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金融支持提升贵州旅游文化建设杨眉(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贵阳550003)摘要:本文结合贵州省情,分析了贵州旅游文化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对贵州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建议,从加强规划先行、银政企协同发力、提高融资支持力度、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对金融支持贵州旅游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关键词:旅游文化;开发;利用;金融支持作者简介:杨眉,女,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高级经济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贵州旅游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一、旅游文化的内涵“旅游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 1977年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书中最先提出,书中认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合”2。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上篇分为五章分别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植根的经济基础,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3。这五章把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政治、传统、民族、中外交流等这些“文化”都包含在旅游文化之中。本文主要采用王
3、明煊中国旅游文化中的观点:“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杨眉:金融支持提升贵州旅游文化建设087造的与旅游关系密切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舒适、愉悦、受到教育,能使旅游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与技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4。二、贵州旅游文化的特点历史上的贵州是一个人口流动的集散地,移民人口的“大熔炉”。多种文化在贵州留下印迹,有的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有的风过留痕、雁过留毛。文化有交融但也自成体系,民族的多元化,带来了旅游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构成了一个文化的博览会。(一)多样性贵州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地质地貌地形,众多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
4、,各民族都保留和传承了各自的文化特色。不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看出其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歌曲舞蹈、节日节庆、工艺美术、宗教信仰、建筑风格、衣着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展示了多类型、多样化的特点。(二)包容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 17 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 10 万的少数民族有9 个,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几千年来各民族在贵州扎根、生存、繁衍,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相互联姻,文化习俗、生活生产、兴趣爱好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交往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完整地保
5、存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时也在汲取和融汇其他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三)原味性贵州向来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交通闭塞、交往不便,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村与村、寨与寨如果距离稍远,相互之间往来都有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较完整地保存了少数民族各自的文化特点,贵州素有“三十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相隔三十里说话发音都不同,相隔上百里生活习俗都不同)的说法。语言文化、习俗方式、穿着打扮、生活生产、民族风俗方面的原汁原味是贵州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四)独特性贵州的自然资源“二貌二山三独有”: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梵净山、万峰林,088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
6、实践织金洞、小七孔、黄果树瀑布等自然风光,独具特色,都是全国不可多得的自然地理景观;人文资源“二歌二节三技艺”:侗族大歌、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台江苗族姊妹节、六盘水彝族火把节,蜡染、刺绣、银项圈等文化技艺特色鲜明。文化资源独一无二、难以复制,堪称贵州的宝物。(五)参与性贵州民族多、民族节日多、民族活动多,群众的参与性强。白天有对山歌、集体舞、长桌宴、流水席,晚上有篝火晚会、广场舞。不仅本村本寨自己人娱乐,还热情地邀请他人参与,这种群众性、普适性的活动,很受大家的喜爱。持续不断的活动,使本民族的文化得以保留传承,也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这种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性的活动,为旅游文化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
7、好的基础。三、贵州旅游文化开发与利用建议贵州旅游业发展一直呈现增长态势。2016 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 5.31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5 028 亿元6。2019 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 11.36 亿人次,游客量突破 10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达 12 452 亿元,旅游总收入跃居全国第 3 位7。从 2016 年至 2019 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00,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 的比重增至 11.60。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贵州省旅游业下滑幅度较大,但较2020 年有所恢复,2021 年贵州省旅游接待入黔游客总人数 6.44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 6 642 亿元8。2022
8、年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次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旅游收入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长 3.40%。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到 2025 年,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在 2019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 1 860 亿元以上,入黔游客年均增长在 10以上,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9。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贵州旅游文化利用与开发需进一步提质升级。旅游文化的开发,一是使之价值化、商品化、产业化,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二是提升文化价值,带动本地的经济增长。(一)做强特色旅游区域以升级打造龙头旅游景区为重点,建设完善五条“旅游文化射线”,以贵阳为起点,向东南、
9、南、西南、西北、北五个方向辐射。“东南线”从贵阳往东南辐射黔东南州的凯里、黎平、从江、榕江,以苗族、侗族的民族歌舞、民族风俗、民族乐器芦杨眉:金融支持提升贵州旅游文化建设089笙文化节、民族民间工艺品为开发和传承的重点,完善以苗侗风情、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带。“南线”从贵阳往南辐射黔南州的都匀、荔波,以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民歌节、都匀秦汉影视城及摄影节、荔波高原绿宝石、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和传承的重点,打造布依族风情民俗文化结合原始森林绿野仙踪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带。“西南线”从贵阳往西南辐射安顺、镇宁、兴义,以黄果树瀑布、屯堡文化、格凸河景区、旧州古镇、万峰林为传承与发
10、展的重点,提升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与历史文化融合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带。“西北线”从贵阳往西北辐射毕节的赫章、威宁以及黔西南州的普安,以赫章可乐、威宁中水、普安铜鼓山的夜郎文化为保护与发扬的重点,打造以贵州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北线”从贵阳往北辐射遵义的仁怀、赤水,以息锋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纪念馆、茅台酒中国文化城、遵义杂技节、土司文化等资源为开发重点,打造以红色文化、国酒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带。(二)升级旅游文化基地一是打造“听觉盛宴”,深挖侗族大歌、洪州琵琶歌等音乐,安顺地戏、思州傩戏傩技、德江傩堂戏等戏曲,布依族的八音坐唱等曲艺
11、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民族原创基地。二是打造“视觉大餐”,以六枝梭戛苗族、镇山布依族、堂安侗族等生态博物馆为主,提升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以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为主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生态基地。三是打造“精品民族工艺品”,以贵州闻名的蜡染、刺绣为主,以大方漆器、黄平泥哨、玉屏萧笛为辅,以安顺地戏面具、傩戏面具、思州和织金石砚为拓展,重点发展传统少数民族精品工艺品生产基地。(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截至 2022 年末,贵州省城镇常住人口 2 114 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54.81%10。贵 州 省 常 住 人 口 城 镇 化率 从 2013 年 的 37.83%提 升 到 2022 年
