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控 制 计 划 管 理 程 序
发 布
控制计划管理程序
1 目标:
对控制零件和过程体系,经过控制特征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来最大程度地降低过程和产品变差;并伴随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评价和改善对其进行修订,使控制计划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中得到保持和使用,确保按用户要求制造出优质产品。
2 范围:
适适用于企业内全部产品质量策划。
3 引用文件:
Q/6DG13.70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
Q/6DG13.40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
Q/6DG13.402- 《质量统计控制程序》
Q/6DG13.713- 《过程控制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无
5 职责:
项目组负责制订和管理控制计划。
6工作步骤和内容:
工作步骤
工作内容说明
使用表单
用户需求和企业
要求提出
A
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6.1 当用户和企业有需求和要求时,项目小组在不一样阶段制订出对应控制计划(即: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技术部门按工艺文件将其发行至相关部门,由其实施。
6.1.1 控制计划应包含原材料及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包含保 证全部过程输出将处于控制状态进货、过程中、出厂和阶段性要求。
6.1.2 控制计划应列出各过程控制中控制特征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及所使用控制措 施,并伴随测量系统和控制方法评价和改善进行修订。
6.1.3针对新产品,技术部门将建立和制订其单独样件控制计划、试生产控制计划、生产控制计划;针对常规产品(即:老产品、旧产品),技术部门将依据其系列分类和相同工艺步骤/过程建立和制订其通用生产控制计划。
6.2为了达成过程控制和改善有效性,项目组应利用全部可用信息来制订控制计划, 制订控制计划信息可包含:
6.2.1 过程步骤图;
6.2.2 设计/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6.2.3 特殊特征;
6.2.4 从相同零件得到经验;
6.2.5 项目组对过程了解;
6.2.6 设计评审;
6.2.7 化方法(如:QFD,DOE等)。
A
确定控制计划分类
编制新产品/常规产品控制计划
B
B
填写控制计划编号
填写零件编号、最新
更改等级/水平
填写零件名称/描述
填写企业/工厂名称
填写企业代码
填写关键联络人/电话/传真
填写关键小组
填写企业/工厂同意日期
填写编制日期
填写修订日期
填写用户工程同意/日期
填写其它同意/日期
C
C
填写零件/过程编号
填写过程名称/操作描述
填写设备、工装、工具
填写特征
填写编号
填写产品特征相关内容
填写过程特征相关内容
填写特殊特征分类符号
填写方法
D
D
填写控制方法
填写样本容量/频率
填写评价/测量技术
填写产品/过程规范/
公差要求
资料归档
填写反应计划
6. 3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依据进度计划要求,由项目小组制订样件、试生产和生产控制计划。
6.3.1 样件控制计划:在样件试制过程中,对将要包含产品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效试验做出描述。如用户有要求时,企业必需编制样件控制计划;样件控制计划中内容必需包含产品总成全尺寸检验和功效/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且其检验频率和容量必需为连续性和100%。样件试制数量通常为2—5件。
6.3.2 试生产控制计划:在样件试制以后,大批量生产投产之前,对产品/过程特征所包含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效试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测量系统等做出描述。试生产控制计划中内容必需包含产品总成尺寸检验和功效/性能试验 (破坏性试验除外),试生产试作数量通常为300—400件之间,除非用户另有书面要求。
6.3.3 生产控制计划: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对产
品/过程特征所包含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功效试
验、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测量系统做出书面描
述。生产控制计划中内容必需包含产品总成尺寸检验和功效/性能试验(破坏性试验除外)、产品最终审核,且其检验频率和容量能够以抽样方法进行(生产控制计划中全尺寸检验和功效/性能试验检验频率和容量通常为每种产品每十二个月最少一次和一件)。
6. 4 控制计划制订采取 “控制计划”表进行(如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则依用户要求表单进行)。
6. 5 如用户有要求时,样件、试生产、生产控制计
划必需经用户同意后,方可实施。
6.6 制订控制计划栏目说明:
6.6.1 样件、试生产、生产控制计划:
表示各阶段合适分类:
6.6.1.1 样件控制计划----在样件试作过程中,对所包含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描述;
6.6.1.2 试生产控制计划----在样件试作以后,正式批量生产之前,对所包含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描述;
