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024年1月(总第253期)英语广场贵州省博物馆中英外宣文本对比及翻译策略研究 张学玉 韦 宁摘 要 贵州省博物馆藏品总数累计8万余件,其中馆藏苗族服饰和苗族银饰位居全国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不断走向世界,外宣文本在传播民族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构建文化自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贵州省博物馆的中英外宣文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在修辞手法、句式结构、词汇以及音韵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中采用的具体化、省译、深度翻译等翻译策略。关键词 外宣文本;英汉差异;翻译策略;贵州省博物馆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1-0035-05作者简介
2、:张学玉,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韦宁,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专业硕士(MTI)导师。收稿日期:2023-5-22 1 贵州省博物馆中英外宣文本对比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活动中,外宣文本是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类文本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属于信息型文本。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不能仅关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要充分了解目的语文化,熟悉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译者还要了解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模式,并采用目的语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以
3、提高外宣翻译的效果。本文以贵州省博物馆内中英外宣文本为例,对中英外宣文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1.1 修辞在修辞层面,中英文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英语文本中修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劝说听众/读者,以说服或影响听众/读者为考量;汉语修辞的定义则包括调整说、辞格说、美辞说、选择说等(邓志勇,2015)。贵州省博物馆中文外宣文本采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句式更加整齐匀称,同时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英文外宣文本则更加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例如:例1:贵州的山层峦叠嶂,遍布着溶洞、天坑;贵州的水或清婉隽
4、秀,或气势磅礴。山赋水以筋骨,水予山以灵性,融汇成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卷。(选自贵州省博物馆黔山秀水)译文:In Guizhou,the peaks and knolls rise one after another and karst caves and sinkholes are all around.Guizhous water feature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clear and sweet in some areas,and magnificent and powerful in others.The mountains provide a backbon
5、e for the water,and the water is the spirit of the mountains;the two meld together like a colorful scroll painting.例1原文集中体现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山赋水以筋骨,水予山以灵性”“或清婉隽秀,或气势磅礴”对仗工整,“融汇成一幅多彩的山水画卷”将贵州的自然风光比作山水画。原文充分体现了中文语言凝练、辞藻华丽、句式错落有致的特点,表明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中文表达讲究修辞和用词上的“雅”。英译文则以实现对外宣传效果为主要目的,译者对四字成
6、语进行解释性翻译,将“清婉隽秀”和“气势磅礴”分别译为clear and sweet和significant and powerful,在选词上更注重清晰易懂;对于原文中对偶的修辞手法,译者在翻译时舍弃了对应,将重点放在意义的传达上;对于原文中的比喻,译者则进行了直译。该英译文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表达的简洁性特点。1.2 语调与音调汉语语音的一大特点是音节匀称,成双成对,而英语的语音表意手段主要是语调和重音。对偶、对照、排比和重叠是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连淑能,1993)。贵州省博物馆中文外宣文本将汉语语音的均衡美和节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渲染感情、增强气势、吸引游客的目的。例如:例2:
7、贵州各民族各秉其风俗习尚,社交礼仪各有其渊源流变。在这里观风览俗、访礼问仪,犹如走进一座活态的民俗博物馆,殊风异俗、古礼今仪,尽陈眼底,令人目不暇接。(选自贵州省博物馆纷彩民俗)译文:Each ethnic group in Guizhou has its own customs and social etiquette,with different origins and changes over time.Traveling through Guizhou is like visiting a living museum,and the rich and colorful folk cul
8、ture and ancient rituals are unfolding before your eyes.在例2中,“观风览俗”中的“观”和“览”,“访礼问仪”中的“访”和“问”,“殊 风 异 俗”中 的“殊”和“异”,均为同义字的反复使用,属于古汉语中的同义连文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较为普遍。在“古礼今仪,尽陈眼底”中,既有“古”和“今”所体现的对比修辞,同时“仪”和“底”还押i的尾韵。例2讲究声韵对仗,在选词上前后呼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对于这种构思巧妙、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的中文句式,译者在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翻译实践中,往往会舍弃风格上的完全对应,对信息进行调整和重组。由于
