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册数学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0037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265 大小:9.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数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5页
第三册数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5页
第三册数学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5页
第三册数学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5页
第三册数学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所有内容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 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 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法学法引导:采用启

2、发引导式。教学准备:尺子、小黑板。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总第1课时)-1-教学内容:课本Pl、2,例1教学目标及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法学法引导: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 以用

3、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2-(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 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

4、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 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3-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 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

5、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 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 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 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

6、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 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 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4-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配套练练习一 1-3题。板书设计:长度单位方块-大约()个方块长小刀-大约()个方块长橡皮-大约()个方块长回形针-大约()个方块长蜡笔-大约()个方块长学生精练:作业设计:1.判断别针长5米.()铅笔长50厘米.()小明

7、高2厘米.()2.填空(1)32厘米-9厘米=()厘米(2)()厘米+8厘米=38厘米(3)()厘米-7厘米=40厘米-5-3.在。里填上、或=.84厘米。48厘米44厘米050厘米4.填空40厘米+60厘米=()厘米15厘米+5厘米=()厘米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 1、2、3。教学目标及要求: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 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

8、长度观念。教法学法引导:实践操作。-6-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 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 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 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

9、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 对着几。-7-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 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 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

10、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 法要正确。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 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 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 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8-长,橡皮的长等。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四、课堂

11、总结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cm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葺-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精练:作业设计:1.计算下面各题.(1)5厘米+36厘米=()(2)80厘米-45厘米=()(3)27 米+30米=()(4)100 米-38米=()2.填上合适的单位.(1)火柴棒的长度是5().(2)小明的身高130().(3)操场的跑道长度是400().-9-(4)一棵杨树高12().3.判断(对的画“M”,错的画“x”).(1)你家里的床长2米.()(2)墨水瓶的高度是6米.()(

12、3)小红身高150厘米,实际上就是1米50厘米.()(4)一座大楼高10米.()第三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4,例3,练习一 4、5、6。教学目标及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2.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法学法引导:小组讨论学习。教学准备:-10-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

13、上节课我 们认识了长度单位一一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 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二、新授1.认识米(1)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 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2)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14、)(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 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 用字母“m”来表示.-11-(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 为单位的)(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 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 不计).2.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 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

15、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 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 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12-问:谁来说说,I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

16、:1米=100厘米)(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 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 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1)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2.操作性练习.(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一一一一米一厘米.(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 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 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m

17、1厘米长的线段1米长的线段1米=100厘来学生精练:-13-作业设计:1.计算下面各题.(1)5厘米+36厘米=()(2)80厘米-45厘米=()(3)27 米+30米=()(4)100 米-38米=()2.填上合适的单位.(1)火柴棒的长度是5().(2)小明的身高130().(3)操场的跑道长度是400().(4)一棵杨树高12().3.判断(对的画“M”,错的画“x”).(1)你家里的床长2米.()(2)墨水瓶的高度是6米.()(3)小红身高150厘米,实际上就是1米50厘米.()(4)一座大楼高10米.()第四课时 线段(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5,例2,练习一 7一10。-14-

18、教学目标及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观念.教学重难点:1.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2.认识线段的特征.教法学法引导:小组讨论学习。教学准备:投 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

19、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15-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板书课题:线段)二、新授与操练1.问: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桌子的任意 一条边,都是一条线段;我们数学书的任意一条边也都是一条线 段;生活中许多直的物体的边都是线段.)2.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线段,线段是可以量 出长度的.量一量数学书上P14最上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3.练习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一个是线段.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4.师:大家已经认识了线段,会测量线段了,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会吗?5.讲解画线段的方法:在尺子

20、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要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就再在几厘米-16-的刻度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6.练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练习四1,2)(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2.操作性练习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做.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3.思考性练习 右面给出五个点,在两个点之间画线段.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画了几条线段?四、归纳质疑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17-线段线段是可以度量的 量线段的方法画线段的方法学生精练:作业设计: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线段,把它的序号填在

21、括号里.-18-)2.判断.(1)教室墙的四条边不是线段.()(2)在一条直直的线上,两点之间一段就是一条线段.()(3)线段是不可以量出长度的.()3.画一画.(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2)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 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 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22、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19-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 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 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 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 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 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 问题。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

23、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 方法的理解教法学法引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教学准备:尺子,小黑板。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20-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 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 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2.掌握笔算

24、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 题。教法学法引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21-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 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

25、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三、练习,实践应用练 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练 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教法与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与合作讨论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精练:作业设计: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 4 4 3+2 8-5 2 一土5 7 一I 24 62 3-+一1 91 78 52+2.用竖式计算.-22-65+2441+3731+4871+553+3682+1543+337+4263+3046+3828+2239+826+36

26、17+3915+3874学生精练:板书设计:4.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34+42F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5=39 例 2 34+25=59十个 3 4+2 5例1 34十个 3 4 5教学目的及要求:1.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总第6课时)(进位加法)流,发现1 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23-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 0 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种 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27、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与合作讨论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 什么?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2.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3.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 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24-4.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

