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永亮恒化工
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理方案
1、事故特征 1
1.1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事故地点及类型 1
1.2 事故可能发生季节和造成危害程度 2
1.3 事故前可能出现征兆 2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
2.1 现场指挥组织及职责 2
2.2 应急小组组员及职责 3
3 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4
4 应急处理方法 5
4.1 火灾爆炸基础应急方法 5
4.2 局部轻微火灾事故处理 6
4.3 火灾爆炸扩大应急 6
4.4 基础灭火方法 7
4.5 车辆火灾事故应急处理 7
4.6 液体类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理方法 8
5 应急相关部门电话 13
6 事故汇报 13
7 注意事项 14
7.1 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14
7.2 抢险器材注意事项 14
7.3 实施救援注意事项 14
7.4 现场救护注意事项和救护方法 15
7.5 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5
7.6 尤其警示 15
1、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事故地点及类型
①1号危险目标:地下储罐区(危险源)
地下储罐区储存200#溶剂、甲苯、二甲苯、松节水、乙醇、180#溶剂、乙酸丁酯等含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点。因为储存不妥、操作失误或自然灾难等原因,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中毒窒息、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②2号危险目标:车间
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酚醛烘漆、酚醛漆、硝基漆、松节油、硝基漆稀释剂、醇酸清漆、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丁醇、苯酐、季戊四醇、200#溶剂、甲苯、二甲苯、顺酐、硝化棉液、松节水、丁酮、丁醚等危险化学品。
上述危险化学品含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点,一旦发生操作失误、设备失灵,或搬运不妥,或受到摩擦、撞击产生火花等,全部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等事故。
③3号危险目标:仓库(原料仓库、成品仓库)
仓库存放着酚醛烘漆、酚醛漆、硝基漆、松节油、硝基漆稀释剂、醇酸清漆、乙酸乙酯、丁醇、苯酐、季戊四醇、硝基漆稀释剂、乳胶漆等。
上述危险化学品含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点,一旦发生操作失误、设备失灵,或搬运不妥,或受到摩擦、撞击产生火花等,全部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等事故。
事故大小及波及影响范围因泄漏量大小、设备工作压力、外部原因等条件,和气候原因(季节、风向)等不一样而不一样,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会对区域内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1.2 事故可能发生季节和造成危害程度
上述3个目标随时全部有发生事故可能性,夏季发生事故可能性更大。一旦发生事故均可能对区域内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1.3 事故前可能出现征兆
设备设施故障,管道泄漏,有异常气味,可燃气体报警器、压力报警器等发出警报等。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1 现场指挥组织及职责
1、应急指挥人员组成情况
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应急小组必需立即采取行动,快速、有序、有效控制事故,预防事故蔓延、扩大,立足自救,把事故消亡在早期阶段,。
总指挥:陈永登(经理)
副总指挥:陈德郁(经理),冼杏基(厂长),陈枝新(安全主管)
教授队伍:各部门主管及其它相关技术人员
经理不在情况下由厂长进行现场指挥。
2、职责
(1)负责制订应急处理工作方案,适时开启应急处理方案,组织人员疏散、救援、抢救和事故调查等工作。
(2)随时掌握事故现场情况,果断采取对应对策和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依据事故或事故发展情况,立即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情况,请求支援。
2.2 应急小组组员及职责
1、应急小组组员
(1)抢险组:陈穗生(组长)、沈勇健、傅辉法、郭晖源。
(2)救护组:陈心好(组长)、梁志伟、卢智森、袁景发。
(3)警戒组:陈枝新(组长)、陈德兆、郭杜洪、李启敏。
(4)通讯联络组:麦笑冰(组长)、郭瑞珍、郭艳珍、郭焕好。
(5)运输组:陈帝盛(组长),郭子智、郭潮章、谢元国。
2、工作组职责
(1)抢险组职责
①沉着冷静地分析事故类别、范围,采取对应方法进行补救。
②快速切断事故源,保持现场原有情况,方便车间领导分析事故原因,为事故最终定论提供依据。
③立即将需通讯联络及报警事项通知通讯联络组。
(2)通讯联络组职责
①负责对外通讯、供给、后勤。
(3)救护组职责
①组织、研究抢救事故现场受伤人员,必需时拨打求救电话120求救。
②仔细查看事故现场,如发觉有些人员受伤,应优优异行人员救护并采取必需救护方法,预防受伤人员伤势加重。
(4) 警戒组职责
①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和警戒工作,维护现场秩序,预防事故现场人为破坏和其它突发事故。
(5)运输组职责
①组织安排救援人员和调运所需装备物资;快速处理事故现场,预防势态扩大。
3 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事故发觉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并在确保自己安全情况下展开先期处理工作。
(2)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通知相关人员,立即开启应抢救援系统。
(3)应急指挥中心全方面负责车间应抢救援工作,若经理不在场,由厂长代行指挥;
(4)将相关情况汇报应急指挥中心;
(5)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治,联络相关医院前来支援;
(6)对无关人员实施现场隔离、疏散;
(7)控制或切断电源、火源等;
