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6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0612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6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近6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近6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0卷第6期2 0 2 3年1 2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3 0,N o.6D e c.,2 0 2 3 收稿日期:2 0 2 2-0 7-2 7 修回日期:2 0 2 2-1 0-0 7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 2 1 7 7 3 1 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 0 2 2 Y F F 1 3 0 0 8 0 3)第一作者:马道铭(2 0 0 2),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E-m a i l:m d mm i s t a

2、k e s o u t l o o k.c o m 通信作者:于洋(1 9 8 5),男,河北承德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被恢复与流域治理研究。E-m a i l:t h e o d o r e y y g m a i l.c o mh t t p:s t b c y j.p a p e r o n c e.o r gD O I:1 0.1 3 8 6 9/j.c n k i.r s w c.2 0 2 3.0 6.0 2 3.马道铭,回毅滢,赵炯昌,等.近6 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 0 2 3,3 0(6):2 4-3 1,4 8.M aD a o m i

3、n g,H u iY i y i n g,Z h a oJ i o n g c h a n g,e t a l.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v i t y 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i nR e c e n t 6 0Y e a r sJ.R e s e a r c ho f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2 0 2 3,3 0(6):2 4-3 1,4 8.近6

4、 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马道铭1,回毅滢1,赵炯昌1,王百群3,于 洋1,2(1.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 0 0 0 8 3;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1 0 0 0 8 3;3.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7 1 2 1 0 0)摘 要:目的 揭示降雨引发区域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分析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 基于近6 0a(1 9 6 02 0 2 0年)山西省气象站点均一化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M a n

5、n-K e n d a l l非参数检验、H u r s t检验和地理信息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山西省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近6 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结果 山西省1 9 6 02 0 2 0年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变化范围为8 2 8.2 930 0 2.2 1M Jmm/(h m2h),最低值出现在1 9 9 7年,最高值出现在1 9 6 4年;各站点的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趋势迥异,其中五台山站呈显著下降趋势,除侯马站外,其他站点均呈下降趋势,且H u r s t指数均高于0.5,表明该下降的趋势将长期持续;山西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且与

6、降雨侵蚀力与地形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黄河沿线表现为上升趋势,未来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工作依旧艰巨,应进一步加强山西省黄河沿线生态建设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关键词: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山西省;水土流失中图分类号:S 1 5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5-3 4 0 9(2 0 2 3)0 6-0 0 2 4-0 8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v i t y i nS h a n x iP r o

7、 v i n c e i nR e c e n t 6 0Y e a r sM aD a o m i n g1,H u iY i y i n g1,Z h a oJ i o n g c h a n g1,W a n gB a i q u n3,Y uY a n g1,2(1.S c h o o l o fS o i l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B e i j i n gF o r e s t r y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0 0 8 3,C h i n a;2.J i x i a nN a t

8、i o n a lF o r e s tE c o s y s t e m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dR e s e a r c hS t a t i o n,CNE RN,S c h o o l o fS o i l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B e i j i n gF o r e s t r y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0 0 8 3,C h i n a;3.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S o i lE r o s i o n

9、a n dD r y l a n dF a r m i n go n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I n s t i t u t eo fS o i l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C A S&MWR,Y a n g l i n g,S h a a n x i7 1 2 1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h ea i m so ft h i ss t u d ya r et or e v e a lt h ep o t e n t i a lc a p a

10、 c i t yo fr e g i o n a ls o i le r o s i o nt r i g g e r e db yr a i n f a l l,t oa n a l y z et h es p a t i a l a n dt e m p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i t y,a n dt op r o v i d es c i e n t i f i c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s u p p o r tf o rr e g i

11、 o n a l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s o i le r o s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M e t h o d sB a s e do nt h eh o m o g e n i z e dd a i l y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t ao fS h a n x i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t a t i o n s i nr e c e n t6 0y e a r s(1 9 6 02 0 2 0),w ea n a

12、l y z e dt h ec h a n g et r e n da n d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n n u a l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i t y 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b ym e a n so f l i n e a r r e g r e s s i o n,M a n n-K e n d a l l n o n p a r a m e t r i c t e s t,H