28、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 明算法。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 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法)34+25=59 例3 34+28=62 例 44 63434+92+2d笔算两位数加法:7 01.相同数位对齐;596 22.从个位加起;445 64口411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口+3/+36+369 37口8口学生精练:作业设计:1.填空.笔

29、算两位数加法时:(1)个位要与()位对齐,十位要与()位对齐.(2)从()位加起.-25-(3)个位满十,向()进13 7+287 j 想:从()位加起,个位上7力口 8得().向()位进1,在()位写5,十位上3加2再加个位进的1得(),在十位写().3 6+54()想:从()位加起,个位上6加4得().向()位进1,在个位写();十位上3加5再加个位进的1得(),在 十位写().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总第7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减 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

30、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 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6-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法与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与合作讨论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 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 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

31、、合作探索,巩固知识。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 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 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27-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 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

32、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 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例4下面是4个同学做红花的情况.(单位:朵)(1)李力和刘灿一共做了多少朵?(2)陈明和王红一共做了多少朵?(3)谁做的最多?解:(1)42+53=95(朵)-28-答:李力和刘灿一共做了 95朵.(2)28+39=67(朵)答:陈明和王红一共做了 67朵.(3)刘灿做的最多.学生精练:作业设计:2 3 7 4 4 7教学反

33、思: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总第8课时)(不退位减法)教学目的及要求: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 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29-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法与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与合作讨论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用具:主题图.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

34、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 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30-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35、。学生先互相 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学生精练:作业设计:计算题:1.39-6=86-4=4 3-2=28-7=87-5=55-5=2.86-60=4 5-2 0=59-30=78-50=70-70=62-4 0=3.4 7-4=76-5=34+50=34+5=75+3=55-3=板书设计:1.填空.39-6=口01(不退位减法)72-40=0-31-先算()减()先算()减()2.看图填空.a O O O O O(1)和。同样多的部分是().(2)把比。多的部分圈起来.(3)比。多()个;。比少()个.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总第9课时)(退位减法)

36、教学目的及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法与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与合作讨论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用具:教学用具:主题图.教师精讲: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2-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 减8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

37、 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 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 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33-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

38、数(退位减)例 3 4 2-2 8=147例 4 70-63=4 2-2 81 4 个位要算12或87 06 3 7个他卖算10减3笔算两位数减去,要记住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学生精练:作业设计:67-39=80-61=35-8=90-7=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总第10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 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提高学

39、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34-教法与学法指导:主要采用了合作讨论式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精讲与学生精练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需十五分钟。主要练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需十五分钟。教学用具:图片和题卡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 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 继续来研究。二、巩固练习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L 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

40、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 计算方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 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35-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 汇报,并说明算法。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 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 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

41、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 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计算下列各题56-2 2=78-52=4 5-2 3=65-32=78-32=89-53=53-31=96-4 5=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例1.计算.36-2 0=分析:先算30减20,得10;再把10和6合起来,得16.解:36-2 0=16-36-例2.用竖式计算.56-2 9=

42、分析:写竖式时要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也是从个位算起,个位上6 减9不够减,从十位退1是10,10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是16,16减9得7;十位上5退1后剩升,4减2得2,最后结果是2 7.解:56-2 9=2 756-29 27第七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总第n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 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教学用具:主

43、题图教学过程:-37-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 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 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 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

44、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精讲与学生精练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老师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需十分钟。学生主要练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需十五分钟。教法与学法指导:-38-采用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例 编一道差是43的应用题.分析:题目要求差是43,因此一道减法应用题,可以先写出算式,如:62-19=4 3,再依据算式各数编出应用题,答案很多,举2例.舞蹈小组有女孩62人,男孩19人,男孩比女孩少几

45、人?老师要编一根长62厘米的丝绳子,已经编了 19厘米,还要编多 少厘米?作业设计:二(1)班得了 16面红旗,我们二(1)班比你们三(1)班多13面,三(1)班有几面红旗?16-13=3(面)答:三(1)班有3面红旗。教学反思:第八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总第12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39-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46、。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师精讲与学生精练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老师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需十分钟。学生主要练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需十五分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 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 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

47、的 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40-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 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师启发学生来学,学生密切配合板书设计:例:某小学买来故事书100本,借去36本,

48、还剩下多少本?100-36=64(本)答:还剩下6 4(本).作业设计:1、小明有32个苹果,小花比小明少14个,小花有多少个苹果?32-14=18(个)答:小花有18个苹果。2、树上有42个桃子,猴子摘走了 23个,还剩多少个?4 2-2 3=19(个)答:树上还剩19个。-41-第九课时连加、连减(总第13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 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

49、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法与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精讲与学生精练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需十五分钟。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答。7+6+5 8+9-13 2 4-10-7 20+30+1017-3+4-42-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lo(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怎样求一

50、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 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 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2、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 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 过程。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 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 加、减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7页做一做。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43-四、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