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958870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2013届)题 目: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院 别: 政法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班 级: 2009级1班 作者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学历: 研究生 论文成绩: 2013年 5月2目 录摘 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2一、地方高校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意义.2(一)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对地方高校的意义.2(二)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益处.3(三)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对社会进步的影响.3二、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4(一)地方高校开展的课程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4(二)地方高

2、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4(三)地方高校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5(四)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不完善.5三、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5(一)地方高校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机制.6(二)地方高校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以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7(三)地方高校加快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8(四)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0注 释. 10参考文献.11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政法学院 2009级 侯琳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我国现在正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地方高校培

3、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实践应用型人才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发展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呢?从社会需求、教育政策、学生自身和学校条件等综合因素来看,地方本科院校都应当树立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看到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意义;揭示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再结合着应用型人才给地方高校、社会、大学生带来的现实意义,来分析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构建措施。希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今后的普及提供帮助。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

4、sities Practic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Analysis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 Grade 2009, Hou Lin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talents development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ased on our country is now in the

5、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stage, local high school to train practical talent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practice applied talent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and scientific. So, how to

6、cultivate undergraduate talents? From the social demand, education policy, students and school condition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factors to se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et up the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practice running mode; See the meaning of practice training appl

7、ied talents; The practice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To combine with the applied talents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si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personnel train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

8、ding application talents construction measures. Hope to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popularity of the future to provide help.Key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e applied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mode什么是应用型人才?这是首先要了解的概念性问题。一般来讲,应用型人才和传统的人才是有区别的,它是与理论型人才相对的一类人才。“应用”,从词义上理解主要是指:“操作”

9、和“使用”。可是在论及应用型人才时,它不能被我们简单、单纯的界定为操作和使用,因为操作和使用大多数时候涉及的是具体动手、实践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而“应用”则是考虑到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相对稳定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把应用理解为是一种在基础理论上的社会实践技能,或者是一种社会实际需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所以说“应用型人才”的含义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使用”,像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指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需要有一定的原理性知识为依托的。由此可看出应用型人才是指那些特别从事并利用科学原理来作业,为社会谋取赚得直接经济利益而辛苦工作的创造实践型人才,他们把新发现的知识或是有关的科学原理直

10、接作用于社会生产,为国家、社会创造直接的物质、经济利益,所以地方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应用型培养。一、地方高校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意义(一)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对地方高校的意义实践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所要走的必经之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地方院校的成长和进步。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高校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具有实践应用型的人才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和必须执行的方案。地方高校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在社会上就有自己的声誉,前来报名的学生会逐渐增多,慢慢的自然就会提高地方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1、,使地方院校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树立起自己不可撼动的形象,在社会上众多高校竞争中寻找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绝对因素。可见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是在无形之中为自己打出最具有说服力的广告。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在社会乃至国家中的地位就不断地攀升,发展自身的同时还作用于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有利于地方高校招生。地方高校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方便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就会有很多大学生抱着锻炼和塑造自己心理来学习,在这期间其实也是在为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随着一年年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会有更多的人慕名前来,这样冥冥之中就扩大了地方高校

12、的招生比例,增加了地方高校的整体收入,从而为地方高校发展和壮大自己提供了一个良好地契机。(二)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益处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地方高校加大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当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原因除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大以外,更多的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理论知识,死学课本,不重视实践锻炼和实际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当走向社会寻求工作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缺乏实践而过于理论的表象。然而,如果地方高校注重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充分

13、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就会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慢慢的也会发展成为理论和实践都具备的大学生。这样,在面向社会招聘的时候,就能展现出自己的优势,进而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2.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水平的进步,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同等学历的应届毕业生,社会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拥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学生。而地方高校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正好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而且,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生各方面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脑的能力也是其他死学的学生所比拟不了的,相比之下,应用型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经过实践专业

14、训练的大学生,会无形之中拥有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他们也会及时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样敏捷的思维,显然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训练所具有的应变能力。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地习惯和能力的锻炼,应该是在大学生活中逐渐养成的,这样的结果,既满足社会的需求,也便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三)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应用型人才走向社会后,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变自己的思想变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能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具备书本知识,而偏少实践能力,那么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就只能“看、听”,而“学不会做”,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前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具有实践应用型人才