9、“观风览俗、访礼问仪”在信息传达上与前一句“贵州各民族各秉其风俗习尚,社交礼仪各有其渊源流变”有重复之处,为避免用词累赘和句义重复,译者对“观风览俗、访礼问仪”进行了省译;对于“殊风异俗、古礼今仪,尽陈眼底,令人目不暇接”中的同义重复,“古”“今”对照以及“仪”和“底”押尾韵“i”的修辞手法,译者舍弃了原文的音韵美,采取拆分重组和省译的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处理,用rich和colorful代替了原文中的众多修饰语。1.3 重复与替换汉语多用重复,英文却常使用代词来避免表达中的重复现象,甚至有文体学家将英语中的重复评价为“粗心的、笨拙的,也是令人厌烦的”(连淑能,1993)。在贵州省博物馆中,多
10、处外宣文本对当地特色文物或民间技艺进行了系统介绍,如制陶、竹编、造纸、服饰、传统榨油法等。对于原文本中一些重复使用的名词,译者需要结合中英表达差异进行替换,在必要时进行省译或删减。例如:例3: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作为古代造纸技术的物证,古老文明的遗存,传统造纸技艺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在贵州的贵阳、丹寨、石阡、印江、长顺、惠水、贞丰等十多个市县传承延续。(选自贵州省博物馆传统造纸)译文:Papermaking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It is still in use in many pl
11、aces of China,such as Guiyang,Danzhai,Shiqian,Yinjiang,Changshun,Huishui,Zhenfeng in Guizhou province,etc.This traditional technology has gone through over thousand years and is believed to be the material evidence and living heritage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372024年1月(总第253期)英语广场例3节选自传统造纸,全文
12、对造纸技术进行了一个简要介绍。在原文的两句话中,“造纸”一词被重复使用三次,但是在目的语文本中,译者只使用了一次papermaking,之后分别用代词it和概括词this traditional technology进行替换。该译文体现了英文更加注重表达形式和用词上的多样化,以避免重复。2 贵州省博物馆中英外宣文本翻译策略中英文本在修辞、句式和选词上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贵州省博物馆的外宣文本极具当地特色。考虑到文化差异以及中英读者思维差异等因素,译者在进行外宣文本翻译时需要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本文选取贵州省博物馆内部分中英外宣文本为例,对其中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2.1 具体化在中文表达中,经常
13、出现一些虚指的数字,读者有时很难把握这个数字的确切含义。比如“三”可用来代表少数,如“三言两语”。类似的还有“九、十二、百、千、万”,常用来表达数量之多。如“九死一生”中的“九”泛指“多数”,指历经艰险,死里逃生;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千尺”并非实指河水深达一千尺,而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比喻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贵州省博物馆的中文外宣文本中,有多处涉及数字的翻译。原文本中的数字既有实指,如“八瓣方格背扇花块”中的“八瓣”为实指,也有为达到宣传效果以及吸引读者注意力而采用的泛指,如“往事越千年”中的“千”为虚指,是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因此,译者在
14、翻译过程中需要对此类数词作出具体分析,如:例4:百工技艺(选自贵州省博物馆百工技艺)译文:Exquisite Craftsmanship根据辞海,西周时手工业种类繁多,号称“百工”,该词从西周开始沿用至今,为手工匠人的总称,并不是实指一百种技艺。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若将此标题译为One Hundred Craftsmanship,就会让目的语读者产生误解。因此,译者选取exquisite一词对“百”这一虚指概念进行了具体化翻译。例5:风态万千的乡土建筑与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蕴藏着各族人民的生存哲学,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选自贵州省博物馆共同家园)译文:Such rich and color
15、ful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nd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reflect the wisdom and philosophy of local cultures.根据汉典,“千”本义指数目,十百为千,同时也可表示虚指,比喻数量甚为庞大。“万”本义也指数目,十个一千为万,同时也用来比喻数量极多。例5中的“风态万千”强调乡土建筑的丰富多彩,译者并未将“风态万千”直译为thousands of types of architectures,而是使用rich和colorful来形容这些建筑的丰富多样。2.2 省译中文重视表达上的“雅”,更倾向于重复
16、用词,同时会使用大量修饰词,实现句式上的对称和音律上的协调,如“独自一人”中的“独自”和“一人”均传达的是“一个人”的意思。这些重复表达符合汉语行文习惯,但是却不符合英文思维习惯,译者若将其直译为英文,会影响外宣效果。因此,在进行外宣文本英译时,译者需要对中文文本进行逻辑整理,推敲字词,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内容或词汇上的删减。例6:“礼失而求诸野”,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许多中原地区已经消失的服饰款式,在贵州各民族服饰中保存了下来。(选自贵州省博物馆服饰王国)译文:While most of the clothing styles of Tel:027-87158992ENGLISH S
17、QUARE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s in the central plains area have become lost over time,the clothing tradition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Guizhou have been relatively well preserved.“礼失而求诸野”出自汉书艺文志,意思是指丢失了传统的礼节、道德、文化等,不得不深入民间,寻求本源,找回这些已经丢失的东西。例6引用了“礼失而求诸野”,后面的具体描述是对这句话的举例论证。译者若是将“礼失而求诸野”意译出来,整个译文