13、 u r s tt e s t a n ds p a t i a l i n t e r p o l a t i o n.T h e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o f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v i t yo f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i nr e c e n t6 0y e a r sw a sd i s c u s s e d.R e s u l t sT h ev a r i a t i o nr a n g eo f a n n u a l a v e r a g e r

14、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i t y 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f r o m1 9 6 0t o2 0 2 0w a s 8 2 8.2 9t o30 0 2.2 1M Jmm/(h m2h),w i t ha na v e r a g ev a l u eo f 16 6 7.0 5M Jmm/(h m2h),m i n i m u mv a l u eo c c u r r i n g i n1 9 9 7,m a x i m u mv a l u eo c c u r r i n gi n1 9 6 4.T h e i n t

15、e r a n n u a lv a r i a t i o nt r e n do f 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v i t ya te a c hs t a t i o n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d i f f e r e n t,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v i t ya tWu t a i s h a nS t a t i o ns h o w e das i g n i f i c a n td o w n w a r dt r e n d.E x c e p t f o r r a i n f a

16、l l e r o s i v i t ya tH o u m as t a t i o n,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i t ya ta l lo t h e rs t a t i o n ss h o w e dad e c r e a s i n gt r e n d,a n dt h e H u r s ti n d e xw a sh i g h e rt h a n0.5,i n d i c a t i n gt h a tt h ed e c r e a s i n gt r e n dc o n t i n u e di nt h el o n g

17、t e r m.T h es p a t i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m u l t i-y e a ra v e r a g e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o nf o r c e 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s h o w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i g hl e v e l i nt h es o u t h e a s t a n d l o wl e v e l i nt h en o r t h-w e s t,a n dt h e r

18、ew a sa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o nf o r c ea n de l e v a t i o n.C o n c l u s i o nI nm o s ta r e a so f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v i t ys h o w e dad e c r e a s i n gt r e n d,w h i l et h er e g i o na l o n gt h eY e

19、 l l o wR i v e r,a n i n c r e a s i n gt r e n dw a sd e t e c t e d.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o n t r o lo fs o i la n dw a t e r l o s sa l o n gt h eY e l l o wR i v e r r e g i o no f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s h o u l db e f u r t h e rs t

20、r e n g t h e n e d.K e y w o r d s: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i t y;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s o i l e r o s i o n 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1。降雨侵蚀力作为表征降雨导致土壤侵蚀潜在能力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地区降水时空差异明显,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历时的高度不确定性导致降雨侵蚀

21、力改变,从而影响土壤侵蚀特征2。因此,开展区域降雨侵蚀力研究对于有效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3。当前,2 0世纪5 0年代以来,人们围绕降雨侵蚀力的报道较多。J o h a n n s e n等4利用奥地利各地1 7 1个气象站的降雨数据以将降雨侵蚀力描述为平均降雨量的函数,计算了1 9 9 52 0 1 5年降雨侵蚀力,并根据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差异反映侵蚀危险性;梁宇靖等5基于C L D A S遥感数据多源融 合降水利 用E I6 0模型从不同时空尺度评估了中国的降雨侵蚀力,结果显示全国降雨侵蚀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同时降雨侵蚀力的变化趋势和降雨量、侵蚀性降雨次数的变化趋势基本

22、一致;刘斌涛等6利用全国5 9 0个气象站点1 9 6 02 0 0 7年的逐月降水量数据计算了降雨侵蚀力,得出近5 0a大部分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呈现出不显著的上升的趋势,其中山西省的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郑明星等7利用降雨侵蚀力估算方程对西北地区日、月、季度、年降雨侵蚀力进行分析,构建了降雨侵蚀力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 9 7 02 0 1 7年西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1 9 9 0年、2 0 0 8年发生了两次突变;马良等8利用M a n n-K e n d a l l非参数方法对山东省1 9 5 12 0 0 8年的降雨侵蚀力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多年间的降雨侵蚀力变化不

