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桩基检测专业方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998751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5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检测专业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桩基检测专业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桩基检测专业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桩基检测专业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桩基检测专业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坪塘中学检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同意人:湖南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7月20日目录目录2一、工程概况3二、编制目标3三、编制依据标准4四检测关键项目4五检测频率和工程量清单4六、现场检测机构设置及人员表5七、现场检测机构设备配置5八、检测工作程序及工作步骤6九、检测质量确保方法及服务承诺8十、检测实施计划和方案8十二、地基基础具体检测数量22十三、提议22坪塘中学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湖南湘江新区投资集团开发坪塘中学项目,共分1#栋门卫,2#栋办公楼、3#栋试验楼、/4#栋艺术楼及2#/3#栋/4#栋地下室、5#栋体育馆、7#教学楼、8#栋9#栋教学楼、10#/11#栋/12栋宿舍楼单位工程

2、,该工程在长沙岳麓区坪塘大道和联江路东北侧交汇处,湖南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承接该项目标地基基础检测。二、编制目标1.编制项目试验检测计划是落实实施ISO9002:标准,确保施工过程质量必需控制手段,也是为了愈加好指导施工。2.坚持“公正、科学、高效、诚信”八字方针;找准位置明确职责,处理好对外,对内各方面关系;抓好安全生产和廉政建设;提供高质量试验检测服务。3.项目试验检测计划是质量策划关键组成部分,是确保相关程序文件得到有效实施支持性文件。试验检测计划是本项目试验,测试工作指导作业书。是本试验室全体人员工作方向和行为指南三、编制依据标准坪塘中学工程质量检测及验收,严格实施以下技术规范:建筑基

3、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O3:;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混凝土检验强度评定标准GB/T501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点技术规程CECS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国家、行业其它相关标准、规范。四检测关键项目此次工程检测内容关键为:1、 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2、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五检测频率和工程量清单5.1检测频率检 测 项 目检测要求单位依据规范备注预应力管桩动测每个承台不少于一根,

4、且不低于总桩数30% 根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含比对检测频率静载单位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不少于2根,超出50根不少于3根,且不少于总桩数1%天然地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同一土层参与统计试验点不少于3个点试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六、现场检测机构设置及人员表本项目由湖南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授权秦鹏为项目总协调责任人,项目责任人由检测企业龚建清副教授担任,技术责任人由何放龙担任。下设四个检测小组和一个后勤小组,各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同时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很深老教授担任本项目标技术顾问。因母体企业在长沙离现场较近,故现场检测项目部设置在母体企业内,实施独立办公,检测工作

5、不受任何人干扰,检测项目部组织机构见下表。检测人员分组配置情况表序号姓名项目职责职称证号专业备注1龚建清项目责任人副教授建筑材料、主体结构、地基基础(理论)、室内环境、建筑节能、钢结构、设备安装、建筑幕墙、声波透射、低应变企业总经理2蒋德松项目联络人副教授建筑材料、主体结构、地基基础(理论)、建筑幕墙企业副总经理3何放龙技术责任人教 授主体结构、室内环境、钢结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4陈昌富技术顾问教 授主体结构、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检测组5邹新军组长副教授地基基础(理论)、低应变注册岩土工程师6熊 辉检测员副教授建筑材料、主体结构、地基基础(理论)、建筑节能、声波透射、低应变7张望喜检测员副教授主体

6、结构、地基基础(理论)、室内环境、低应变、声波透射8黎 莉检测员讲 师地基基础(理论)邹小军、李建文、邓国旗、曾剑波、曾玮七、现场检测机构设备配置为了确保坪塘中学工程第三方检测工作有序、高效、顺利进行,企业拟投入满足检测需要全部设备,全部设备状态良好,均在有效检定时内,关键设备配置以下表:拟投入关键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1HDJC-09-054基桩静载荷检测仪RSM-JCIII(A)39HDJC-09-055基桩动测仪RS-W(P)八、检测工作程序及工作步骤检测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过程,包含多道工作程序,牵涉到工程建设很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需相关各方合作协调,确保工程质量和

