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五年上巳节研究综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7739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五年上巳节研究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近五年上巳节研究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近五年上巳节研究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近五年上巳节研究综述孙 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 471000)摘要:近五年来,学者对上巳节的研究成果不多,重点是上巳节的起源、流变、节俗活动。关于上巳节与上巳诗文研究,揭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从中可以欣赏到不同朝代社会的上巳风采。关于上巳节与少数民族的“三月三”民俗文化研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有学者对中国上巳节与日本的“三月三”习俗进行研究。总的来说,关于上巳节的研究较为分散,体系化研究不足,对上巳节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与人文内涵,以及官方的引导对上巳节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研究较少。上巳节作为古代社会的重要印记,建议对其研究要专门化、系统化。关键词:新时代;节日;上巳节;综

2、述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1-0136-04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Shangsi Festival in the Past Five YearsSun Hua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 Abstract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re have been few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e Shangsi Festival with a focus on it

3、s origin evolu-tion and festive activities.Studies on the Shangsi Festival and Shangsi poetry revealed people s mental state and spiritual style from which we can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the Shangsi Festival in different dynasties.On the study of Shangsi Festival and March 3rd folk culture of ethnic

4、 minori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m.Some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Chinese Shangsi Festi-val and the Japanese March 3rd customs.In general research on the Shangsi Festival is relatively scattered and lacks systematization.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spiritual

5、characteristics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the Shangsi Festival as well as the role of official guid-ance in its development.As an important mark of ancient societ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future study on the Shangsi Festival be specialized and systematic.Keywords new era festival the Shangsi Fest

6、ival review 上巳节亦称元巳、重三、三月三,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也是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心理特征和精神品质,也折射出一个朝代特有的时代之风和区域特色。上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三月上巳在水边祓禊消灾的活动,汉代则是上巳节的快速发展时期,宗教气息较先秦时期慢慢淡化,开始带有娱乐性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演变为曲水流觞、竞射、宴游集会的民俗节日,进一步向娱乐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唐代,上巳节由民间节俗演变为官方节日,在官方的引导下成为雅俗共赏的盛大节日。宋代以后上巳节渐趋消亡。本文梳理了近 5 年上巳节的研究状况,分析前期研究的关注点以及涉及少或者未涉及的

7、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一、关于上巳节的研究近五年对于节日的研究主要集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中秋节、端午节、寒食节等,对上巳节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只是在某一节俗类论文的某一章节论及,作为对其他节日研究的补充。上巳节研究较分散,大多数学者集中于对起源和节俗活动的探讨,对发展流变、特点、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内涵的体系化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的来看,就目前所能检索到的近五年对于上巳节的研究有专著 1 本、期刊论文 15篇、博硕论文 11 篇。(一)上巳节的起源关于上巳节的起源学者的观点不一。林贞余的6312024 年 1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2 期)历史多维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节日诗研

8、究1以“祓禊之俗”为切入点对上巳节的起源与由来进行了论述,阐明了祓禊之俗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地固定在一个具体的日期里,即三月三日。陈洋的唐代上巳节诗研究 以全唐诗为考察范围2探讨了上巳节起源的四种说法,概述了传统上巳节对少数民族地区三月三节日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节日习俗与情感内涵两方面具体阐述唐代上巳节诗中的内容,分析唐代上巳节诗的艺术特色。黄意明的清明民俗的演变与现代文化功能重建3一文论述了上巳节起源的具体原因;上巳节因其中的一些放纵色彩与礼俗不合,演变为曲水流觞、郊游踏青、祭祀蚕神等相对文雅的习俗的过程;上巳节与寒食、清明在日期上接近,上巳节的踏青游玩与祭神招魂之俗,逐渐为寒食节和清明

9、节整合。黄露葶的论“玄鸟生商”神话对后世习俗的影响4一文提到临水浮卵之戏不是凭空产生的,可能与简狄沐浴之时吞玄鸟卵而生契的传说有关。此观点是对上巳节水滨求子习俗的更进一步追溯。韦若晨的中日传统祭祀节日的传承与发展比较5在论述中日对传统祭祀节日“形”的坚守与传承一节时提到上巳节是一种婚配节日。邓琳的由曲水流觞看古典中国的诗酒文化6分析了曲水流觞来源于上巳节后的修禊活动,是古代一种除灾祛邪、祓除不祥的祭祀仪式。以上研究表明上巳节多起源于“祓禊”之俗与“水滨求子”。(二)上巳节的流变上巳节的发展流变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上巳节在汉代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魏晋至唐代是发展的繁盛期,宋代以后逐渐没落消逝。