23、具备显著性,但春冬季特别是2月、5月、1 2月的降雨侵蚀力显著升高。由此可见,降雨侵蚀力作为土壤侵蚀模型的重要参数,目前已广泛用于气候变化预测、土壤侵蚀趋势分析等领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重大国家战略,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围绕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降雨侵蚀力的报道较多。穆兴民等9绘制了1 9 5 62 0 0 2年陕北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的等值线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陕北地区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趋势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或减少趋势;陈剑南等1 0研究了1 9 0 12 0 1 6年黄土高原的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

24、北低的特征,且显著变化区域集中于黄土高原中部,不显著变化区域多位于黄土高原边界;李维杰等1 1基于太行山脉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年降雨侵蚀力的简易模型分析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太行山脉地区各降雨侵蚀力最大值主要分布于太行山脉东南部以及五台山地区,最小值主要分布于地区的东北部。虽然人们围绕区域尺度降雨侵蚀力的变化已开展了大量报道,但对于省域尺度的详细报道较少。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境内8 0%以上为山地、丘陵区,地形陡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1 2。据2 0 2 0年度山西省水土保持公报,截至2 0 2 0年,山西省全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5 89 4 2.8 1k m2,其中

25、水力侵蚀面积5 89 1 4.4 7k m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2 0 2 1年山西省年内2月、9月、1 0月的月降水量超历史同期极值的市县分别为3 1,4 5,6 0个,气候条件极端性明显,面临的降雨侵蚀的威胁更加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尤其是水力侵蚀,制约着山西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进一步揭示山西省水土流失情况,有必要对山西省全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通过计算近6 0a(1 9 6 02 0 2 0年)省域尺度降雨侵蚀力,分析评估省域尺度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山西省生态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防护提供参考。52第6期 马道铭等:近6 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

26、空变化特征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山西省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河流域中游的黄土高原上,处于3 5 4 0 N,1 1 0 1 1 4 E,总面积约1.5 71 06k m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全省大部分位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均温为41 4,年均降水量4 0 06 0 0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由于地形和海陆位置影响,山西省处于季风型气候与大陆型气候的过渡地带,总体气候受季风影响极大,是气候变化的典型敏感地区1 3。1.2 气象数据来源与降雨侵蚀力计算研究使用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 t

27、 t p:c d c.c m a.g o v.c n)的地面日值观测数据集。选取其中长时间序列下数据较为连贯、完整的1 9个站点,站点分布如图1所示。注:基于标准地图服务系统下载的审图号G S(2 0 2 0)4 6 1 9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未做修改,下图同。图1 山西省气象站点空间分布F i g.1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s t a t i o n s 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国内学者建立了一个基于日侵蚀性降雨量的半月降雨侵蚀力的简单模型,可以

28、在基于降水资料(如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的情况下估算降雨侵蚀力,为降雨侵蚀力研究计算提供一个更加简便的、适用广泛的研究方法1 4-1 6。本文采用日降水量模型计算区域的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如下:R=2 4k=1R半月k(1)R半月k=1nni=1mj=1(Pi,j,k)(2)式中:R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M Jm m/(h m2h);R半月k为第k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M Jm m/(h m2h);k为1a的2 4个半月;n为第i为降雨侵蚀力的所用资料的年份,标记1 9 6 0年为1,i=1,2,3,n;j为第i年的所用资料的半月份,标记第一个半月为1,j=1,2,3,m;Pi,j,k为第i

29、年第k半月第j次侵蚀性降雨的降雨量(mm)。其中侵蚀性降雨定义为日降雨量1 2mm。,为参数,可用以下公式估算:=0.8 3 6 3+1 8.1 7 7Pd1 2+2 4.4 5 5Py1 2(3)=2 1.5 8 6-7.1 8 9 1(4)式中:Pd1 2为日降雨量1 2mm的日平均雨量(mm);Py1 2为日降雨量 1 2mm的年平均雨量(mm)。1.3 时间趋势分析M a n n-K e n d a l l非参数检验法是判断气候、水文要素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常用方法。使用M a n n-K e n-d a l l检验法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1 7-1 8。该方法能够检验气候序