7、工期要求。工作过程按下列程序进行:1、检测项目部技术责任人和施工单位及监理约定工作计划;并制订检测方案,报企业立案。2、检测项目部技术责任人制订各项检测准备方案,并和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依据检测准备方案由施工单位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含试桩开挖、桩头处理、道路通畅、三相电源等)。3、准备工作完成后,由施工单位提前二十四小时填写报检单,经监理同意签字后,并将报检单于要求检测日期前送或传真至检测项目部。4、检测项目部收到检测报检单后,检测人员办理相关手续(检验仪器是否正常、登记仪器使用台帐等)并在要求检测之日到现场进行检测。5、现场检测时由施工单位通知现场监理进行旁站,检测完成后由现场监理在报单上

8、签字并确定检测数量,同时检测人员也在报检单上签字,报检单为一式三份,监理、施工、检测单位各一份。6、现场检测要严格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反应桩实际情况。7、现场检测完成后,12小时内将检测结果出具中间检测汇报并报给相关各方,以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道程序施工。8、现场检测中假如出现异常情况(严重缺点和疑难情况),立即汇报给企业,同时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复测或协商采取其它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质量和工期要求。9、检测人员提交中间汇报同时建立检测台帐,并将原始数据及中间结果进行备份,每个月报检表和中间检测结果装订成册交资料组保管。10、全部检测工作完成后按企业要求时间,向企业最少提供

9、一式陆份正式检测汇报原件,如企业需增加汇报份数按增加份数提供,检测原始统计、正式检测汇报和附件格式均按企业要求要求进行。11、检测工作步骤图见下页。注:上述工作过程中采取表格如企业有要求格式要求,则按企业要求进行。九、检测质量确保方法及服务承诺1、我企业随时保持同甲方、质监方及监理方联络,根据规范及相关各方提议及要求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检测质量。 2、我企业将在施工过程中派遣工程技术人员随时跟踪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 3、我企业严格根据检测技术要求开展检测工作,控制检测过程每一个步骤,确保每一个检测过程全部公开化、透明化。4、我企业将指派 1 名负责内审检测工程师,对检测过

10、程每个步骤进行控制和复核,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客观、公正。 5、我企业派出检测工程师将严守检测操守,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客观,让业主能真实了解基础施工质量情况。 6、我企业确保检测汇报真实有效性,如有违反,愿负相关法律责任。十、检测实施计划和方案10.1 地基基础检测10.1.1低应变法检测方案(1)仪器设备及参数设置1、仪器设备:现场检测设备一览表型号编号检定日期检定使用期主机RSM-PRTPrt070474.5.18.5.7传感器加速度计n512激振方法力锤瞬态激振耦合方法黄油耦合2、设备参数:现场检测设备参数设置一览表采样点数1024点滤波频率低通2400Hz采集次数不少于1组,每组不少于3

11、次采样时间间隔及信号时间段长度根据规范采样信号时间长度在t1+2L/c时刻后延续时间大于5ms(2)检测技术和抽样数量 1、检验桩身完整性时,应含有以下资料 1)工程名称、地点及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2)结构型式、设计要求、检测目标。3)地质条件描述;4)受检桩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统计;5)必需设计图纸和施工统计;2、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身混凝土强度最少达成设计强度70%,且大于15MPa,同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0天。2)桩头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和桩身基础相同。 3)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和桩轴线基础垂直。 4)当受检桩不符合上述2、3条要求时,应对受

12、检桩进行桩头处理,直至受检桩符合要求。对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碎部分,并露出坚硬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齐净且无积水;妨碍正常测试桩顶外露主筋应割掉。预制桩桩头应除去破损部分。在受检桩桩顶传感器安装点及激震处应依据激振及安装传感器要求进行打磨凿平。3、抽样数量1)低应变法检测抽样数量每个承台不少于1根,且不少于总桩数30(含比对抽检)。2)当采取低应变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觉、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20%时,需要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扩大检测时,应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扩大检测数量应依据地质条件、桩基设计等级、桩型、施工质量等原因合理确定,并应经过相关各方确定。扩大抽检桩应首先选择和、

