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是( )
A.平面镜成像
B.日食
C.影子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
2.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
A.金光闪闪 B.红光满面 C.火光冲天 D.波光粼粼
3.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4.一个人沿马路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C.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D.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
6.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7.下列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
A.验钞机可通过验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
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上携带红外探测器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8.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9.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A.a e B.a d C.b c D.b d
10.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其中一个平面镜上,要使最后反射回去的光线与AO重合,角α应为( )
A.30° B.60° C.45° D.90°
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3.某同学面对平面镜,看到身后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为12:51,则实际时间是( )
A.12:51 B.12:21 C.15:51 D.15:21
14.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15.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6.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m处,从镜子里只能看见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
A.应后退到距镜2m远处 B.应前进到距镜0.5m远处
C.应后退到距镜4m远处 D.无论前进后退都不能实现
二.填空题(26分,每空1分)
17.体育课上,老师一声“向前看齐”,队伍很快就排直了.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前面的一位同学,如果挡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学,就可使队伍站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18.色光的三原色是 ,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 .
19.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 像(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 米.
20.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则此时入射角为 ,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沿顺时针转过25°角,反射光线沿 时针方向转过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21.南京市秦淮河边的路灯距水面的高度为4m,河水深6m,则映在平静的水面中的路灯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水面 m.
22.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像与他相距 m.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放映电影、幻灯机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4.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假设紫外线和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v2,则v1 v2(选填“>”、“<”或“=”)
25.舞蹈演员上身穿白衣服,下面穿绿裤子.当剧场舞台上用红光灯照射到这个演员身上时,剧场观众看到演员上身的衣服是 色,下身的裤子是 色.
26.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2分)
27.(1)请在图甲中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如图丙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与简答题(22分,28.29题每空2分,30题6分)
28.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至少需要 支蜡烛,每次实验中应观察比较 并且量出 .
30.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是( )
A.平面镜成像
B.日食
C.影子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等.
【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
A.金光闪闪 B.红光满面 C.火光冲天 D.波光粼粼
【考点】光源.
【分析】能自行发光的即是光源,因此只需判断出四个选项中哪个是光源即可.
【解答】解:金光闪闪、红光满面、波光粼粼都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线而发光,不是光源,不合题意;
而火光冲天,是由热效应产生的光源,符合题意;
故选C.
3.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
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进行分析下列各选项.
【解答】解:A、杯弓蛇影是由于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弓,弓的影子正好映在透明的酒杯中,好像一条蛇,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故A选项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形影不离是由于自己的身体遮挡了光线,所以形成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B选项不合题意;
C、形单影只中的影是指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选项不合题意;
D、立竿见影是指杆遮挡了光线,形成了杆的影子,因此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 A.
4.一个人沿马路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是不变的,但因为人和路灯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发生变化,夹角越大影子越短,夹角越小影子越长,光线与地面夹角变化时,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一个人沿路走近某一盏路灯,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当人到达路灯的下方时,人在地面上的影子变成一个圆点;当人远离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长;故影子长短的变化是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C.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C.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D.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
【考点】红外线;紫外线.
【分析】(1)太阳光包括可见光和看不见的光,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看不见的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2)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
(3)紫外线的作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消毒,促使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人体过度照射紫外线是有害的.
【解答】解:A、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不符合题意.
B、紫外线能促使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但是过量照射容易患皮肤癌.不符合题意.
C、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不符合题意.
D、紫外线能消毒.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然后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内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不符合题意;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不符合题意;
C、晚间打开驾驶室内的灯,车前窗就像镜子一样,司机只能观察驾驶室内部,路前方却不易看清,容易导致事故,所以车内的灯必须关闭,这是防止平面镜成像,符合题意;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列各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
A.验钞机可通过验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
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上携带红外探测器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考点】红外线.
【分析】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解答】解: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进行工作的,符合题意;
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不符合题意;
C、某种“夜视仪”可根据人体、岩石、坦克的温度不同,在夜晚观察和监视目标,是因为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不符合题意;
D、火灾时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探测器拍摄照片,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考点】物体的颜色.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
【解答】解: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
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C.
9.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A.a e B.a d C.b c D.b d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两人要想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来自对方头和脚的光线都必须经过窗户到达另一方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我们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两条从乙到达甲眼睛的光线和两条从甲到达乙眼睛的光线,由此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
【解答】解:过乙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bd.
故选D.
10.如图所示的两个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其中一个平面镜上,要使最后反射回去的光线与AO重合,角α应为( )
A.30° B.60° C.45° D.90°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要清楚要使光线经镜面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光线要与镜面垂直.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PN垂直,如图所示:
由图知,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
则∠PMB=90°﹣60°=30°,所以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PMB=30°.
故选A.
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1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70°,所以A说法错误.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B说法正确.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所以C说法错误.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13.某同学面对平面镜,看到身后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为12:51,则实际时间是( )
A.12:51 B.12:21 C.15:51 D.15:21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12:51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12:51.
故选:A.
14.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解答】解: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SO1、SO2,入射点分别是O1、O2,画出法线O1N1、O2N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O1A1、O2A2,;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
故选B.
15.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由现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现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混合物中,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由现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匀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线传播;分析三种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解答】解: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故选D.