30、列中存在的气候长期趋势,并判定突变点具体发生的时间。将降雨侵蚀力数据按照时间序列依次排布为Xn=x1,x2,x3,xn;定义统计量S为:S=n-1j=1ni=j+1s g n(xi-xj)(5)其中,s g nxi-xj()=-1(xi-xj0)(6)式中:若S为正,说明降雨侵蚀力随时间序列趋于增加;若S为负,说明降雨侵蚀力随时间序列趋于减少。计算统计变量Z值:Zm k=S-1v a r(S)S0(7)式中:v a r(S)为S的方差;Zm k满足标准正态分布。|Z|1.6 4时代表Zm k通过了9 5%信度检验,定义为显著变化。趋势的大小估算方法如下:=m e d i a n(Xi-Xjj-

31、i)(8)式中:m e d i a n表示中位数,若为正则呈现增长趋势,为负则呈现下降趋势,的绝对值大小可以反映变化的剧烈程度。62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3 0卷构造秩序列:Si=ki=1Ri,(k=2,3,4,n)(9)式中:Ri为Xi大于Xj(1ji)的累计数。定义统计量:U Fk=Sk-E(Sk)v a r(Sk)(1 0)式中:v a r(Sk)为Sk的方差;E(Sk)为Sk的均值U Fk(k=1,2,3,n)满足标准正态分布,U F1=0,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若时间序列有明显趋势则满足|U Fk|0。将时间序列逆序排布为Xn=xn,xn-1,xn-2,x1,按 照 上 述 方

32、 法 重 新 计 算 出U Bk,且 使 得U Bk=U Fk,(k=1,2,3,n),U Bn=0。绘制U Bk和U Fk曲线,若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内则认为在交点处发生了突变。采用 重 标 极 差 分 析 法(又 称R/S方 法)中 的H u r s t指数来评判时间序列中的趋势成分1 7。该方法利用有偏的随机游走以描述长期的时间序列的趋势情况。其中H u r s t指数体现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尤其反映了序列中隐藏的长期趋势。H u r s t指数H(0H1)存在3种情况:当H=0.5时,序列是一个随机游动序列,各观测结果之间完全独立,气候指标随机变化;当0H0.5时,序列比

33、随机序列更强的突变性或易变性,意味着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将与过去相反;当0.5H1时,序列具备持久性或当前趋势将增强,反映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将与过去相同。M a n n-K e n d a l l法 反 映 趋 势 变 化 的 剧 烈 程 度,H u r s t指数主要用于评判该趋势是否将长期持续下去,二者结合可以更好地评判降雨侵蚀力长期的时间序列趋势情况,更好地作用于省域尺度下的研究。1.4 降雨侵蚀力空间插值与制图山西省多山地丘陵,降雨强度与地形的关系很大,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需要结合高程考虑。因此采用结合高程的协同克里金插值的方法,对山西省各个气象站的计算出的降雨侵蚀力进行空间插值,可以得

34、出整个山西省的连续的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1 9,相关分析与制图采用A r c G I S1 0.2完成。结合高程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同时采用降雨侵蚀力和高程的信息,由于主要关注的是降雨侵蚀力,因此使用降雨侵蚀力的自相关与降雨侵蚀量和高程之间的互相关的自相关以进行更好地、更精确地插值。2 结果与分析2.1 单个站点时间趋势检验对1 9个气象站点的逐年降雨侵蚀力数据做M-K突变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1 9 6 02 0 2 0年,大同、河曲、兴县、榆社、晋东南5个气象站点的U F曲线在零线附近波动且多位于零线以下,但不超过9 5%置信区间,不具备显著变化性,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右玉、五寨、原平、离石

35、、太原、阳泉、隰县、介休、临汾、长治、运城、阳城1 2个气象站点的U F曲线仍在零线附近波动且多位于零线以下,且有部分位于置信区间之外,但p值检验后不具备显著变化性,也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侯马站点U F曲线除早期在零线以下外,其余时期长期处于零线以上,且不超过置信区间,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五台山站点在1 9 6 4年发生了一次突变后,U F曲线快速下降到置信区间外,且长期保持在置信区间外,具备显著性,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2 省域尺度时间序列分析1 9 6 02 0 2 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除侯马地区周边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外,其他地区呈现显著或不显著的

