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模式:基于师德养成规律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7801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6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模式:基于师德养成规律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模式:基于师德养成规律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模式:基于师德养成规律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2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第8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各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且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学生中心”,“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与其他专业不同,教育类专业学生兼有“学习者”和“准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其思想政治与道德表现不仅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果,也预示着未来各级各类学校德育主体的意识与能力。本研究基于准教师师德养成规律,从

2、目标、过程和方法三个层次探讨为何、何谓以及如何基于师德养成规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探讨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模式,以期提出适用于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原理与策略,为高校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与借鉴,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一、指向师德养成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师德指教师或准教师的道德表现,涵盖了对教师公共道德、职业道德与个人道德三个层面的要求,包括教师的政治信念、国家认同、对待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对待同事和家长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要求。师德的养成既要在纵向上遵循师范生个体道德成长的规律,也要在横向

3、上依据影响师范生道德表现各要素的作用机制与规律。高校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考虑人才培养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以形成对师德的全面影响,也要考虑四年培养过程中对师范生道德影响的作用顺序与作用机制。1在培养目标中细化师德要求 教育类专业应在整体人才培养目标中具体规定对学生的师德要求,以指导所有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师德养成而努力。各门课程应提出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模式:基于师德 养成规律的探索冯婉桢摘 要:教育学类专业应构建以学生师德养成为目标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在培养目标中细化师德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关照学生的师德表现,在教育评价中融入师德评价,且不断提高教师的

4、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同时,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过程应基于学生的师德养成规律展开,按照激发、巩固、解困与升华四个阶段有序展开,形成全过程育人模式。另外,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应灵活采用典型树德、互动论德、规则立德、实践育德等多元策略,丰富育人路径。关键词:课程思政;师德养成;教育类专业;系统模式冯婉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15冯婉桢.indd 9215冯婉桢.indd 922023/8/24 15:152023/8/24 15:1593知识、能力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要求,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师德养成目标。每节课堂教学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来提出教学目标,并

5、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入知识与技能学习中,以及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与掌握中。这样,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逐级落实培养目标中的师德要求,使其清晰具体,且可实现。2在课程设置中系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类专业应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类内容1,并从国家、国际、文化、历史和专业等角度展开思政内容,为学生的师德养成提供全面支持。教育类专业的课程一般分为通识性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与隐性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类课程通常含有教育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主要指志愿服务等实践)等。隐性课程则包括校园文化和师生关系。师德养成

6、需要全方位的影响与渗透,需要各类课程协同一体,帮助学生在知情意行多方面有良好且一致的道德表现。3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关照学生的师德表现教师不仅要关照学生在课堂上的师德表现,还要关注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中的道德表现。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家国情怀,树立高尚的道德追求,还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落实到专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实践改进中,将道德追求体现在日常人际互动中。同时,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教材给学生积极的价值影响,还要善于运用媒体或其他图书资源给学生正确的影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教材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同时,教师要关注媒体和其他图书对学生的影响,指导学生明辨其中的价值观念。另外,

7、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师德示范。教师在课堂内外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表达,通过平等的对话对学生进行有效的 引导。4在教育评价中融入师德评价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将师德评价融入教育评价中,通过连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自主提升师德修养。学生入学和毕业时应该进行师德评价,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门课程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师德评价,这样让学生连续性地看到自身的发展变化。师德评价应该具体指向学生的道德进步,更多地肯定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践中的优良表现,并为学生提出进一步学习与提升师德修养提供建议。师德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对学生的爱国与认同感、道德与价值观、师德修养能力与行动的评价。爱国

8、与认同感主要考查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政治思想的认同,以帮助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政治情感。道德与价值观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常见的道德行为与价值选择的看法,以引导学生的道德与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师德修养能力与行动主要考查学生对个人思想状态的控制与改善水平,以指导学生较好地控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帮助学生通过一定的行动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5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是学生师德养成的重要保障,影响着课程思政的过程与效果。教师应该具有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敏锐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较

9、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敏于识别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层观念与师德表现,勇于面向学生思想中的不足或行为上的偏差进行教育。教育学类专业的教师包括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和教育实践机构的实践导师。多样化的教师来源要求对教师进行严格的遴选、培养和管理,以保证所有的教师都具备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并能够与同事通力合作积极引领学生的师德成长。15冯婉桢.indd 9315冯婉桢.indd 932023/8/24 15:152023/8/24 15:1594所有教师都应能够精准、深入地把握专业知识,全面、准确地领悟社会政治精神与主张,及时、宏观地解读社会热点

10、,对学生因材施教。二、基于师德养成规律的课程思政育人过程基于师德养成规律开展全过程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将师德养成与专业学习相统一。在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师德养成表现为四个阶段,并与学生的专业学习阶段相依相生,分别为师德的激发阶段、巩固阶段、解困阶段和升华阶段。1激发:教育体验与师德初见在高校教育类专业学习的最初阶段,学生主要学习通识性课程,逐渐接触教育的相关信息,并对教育实践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本阶段,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重点在于通过提供充分的教育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师德修养意识。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应注重通过情境感受、活动体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师德体验。这样激发学生的师德学习动力,

11、积累学生的师德感性经验,以对学生的师德学习产生切实影响。在此过程中,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应与专门的思政课程相配合,将潜移默化的师德教育与专门的师德课程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师德学习。一方面,大学开设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在课程中提供师德理论学习与榜样学习的相关内容,提供价值辨析与道德反思的契机;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见习体验、校园活动、导师指导等形式直观体会师德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与价值,并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个体与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感受自身或他人的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影响。2巩固:教育能力与师德养成在通识性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第二个学习阶段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对教育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清晰,对教育实践和教