15、的人们,他们能够在不同时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想,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完善自己,服务社会,这对于社会的进步是有很大作用的。而且当代大学生年经,有干劲,唯一缺乏的可能就是实践操作的能力,如果在校期间,就能让大学生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对于社会来说会是一笔巨大地财富。社会可以直接任命大学生工作,减少社会为培养人才所浪费的时间和金钱,无论对社会还是大学生本身而言都是一种节约。所以说地方高校加强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能为祖国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地方高校开展的课程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1.以学科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从而忽视了课程与

16、工作之间的联系。很多地方高校都会根据相关专业所涉及的学科为中心来设置课程,这样就必然形成以单科分段为原则,着重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严紧性和系统性;但是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面向实际应用来设置课程本身和课程内容,就容易忽视教育和实践、知识和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虽然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基础,但却无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由此显得课程内容和实践工作的联系不紧密,造成学生学习的滞后性、盲目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2.理论知识过重和实践环节不足使学生缺少实践的能力。在当代的教育中,大部分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都不同程度的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尤其是对一

17、些具有陈述性知识的传授更加细致,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只是强调学生应该知道“懂得什么”,而不是要求学生“学会做什么”,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基础理论的讲授也大大超出了从事实践工作所必备的有关技术操作及其运用理论的讲解,这样学生虽然知识记住了,然而却忽视了操作的原理和操作的具体步骤,混淆了学术性教育和应用性教育的界限。3.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没有得到较好的整合。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应用型课程和理论性课程没有得到较好的整合,反而各成体系,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很多地方高校基本上都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践课。在整个的学习环节中,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知,很容易

18、造成理论知识的短缺,无法从本质上真正的掌握知识,更别提通过实践将其内化为能力。另外,学校都把大部分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安排在高年级,这样实践时间和周期太短,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二)地方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随着市场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市场在人才需求和人才衡量标准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学历也由政府认可变为市场认可,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也更加看重受聘者的能力而不是文凭,这样就使“国家学历”这块王牌遭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也就暴露出地方高校的教育在专业结构、基础课程设置、精英师资队伍及未来就业方向等方面的发展建设中存在着严重、不可忽视的弊端。在开设的课程中,纯理

19、论性的课程比较多,而实践性、应用型的课程则严重不足,具体的创新性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更是无从体现,培养目标及其不明确,理论知识单一,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导致“学非所用,人才无用武之地”。 (三)地方高校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正常来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操作技能、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丰富经验,形成与专业技术技能和人才培养目标都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而目前的地方高校,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上看,这种“双师型”教师都很匮乏,并且这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大障碍。部分教师的知识脱离时代的步伐,传统教学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能及时更新思

20、想精髓,使得他们的观念,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学的多、学的快、学的新,转化率高,要学会鉴别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要善于转化部分理论知识,用智慧和思维统帅知识,在这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带领学生开展个性化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思想也无法在实践教学中得以渗透,令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应付考试上,这样的教师队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评价系统不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缺失或是不完善,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首先,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都没有专门的负责机

21、构。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评价的质量这些关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很少有人重视。这导致大部分的高校任课教师形成一种各自为零的混乱状态。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只能采用最为传统的“笔试”的形式,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到底有多少价值,是应该引起我们深思熟虑的。实践教学系统评价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无法对教学成果和水平进行准确的判断,极大的挫伤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整个教学实践系统的开展和进行。三、地方高校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明确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尽快针对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

22、的人才培养的构建措施,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计划落实到日程上来。相信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调查之后所提出的构建方案对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所帮助,也期待应用型人才在社会上能广泛普及。(一)地方高校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机制1.完善专业学科的建设和结构。重点突出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方向,同时还要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建立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准确精密的把握地方高校的实际办学质量和特色,防止由于突出应用性而导致专业学科的设置缺乏理论支撑,带来整个教学体系发展的后劲不足。最好是把各个学科间的结构和专业之间的联系整合之后,让学生针对每个阶段进行学习,这样就避免学生学得东西因时间长而滞留淡忘,还可以