36、减少趋势。其中五台山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呈现出显著减少的趋势,值大小在-2 4.3 5,即下降速率约-2 4.3 5M Jmm/(h m2ha),这符合对于五台山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研究结果1 3。同时五台山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根据H u r s t指数定义,当H u r s t指数大于0.5时,序列趋向于长期性。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山西省的降雨侵蚀力长期呈现不显著的降低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每个气象站点的年降雨侵蚀力进行R/S分析,得出了每个站点的H u r s t指数,并通过I DW反距离加权法进行插值。如图4所示,计算出最低的H u r s t指数为0.6 3,大于0

37、.5,且各站点的H u r s t指数都大于0.5。侯马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呈不显著增长趋势、五台山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显著下降趋势,其他地区降雨侵蚀力的降低趋势将长期持续下去。相比较而言,山西省南部区域的H u r s t指数更接近1,即山西省南部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更具长期记忆性趋势;而山西省北部区域更接近0.5,即山西省北部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更近似于一个随机游走的时间序列,趋势的长期性较南部地区更弱。2.3 山西省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山西省的地形差异极大,全省海拔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达到28 7 3m,在研究山西省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的过程中需考虑海拔对于降雨侵蚀力的影响。采用考虑高程的协同克里金插值

38、法,对于山西省的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分布进行空间内插,得到了连续的山西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图(图5)。山西省1 9 6 02 0 2 0年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R)值为72第6期 马道铭等:近6 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6 2 0.1 425 7 3.3 7M Jmm/(h m2h),总体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这符合山西省处于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交界带的特点,西北部受更为寒冷干燥,东南部则受夏季风影响较大更多降水1 2。图2 山西省各气象站点降雨侵蚀力趋势检验F i g.2 T r e n dt e s t o f 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e

39、f o r c ea t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t a t i o n s 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82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3 0卷 续图2图2 山西省各气象站点降雨侵蚀力趋势检验F i g.2 T r e n dt e s t o f 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e f o r c ea t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t a t i o n s 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图3 1 9 6 0-2 0 2 0年山西省各地区降雨

40、侵蚀力变化总体趋势F i g.3 O v e r a l l t r e n do f 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e f o r c ec h a n g e s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b yr e g i o n,1 9 6 0-2 0 2 0此外,山西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强的相关性。受地形影响,高山区易形成降水量高值中心,盆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少,成为低值区1 9,因此,多年降雨侵蚀力的高值区也常常出现在山区,如五台山区、吕梁山南部地区、太行山区等都为降雨侵蚀力的高值区。同时,在山西省的黄河沿线,也为降雨侵蚀力

41、的高值区。这对于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更加重视。图4 H u r s t指数计算插值结果F i g.4 I n t e r p o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o fH u r s t i n d e xc a l c u l a t i o n3 讨 论山西省近6 0a的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显示,基于站点分析表明,除五台山气象站点降雨侵蚀力呈显著变化外,其余站点的年际变化呈不显著变化。具体来说,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在侯马周边地区呈现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在五台山周边地区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省内其他地区则呈现出不显著的下降的趋势

42、。侯马周边地区位于吕梁山前面向东南92第6期 马道铭等:近6 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方向的平原处,同时多山地丘陵环抱,利于东南季风长驱直入在此处形成降水2 0。L i u等2 1指出,近几十年来降雨侵蚀力的减少趋势可能与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有关。通过对H u r s t指数的计算,该趋势具备长期序列性,将长期持续下去。这个趋势与陈剑南等1 0对于整个黄土高原区的研究呈现的显著变化区集中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带,非显著变化区多分布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带的研究相似,也与刘斌涛等6对于整个中国全国降雨侵蚀力变化得出的山西位于降雨侵蚀力不显著下降的地区的结论吻合,也与X i n等2 2针对黄

43、土高原近5 0a降雨研究得出的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下降趋势吻合。但章文波等2 3早期研究根据1 9 7 11 9 9 8年降水资料得出的山西省降雨侵蚀力北部呈现微弱增长趋势,南部呈现微弱下降趋势有所不同,可能与时间尺度及插值方法不同有关。图5 山西省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F i g.5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 e r o s i v ep o w e ro fm u l t i-y e a ra v e r a g er a i n f a l l i n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在空间分布上