12、师的理解也愈发深入。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形成稳定、具体的师德认识,并能够认同师德规范要求,自觉加强师德学习。教育类专业在本阶段应关注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丰富性与合理性,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师德在专业活动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并且具有哪些具体要求,教师践行师德规范又需要哪些专业能力等。同时,专业课程中提供充足的见习机会与学术活动,给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来提升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最后,导师在专业指导外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指导学生同步进行专业学习与师德修养,培养知情意合一的教育工作者。3解困:职业规划与师德实践实习是教育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三阶段的主要内

13、容,是学生亲身践行师德的开始。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师德现状的复杂多样与师德规范要求的出入,对自身的师德理想追求产生怀疑。同时,学生可能会对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感到茫然,重新评估自身的专业认同。另外,学生可能会意识到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产生不胜任感,进而抗拒师德要求。师德实践是学生师德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道德意志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的师德实践,通过导师一对一指导、实习经验交流等方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了解学生的困境与苦恼,指导学生以道德反思的方式来认识实践中的道德冲突,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学生纾解困境,修养道德。同时,教师

14、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理性与情感的双重引导下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工作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者个人的生命价值与生涯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教师应能够帮助学生将家国情怀、道德理想、职业追求和个人的生命价值与职业选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积累落实为道德意志,且真正将所学的师德规范内化为个体信念。15冯婉桢.indd 9415冯婉桢.indd 942023/8/24 15:152023/8/24 15:15954升华:教育理想与师德提升在顺利通过解困阶段后,学生追求教育理想的信念会更加坚定,并能够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坚定师德意志,完善师德表

15、现,增强自身践行师德的能力。在这一阶段,课程思政工作应以个别指导和交流互动为主,为学生个性化的师德修养提升提供支持和引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的开放性讨论,引导学生对自身实践经验进行回顾与反思。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师德反思来进行自主的师德学习,以自律的精神检视自身的师德行为,并不断完善与改进,促进自身的师德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反思中提出研究设想,对自身和他人的师德表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追问,并为所有教师的道德成长提供帮助,促进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共同成长。三、以师德养成为重点的课程思政育人策略1典型树德:在教学中提供师德榜样师德教育要整合指向规范或准则的“应用”取

16、向和指向品格或境界的“德性”取向。强调“德性”的师德教育不仅要促进教师信守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还力求促进教师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境界2。典型立德包括两个层面的做法。一是以教育实践中典型的师德楷模为例,为学生直观展示教师主动作为、自觉追求和实现教育理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行动对教育发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师德规范的最高要求。二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师德榜样作用,让学生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师德,在学校内外形成良好的师风。2互动论德:在交流中深化师德认识互动论德发生于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师德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同时介绍师德相

17、关的案例或新闻,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进而,在师生与生生讨论中,学生深化对师德的认识,形成高尚的师德观、科学的教育观和教师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除了课堂正式交流,在课下教师在与学生的非正式交流中,教师更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专业发展道路。3规则立德:在文化中培养道德素质规则立德不仅指师德规范对学生的影响,还包括校规校纪、学术纪律与校园生活规则对学生的影响。规则作为教育文化、校园文化和学生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发挥着刚性作用。并且,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

18、、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且全方位的影响。同时,严肃校规校纪与学术纪律等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教师的教育教学都起着重要作用。构建纪律严明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强化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有利于培养遵纪守法、品质优良的现代学生。安定文明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逐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成为具有理性思维、独立判断力、开放视野以及有社会责任心的现代公民奠定坚实基础。4实践育德:在实践中提升师德水平在高校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是学生师德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实践是一切认识的基础与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创新的来源。师德实践与反思能

19、够巩固学生的师德认知,唤醒学生的师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的师德水平。通过实践,学生不停留于知道师德规范与想象好教师的形象,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与教育行动中去做一名好教师,检视自身是否达到师德规范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践行师德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自然会遇到困难15冯婉桢.indd 9515冯婉桢.indd 952023/8/24 15:152023/8/24 15:1596与挑战,甚至会遭遇对已有价值观的冲击。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澄清和坚定自身的价值选择,并提升自身的德能,掌握丰富的教育策略来实现对师德理想的追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

20、机会,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同时,教师要敏于发现学生为追求师德进步做出的努力,以及学生实际面临的师德困境。在识别的基础上,教师要公开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师德学习与进步。对于学生面临的师德困境,教师应通过个别指导和小组交流的形式帮助学生澄清师德困境的实质,并为学生解决其中的教育问题提供策略示范与实际帮助。参考文献:1 周湘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 J.理论与改革,2004(2):145-148.2 程亮,翟金铭.面向伦理决策的师德教育:为何与何为 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4):16-23.基金项目: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学前教育重点建设一流专业”(00300-

21、110690102)、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高校学前教育业课程思政工作经验与模式研究”(S222118)责任编辑:周 杨(上接第 52 页)不间断做好反馈和改进,确保人才质量符合新时代对思政专业提出的新要求。参考文献:1 张耀灿.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的认识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8-10.2 陈秉公.建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6):1-7.3 李春梅,林伯海.新文科战略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7):12-16.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22、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 习近平.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 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5.6 李海涛,施雯.大学校史资源的文化育人功能与实践路径探析 J.高教论坛,2021(6):75-77,100.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设计”(J2021105)、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党史教育与概论课融合教学改革研究”(2021JGSZ006)责任编辑:周晓燕15冯婉桢.indd 9615冯婉桢.indd 962023/8/24 15:152023/8/24 1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