6.6.1.3 生产控制计划----在正式批量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过程特征、过程控制、试验和测量
系统全方面文件化描述。
6.6.1.4 在对应阶段前“□”中以“√”表示控制计划不一样阶段。
6.6.2 控制计划编号:
填入控制计划文件编号以利于以后追溯,对于多页
控制计划则填入页码(第 页共 页)。
新产品控制计划编号按“KJ分厂号年号-序号分类代号”实施。比如:KJ1803-001S为18分厂001号样件控制计划。常规产品控制计划编号按“TKJ分厂号年号-序号” 实施。比如:
TKJ1803-001为18分厂001号常规产品通用控制计划。
6.6.3 零件编号、最新更改等级/水平:
填入被控制系统、子系统或部件编号。适用时,填入源于图样规范最近工程更改等级和/或公布日期。
6.6.4 零件名称/描述:
填入被控制产品名称/过程名称和描述。
6.6.5 企业/工厂:
填入制订控制计划企业名称和合适分企业/工厂/部门名称。
6.6.6 企业代码:
填入按采购机构要求识别号或用户指定企业 识别号。
6.6.7 关键联络人/电话/传真:
填入负责控制计划关键联络人姓名、电话或传真。
6.6.8 关键小组:
填入负责制订控制计划最终版本人员姓名和电
话或传真。提议将全部小组组员姓名全部填入。
6.6.9 企业/工厂同意日期:
由项目小组组长同意,并填入同意日期。
6.6.10 日期(编制):
填入首次编制控制计划日期。
6.6.11 日期(修订):
填入最近修订控制计划日期。
6.6.12 用户工程同意/日期:
必需时,获取用户负责工程部门同意。
6.6.13 用户质量同意/日期:
必需时,获取用户在企业负责质量代表同意。
6. 6.14 其它同意/日期:
必需时,获取其它同意同意。
6.6.15 零件/过程编号:
填入零件/过程编号,该项编号通常参考于过程流
程图。
6.6.16 过程名称/操作描述:
填入零件过程名称,系统、子系统或部件制造全部步骤全部应于过程步骤图中描述一致;过程流
程图是描述所述活动过程/操作名称最好方法。
6.6.17 生产设备:
合适时,填入每一操作过程中所用到生产设备名称,比如:生产过程中所用到机器设备、装置、
夹具或其它工具。
6.6.18 特征:
对于从中可获取计量或计数型数据过程或其输出
(产品)显著特点、尺寸或性能,合适时可使用目测法辅助。
6.6.19 编号:
必需时,填入全部合适文件,诸如(但不限于):
过程步骤图、已编号计划、FMEA和草图(计算机
绘图或其它方法绘图)相互参考用编号。
6.6.20 产品:
填入产品特征相关内容,产品特征是指在图样或其它关键工程信息中所描述部件、零件或总成特点或性能。项目小组应从全部起源中识别组成关键产品特征产品特殊特征,全部特殊性全部应列在控制计划中,另外也可将在正常操作中进行过程常规控制其它产品特征全部列入。必需时,填入全部合适文件,诸如(但不限于):过程步骤图、已编号计划、FMEA和草图(计算机绘图或其它方法绘图)相互参考用编号。
6.6.21 过程:
填入过程特征相关内容,过程特征是指在其发生时才能测量出、和被识别产品特征含有因果关系过程变量(输入变量)。多方认证小组应识别和控制其过程特征变差以最大程度降低产品变差。对于每一个产品特征,可能有一个或更多过程特征;在一些过程中,一个过程特征可能影响多个产品特征。
6.6.22 特殊特征分类:
填入用户指定或企业内部确定(包含和用户等效特殊特征符号)产品和/或过程特殊特征符号。这些特殊特征符号关键是用来识别那些诸如影响用户安全、法规符合性、功效、配合或外观关键特征,“G”表示为和政府法规和安全相关特殊特征,“Z”表示为和政府法规和安全无关特殊特征)。
6.6.23 方法:
使用程序和其它工具控制过程系统计划。
6.6.24 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要求:
填入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要求,产品和/或过程
规范/公差能够从多种工程文件,诸如(但不限于)图样、技术标准、设计评审、材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制造和/或装配及相关技术文件中取得。
6.6.25 评价/测量技术:
填入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测量设备名称,包含测量零件/过程/制造装置所需量具、检具、工具和/或试验装置。在使用一测量系统之前应对测量系统线性、再现性、反复性、稳定性、偏倚(正确度)和/或小样法进行分析,并对应地做出改善;对需作MSA测量系统分析测量设备应在此栏中作对应标识,要求采取“★”符号。(备注:
测量关键、关键特征所用设备必需作MSA分析)
6.6.26 样本容量/频率:
当需要取样时,根据《统计过程控制程序》附件三抽样检验作业指导书中AQL表列出对应样本容量和频率。
6.6.27 控制方法:
6.6.27.1 填入对操作进行控制简明描述,必
要时包含程序编号。所用控制应是基于对过程
有效分析,可采取(但不限于)统计过程控制、检
验、计数数据、防错(自动/非自动)和取样计划等
来对操作进行控制。如使用复杂控制程序,计划
中可填入引用程序文件特定识别名称或编号。
6.6.27.2 控制方法取决于所存在过程类型,
控制计划描述应反应在制造过程中实施策划和
战略。
6.6.27.3 为了达成过程控制有效性,应不停
评价控制方法以达成其有效性,比如:当出现过程
或过程能力重大改变时,应对控制方法进行评价。
6.6.28 反应计划:
填入对操作进行反应简明描述,反应计划要求了
为避免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操作失控所需要纠正措
施。这些方法通常由最靠近过程人员(操作者、
作业准备人员或生产管理人员)实施,生产现场班/组长监督,并应在反应计划中清楚地将其指定出
6.7 控制计划修改和/或更新:
当产品或过程发生改变、过程(工序)不稳定、过程(工序)能力不足、检验方法/频次等修改时,必需修订或更新控制计划。
6.8 控制计划资料由项目小组负责存档和保管,具体按Q/6DG13.40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和Q/6DG13.402-《质量统计控制程序》实施。
控制计划
控制计划表
7 附件
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