12、 的54.81%,年均增长率为 4.2%。贵州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1 265 个11。新型城镇化的大步前进,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资源,为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可优先发展距中心城市车程 1.50 小时区域内的乡村旅游,逐步向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水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推进。以真挚淳朴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形成包含少数民族村落游、观光090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农业休闲游、民俗体验游、少数民族节庆游、登山探险、古镇沉浸式体验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四、金融支持提升贵州旅游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目前贵州省的旅游文化建设正处在发展提级的关键阶段,加
13、强金融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融资、融智、融制”优势,加强银政企协同,各方共同发力助推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一)融资策划规划先行一是强化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制定近中远期规划,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发展规划的管理,更加强调地域和综合性,应考虑地理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人文文化、民族风情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十四五”贵州省文旅发展规划,提出近期目标、中期任务、远期规划方案。二是吸引专家助力。地方政府积极主导,引入国家级专家团队,完善顶层设计,提升贵州旅游文化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邀请旅游、金融、人文等方面专家,加入贵州旅游发展相关的课题研
14、究和项目调研,集思广益,让研究成果真正成为服务决策的重要支撑内容,把课题、调研变成文件、制度,让谋划融入规划、让对策浸入决策,注重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关政策和金融产品。三是加强融资策划。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项目策划,坚持融资与融智相结合,做好金融辅导,深挖培育优质项目,优化投融资方案,推动旅游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与旅游文化配套软件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推进旅游文化、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多元素融合。(二)银政企协同发力一是加强政企协同。实现人员共享、资源共享,推动地方政府与各级国有旅游企业、旅游龙头企业实行干部挂职机制,通过干部交流等方式,达到资源整合的效果。二是深化银政企合作。健全工作推进机制,银政
15、建立高层联席机制,通过高层营销、上下联动,组织专门力量、专业团队专项推动工作开展;组织多维度、多层级的招商推介会、银政企对接会,深化东西部协作,引资入黔,加强文旅相关职能部门、省属、州属、市属文旅集团、旅游龙头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对接互动,开展旅游线路共享、品牌及战略合作等方面的探讨,推动实现各方优势互补、互利互赢、携手发展。三是银政发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旅游资源整合,以省属旅游投资杨眉:金融支持提升贵州旅游文化建设091集团统筹全省,州(市)平台统筹州(市)一级,以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提高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化,提升州(市)、县(区)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作用,提升
16、旅游相关产业的互动共进,逐步完善产业链;加大金融稳企惠企力度,用好各类政策、工具,积极为企业减费让利,特别是对中小微旅游企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三)金融机构提高融资支持力度一是打好“组合拳”。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结合旅游文化领域的投融资特点,寻找不同切入点,形成优势互补;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旅游文化产业继续提供中长期的信贷资金支持,主要支持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丰富经验,着力提高旅游金融服务覆盖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结合自身业务优势,突出支持重点领域;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支农支小、支持县域发展的经营
17、目标,充分发挥支农方面的优势,推动农旅融合。二是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贵州省域内旅游发展:助推金融机构与贵州省属平台深入合作,持续探索以“省带州(市)”“州(市)带县”组建 SPV 模式,助推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整合;支持重点景区建设带动旅游文化,支持旅游集团、有实力的区域性旅游企业,深掘景区自然资源和非遗文化的结合,开发旅游文化新元素。三是力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其一,加大对旅游专业院校支持力度,聚焦支持旅游类、酒店类、民族手工艺类院校建设发展,推动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其二,推动交旅融合发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排全国第四,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充分发挥贵州在高速公路、桥梁方面的优势
18、,聚焦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道路与旅游、桥梁与旅游结合的旅游产品,构建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其三,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支持贵州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寨,以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支持景区与村寨、合作社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联动互助,支持旅游公司、旅游协会、基层旅行社联动互助,以多模式、多维度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四)探索创新融资模式一是加大融资模式的创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探索在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自治县建立试点区特色服务点,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争取差异化政策,从金融实092 Academics and Practice
19、学术与实践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金融支持全省旅游文化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径。二是全方位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推动探索拓宽抵押品担保范围,解决融资主体有效可抵押资产缺乏的问题,金融机构进一步探索提升动产和权利价值评估管理。三是发挥金融机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金融机构以投资、信贷资金、债券、租赁、证券多种方式,有效整合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机构以多市场渠道的优势、多品种多产品的供给、综合化的服务策略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贵州旅游业发展专项基金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政府对项目的引导作用,助推市场化选择项目,制定科学系统的决策机制,通过战略性项 目直投等方式,加大对项目资金和股权投入,撬动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全方位支
20、持贵州旅游文化的建设。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03-23.http:/.2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M.蒲红,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67.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4王明煊,胡定鹏.中国旅游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58.5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 L.(2021-05-12)2023-03-23.http:/.6贵州省统
21、计局.贵州省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 展 统 计EB/OL.(2017-03-23)2023-03-23.http:/.7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EB/OL.(202 0-04-10)2023-03-23.http:/.8贵州省统计局.贵 州省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 展 统 计EB/OL.(2022-03-23)2023-03-23.http:/.9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EB/OL.(2021-10-12)2023-3-23.http:/.10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EB/OL.(2023-03-14)2023-03-24.http:/.11陈经克.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8(19):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