom: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motivationprocess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0(3),260-267.Ang,R.P.,Klassen,R.M.,Chong,W.H.,Huan,V.S.,Wong,I.Y.F.,Yeo,L.S.,&Krawchuk,L.L.(2009).Cross-cultural invariance of the academic e
41、x-pectations stress inventory:Adolescent samples fromCanada and Singapore.Journal of Adolescence,32(5),1225-1237.Bernacki,M.L.,Byrnes,J.P.,&Cromley,J.G.(2012).The effects of achievement goals and self-regulatedlearning behavior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42、ContemporaryEducational Psychology,37(2),148-161.Chen,W.W.(2015).The relations between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HongKong:The mediating role of students goal orienta-tions.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37,48-54.Costa,A.,&Faria,L.(2018).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
43、-g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 meta-analytic re-view.Frontiers in Psychology,9,829.Creed,P.A.,King,V.,Hood,M.,&McKenzie,R.(2009).Goal orientation,self-regulation strategies,and job-seeking intensity in unemployed adult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94(3),806-813.Darnon,C.,Butera,F.,Mugny,G.,Qui
44、amzade,A.,&Hulleman,C.S.(2009).“Too complex for me!Why do performance-approach and performance-avoid-ance goals predict exam performance?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4(4),423-434.Darnon,C.,Harackiewicz,J.M.,Butera,F.,Mugny,G.,&Quiamzade,A.(2007).Performance-approach andperformance-a
45、voidance goals:When uncertainty makesa dfference.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33(6),813-827.Dekker,S.,&Fischer,R.(2008).Cultural differences inacademic motivation goals:A meta-analysis across 13孙文杰等: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中介societi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02(2),and effor
46、t regulation matter?99-110.Differences,25,67-72.Dent,A.L.,&Koenka,A.C.(2016).The relation be-Lau,S.,Liem,A.D.,&Nie,Y.(2010).Task-andtwee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self-related pathways to deep learning:The mediatingment across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 meta-anal-role of achieve
47、ment goals,classroom attentiveness,ysis.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8(3),425-474.and group particip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Diaconu-Gherasim,L.R.,&Mairean,C.(2016).Percep-Psychology,78,639-662.tion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academ ic achievement:Lavrijsen,J.,Vansteenkiste,M.,Boncquet,M.,
48、&Ver-The mediating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s.Learning andschueren,K.(2021).Does motivation predict changesIndividual Differences,49,378-385.in academic achievement beyond intelligence and per-Dweck,C.S.(1986).Motivational processes affectingsonality?A multitheoret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E-learni
49、ng.American Psychologist,41(10),1040-1048.ducational Psychology,114(4),772-790.Dweck,C.S.,&Leggett,E.L.(1988).A social-cognitiveLiem,A.D.,Lau,S.,&Nie,Y.(2008).The role of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Psychologicalself-efficiency,task value,and achievement goals inReview,95(2),256-273.predic
50、ting learning strategies,task disengagement,peerElliot,A.J.(1999).Approach and avoidance motivationrelationship,and achievement outcome.Conlemporaryand achievement goals.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4,Educational Psychology,33,486-512.169-189.Meens,E.,Bakx,A.,Klimstra,T.A.,&Denissen,J.Elliot,A.J.,M c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