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出师表》中的真情与忧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355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9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中的真情与忧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出师表》中的真情与忧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材研讨2024/04-3 4 -出师表 中的真情与忧思江苏/曹 慧摘要:出师表 的教学要在传承中创新。文中的真情与忧思是解读的着力点。诸葛亮在 出师表 中的一言一语,都是“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感情凝聚,文中所表露出来的忧国思国之情,既是诸葛亮对刘禅的言说,又是对自己的言说。诸葛亮以这种言说的方式,锤炼自己的认知,巩固自己的信念,兑现自己的承诺。解读 出师表 的真情与忧思对掌握文章主旨大有裨益。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对于耳熟能详的 出师表,毫无悬念地继续被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所收录,进一步彰显了这篇作品的经典地位

2、。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面对这些经典作品,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等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创新。当很多同行致力于为经典课文的教学开辟新空间的时候,笔者想强调的是创新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经典文本一定有其不变之处。围绕这些不变之处,将课文中的营养进一步汲取,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是对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 出师表中的真情与忧思是解读的着力点。一、情真且意切出师表 的作者是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勤勉治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当时其治下的蜀国,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军事上亦能以弱国之力五伐中原。由此可见,诸葛亮是治国、治军的能

3、臣。但这样的能臣也有自己的担忧,这份担忧写在了 出师表 中,内容真实、情感真挚,是一篇千古绝唱。解读这篇课文,首先应感悟的就是文中的情真意切,这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从情感上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收获亲其文而信其道的效果。那么,出师表 中的情和意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文章第一段中有如下一些真情诉说: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句中,诸葛亮用一个“诚”字表达自己对形势的判断与忧虑,即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而所追求的是后主刘禅与自己的共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一句则在强调“侍卫之臣”与“忠志之士”之所以“不懈于内”和“忘身于外”,正是因为有“先帝之殊遇”,至今仍然心有“追”念,这

4、是用作者和大臣对旧人、旧事的感念,来让刘禅认识到“侍卫之臣”与“忠志之士”与其虽非血脉相通,但却是志气相连的;“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这一句,是对刘禅的谆谆教导,且同时指向为君者的内外修炼,即内心要认识到自己的重任并以之激发自己的强大,这样才能不轻易看轻自己,对外要认识到良臣谋士的重要,只有开张圣听才能博采众长,才能招聚更多的英才。文中还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于是内心“由是感激”,于是也就作出了“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回答。这一诺,就是“二十有一年”。这是用一生来完成一诺,是我国古人的士之风骨,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感慨。类似于此的语言在文中还有很多。多

5、次教学 出师表 一文的教师对此或许没有太多感觉的时候,如果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认识这样的告诫,就会发现这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话语。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场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语言。有过父母经历的教师都知道,自己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是多么地追求全面,生怕自己的认识赶不上孩子成长的需要。以这样教材研讨2024/04-3 5 -的视角来看诸葛亮在文中的话语,就能够读出诸葛亮以丞相或者相父的身份,在 出师表 中的一言一语都是“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感情凝聚,是诸葛亮在特定交际语境下对后主刘禅的真情言说。二、忧国又思国在读到了浓郁的情感之后,当然还不能止步于此。诸葛亮在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忧国、思国则更令人动容。诸

6、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感怀,其忧国、思国之意在 出师表 中也有着充分地体现。教学此文可站在学生的角度将传统意义上的大义之言转化为学生能够感知、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比如,文中说“郭攸之、费祎、董允”是“良实”,是“志虑忠纯”之人。所以“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这里因果关系在于只有“志虑忠纯”的“良实”,才能咨以宫中之事。又如,文中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三国演义中的向宠并不是名将,但他出现在 出师表 中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路解读“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就可以发现这里同时写了向宠的品行与才能,一个善良公正的人就能够立于

7、天地之间,一个晓畅军事的人,就能够驰骋于疆场之上。这其实也在告诫刘禅,要知晓“营中之事”,就要选择这样的人。诸葛亮在 出师表 中从内外两个方面给刘禅提出了治国建议。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提出这些建议,恰恰是因为诸葛亮看到了刘禅的不足。如果说军事方面还有诸葛亮自己来主持,那么当其率兵出征的时候,后方就有很多的隐忧。所以,相对于后方的军事而言,对于“宫中之事”,诸葛亮一口气推出了三个良臣,且要求“宫中之事,事无大小”,要“悉以咨之”。由此可见,诸葛亮对后方的担忧溢于言表。文中最有名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则更是为刘禅、为后人指出了治国立身之道。要做到这一

8、点,必须拥有辨别小人的能力,而这一点在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因为以这样的话语来教导刘禅,很容易乱了君臣之道。因此,诸葛亮只能将这样的教导隐藏在言语当中,以期待刘禅自己去揣摩感悟。诸葛亮在 出师表 中所表露出来的是忧国思国之情,既是他对刘禅的言说,同时又是对自己的言说。诸葛亮以这种自我言说的方式,锤炼自己的认知,坚守自己的信念,兑现自己的承诺,并试图以自己的言说去影响刘禅。这种饱含在语言文字当中的对国家的忧思,至今读来仍然令人动容。三、忧思显真情初中语文教材收录 出师表 一文是因为出师表 是一篇感人肺腑、名垂后世的表文佳作。从真情与忧思两个角度来解读这篇课文,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在感知真情的

9、同时受到熏陶。初中学生学习 出师表,引导学生在解读文中真情的同时,感受作者对国家的忧思之情,不仅能够从情感上建立起解读文本的基础,而且从认知上形成靠近作者的动机,让文本解读的逻辑更加清晰,促使学生透过出师表,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关于诸葛亮更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解读 出师表 一文后,诸葛亮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智者”形象,就增添了“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内涵。诸葛亮用自己的付出给后人树立了一个贤臣的形象与榜样。在这一形象与榜样的背后,是他对国家忧思形成的精神脊梁。诸葛亮在 出师表 一文中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一片赤诚,用心良苦。笔者认为只有真实的感情,才有可感知的必要;只有真实的感情,才有可亲近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后人,都会因为忧国思国之情而继续感动后人。因此,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也就能够不断地延续、继承和弘扬。今天每一个学习 出师表 的初中生都会从中受益,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坚守文化自信。作者简介:曹慧(1981),女,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实验初级中学康桥路校区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