13、类桩相邻未检桩,其次在考虑均匀分布。4、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时域信号统计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Hz.。2)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3)桩身波速可依据当地域同类桩测试值初步设定。4)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依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5)传感器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5、测量传感器安装和击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传感器安装应和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含有足够粘结强度。2)实心桩击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

14、中心2/3半径处。3)击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主筋影响。4)击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5)瞬态击振应经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适宜重量击振力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点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点反射信号。6)稳态击振应在每一个设定频率下取得稳定响应信号,并应依据桩径、桩长及桩周土约束情况调整击振力大小。6、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要求:1)依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部署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统计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3个。2)检验判定实测信号是否反应桩身完整性特征。3)不一样检测点及数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4)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

15、号幅值不应超出测量系统量程。7、试验步骤先将被测桩桩顶凿平,用黄油或橡皮泥将加速传感器粘在距桩顶中心2R/3处接至RSM-PRT系统,开机后,先输入桩相关参数和文件名称,转至采集窗口后用手锤敲击桩顶中心处,通常采集3次以上,若信号一致性很好,即存入微机。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依据桩反射信息,对桩身完整性做出判定。(3)数据分析1、桩身波速平均值确实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基桩中,选择不少于5根I类桩桩身波速值计算其平均值:(2)当无法按上款确定时,波速平均值依据当地域相同桩型及成桩工艺其它桩基工程实测值,结合桩身混凝土骨料品种和强

16、度等级综合确定。2、桩身缺点位置计算:3、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点出现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征和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以下两表进行综合分析判定。桩身完整性分类别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标准类桩桩身完整类桩桩身有轻微缺点,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正常发挥类桩桩身有显著缺点,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点桩身完整性判定类别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2L/c时刻前无缺点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桩底接诊缝排列基础等间距,其相邻频差fC/2L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点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桩底接诊缝配列基础等间距,且相邻频差fC/2L,轻微缺点产生谐振峰和桩底谐振峰之间频差fC/2L有显著

17、缺点反射波,其它特征介于类和类之间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点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或印装深浅不严重缺点使波形展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缺点谐振峰排列基础等间距,相邻频差fC/2L,无桩底谐振峰;或印装深浅不严重缺点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注: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和持力层阻抗相匹配造成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按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其它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4、对于混凝土灌注桩,采取时域信号分析时应区分桩身截面渐变后恢复至原桩径并在该阻抗突变处一次反射,或扩径出二此反射,结合成装工艺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判定

18、受检桩完整性类别。必需时,可采取实测曲线拟正当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或借助实测导纳值、动刚度性对高低辅助判定桩身完整性。5、对于嵌岩桩,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和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应采取其它方法核验桩端嵌岩情况。6、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判定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1)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正确评价。2)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改变幅度较大混凝土灌注桩。7、低应变检测汇报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实测信号曲线。8、检测汇报应包含: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型式,设计要求,检测目标,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2)地质条件描述;3)

19、受检桩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统计;4)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5)桩身波速取值;6)桩身完整性描述,缺点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7)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范围及倍数;或幅频信号曲线分析频率范围、桩底或桩身缺点对应相邻谐振峰间频差;8)受检桩检测数据,实测和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9)和检测内容对应检测结论。(4)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处理1、检测时如发生仪器、传感器损坏时,应立即更换坏仪器、传感器,并重新进行检测。2、如现场检测环境受到温湿度、电压波动、电磁干扰和震动冲击等外界原因影响而不能满足仪器使用要求时,应立即终止检测;针对干扰源采取有效防护方法,

20、直至满足检测工作要求。3、现场检测时,如发觉检测数据异常,应分析原因,看是否误操作、仪器设备有没有故障,现场是否含有检测条件等。排除引发测试数据异常原因后重新检测。4、检测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1)工作场地在基坑边,要随时注意基坑边情况,如有问题排出后再工作。(2)检测时应确保无塔吊吊臂在工作范围内工作,以防掉下物件伤人。(3)现场检测时带好安全帽,注意脚下和四面情况,以免受伤。10.1.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1)试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试验目标用靠近于经过竖向抗压桩实际工作试验方法,比较正确反