(8)依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扩大应抢救援等级。
4 应急处理方法
4.1 火灾爆炸基础应急方法
(1)进行火情侦察,确定燃烧物质和有没有些人员被困。灭火前做好堵漏、倒罐准备工作,灭火后,立即进行堵漏倒罐等工作。
(2)快速扑灭火源,控制危险源,切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输送,对现场进行不间断监测,预防事态扩大。
(3)火灾发生早期,是扑救最好时机,发生火灾部位人员立即把火扑灭。并按既定灭火救援现场处理方案展开灭火战斗。
(4)在扑救火灾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及领导汇报。
(5)现场管理人员要立即指挥职员搬离火场周围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确定水源位置,搞好火场供水。
(6)划定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7)立即指挥、引导职员按预定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抢救围观群众和被困人员。疏通事发觉场道路,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8)发生职员伤亡,要立即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9)选择好灭火阵地,保护起火点,降低水渍损失;疏散和保护物资;必需时采取火场破拆、排烟和断电方法;
(10)专业消防队抵达火场后,服从消防指挥员组织指挥。相关人员应该主动向消防队汇报火场情况,主动帮助公安消防队伍。
4.2 局部轻微火灾事故处理
(1)局部轻微着火,不危及人员安全,能够立即扑灭立即进行扑灭。
(2)局部着火,能够扑灭但可能蔓延扩大,在不危及人员安全情况下,应组织周围人员参与灭火,预防火势蔓延扩大,并向现场管理者汇报。
4.3 火灾爆炸扩大应急
(1)立即进行人员紧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点,由安全员清点人数,发觉有缺乏人员情况时,现场最高领导或消防队员立即向企业领导汇报。
(2)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通报火场信息:单位名称、地址、着火地点、着火物资及火势大小,联络电话,回复“119”问询并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视情形通知受影响周围小区、单位进行疏散和物资转移。
(3)发觉有些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医院或拨打救护电话“120”和医院联络。
4.4 基础灭火方法
(1)窒息灭火法。火灾现场可采取沙土、石棉布,浸湿棉被、帆布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水蒸汽,惰性气体或二氧化碳、氮气冲入燃烧区域内;利用建筑物原有门、窗和生产储运设备上部件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以降低燃烧区内氧气含量,窒息燃烧。
(2)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终止燃烧。在必需情况下,可用冷却剂冷却生产装置、设备容器等,预防建筑构件变形造成更大损失。
(3)隔离灭火法。将燃烧区域周围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阀门,阻止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设法阻拦流散易燃、可燃气体;拆除和燃烧区相毗邻可燃建筑物,形成预防火势蔓延间距等。
(4)抑制灭火法。使用1211、1202、1301等常见灭火剂,使便燃烧反应停止。
4.5 车辆火灾事故应急处理
(1)车辆火灾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灭火,有可能情况下卸下车上货物。
(2)疏通事发觉场道路,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
(3)在抢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权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快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抢救方法。
4.6 液体类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理方法
1. 防护
(1) 依据爆炸燃烧液体毒性及划定危险区域,确定对应防护等级;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
表1-1
危险区
毒性
重度危险区
中度危险区
轻度危险区
剧毒
一级
一级
二级
高毒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毒
一级
二级
二级
低毒
二级
三级
三级
微毒
二级
三级
三级
(2) 1—4号目标属中毒、中度危险区,防护等级应选择二级。
(3) 防护标准,见表1-4。
表1-4
等级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火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
全身
隔热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
呼吸
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2. 询情
(1) 被困人员情况;
(2) 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形式、火灾范围;
(3) 周围情况;
(4) 消防设施、工艺方法、到场人员处理意见。
3. 侦察
(1) 搜寻被困人员;
(2)燃烧部位、形式、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等;
(3)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4)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建(构)筑物损坏程度;
(5)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4. 警戒
(1) 依据询情、侦察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 医疗抢救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置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置隔离带;
(3) 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人员进出。
