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胃病常见的五大原因除了一般胃病患者都会有的反酸、嗳气等症状之外,不同年龄的患儿,胃痛的感觉和表现也很不一样。学龄期(714岁)的孩子如果患胃病,有时候会感到不规律的腹痛,持续时间不一,而且有的溃疡还不一定伴有腹痛感,这让早期发现确诊更加困难。患儿还可能觉得胸骨下方不舒服,部分紧张的家长甚至会担心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学龄前(36岁)儿童对腹痛已经有了模糊认识,但是仍不能准确区分疼痛位置。“来就诊的学龄前儿童,超过80%都说自己是肚子痛,可是一检查,压痛点明显在上腹部。”所以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的“误导”下怀疑是肠蛔虫在作怪,使得真正的病因迟迟未被发现。至于婴幼儿(满月3岁),他们还不能表达自己的
2、感觉,一旦感到腹痛,往往会啼哭不止、食欲不好、厌食、呕吐、消化道出血等,还会有黑便、血便等症状。区文玑指出,正因为婴幼儿不能自述病史,家长如果再粗心大意,或者对上述症状自行曲解和处置,导致被送来医院的这个年龄段的患儿,往往病情相对严重。儿童胃病常见五大原因父母感染Hp孩子容易得胃炎“现在已经证实,引起小儿胃炎、溃疡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Hp)。”区文玑介绍,小儿溃疡,其中约有1/4是Hp感染引起的。“成人的Hp感染者,超过半数都是在儿童时感染的。”区文玑强调说,Hp感染以“人人”、“口口”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得多。
3、有的父母长辈在给婴幼儿喂奶时,先自己用嘴试试牛奶的凉热,还有的家庭所有成员共用一个漱口杯,中国家庭还不习惯用公筷,所有筷子都在一个盘子里夹菜,这些习惯都不同程度存在着Hp感染的可能。家长开食店 孩子胃遭殃洋快餐、油炸食品、可乐、咖啡相比于每天的正餐,不少孩子更偏爱这类食品和饮料。区文玑提到,曾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消化科就诊,根据孩子的症状,她问了问家长的职业之后,就对孩子胃病的病因猜得八九不离十了。原来,这位家长是开食品店的,孩子一放学就在店里大吃零食,大喝冷饮。而咖啡、可乐等饮料,恰恰就会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油炸食品、洋快餐等高油高脂食物,则会给胃部带来很大负担。除了饮食结构,孩子的饮食习
4、惯同样需要格外重视。孩子挑食、偏食、厌食、饮食不规律,几乎是多数家长都曾经面对过的问题。年龄小的孩子乐于模仿父母,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吃饭时不要做其他事情。而有些年轻妈妈自己就很爱吃零食,身边有了这样的榜样,孩子得胃病的机会也就更大。换牙期 胃病或由牙病起不注意口腔卫生导致烂牙坏牙,也是不少胃病患儿的致病因素之一。“不少孩子说自己胃疼腹痛,张开嘴一检查,发现臼齿表面全都是黑的。”区文玑说,儿童7岁左右门牙开始换牙,10岁左右臼齿开始换牙。这个年龄的孩子吃东西,往往来不及细细咀嚼就已经咽下了肚。这样的孩子如果感到肚子痛,首先就是牙齿的问题。牙齿是消化食物的第一道工序,需要给胃“把好
5、关口”。如果在嘴里没有被咀嚼到位,食物到了胃里,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家长从小就应教育孩子保护牙齿,养成每天两次刷牙的习惯,尤其是睡觉前的一次。同时不提倡小孩子用牙签,给孩子剔牙时,应该用牙线替代牙签。滥用退烧药 损伤胃黏膜孩子生病,不少家长爱擅自施药,殊不知这样可能适得其反,虽然暂时缓解了不适症状,却可能导致孩子的胃黏膜损伤。小儿胃黏膜的血管丰富,但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少而且活力低,消化功能差。况且儿童的体质和胃黏膜的个体差异大,一些比较常见的抗生素和退烧药,成人服用问题不大,但是孩子可能受不了。区文玑提到,更有家长看这种退热药没效果,就换别的药
6、来逐个用,无意中将孩子的胃当成了“实验室”。儿童生病用药时应该注意,尽可能选择对胃影响小的药物,以减少胃黏膜损伤。一些退热镇痛药可以放在餐后吃,或者同食一些护胃药,避免给婴幼儿空腹服药。给孩子去热也不一定非服药不可,还可以选择物理降温,但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及时就诊,听取医生意见。上学就胃疼 是不是装病?“我的女儿今年12岁,马上就要升初一了。可是最近她一上课就感觉胃疼,放学回家就感觉好受些,而一到周末放假就活蹦乱跳,跟以前没病的时候一样。医生,我孩子是不是在装病呀?”对于这种现象,区文玑解释说,孩子的不良情绪、精神问题和学习压力等,可能会导致一些身体症状,临床上也发现一些儿童胃病与此相关。Hp感