21、应单桩受力情况和变形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基础原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一个原位测试方法,其基础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传至建筑物基桩上,经过实测单桩在不一样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Qs 曲线及slg t等辅助曲线,然后依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4)仪器设备1、加载设备:油压千斤顶,高压油泵。2、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荷载量测使用100Mpa压力表,沉降量测使用成全部量具刃具厂生产50mm大量程百分表。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均经过国家指定计量标定单位进行计量标定。3、重物横梁反力系统。(5)

22、试验准备工作1、搜集原始资料,了解试桩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试桩基础情况(如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日期、施工工艺等),和桩预估极限承载力值。2、制订出比较具体试验方案(包含桩头处理、加载装置等)。1)试验加载装置选择:试桩所承受荷载由油压千斤顶分级施加。加载及反力装置依据现场实际条件压力平台反力装置。512543657 1基准梁 2百分表 3磁性表座 4试桩 5重物 6千斤顶 7支架图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置示意图2)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荷载用由标定合格0.4级精密压力表测量。试桩沉降采取大量程百分表测量。依据规范要求在试桩侧面对称安装4个百分表。沉降测定平面距桩顶距离大于0.5倍桩径

23、,固定和支承百分表夹具和基准梁在结构上应确保不受气温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3)试验加载方法选择:试验加载方法采取慢速维持荷载法(逐层加载,每级荷载达成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然后逐层卸载到零)。3、其它注意事项1)在试验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其不损伤,以确保现场测试数据正确无误。2)现场吊装安置加载设备时,应采取必需安全方法,确保设备安放位置正确和人员设备安全。3)反力架安装和焊接要牢靠可靠,对于不符合要求反力装置不能进行正式试验加载工作4)反力钢梁在试验中严禁超载,以免发生人员和仪器损坏。5)试验现场必需搭起能防雨、遮阳临时帐篷或设施,以保护仪器设备。6)高压油泵等仪器设备应根据就近、

24、方便、安全标准安放。7)测试现场所接电源必需符合临时架设电源线路要求,严禁乱扯电源、电线,预防漏电、触电等事故发生。(6)现场试验要求和要求1、开始试验时间:预制桩在砂土中入土7d;如为粘性土,应视土强度恢复而定,通常不得少于15d;对于饱和粘性土不得少于25d。灌注桩应在桩身混凝土达成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2、慢速维持荷载法按下列要求进行加、卸载和沉降观察。1)荷载分级:每级荷载值为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1/101/15。2)测读桩沉降量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一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3)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沉降量在每小时

25、内小于0.1mm。4)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a 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超出40mm;b 桩顶总沉降量达成40mm后,继续增加二级或二级以上荷载仍无陡降段。(5)卸载观察要求: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两倍,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读一次。3、千斤顶、油泵安置和检验。千斤顶应平放于试桩中心。试验前应仔细检验千斤顶、油泵工作是否正常,油路是否漏油。4、百分表安装要求百分表应安装固定在支承于相对不动基准梁上,百分表安装应使表轴线平行于被测位移方向,不得倾斜。(7)现场试验

26、1、在前述试验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正式试验。2、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方法下试验过程以下:慢速维持荷载法:根据六(2)条要求,逐层加载、观察沉降,每级荷载下桩顶沉降达成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直到满足试验加载终止条件;然后逐层卸载、观察沉降,直到卸载到零。3、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统计现场天气改变情况。对试验过程中出现多种意外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向试验责任人反应。(8)试验资料整理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并应对成桩和试验过程出现异常现象作补充说明。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统计表。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汇总表。4、绘制相关试验结果曲线:为确定单桩极限荷载,通常绘制QS(