18、就会十分冗长,且出现内容上的重复,于是译者对此进行了省译,直接对后面的具体内容进行翻译,既实现了信息的准确传达,也保证了译文的清晰简洁。例7:贵州是歌舞的海洋,民族艺术的殿堂。(选自贵州省博物馆歌舞之乡)译文:Life on the Guizhou plateau is full of singing and dancing.汉语常常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追求音韵美和形式美。例7原文既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还押了“洋”和“堂”的尾韵“ang”,既做到了情感上的渲染,也实现了音韵上的和谐。但是由于中英语言之间的差异,原文的音韵和形式往往很难在译文中再现。译者若是将例7直译为
19、“Guizhou is the sea of song and dance,the palace of national art.”,一是会造成song and dance和national art在信息上的冗余,二是会给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带来障碍。由于“民族艺术”其实是对上半句中“歌舞”的总结,译者选取更为具体的“歌”和“舞”来翻译,省译了“民族艺术”,从而避免了信息上的冗余。为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译者舍弃了音韵上和形式上的对应。2.3 深度翻译深度翻译是指在不影响目的语读者阅读的情况下,在译文内增加注释,为目的语读者提供辅助性解释,以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参考,而不至于产生过重的信息负担(芦
20、晓博,2019)。注释常以括号的形式直接插入正文或添加在页脚,还有部分注释是在正文中增加说明性文字阐述原文暗含的意思(江雅玲,2022)。贵州省博物馆展品极具地域特色和文化性,有的词汇较为生僻且难懂,如“髹(xiu)饰”“天工开物”“大季”“小季”等。译者若将此类词汇直接译出,可能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译者在翻译此类词汇时采取了深度翻译的策略,如:例8:坝子和梯田遍布贵州大地,这些良田大季种植水稻,小季种植油菜,为榨油提供了丰富的菜籽。(选自贵州省博物馆传统榨油)译文:Cultivated plots and terraced fields can be found across Gui
21、zhou Province.People cultivate rice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and rape seed for oil in the fall and winter.例8中的“季”表示一年的四分之一。译者在翻译“大季”和“小季”时,并未将其直译为big season和small season,而是结合上下文和相关农业知识,采取隐性深度翻译的方式,增补了“大季”和“小季”的含义,将“大季”译为spring and summer,将“小季”译为fall and winter,更清晰地传达了原文含义。例9:其法与天工开物所载如出一辙。(选自贵州省博物馆传
22、统造纸)译文:The methodology is the same as described in the Heavenly Creations(a technical encyclopedia from the early 17th century).例9中的天工开物为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该词属于专有名词,对应的英文为Heavenly Creations。但不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的目的语读者会对该专有名词感到疑惑,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采取括号加注的形式对天工开物进行解释,使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加清晰。392024年1月(总第253期)英语广场 3 结语贵州省
23、博物馆陈列的物品丰富多彩,包括非遗展览、摄影与书画展,以及一些极具当地特色的民族手工文物等。贵州省博物馆内外宣文本翻译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既能让贵州当地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人认识贵州,也能在保护当地文化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发现汉英语言在修辞、选词、句式结构、音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信息传达上所倾向的重点也不同,译者针对这些文本差异采取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 研 究 还 存 在 很 多 不 足,一 是 对 馆内外宣文本英译中的深度翻译策略的关注不足;二是对部分文化负载词的音译策略的关注不足。研究者还需要进一步仔细研读博物馆内相关文本,以完善相关研究。参考文献1邓志勇.当代美国修辞
24、批评的理论与范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李华珍.古文中的数字(上)J.语文世界,2000(4):39.3连淑能.英汉对比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尹泊淳.做好外宣翻译,讲好中国故事EB/OL.(2020-06-17)2023-05-10.https:/ 李庆学 陈旭双 摘 要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现代材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无机非金属材料英语的作用也愈加显著。无机非金属材料英语在词汇上多用专业术语和缩略语,有常用词汇的专有化现象;在句法上常用被动句、无灵主语句和长难句。本文结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英
25、语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上的翻译策略,旨在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英语文献的阅读及翻译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英语;功能对等;词句特征;翻译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1-0039-05无机非金属材料从材料学的定义与范畴上来看,是除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尹爱玲,2021),其在建筑、能源、军事、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广泛,但我国对其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雷瑶,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国内目前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英语的相关研究较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英语”,结果显示相关文献仅有18篇,其中14篇与“专业英语教学”相关,仅有4篇与“翻译”相关。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英语的相关翻译研究较少。因此,无机非金属材料英语文献的翻译研究非常值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