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08916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在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二)能力方面1尝试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图片、资料、视频

2、。学生准备: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提问】关于人类的起源,你都知道哪些呢?【讲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暴露学生的前认知。新课教学(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引导各小组介绍现代类人猿的相关资料。2【提问】通过小组介绍,思考以下问题:(1)现代类人猿分布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2)类人猿和人类有哪些异同(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制造工具、语言交流等方面)?(3)观察森林古猿生活场景想象图,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与现在哪类动物的比较相似?【过渡】为什么森林古

3、猿的一支会走向了演化成人的道路呢?1各小组介绍课前查找的有关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资料。2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现在类人猿主要分布在森林中,依赖植物的果实、嫩芽以及昆虫等食物生存。(2)类人猿的形态结构与人类有很大不同,以树栖为基本生活方式,基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活环境的能力,也没有语言和文字的交流。(3)森林古猿与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比较相似,它们都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相同点,体会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亲缘关系。通过比较它们的本质区别,体会现在类人猿和人类是进化上的两个分支。(二)从猿到人的进化1自学指导:阅读资料,思考问题。教师提供的资料有:人和黑猩猩的

4、手、骨盆、牙、骨骼比例、氨基酸种类等资料。(1)地壳的剧烈运动和气候的急剧变化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造成了什么影响?(2)你认为那时的森林古猿会做出怎样的选择?(3)哪些证据支持了你的推测?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课本剧展演通过课本剧表演,帮助学生理顺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历程(包括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火的使用、语言的产生等对人类发展的意义)。1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由热带雨林变为稀树草原。它们的树栖生活受到严重威胁,面临需要下地行走,果实、嫩芽等食物缺乏,敌害增多等困境。(2)会被迫改变原有的树栖生活方式。(3)化石为我们提供了证据:“露西”骨骼化

5、石的下肢骨粗壮、骨盆宽阔,所以推测“露西”为直立行走。2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1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体会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历程和证据。2通过课本剧的展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问】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可是,刚刚同学们在汇报中提到,现在类人猿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制订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等。2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在学生认同人猿同祖的事实后进行情感升华,形成保护生物的意识。(四)技能训练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阅读课本,完成相应练习。通过阅读和练习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