27、按整个图形百分比横:竖=2:3,取Q、S坐标百分比),(Slgt,SlgQ)曲线,和其它辅助分析所需曲线。8.5确定单桩轴向抗压极限荷载。(9)单桩承载力确实定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实定:1)在QS曲线上,当陡降段显著时,取对应于陡降段起点荷载值;2)在对于直径或桩宽在550mm以下预制桩,当某级荷载Qi+1作用下,其沉降量和对应荷载增量比值0.1mm/kN时,取前一级荷载Qi之值;当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第二点时,在QS曲线上取桩顶总沉降量S为40mm时对应荷载值。2、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确实定: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即得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10.1.3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28、1)试验目标确定浅部地基土层承压板下应力关键影响范围内承载力。(2)检测原理此次试验采取地锚反力法,试验方法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规范实施。2.1检测加载宜采取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中心应和承压板中心重合,它所提供最大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1.21.5倍。如不满足可采取两台及两台以上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时工作,并联工作油压千斤顶应采取同型号、规格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协力中心应和承压板中心线重合。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取并联于油压千斤顶油路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依据油压千斤顶校验率定值(曲线)换算荷载。测力计、荷重传感器测量误差应小

29、于1%,应合理选择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最大检测荷载不宜小于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量程0.15倍。压力传感器测量误差应小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最大试验荷载不宜小于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量程0.25倍。检测用油泵、油管、多通联通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许可压力应大于最大加载时油压千斤顶压力1.2倍,测力计、荷重传感器许可测力最大值应大于最大加载值1.2倍。2.2沉降测量宜采取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量程等于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误差小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b、应在其载荷板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c、沉降测定平面应在承压

30、板上,测点应牢靠地固定于承压板上。d、基准梁应含有一定刚度(宜采取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1/40。),梁一端应固定在基准锚杆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基准锚杆上。基准锚杆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深度,通常大于1米。e、承压板刚度要足够大,在最大载荷下承压板中心和承压板边变形差和承压板边长比应在1/1000之内。f、 固定和支撑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原因影响。2.3检测加载装置:加载反力装置可依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a、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承载力应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1.2倍。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锚杆接头)进行验算。b

31、、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平台反力装置许可承载能力不得少于预估最大检测荷载1.2倍,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最大检测荷载1.2倍;压重应在检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压重支墩施加于地基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倍。c、地锚横梁反力装置:横梁反力装置承载力应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1.2倍,地锚上拔力应大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1.6倍。以承压板中心为中心点对称部署地锚。d、承压板中心、锚桩、地锚、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锚杆之间中心距离应符合下列表中要求: 距离反力装置承压板中心和锚桩、地锚中心、压重平台支墩边承压板中心和基准锚杆中心基准锚杆中心和锚桩、地锚中心、压重平台支墩边锚桩横梁1.5b

32、且1.5m1.5b且1.5m1.5b且1.5m压重平台1.5b且1.5m1.5b且1.5m1.5b且1.5m地锚装置1.5b且1.5m1.5b且1.5m1.5b且1.5m注:1、b为承压板直径或边宽。2、软土场地堆载重量较大时,增加支墩边和基准锚杆中心和承压板中心之间距离,并在检测过程中观察基准锚杆竖向位移。 检测反力装置距离要求e、开挖试坑边长不应小于承压板边长或直径3倍,开挖至检测深度(通常是设计基底标高)。f、放置承压板:在试坑中心依据承压板大小铺设不超出20mm厚度砂垫层并找平,砂垫层尺寸应比承压板每边大出约50mm。然后小心平放承压板,预防斜角着地。g、所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测力计

33、、荷重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百分表应校正合格后使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要和千斤顶组装配套,进行荷载示值检定后使用。图2 检测设备安装示意图(3)检测方法1、按工程设计要求基底标高开挖试坑,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试坑宽度应大于载荷板宽度或直径3倍。2、为了保持被检测地基土天然湿度和原状结构,应注意做到在检测之前,应在坑底预留2030cm厚原土层,待设备安装时挖去找平,在底部平铺上约20mm厚密实中粗砂,并立即放上承压板。试坑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先将水降到检测标高,在底部铺20mm厚砂垫层,立即放上承压板,待水位恢复后进行检测。3、在检测前应对仪表作以下检验:a、检验