16.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m处,从镜子里只能看见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
A.应后退到距镜2m远处 B.应前进到距镜0.5m远处
C.应后退到距镜4m远处 D.无论前进后退都不能实现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某人站在镜前1m处,从镜子里只能看见自己的上半身”,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所以他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从镜子里也只能是看见自己的上半身,所以A、B、C的做法都不能实现.
故选D.
二.填空题(26分,每空1分)
17.体育课上,老师一声“向前看齐”,队伍很快就排直了.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前面的一位同学,如果挡住了前面所有的同学,就可使队伍站直了,这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 来解释.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考题较为简单,请同学注意用字的准确:如“沿”不能写成“延”.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内容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知识.
18.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 ,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 白光 .
【考点】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分析】根据我们对于色光三原色,以及三原色的混合做出解答.
【解答】解: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红光和绿光混合是黄光,红光和蓝光混合是品红,绿光和蓝光混合是青光.红光、绿光、蓝光三者混合是白光.
故答案为:红、绿、蓝;白光.
19.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 虚 像(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 3 米.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像距与物距相等,
此时路灯距离湖面(物距)3m,所以该“倒影”距离湖面(像距)也为3m.
故答案为:虚;反射;3.
20.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则此时入射角为 0° ,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沿顺时针转过25°角,反射光线沿 逆 时针方向转过 25°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50° .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若光垂直入射到镜面时,反射光线将按原路反射回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若将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5°,反射光线正好与入射光线转动的方向相反,可求出入射角的度数,进而求出反射角的度数,两者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设入射角为r,反射角为i,
∵一条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i1=0°
∴r1=i1=0°,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0°;
将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5°角时,反射光线正好与入射光线转动的方向相反,即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5°,
i2=25°
∴r2=i2=25°,
∴反射光线又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r2+i2=25°+25°=50°.
故答案为:0°;逆;25°;50°.
21.南京市秦淮河边的路灯距水面的高度为4m,河水深6m,则映在平静的水面中的路灯的“倒影”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该“倒影”距水面 4 m.
【考点】光的反射.
【分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解:映在平静的水面中的路灯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已知路灯距河面的距离是4m,所以,“倒影”到河面的距离也是4m.
故答案为:虚;反射;4.
22.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像与他相距 4 m.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没有关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当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像距离平面镜也是2m;像与他相距2m+2m=4m;
因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人的大小与像的大小一样,所以,当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4;不变.
23.放映电影、幻灯机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漫反射 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所有 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两点:
①光滑的表面会发生镜面发射,粗糙的表面会发生漫反射;
②根据白色等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粗糙的银幕凹凸不平,发生漫反射,使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使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白色能反射各种色光,使观众能看到正常的画面.
故答案为:漫反射;所有.
24.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假设紫外线和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v2,则v1 > v2(选填“>”、“<”或“=”)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声速.
【分析】(1)根据光的传播速度填写正确的单位;
(2)紫外线是光,而超声波是声音;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解:(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约为3×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v1>v2;
故答案为:m/s;>.
25.舞蹈演员上身穿白衣服,下面穿绿裤子.当剧场舞台上用红光灯照射到这个演员身上时,剧场观众看到演员上身的衣服是 红 色,下身的裤子是 黑 色.
【考点】物体的颜色.
【分析】白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而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解答】解:上身穿白衣服,白衣服能反射所有光色,红光照射时,反射红光,所有看到的演员的上身的衣服是红色;下面穿绿裤子,绿色的裤子只能反射绿光,用红光照射时,红光被吸收.所有看到的黑色.
故本题的答案为:红,黑
26.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荧光物质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反射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
【考点】紫外线.
【分析】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它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紫外线的用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消毒作用.
【解答】解:(1)钞票上的100字样上有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它可以发光;
(2)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它在传播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通过上面的探究可知紫外线荧光物质发光,当用玻璃挡住紫外线的传播路径时,另一侧的荧光物质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因此这是为了探究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故答案为:(1)荧光物质;(2)反射;(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2分)
27.(1)请在图甲中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如图丙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1)要作出反射光线,应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上述内容作出反射光线;要求反射角的大小,必须先求出入射角的大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平面镜;从点光源S发出的任意画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的A点,再根据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画出反射光线.
【解答】解:
(1)首先画出法线与镜面垂直,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然后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
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则反射角也为60°:
(2)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先连接SS′,在线段SS′垂直平分线上画出平面镜,并使发光点S的一边为反射面;延长入射光线SA交平面镜于点A,连接S′A并延长为入射光线SA的反射光线,注意辅助线要用虚线,如图3所示:
四、实验与简答题(22分,28.29题每空2分,30题6分)
28.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M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
【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出像的位置,才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M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5)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2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至少需要 2 支蜡烛,每次实验中应观察比较 未点着的蜡烛与像是否重合 并且量出 两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此实验就是为了验证这些特点.
【解答】解:需要2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故答案为:2,未点着的蜡烛是否与像重合,
要验证物距与像距相等必须量两只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故答案为:两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
30.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如图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且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解答】解:(1)因为乙房的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几乎无声音传播的介质,另外其他门窗紧闭,所以女孩在乙房内几乎听不到室外树上鸟儿的歌声.由此可见,真空不能传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