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11047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单元 测量一、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1毫米大约是1枚硬币的厚度;1毫米大约是1张银行卡的厚度。1厘米大约是大拇指的宽度。1分米大约是一柞。一支圆珠笔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1米大约是双臂张开的宽度。1千米:巴蜀小学的操场1圈大约是200米,5圈就是1千米,大约要走1520分钟。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质量单位:克、千克、吨。1克大约是5粒黄豆那么重,1克大约是1枚两分硬币的重量。1千克:2瓶大的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1吨:1个小孩重25千克,4个小孩重100千克,40个小孩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一头牛500千克

2、,2头牛就是1吨。二、 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2、质量单位间的关系式有:(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

3、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如:3米=( )厘米。 7千米=( )米。20分米=( )米, 200毫米=( )厘米。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如:2吨=( )千克, 40千克=( )克。 5000千克=( )吨三、选择合适的单位。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很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

4、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例:书桌高8( )。重庆到广州的铁路长1559( )1只鸡重2( )1辆货车载重量是2( )四、计算。1、计算。如:1千克+90克=( )克。 1米7厘米=( )厘米。需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2、 比大小。如:3000千克( )3吨。 8米5分米( )80分米需要先统一单位,在计算五、 量长度,作图。注意规范,作图时用铅笔、尺子,标上端点和长度。如:画一条3厘米7毫米的线段。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

5、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3、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减法时,

6、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7、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第3单元 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7、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且平行、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伸缩门利用的就是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特点。掌握在格子图里画平行四边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第4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1、除法竖式的书写。2、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商和余数都有单位;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4、公式。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除数=

8、被除数商余数商=被除数除数余数第5单元 时 分 秒计量很短的时间,用比分小的时间单位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

9、就是(1)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9、计算经过时间:后时刻 前时刻 = 经过时间例如: 9时20分8时45分=35分(20分减45分不够,向9时退1做60,加上20分再减)80分9时20分8时45分35分练习:3时20分=( )4时-1时17分=( )7时18分-3时46分=(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

10、数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把497看成500.)2、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5、(关于“大约)应用题: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

11、分之几。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3、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4、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第8单元 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事件。 可能表示不确定事件。2、 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 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 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 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 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 花可能是香的; 明天可能有风; 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

12、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第9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无论是物体搭配,还是数字搭配,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依次进行搭配。【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 等(二)解决问题数学书上需要大家弄懂的解决问题。P13第3题。P19第4题。P25第3题。(注意是2个问)P26第6题。(一种情况是小明家和小红家在学校的两侧。另一种情况是小明家和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一侧。)P39第2、3题。P43做一做第1、2题。P48第4题、第6题。P54第8题。P56第2题。P57第5题。P58第6题、第8题。P62做一做第2题。P64第5题。P72第7题。P82第11题、第12题。P101第3题。P103第9题。P112的例1、做一做。P115的1、2、3题。(搭配)P113例2、做一做。P116的4题。(排列)P114的例3、做一做。P117的7、8、9题。(组合)P120第2题。P121第7题。P122第8题。P125第6题、第7题。第8题。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