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年级语文下期集体备课教案—--教案.学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961056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202 大小: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期集体备课教案—--教案.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六年级语文下期集体备课教案—--教案.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六年级语文下期集体备课教案—--教案.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六年级语文下期集体备课教案—--教案.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六年级语文下期集体备课教案—--教案.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年级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组1 、文言文两则学 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奕秋 通国 教诲 俱学 弗若 曰 矣。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课文的内容。3、情感目标: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难点: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寻宝。这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出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n)。”(学生齐读)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一是“读”,能正确隔词断

2、句,把课文读通读顺。二是“义”,能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三是“悟”,能结合实际,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1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想展示一下?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读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确隔词断句。3师范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读一遍。根据老师读的用笔在文中标出停顿,并在心里跟着老师读。生给老师评议。4自己练习读,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5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评议。6齐读。三、整体感悟大意。1对照着课本中的注释,结合着插图,自己试着揣摩每句话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3、,共同讨论。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2全班交流:3给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明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从上文概括出两个成语:专心致志心有旁鹜5译文: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

4、只天鹅将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学下棋,尽管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成绩肯定赶不上人家。(难道)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1)小组代表说课文的大意,互相评议,补充。只要主要意思不错即可,学生说不准的,教师给予点拨。师适当板书。(2)师说课文大意。生评议。(3)小组质疑,同学讨论,教师点拨。四、交流感悟。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师总结并板书(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善始善终、一心一意等,不能三心二意,)2你做到了吗?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交流。师小结:会读,能理解课文大意,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认识了文言文,等等,这都是无价之宝,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会找到更多的宝藏。

5、五、品读,读出其中的韵味。六、小练习:帮助学生背诵。1出示部分课文内容,一些重点词句用括号表示,让学生试着填空。2学生自己练习。3指名交流。七、课堂小结八、作业。正确地背诵并默写课文。自己设计作业。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一人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材料的翻译训练,熟习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2.理解专心致志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弈秋败弈选自刘子专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呢?二、词语点读。“非弈道暴深”,弈道:此处可解释为解决棋的困难局势的对策。暴:突然。深:深奥、复杂。“

6、情有暂暗”:思想、心理上出现了暂时的糊涂。情:此处可理解为思想、认识、心理等。暂:暂时。暗:糊涂,不明白“笙猾之也”:笙曲干扰了他。猾:扰乱,干扰。之:代词,他,指秋。三、出示文言语段,要求学生点读翻译。四、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五、 弈秋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六、读一读,练习背诵。课后小结: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自己学习第二篇古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材料,进行翻译训练,熟悉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第三课时 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全文。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认真观察,据理力争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 课前送“盘盂”,“车盖”“太阳 地球 月亮三者关系”等图。二、初读课文.1、检查生字预习。(先让一个生读后全班一起读)2、检查文言文朗读,并找出里面的多音字。3、 听范读(出示课件:边听朗读边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吗?)4、师生配合说译文。(师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说。)由最后一句“孰为汝多知乎”引出孔子。(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5、 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6、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孔子资料.7、是啊,就是这样一位被称为“圣人”的孔子,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问题难倒了。

8、大家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别急,先小声朗读课文后回答。三、深入理解:1、交流两小儿的问题: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文中两小儿观点如何阐述?(出示黑板:一儿:日始出 近 日中时 远 另一儿:日初出 远 日中时 近)。2、他们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一儿从物体的大小观察到:离人比较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离人比较远的东西看起来比较小)(另一儿从物体的温度观察到:比较热的比较近,比较凉的离人远)。它告诉我们什么?(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样东西,得出的结论也不同)。3、从这两个小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要善于观察 据理力争)(教师相机.完成板书)4、 师:是啊,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因为这两

9、个小孩都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他们才互不相让,也就才有了题目的“辩”5、老师看他们讨论得那么激烈,心中也不免想找个人辩一辩。谁愿意上来跟老师辩一辩?(其他同学注意听,注意看我们是如何辩?)(形式多样化:先师生辩,再同桌辩,最后请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辩一辩。出示课件:文言文语气组词:此言差矣 非也非也 等)四、升华拓展.1、教师: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难倒了我们的圣人孔子。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 (不能决也)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实事求是)(教师板书) 2、教师: 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帮孔子

10、回答两小孩的问题了,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出示课件:科学研究发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一天中的相等的)。 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 4、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是文言文的特点.可以是读书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质给自己的启示等). 5、教师:对呀,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认真观察,勇于探索据理力争,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是无止境的。 五、小练笔:(配上“高山流水”创设良好的情景)假如你是孔子再世,对于两小孩对你说的那句“谁说你见多识广呢?”,你会怎么回答? 六、板书 近 远(车盖) (盘盂)日初出 日中时远 近(沧沧凉凉) (

11、探汤)2、匆匆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生词。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难点:(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一)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一) 揭示课题,理解“匆匆”。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设计意图:著名

12、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围绕中心,以惜时的古诗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划出中心句。(二)反馈检查:1学习生词

13、,指导书写。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头涔涔 泪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设计意图: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多读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件“法宝”。根据本文语言优美,而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着浓郁的情感的特点,在初读中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三、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

14、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2)学生个性化朗读。(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改成的小诗: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4)诵读积累语言。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15、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应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和发展语言,体会情感。因此我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创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

16、,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1)学生汇报。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17、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2)学习表达方法。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 “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4)仿说。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5)体会情感,指导朗读。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

18、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指导学生感受“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情感,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读,自主发现,发挥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学习和体会。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以诗意语言总结延伸。(二)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五、板书设计2

19、、匆匆时光匆匆(无奈)一去不复返第二课时一、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3.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4.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相关资料: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98年11月22

20、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1923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二、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一)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二)出示汉乐府民歌的长歌行,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三)小练笔:写读后感受。3、桃

21、花心木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重点、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6 桃花心木)(二)初读,自学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

22、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学习,谈感悟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着重理解以下句子:(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

23、,树苗会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3)“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3.抓品读,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第二课时(一)主动探究,悟道理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挑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挑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二)综合实践,练能力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

24、练表演,练表达。3.班上演出,赛水平。(三)总结拓展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九板书设计3桃花心木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 长成百年大树人:在不确定中生活 经得起考验(借种树喻育人)4 、顶碗少年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

25、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

26、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3集体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

27、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自然段。 A朗读第、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

28、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5 、手 指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体会实际生活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

29、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 点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

30、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口语交际 习作一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

31、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教学重点: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听人说话的技巧。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2学生朗读要求。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

32、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明确说话要求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四、拓展延伸,

33、课外交际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小精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

34、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2师生评议: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表述是否具体、流畅。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各自习作。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

35、改写作草稿。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三课时 写作讲评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2提出评议重点: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36、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2阅读成语故事书。

37、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1、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下面我们就本组课文谈谈个人感受。2、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3、回顾收获本组课文是以人生感悟为主题的,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1.同桌间交流对本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2.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谈谈对本组课文某篇文章的感受。二、日积月累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1

38、)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2)说明做事情要一气呵成的道理。(3)说明任何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4)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5)说明夺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三、成语故事1、读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默读成语故事邯郸学步,同学间交流理解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邯郸学步: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第一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的内容。2、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复习课时2课时复习过程(略)第一单元测验测验目的:检测学生对本单元

39、的了解。测验时间:2课时测验过程:(略)第一单元试卷讲评讲评目的: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查缺补漏。讲评课时:2课时讲评过程:(略)第二组6、北京的春节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40、)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

41、-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

42、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A正月初一逛

43、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五、作业:抄写词语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