34、油压千斤顶是否安装在承压板中心位置,检验压力表指针是否指零,或压力传感器和仪器连接,仪器读数是否为零。b、检验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和基准梁安装是否牢稳,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是否在承压板中心线位置上;轻击基准梁,看百分表指针是否灵敏,或位移传感器和仪器连接,轻击基准梁,仪器读数是否灵敏。(4)检测加载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a、加荷应分级进行,施加总荷载通常要达成或超出地基土极限荷载。试验地基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加荷至地基土设计承载力特征值二倍;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 b、加载时应使荷载传输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改变幅度不得超出分级荷载1/10。 各级荷载下要随时观看压力表值或压力

35、传感器是否在要求数值上,如有降低要随时补压。 (5)每级荷载下沉降观察按每级加荷后,1小时内按间隔10、10、10、15、15min进行一次沉降观察,1小时后按每30min进行一次沉降观察。应具体认真作好沉降统计,如有不正常情况出现应作好统计,分析找出原因。 (6)各级荷载下沉降必需达成相对稳定后,才可进行下一级荷载加荷。各级荷载下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是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沉降量少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7)检测过程中能够终止加荷而卸荷条件,当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能够终止加荷而卸荷。a、承压板周围土显著侧向挤出。b、沉降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

36、段。c、在某一级荷载下,二十四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成稳定。d、沉降量和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等于0.06。8、检测资料整理a、分别计算每级荷载下沉降增量和沉降量。b、依据各级荷载和对应总沉降量绘制ps曲线图。 (8)检测结果判定(1)对于满足4.1.3 (7)检测方法中各款情况之一时,其对应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2)浅层平板载荷检测承载力特征值确实定:a、当ps曲线上有百分比界限时,取该百分比界限所对应荷载值。b、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百分比界限荷载值2倍时,取极限荷载二分之一。c、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承压板面积为0.250.50m2 ,可取s/b=0.010.015(s承压板沉降

37、量;b承压板宽或直径)所对应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二分之一。 (9)检测数据分析和判定:同一土层参与统计检测点不应少于三点,当检测实测值极差不超出平均值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十一、进度安排检测工作进度必需满足施工工期要求,同时也需要各参与单位相互协调和配合。检测工作必需坚持检测规范要求强制条款,如混凝土龄期等,以确保检测质量,在以前提条件下,我们经过下列方法来进行进度计划安排。1. 按甲方要求,配置足够人员、设备、交通工具和办公用具,设置检测项目部。2. 公布联络电话,确保 24 小时通畅。3. 现场检测开始前,检测项目部技术责任人和施工单位及监理协商,依据施

38、工进度,协商制订检测工作进度计划。4. 每个月向甲方、监理单位上报每个单位工程检测进度。5. 在实施过程中,依据施工单位施工进度对应调整检测计划,确保检测工作不影响施工进度。十二、地基基础具体检测数量12.1.1具体检测内容及数量序号栋号基础形式数量(根)检测总数湖大检测比对检测试验荷载(kN)低应变法(根)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点/kPa)低应变法(根)工程桩静载试验(根/kN)低应变法(根)工程桩静载试验(根/kN)12/3/4#栋预应力管桩538199/1406/19200593/960025#栋预应力管桩17565/462/6400191/3200960037#栋预应力管桩239111/7

39、82/6400331/3200960048/9#栋预应力管桩238129/914/12800382/640019200510/11/12#栋预应力管桩359124/876/19200373/960061#独立基础/3/200/2/1/十三、合理化提议1、因为检测包含到多个部门沟通和对接,尤其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三方责任主体单位,提议由业主牵头建立一个各方主体单位责任人微信群,这么方便我们检测单位能够立即反馈检测情况和和各单位亲密联络。2、受工期和施工场地影响,静载试验对外界要求甚高,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是不能进行加载检测,所以需协调好交叉作业程序安排。3、在进行低应变检测时,提议先将检测桩基切割至设计标高后在进行检测,避免在无效桩长范围内进行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