23、让学生有步骤、有计划、有分工、有主次的学习。在整个学科结构的改革中,分段的进行整合,再汇总学习、练习,让学生对每部分知识的掌握有所体悟,慢慢积累,到最后实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整个操作过程的训练。2.构建相对独立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应该被地方高校的教育认定为重点,并对学生所具有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肯定,在这样的理解下就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全部的基础理论性知识。在办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摆脱理论教学体制对实践操作能力的束缚,精简课时,增加对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然后,根据不同社会时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差异,按照实

24、践教学体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和内在部分之间联系,重新组织实践教学的课程和整个实践教学体制的安排,做到实践教学体制在整体上得到整合。并根据不同的模块分别安排不同的课程,使整个实践教学体制在执行的过程中既连贯又不乏单调。由此,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需求和教学水平,安排相对比较独立的动手能力的课程,形成基础型理论和综合型实践为主的课程开发体系。同时还要开发建立一些科学的、独立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制,来满足广大人们对“应用”的需求和理解,方便我们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有效地课程管理体系。3.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代的大学校园是由千千万万莘莘学子构成的,对于大学而言,没有哲学大学生,它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25、空壳;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成长和进步的见证地,学生的理想、梦想、报复等都需要经过大学生活的洗礼和历练方能有所成就,所以学生更应注重学校的教育,学校也更应该加大自身的合理建设。完善自身的教学体系,使其走向应用化和实践化,满足自身,满足学生,更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在大学里培养的人才还担负着兴旺国家,振兴祖国的重要职责,因此,学校为满足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更应加大实践课程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对待教学实习是否认真的力度,学校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应监督各个院系在专业强化和优化课内实践性教育的教学环节。对于地方高校本身更应加大对实践课程的重视,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地方高校

26、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工作能力的重要步骤。地方高校要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定位,对实践教学的整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加强管理和监督,保证质量和数量。(二)地方高校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以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对整个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性质,是整个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也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地方高校若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全方面的、适应新形势的综合素质人才,就必须深入的思考有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的问题,因为它们不仅只关系到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更加直接威胁到地方乃至国家经济的长远建设。因而,地方院校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拟定出

27、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合理的确定人才培养方向。1.明确培养目标使其立足于地方。21世纪的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性这一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要使学生在激烈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和拥有较高的自信,并立足于社会,养成适应社会生活的习惯或是很快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面对当今社会,这一局面又是势不可挡。“在这样的情形下,面对当今社会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取向,部分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更应该培养一些适应社会需求并且有利于国家经济等方面长远发展的综合实践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培养重基础、专实践、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被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毋庸置疑的。”1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具有鲜明的知识能力和札实的理论基

28、础,还有高超的实践技能和素质结构,成为地方高校需要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地方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遇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严格的时限要求下精确高效地完成既定工作的能力。同时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各地的本科院校把自身的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基本上都建立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秩序稳定的基础上,使得地方院校塑造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能够惠及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要认识到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独特地特色领域,这些特色领域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是数不胜数的。各个地方的地方特质不一样,培养的方向和学校所具有的特色

29、更是有所差异,所以应当使地方的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方,符合地方的特色,适用于地方的经济。2.构建“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特定需要为培养背景,根据专业培养的任务目标和实践业务培养的具体要求构建真正的人才培养体制,使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充斥在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中。地方高校还要通过构建“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专业性的实践技能”的理论实践体系,进而实现“基础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目标,充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明确的区别于传统大学所广用的通才教育理论体系,使学生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和进

30、步。新建的本科院校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考问题的创新意识和争取获得社会相关行业认可”为导向,尽量构建相对满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综合实践教育体系。“为了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合度,地方高校要全面的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积极发展适用于自身的应用型学科专业。”2地方高校应本着以传统教学的专业理论为基础,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的、扎实的知识结构和对所学专业所掌握的具体操作原理为出发点,在继承本科教育重“理论”,专科教育突“实践”的基础上,把专业理论、实践应用作为基本着力点,加大对应用型人才体系的构建,尽量为社会输送大批理论基础稳、实践能力强、义务水平

31、高、综合素质好,适应社会能力强、面对工作岗位有正确的服务意识和良好心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三)地方高校加快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由具有应用能力的教师来引导,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中心,而现在许多院校的教师都着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的教育,而忽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提高教师应用教学实践能力就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制定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规划,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按照