44、,山西省降雨侵蚀力省内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大体上西北部分较低,东南部分较高,这点与G u o等2 4针对全国建立了降雨侵蚀力重力模型发现的国家尺度上降雨侵蚀力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吻合。这一趋势可能与夏季风从东南向西北推进的方向有关2 1,山西省整体多山地丘陵,而降雨侵蚀力的高值分布区多集中在山前,如韩建等2 5对太行山地区降水的研究中发现山区海拔的升高和背风坡的增加的情况会抑制东南方向暖气流的前进,到达山西省的东南暖气流在山地丘陵地形因素的抬升作用下在山前地形起伏带上更易形成降水。同时在多轮山地的削弱下随着东南暖气流向西北推进,其水分含量也进一步下降,减少了西北地区的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致使

45、山西呈现出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分较低,东南部分较高,降雨侵蚀力的相对高值集中在山地东南方向的情况。大体与宁婷等1 9发现的山西省2 0 0 02 0 1 6年的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相近,但在五台山地区有所不同,可能与高程对降雨侵蚀力影响的权重有关。本文仅对于山西省1 9个长期气象站的降水数据进行研究,气象站点位数量不足可能会导致空间内插效果不佳。降雨侵蚀力数据可能在年内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年际间也有着不同趋势2 6。而对于山西省6 0a的长时期的降雨侵蚀力作变化趋势的研究可能会使不同时期的相反的变化趋势相互抵消,从而使整个较长时期的降雨侵蚀力变化情况不够明确。通过对于整个山西省的降雨侵蚀力

46、的研究,发现山西省降雨侵蚀力将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降低趋势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的降雨侵蚀力的高值分布在黄河沿线,这也为未来山西省黄河沿线的水土保持工作将提出更高的要求。4 结 论(1)1 9 6 02 0 2 0年山西省全省的降雨侵蚀力为8 2 8.2 930 0 2.2 1M Jmm/(h m2h),最低值出现在1 9 9 7年,最高值出现在1 9 6 4年。(2)1 9 6 02 0 2 0年山西省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在侯马周边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在五台山地区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下降速率约-2 4.3 5 M Jmm/(h m2ha)。而在省内大部分地区呈现减少的趋势,且减少的趋

47、势不显著,各站点H u r s t值均大于0.5,反映出该趋势将长期保持下去。(3)山西省1 9 6 02 0 2 0年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总体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同时降雨侵蚀力与海拔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近6 0a山西省降雨侵蚀力的高值区主分布在为山西省黄河沿线,说明山西省黄河沿线未来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工作依旧艰巨。参考文献:1 R a nQ,S uD,L iP,e ta l.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ft h ei m p a c to fr a i n f a l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nr u n

48、o f fg e n e r a t i o na n ds o i le r o s i o nJ.J o u r n a lo fH y d r o l o g y,2 0 1 2,4 2 4:9 9-1 1 1.2 N e a r i n gM A,Y i nS,B o r r e l l iP,e t a l.R a i n f a l l e r o s i v i t y:A nh i s t o r i c a l r e v i e wJ.C a t e n a,2 0 1 7,1 5 7:3 5 7-3 6 2.3 谢云,刘宝元,章文波.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

49、 0 0 0,1 4(4):6-1 1.X i eY,L i uBY.Z h a n gWB,e t a l.S t u d yo ns t a n d a r do fe r o s i v e r a i n f a l lJ.J o u r n a l o f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2 0 0 0,1 4(4):6-1 1.03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3 0卷4 J o h a n n s e nLL,S c h m a l t zE M,M i t r o v i t sO,e ta l.A nu p d a t

50、eo f t h es p a t i a la n dt e m p o r a lv a r i a b i l i t yo f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v i t y(R-f a c t o r)f o r t h em a 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z o n e so fA u s t r i aJ.C a t e n a,2 0 2 2,2 1 5:1 0 6 3 0 5.5 梁宇靖,沈润平,师春香,等.基于C L D A S融合降水的中国降雨侵蚀力研究J.干旱区地理,2 0 2 2,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