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768910 上传时间:2025-01-16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集体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8月31日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3课时,本课第1 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优秀资料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   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   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陨。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   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   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   (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ww w.x kb1.co m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1)做摘抄笔记。 (2)制作资料卡片。    (3)拍照片。   (4)编辑剪报。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8月31日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3课时,本课第2 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   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宝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8月31日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3课时,本课第3 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I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不懂就问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日 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1 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特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第一段(第1节) 第二段(第2—6节) 第三段(第7节) 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自己小声说一说。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日 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2 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小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 光洁绚丽 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结合图或录像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词语“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结合图片介绍战国编钟。理解:“新歌”指什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以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山河无比壮丽 物产闻名世界 文化古老灿烂 民族风景迷人        民族精神伟大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日 课题:2、郑成功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日 课题:2、郑成功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仿写第五小节。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新课 标第 一网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六、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七、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决心收台 2、郑成功 收复台湾 (民众英雄) 建设台湾 不忘英雄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日 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雾霭:雾气。疾驰:马车奔驰。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亡国:国家灭亡。消逝:消失。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日 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 2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着重理解课文内容和课题。 2、 欣赏肖邦的《革命练习曲》。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 —————— 波兰 切肤的亡国之痛 强烈的爱国之情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日 课题:4、古诗两首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1 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三、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四、联系生活,激情练笔   五、学一带一   六、指导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涕泪满衣裳 收———喜 无比欢快、热爱祖国 漫卷喜欲狂 练习设计: 教后记: 新课标 第 一网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日 课题:4、古诗两首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2 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吕华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网站导航   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   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说说诗的意思。(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指名背诵   6.全班背诵   七、作品发表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八、测试   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 》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 ),( )。( ),( )”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板书设计: 示 儿 (南宋)陆游 九州同 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死————悲 告乃翁 (热爱祖国)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秦玉萍 赵彦山 赵忠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丽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13日 课题: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 赵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课前准备: 1、阅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有疑问的地方注意做记号。 2、阅读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3、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喜欢读书吗?最喜爱哪些类别的书? 2、读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吗? 3、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读书笔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 4、对于题目:“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对哪个词语感兴趣? 必读、男孩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 (1)课文中的我是谁?这本书是如何得到的? (2)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读课文。 3、集体交流,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1)我是吴缅,这本书是我爷爷传给爸爸,爸爸又传给我的。 (2)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 (3)课文主要写了书的来历、主要内容、给我启迪三部分内容。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赵 忠 赵彦山 秦玉萍 吕华明 戴佩华 吴咏萍 王林高 周 丽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 27 - 开发区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13日 课题: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课时,本课第 2课时 个人复备栏 赵忠 教学目标: 1、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2、掌握写作读书笔记的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课前准备: 1、阅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有疑问的地方注意做记号。 2、阅读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3、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本书是怎么来的? 2、书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提生回答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的家人要三代相传?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了呢? 提生回答:7至11节内容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生活的必需品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七至十一节,画出能够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3、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与坚强毅力 (1)一开始鲁滨逊以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做木筏、送食物、搭帐篷) (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 (种植大麦、水稻,做面包、驯养山羊、养鹦鹉、做家具)――物质 (3)后来生活又如何? (救下一个俘虏,成了好朋友)――精神 (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 (体会鲁滨逊从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三、我的收获 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 (1)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13节 (2)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14节 (3)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15节 2、理解“名言” (1)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2)我”是怎样理解的呢?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我们的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交流。 (4)思考:如果鲁滨逊有害怕的心理,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3、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地十四节。 问: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