10、邱丽君的日本三月三节俗的源起与流变7一文提到中国三月三节俗中的祓禊活动起源于西周时期;魏晋时期,三月三日被正式明确为上巳节,不但沿袭了以往的祓禊习俗,更增添了在水边饮酒赋诗的新活动 曲水宴;唐代是上巳节的繁盛时期,至宋代逐渐消亡。郝瑞瑞的消逝的上巳节8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探讨了上巳节的发展流变、上巳节俗及其文化内涵,且认为上巳节消逝的原因:一是传统节日系统的自我调适;二是上巳节与寒食节、清明节的分合关系;三是上巳节特色节俗的流失。巫颀的魏晋南北朝节俗诗研究9一文以魏晋时期的节俗诗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了上巳诗的发展脉络,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了上巳诗在西晋公宴化倾向和东晋山水玄言化倾向的特点,且

11、对这种转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究。从陈虎的古诗词中的上巳节10一文可以看出东汉时期上巳节就已被载入官方礼制,且以诗歌为史料论述了上巳节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以及曲水流觞、踏青等习俗。上巳节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节俗活动在各个时期也是有增有减、各有侧重。学者们对上巳节发展流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关注传统节日的发展规律,从消逝的节日中获取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保护当下的传统节日文化。(三)上巳节节俗活动上巳节从早期的初具雏形,历经汉唐之间的发展,孕育了众多的节俗活动,其中比较重要的节俗有祭高禖、祓禊、男女游乐、临水宴饮、曲水流觞以及出游踏青、骑射等,这些节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12、王燕、胡丹丹的诗经中的节日民俗及其文化内涵11对上巳节的名称定义、文化内涵以及上巳节的祭祀高禖、佩兰祓禊、男女期会游乐主要活动进行了阐述。张晓蕾的传统节庆中的兰草应用及其文化意义12论述了上巳节是秉执兰草、拂除不祥、祈求赐子的节俗。盖翠杰的风俗视域下魏晋南北朝诗赋硏究13论述了上巳节由原始水边沐浴、禳灾除秽,逐渐成为高朋聚会、浮卵沉娶、水边嬉戏的良辰佳节,体现出娱乐化的特点;且论述了曲水流觞、出游踏青、曲水“浮卵”、骑射等多样性活动,为上巳节风俗增添了新鲜的异族文化色彩。孙俊的隋唐长安曲江池新考14主要论述了上巳节曲江宴饮的盛景以及上巳曲江宴饮已成一种制度的发展趋势。冯秀峰的河东传统节俗述略1

13、5阐释了上巳节是青年男女相亲相爱的好时机。王雪艳的云南岁时节令风俗中的祛病防疫方法探析16指出上巳节作为上古时代规模宏大的民俗节日,以水滨祓禊为上巳节最流行的风俗。邓小羊和白玉帅的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清明节的传承发展论述了上巳节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上巳日以及上巳节祓禊、招宴娱乐、踏青等民俗事象17。杨燕飞的从民间传说探寻壮族三月三源流18提到上巳节是举行“祓禊”仪式驱邪祈福、去除陈旧污秽、踏青游宴、曲水流觞、祭祀高禖祈求子嗣的日子。上巳节节俗活动随朝代更替而发展变化,但都具有不同朝代的特色。二、关于上巳节与上巳诗文研究近五年学者们除了对于上巳节进行研究外,关于7312024 年 1 月上半月刊(总

14、第 202 期)历史上巳诗文的研究也有所涉及。随着上巳节的演变发展,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每逢上巳节人们出游踏青、文人墨客曲水流觞,吟咏诗词歌赋,留下了大量节日相关的诗篇。上巳诗文是研究上巳节的重要依托,从诗歌的类别、题材内容、艺术特色挖掘至人们的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可以窥探不同朝代社会的上巳风采。柴东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唐诗中的长安之春研究19一文通过整理分析有关上巳节的诗歌,对其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内涵进行了论述。徐宁的唐代三令节诗歌研究20以八十五首上巳节诗歌为主,认为中和节、上巳节、重阳节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从神秘的、宗教的、巫术的氛围中超脱出来,主要功能也慢慢由敬奉神明向社会娱

15、乐转变,后又发展为官方推行、民间流行的文化习俗。辛耀竹的唐代上巳诗研究21对唐代上巳诗的题材进行界定和分类,分析了唐代上巳节的精神内核及唐人的精神气质,还原了唐代社会的上巳风貌,填补了上巳节民俗研究的空白。来森华的 两晋上巳诗赋的多样图景22以两晋诗歌为中心,阐释了上巳日欢娱的节日盛景以及所体现出的人物情感内涵。众多学者将上巳诗文作为研究上巳节的重要依据,更全面、深入地研究上巳节,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情感内涵和精神活动。三、关于上巳节与少数民族的“三月三”民俗文化研究从近五年上巳节的研究成果来看,一些学者将上巳节和少数民族的“三月三”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论述比较,分析二者

16、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高楠的“三月三”节日习俗对壮族学生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 基于南宁市武鸣区壮族“三月三”的调查23一文主要论述“三月三”节日习俗与壮族学生文化传承的关系,壮族“三月三”节日习俗的文化变迁,以及对壮族学生参与“三月三”节日文化传承活动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节日习俗与壮族学生文化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三月三”的节日习俗文化正悄然发生改变;文化传承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文化延续,必须落到具体的实践中。上巳节现今只在少数民族地区保存,如宋雪琴的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当代变迁24一文对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当代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其在节日日期及内容、节日功能、节日参与者等方面发