32、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有专业的学术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面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因此,要把建设双师型教师放到突出和首要的位置。”4同时还可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人员来学校做兼职类的实践教师,通过校内校外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合,形成一支理论性强、实践性高,既有学术水准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2.鼓励教师进行实践应用性研究。对于从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素养,另一方面要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动态和趋势,最好具有社会上大部分行业的从业任职经验。简而言之,这类教师应该是理论

33、素养、知识应用、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等多维素质的综合统一。因此,在进行师资选拔和教师队伍的构建中,要坚持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原则,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应用能力、科研创新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在组建师资队伍的时候,还要注意对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进行细致的优化。一、师资队伍的专业覆盖面广,实现不同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二、师资队伍的构成要呈现较合理的层次,学科带头人的数量要“少而精”。在保证一定专职教师数量的同时,适度加大兼职教师的比重,尤其是那些长期在行业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的相关从业人员更是我们求之不遇的人才。3.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并营造良好的教师研究氛围。首先,对教师团队进行建设,在教师团队里

34、定期开展一些“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教师沙龙、名师交流”等活动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教师的实践应用性理论的转变提供平台,并且也能通过经验介绍等形式共同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着力打造和形成良好地教师教育研究探讨的氛围;其次,加强与国内外同专业教师的交流,搭建资源共享及相互学习的平台,积极派教师参加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议,及时的了解新的教学大纲改革,进而快速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把新的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最后,加强校企合作的交流,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学习,了解社会的需要和各行各业的职业动态,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的改革,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操作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

35、转换为实践技能的效率。4整体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地方高校的教师偏基础理论多,懂实践经验少的现实,既要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机关锻炼学习,又要聘请一些企业工程实践好、管理经验多的专家做兼职导师来教育学生。发挥地方高校的地域特征,高度注重实践应用类的技术研究,特别侧重适合地方自身发展的区域经济所急需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努力地把实践应用类的“双师”分配到相关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中去,从整体上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当代高校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主流。(四)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既能够极大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又能为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进

36、一步深入和优化提供依据。学院对此十分重视,将实践教学环节归入教学质量的检查和学生成绩的考核系统,而且还与评优、就业、入党等环节挂钩,能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学院在企业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系统制定了学生校外实习的质量监控制度,极大地确保了学生校外实习的质量。2.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应只是局限于卷面的考核,应采用多样的、多方面的评价方法,以确保人才评价的客观和公正。充分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引入社会评价的机制,建立一个由学校、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一种全方位的质量考核和评价方式。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彻底的改变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

37、建立一种知识、技能、能力结合为一身的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也不能只注重学生考核评价的结果,还要较多的重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把整个过程中每位同学的表现记录下来,在最终考核中也占一定的比例,这样的考核方式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学校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质量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从前过分倚重定量测试的教学评价倾向,提高定性评价在总体评价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建立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看到真正的人才是“基础+实践”的全面发展。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和合理化,是关乎本科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问题。只有高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将人才质量的

38、评价工作做实做好,才能从整体上确保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进行。总之,地方高校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前途无量、任重道远,尽管在当前的社会和各个权威院校还没有普遍的认可和普及,但是已经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地方高校在面对社会的竞争中,对人才实践应用的培养应该也有了一定的启示,希望这些启示能够推动地方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践应用人才的培养。注 释: 1季桂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23.2张胜利.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道”与“行”J.湖南社会科学,2011:65-66.3高晓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

39、企业,2008:33.4刘雪春.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45.参考文献:1陈晔.区域经济发展导向下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2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3黄勇荣.提升区域性就业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0(5).4张博.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9.5曾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张英杰.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9.7赵巧.地方应

40、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8薛立军,尹庆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2). 9牛金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1).10杨彬彬.利用创新思想,加快转型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0(6).11叶松令.对应用性本科教育几个问题的认识D.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12夏明忠.试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加强实践育人的必要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9(10).13周小娟.基于Modle的多元化评价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2).14邱殿成.论高校教师的学

41、生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8.15刘雪春.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16金敏.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17孔羽.重构我国高校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8(4).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

42、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

43、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44、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

45、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