7、染导致的儿童胃炎,通过抗Hp药物治疗,通常12周就会产生明显疗效,但是这种孩子来说效果不佳。有的孩子面临升学考试,课程紧压力大;有的孩子很好强,非要考班级第一名不可;有的孩子一直住家,开始住校不习惯由此引发的胃痛、胃炎的,在儿童医院消化科并不少见。区文玑提醒,遇到这种情况,在医院确诊后,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在让孩子坚持服药的同时,和孩子多沟通,保证其休息时间。不要给孩子增加压力,创造一个轻松和相互理解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让孩子尽快康复。消化不好常嗳气 可能吃错菜你的餐单中也许有种食物会是促发消化不良的开关,让你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问题。
8、找到它,并避开它吧。 医学词典 名词:功能性消化不良(FD) 症状: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但经检查并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 就诊科室:消化科 小李是位年轻的白领,某公司管理人员,平日工作紧张,饮食特别不规律,因而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着胃部不适:有时肚子饿着呢,但稍微吃一点东西就出现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并伴有嗳气的情况。一打听,身边不少同事也有这个问题,有人说是消化不好,有人说是胃有病,最后连他自己也搞不清算不算病。他经过就医,经过多项检查没发现身体有病变,最后被医师判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门诊 1/3胃病患存有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李这病还真是种时髦病,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
9、任沙卫红说:“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种现代病,发病率正日益增加。在医院消化科门诊每日接诊的患者中,几乎有近1/3存在这个问题。” 很多忙碌的上班族对下面症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吃一点东西就饱,上腹部(肚脐以上为上腹部)胀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这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症状。当然,患者并非每种症状都会出现,有时有其中的一个症状或一组症状;有时一开始有这种症状,病程中又变成另一种症状。 有的患者病症长年一直存在,有的患者时有时无,在紧张、忙碌、生活无规律等刺激之下,病症出现的几率更高。“这是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过度、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但患者身体并没出现器质性病
10、变。可以说,它是由饮食不规律、生活方式不当引发的疾病。”沙卫红说。 预防 识别你的“天敌食物” 因生活方式不当而引发,因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没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生活习惯也要改善。因为,即使吃药后,人在压力大、劳累、天气变化,暴饮暴食,甚至吃到某种食物等时候又极其容易再次发作。无疑,调整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治疗都极其重要。 沙卫红建议,患者要留意自己吃食物后的反应,避免吃或少吃会诱发个人症状的食物。比如有的人一嚼口香糖就反酸,就别嚼口香糖了。一般来讲,患者别暴饮暴食,尽量维持进餐的规律性。辛辣食物刺激性强,可乐会产气,肥腻食物、糯米类食物难消化,土豆、红薯含淀粉高(即含糖高)容易让胃分泌更多胃酸
11、,都很可能是高危食品,但主要还是以个人对哪类食物有反应为主,自己控制着吃。此外,烟、酒更是要避免。 医师也会根据你所表现的症状对症治疗,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而早饱、嗳气者可吃促胃肠动力药。 断病标准 这是种找不出病因的“病” 这种功能性的问题可能会让患者们放松警惕:反正身体没问题,难受一下就完了吧!沙卫红说,这种处理方法也是不正确的,这类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初期预警,不可麻痹、忽视。 沙卫红建议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还是上医院做个几项检查,排除了疾病才能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论,然后对症治疗。这三项检查包括:做胃镜,排除胃溃疡的可能性;做肝胆B超,排查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疾病;抽血验肝功能。 排除了上述三种疾病外,按照医学对该疾病的判定,功能性消化不良 (注:幼儿教育越显重要,但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