17、生的变迁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变迁的原因,如生产力和节日自身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交流等,探究了这种变迁对于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壮族人民文化认同和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意义。李尚励的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研究25以民俗学为研究视角,利用田野调查、比较分析、参与性观察等方法,着重对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包括文化渊源、传统形态、衰落与重建、发展传承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上巳节对少数民族的“三月三”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存着“三月三”的习俗,其在继承上巳节的同时又赋予新的民族特点,从而使其朝着民族性的方向继续发展。四、关于中国上巳节与日本的“三月三”习俗研究从近五年的研究看,也有一些学者将

18、中国上巳节与日本的“三月三”民俗结合起来进行论述。中国上巳节的发展对日本“三月三”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日本人将中国节俗文化和日本民族生活习俗相结合,演变成了现今的女儿节,节俗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原因。钟卓萤的三月上巳风俗的原始系统与逻辑展开 兼论日本曲水宴、“流雏”风俗的内在逻辑26探究了上巳风俗的源流,对其原始系统进行解构,并从功能与本质的角度解释其中内涵,使上巳风俗的演变脉络更为系统化、清晰化。以日本的曲水宴与流雏习俗为例,分析这些变异风俗跟上巳原始系统的关系,揭示了上巳风俗在东亚古代文化中的形成逻辑与意义。王瑶的中国“上巳节”在日本的本土化与发展27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上

19、巳节,主要考察了两者的差异以及中国上巳节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特点。邱丽君的日本三月三节俗的源起与流变28论述了上巳节起源于祓禊活动,分析了中国三月三节俗在早期日本上层社会的传播。五、结语从近五年文献梳理情况来看,学者们对上巳节的研究并未体现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也未对其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特别对于上巳节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与人文内涵,以及官方引导下上巳节的发展演变与特点等方面,涉及的相关研究较少。总的来看,近五年对上巳节的研究力量相对分散、研究进程比较迟缓、研究广度与深度略显不足,故存在深化研究的必要性。8312024 年 1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2 期)历史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

20、次强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这为上巳节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大研究可以了解特定时代不同阶层的社会风貌与人物性格。通过上巳节的发展演变可知,官方的重视与参与在上巳节的发展与兴盛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将官方引导在上巳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专门进行考察,可深化对上巳节习俗的研究。上巳节作为古代社会的重要印记,建议对其研究要专门化、系统化。参考文献:1林贞余.多维视域下的魏晋南北朝节日诗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0.2陈洋.唐代上巳节诗研究:以全唐诗为考察范围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3黄意明.清明民俗的演变与现代文化功能

21、重建J.艺术百家,2018(6):50-54,182.4黄露葶.论“玄鸟生商”神话对后世习俗的影响J.钦州学院学报,2018(7):55-60.5韦若晨.中日传统祭祀节日的传承与发展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35-136.6邓琳.由曲水流觞看古典中国的诗酒文化J.北方文学,2017(26):231.7邱丽君.日本三月三节俗的源起与流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28-133.8郝瑞瑞.消逝的上巳节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9巫颀.魏晋南北朝节俗诗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10陈虎.古诗词中的上巳节N.中华读书报,2020-03-2

22、5(15).11王燕,胡丹丹.诗经中的节日民俗及其文化内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5):169-171.12张晓蕾.传统节庆中的兰草应用及其文化意义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55-59.13盖翠杰.风俗视域下魏晋南北朝诗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14孙俊.隋唐长安曲江池新考J.史林,2018(5):43-50,219.15冯秀峰.河东传统节俗述略N.中国文化报,2020-07-08(3).16王雪艳.云南岁时节令风俗中的祛病防疫方法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3):1-4.17邓小羊,白玉帅.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清明节的传承发展J.长江大

23、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8-22.18杨燕飞.从民间传说探寻壮族三月三源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2):23-28.19柴东.春城无处不飞花:唐诗中的长安之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8.20徐宁.唐代三令节诗歌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21辛耀竹.唐代上巳诗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22来森华.两晋上巳诗赋的多样图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56.23高楠.“三月三”节日习俗对壮族学生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基于南宁市武鸣区壮族“三月三”的调查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24宋雪琴.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当代变迁

24、J.文山学院学报,2020(4):56-60.25李尚励.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8.26钟卓萤.三月上巳风俗的原始系统与逻辑展开:兼论日本曲水宴、“流雏”风俗的内在逻辑M/王加华.节日研究:第 15 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0:90-102.27王瑶.中国“上巳节”在日本的本土化与发展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28邱丽君.日本三月三节俗的源起与流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28-133.作者简介:孙欢(1999),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单位为河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民俗史。(责任编辑:朱希良)9312024 年 1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2 期)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