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4833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9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256 December 2023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黄斌/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上海 200086摘 要:运动技能的双侧迁移是存在于相同或相似运动技能学练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相同或相似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中,一个肢体侧面的练习可以对另一个肢体侧面的表现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另一个肢体侧面运动技能的改善。本文围绕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双侧迁移理论的内涵,并基于教学实践检验了其在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中作用,分析了其影响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在机制。关键词:双侧迁移理论;体育教学;高中技能迁移

2、是体育运动学习训练中的一种客观现象。这种客观现象既存在于不同运动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也存在于相同或相似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之中。如羽毛球运动中的正手发高远球和正手挑球这两项不同的技术动作,在运动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在这两项技术动作的学练中就容易出现技能迁移现象,会因为正手发高远球的熟练掌握,而让正手挑球技术动作的学习更容易、更高效。而相同或相似运动技能学习与训练中的技能迁移,则主要出现在肢体两侧之间,例如,在羽毛球学习训练中,右手熟练掌握了正手发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学生,虽然从来没有练习过用左手发球,但在需要用左手完成正手发高远球这一技术动作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技巧性和熟练性。这说明,在

3、相同或相似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中,一个肢体侧面(例如右手)的练习可以对另一个肢体侧面(例如左手)的表现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另一个肢体侧面运动技能的改善。双侧迁移理论就是基于相同或相似运动技能学习与训练中的这种现象发展而来,如果能将其引入体育教学训练之中,以此指导体育学练活动的开展,对学练效率的提高必然会有所助益。因此,本文就针对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一、双侧迁移理论的内涵阐释双侧迁移理论,指的是个体在学习某项动作或训练某项技能时发生在双侧肢体之间的一种学习迁移现象,该理论认为,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存在优势侧肢和弱势侧肢之分,其中优势侧肢指的是个体惯常使用的一侧肢体,该侧

4、肢体由于受遗传和经常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在完成动作和开展劳动的过程中往往更加灵活,例如:多数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更习惯于使用右手拿筷子、刷牙、写字,右手就属于这类人群的优势侧肢。但也有少数人更习惯于使用左手,在拿筷子或者是写字时,感觉左手更方便、更灵活,那么对于这类人群而言,左手就属于其优势侧肢。弱势侧肢则是与优势侧肢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使用较少的一侧肢体,例如:对于习惯于使用右手的人群而言,左手就是他们的弱势侧肢。反之,对于惯用左手的人群而言,右手就是他们的弱势侧肢。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两侧肢体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存在正向迁移现象,即:优势侧肢对某项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

5、,会促进弱势侧肢对该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反过来,弱势侧肢对某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也会促进优势侧肢对该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二、双侧迁移理论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设计为了检验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带教情况,以铅球投掷作为切入点,设计并开展了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2.1 实践对象秉承自愿参与的原则,本次共招募了 30 名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参与到实践之中。这 30 名学生均为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年龄介于 15-16 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不适合剧烈运动的躯体性疾病。2.2 实践时间实践时间为 12 周。期间利用每周一、三、五放学后的时间,开展 1

6、 个小时的铅球教学训练。2.3 实践思路本次实践活动的具体思路,如下图 1 所示。其中,在干预环节,针对实验组 15 名实践对象开展的推铅球教学,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257December 2023对实践对象进行干预之前,两组学生推铅球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对比结果,见表 2。可以看出,实践前两组学生的推铅球技评成绩和达标测试成绩均上下相当,且在利用SPSS 进行对比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两组学生的推铅球技评成绩无显著差异(P=0.353 0.05),推铅球达标成绩也无显著差异(P=0.209 0.05)。可知,干预前两组实践对象的推铅球运动基础相同。3.1.2 干预后两组

7、学生推铅球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对比图 1 实践思路示意图以双侧迁移理论为基石,除了安排学生开展常规优势侧肢的推铅球技术动作练习之外,还安排了学生开展弱势侧肢的推铅球技术动作练习。例如:右利手的学生在常规学练中,通常习惯用右手完成推铅球技术动作。但此次实践中针对右利手的学生,不但安排了右手完成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练习任务,也安排了左手完成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练习任务。另外,实验组还有 1 名左利手的学生,针对这名学生,在安排他用惯用的左手进行推铅球技术动作练习之外,也安排其开展了右手推铅球技术动作练习。对照组 15 名实践对象则按照常规教学的做法只安排了优势侧肢的推铅球技术动作练习。除此之外,本次实践中两组

8、的推铅球教学内容、进度以及练习的强度等均相同,以规避无关因素的干扰。2.4 测评指标本次实践的测评指标为学生的推铅球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分为技评成绩和达标测试成绩两部分,满分均为 10分。技评成绩的标准,见表 1。表 1 推铅球技评成绩参考标准等级得分评分标准优秀9 分及以上持球姿势非常准确,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完成流畅、连贯、且到位,出手点和出手角度正确,动作完成过程中能够始终很好维持身体平衡良好8-8.9 分持球姿势较为规范,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完成流畅、连贯,出手点和出手角度比较合理,动作完成过程中能够较好地维持身体平衡及格6-7.9 分持球姿势基本正确,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完成基本流畅,出手点和出手

9、角度基本合理,动作完成过程中能够维持身体平衡不及格6 分以下持球姿势不标准、不规范,推铅球动作的完成不够流畅,出手点不正确或出手角度有误,或在动作完成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维持身体平衡表 2 干预前两组学生推铅球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对比结果成绩类别实验组(n=15)对照组(n=15)T 值P 值技评成绩7.132.207.111.940.4420.353达标成绩/米8.231.328.201.090.7150.20912 周的实践干预结束后,再次测得的推铅球技评成绩和达标测试成绩见表 3。从表 3 可以看出,两组实践对象的推铅球技评成绩和达标测试成绩相比干预前均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推铅

10、球技评成绩和达标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推铅球技评成绩呈现出了组间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 0.01),推铅球达标测试成绩呈现出了组间显著性差异(P=0.0360.05)。可知,经过 12 周的实践干预,实验组学生的推铅球运动技能掌握得更为理想,基于双侧迁移理论开展的推铅球教学实践相比常规以优势侧肢练习为主的推铅球教学实践,在学生推铅球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方面更占优势。3.2 结果分析表 3 干预后两组学生推铅球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对比结果成绩类别实验组(n=15)对照组(n=15)T 值P 值技评成绩8.522.077.652.255.1370.000达标成绩/米8.841.698.43

11、1.471.4350.0362.5 数理统计工具采用数理统计软件 SPSS20.0 对两组学生干预前后测得的推铅球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检验。三、双侧迁移理论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结果3.1 结果统计3.1.1 干预前两组学生推铅球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对比通过 12 周的实践可知,基于双侧迁移理论开展的推铅球教学实践相比常规以优势侧肢练习为主的推铅球教学实践,在学生推铅球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方面更占优势,从而也验证了双侧迁移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与价值。而据分析,之所以基于双侧迁移理论开展的体育教学实践更有助于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主要与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学习和记忆过程,以及运动技能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有关:一是,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神经系统在个体运动技能学习和迁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练习和训练来逐渐得以改进和发展。当某侧技能得到训练和练习时,尤其是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不常用的弱势侧肢得到练习时,相关的神经回路和连接会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以完成对应的学练任务。这种神经可塑性使得相关技能可以在不同侧面之间迁移,同时神经系下转 25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