5. 救生
(1)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快速进入危险区域;
(2) 采取正确求援方法,将全部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 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抢救;
(4) 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抢救部门救治。
6. 控险
(1) 冷却燃烧罐(桶)及和其邻近容器,关键应是受火势威胁一面;
(2) 冷却要均匀、不间断;
(3) 启用喷淋、消火栓等固定或半固定消防设施;
(4) 用干砂土等围堵或导流,预防泄漏物向关键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7. 排险
(1) 外围灭火:向泄漏点、主火点进攻之前,应将外围火点根本扑灭
i.堵漏
a. 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订堵漏方案,并严格根据堵漏方案实施;
b. 全部堵漏行动必需采取防爆方法,确保安全;
c. 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d. 堵漏方法,见表1-3。
ii.输转
a. 利用工艺方法导流或倒罐;
b. 转移受火势威胁瓶(罐、桶)。
iii.灭火:灭火条件
a. 周围火点已根本扑灭,火种等危险源已全部控制;
b. 堵漏准备就绪;
c. 着火罐(桶)已得到充足冷却;
d. 兵力、装备、灭火剂已准备就绪。
(2) 灭火方法
a) 关阀断料法:关闭断料,熄灭火源;
b) 泡沫覆盖法:对燃烧罐(桶)和地面流淌火喷射泡沫覆盖灭火;
c) 砂土覆盖法:使用干砂土等盖灭火;
d) 干粉抑制法:视燃烧情况使用推车或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8. 救护
(1) 现场救护
a. 将染毒者快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域;
b.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方法,并给氧气;
c. 立即脱去被污染者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根本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根本冲洗。
(2) 使用特效药品诊疗;
(3) 对症诊疗;
(4) 严重者送医院观察诊疗。
9. 洗消
(1) 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
(2) 洗消对象:
a. 轻度中毒人员;
b. 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诊疗之前;
c. 现场医务人员;
d. 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和群众互救人员;
e. 抢救及染毒器具。
10. 清理
(1) 小量残液,用干砂土等吸附,搜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2) 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搜集,集中处理;
(3) 在污染地面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尤其是低洼处,确保不留残液;
(4) 清点人员及器材;
(5) 撤消警戒,安全撤离。
11. 警示
(1) 进入现场必需正确选择路线、作战阵地;
(2) 严密监视液体流淌情况,预防灾情扩大;
(3) 扑灭流淌火灾时,泡沫覆盖要充足到位,并预防回火或复燃;
(4) 着火罐或装置出现爆炸征兆时,参战人员应果断撤离;
(5) 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布署;
5 应急相关部门电话
二十四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火警电话:119
抢救电话:120
相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联络方法见永亮恒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附件12.1。
6 事故汇报
(1)现场最早发觉火情者应立即向消防治安专责报警。
(2)消防治安专责接到报警后,立即汇报应抢救援指挥部领导同时通知厂消防队到现场灭火。
(3)火势无法控制时由消防保卫专责报火警请求辖区消防队救援。火灾报警时应说明火灾发生时间、地点、燃烧物、起火原因、范围、严重程度,已采取控制方法及其它应对方法,汇报单位、联络人员及通信地址。
(4)厂长要在火灾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速报突发事件信息。速报内容关键包含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情况、可能引发原因和发展趋势等。报送、汇报突发事件信息,应该做到立即、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7 注意事项
7.1 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注意事项
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前,必需严格检验,损坏或磨损严重必需立即更换。用于紧抢救灾时呼吸防护器,更要定时严格检验,妥善地存放,便于立即取用。
7.2 抢险器材注意事项
(1)使用消防带时,不能扭曲,以免喷水量不够和损害消防水带;同时枪口不能对准人员,以免造成伤害;
(2)使用灭火器时,应把用后灭火器带出现场,以防造成阻碍,同时注意不要把未使用灭火器靠近热源,以免发生爆炸;
(3)使用电气设施时,应注意电源线防护,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7.3 实施救援注意事项
(1)听从指挥,严禁私自行动;
(2)进入高温区,应有消防水冷却配合,不然不能进入;
(3)身体不适,可能造成晕倒时,应立即推出现场,并向组长说明情况;
(4)实施应急处理及救援时,应安排2人以上,相互监护,确保人员安全;
(5)一旦发觉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新情况时,应立即退出,重新制订可行方案。
7.4 现场救护注意事项和救护方法
(1)重视平时自救互救知识学习;
(2)尽可能由含有专业知识人员实施救护,切忌盲目救护;
7.5 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现场人员佩戴防护器具;
(2)防护不到位,不能进入危险区域。
7.6 尤其警示
(1)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注意风向改变,适时调整布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