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7484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第 1 期115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段丽(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摘要: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人类文明叙事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国际话语体系,认识与解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往往依附于西方政党理论的框架范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长期以来无法从西方垄断的政党话语中突围,导致话语叙事“赤字”,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不匹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等重大政治论断,为构建与制度成功实践相匹配和与世界大国地位相称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要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不仅要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成功实践的发

2、展走势、同执政党核心领导和参政党独立参政的政治态势、同新时代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迫切形势相适应,更要从确立话语自觉、强化话语自信和优化话语语境角度,改进我们的话语感召力、话语影响力和话语传播力。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话语建构;叙事话语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24)01-0115-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是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这一制度的立场观点、思想阐释和价值传播,其建

3、构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题中应有之义。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奋斗,我们长期以来“挨打”和“挨饿”的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而“挨骂”和“失声”仍是影响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和制约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因素。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讲好“中国奇迹”的政党故事,必须通过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较量中拓展话语新空间。这既是源于现有西方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难以承载对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及其成功实践的阐释;也是缘于新收稿日期:2023-11-08基金资助:2021年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

4、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研究”(21ZDA113)作者简介:段丽,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 10 月 16 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 46 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162024 年 第 1 期型政党制度实践效能彰显与话语传播滞后之间的巨大落差,迫切要求建构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成功实践相匹配的话语体系。当前,学术界对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历史演进、优势特征、效能提升、国际话

5、语权建构等方面。整体观之,目前关于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真正提升我国政党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必须要以科学权威的政党话语体系为内在支撑,阐释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实践效能。有鉴于此,本文着眼于从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深厚底蕴和原则指向,对其实践路向作一探讨。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深厚底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其话语叙事必然也要扎根中国大地、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立足制度发展实践来探寻话语生成的理论表现、文化基因和实践土壤。(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赋予

6、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生成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述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在斗争中争取同盟军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以及批判资本主义民主的思想等理论,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生成奠定了理论基石。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是整个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要求建立一个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的无产阶级政党,担负起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的使命。从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策略来看,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必须有条件地联合和支持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一切阶级。马克思在总结 1848 年欧洲革命失败的经验

7、教训时,阐明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思想,“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做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组织成牢固同盟军。“于是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列宁也强调指出,为了扩大和巩固十月革命成果,“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从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来看,马克思将“民主制”称为人民的国家制度,“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争得民主”

8、?等战斗口号,号召无产阶级政党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 10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180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50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第 570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 684 页。?列宁全集第 3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 50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40 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第 66 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第 52 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2024 年 第 1 期117合各国民主党派及进步团体,为争取自由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列宁认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要求以无产阶级真实民主代替资产阶级虚假民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呈现,“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伟业的过程中,既没有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具体阶级联合思想,也没有照抄照搬苏联一党制。一方面,它承继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思想内核,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注重保持我们党的工

10、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创立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不仅将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中国社会的中间阶级包含于革命统一战线之中,丰富和拓展了不同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还注重加强与不同民主党派、不同社会阶层等社会政治力量的联系与协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内容得以生成与丰富。(二)“多元一体”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演进的价值根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知识传统、世界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长期积淀,最终体现为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思维、话语与实践。任何一种政党制度的产生都带有本国独特的文化基因和鲜

11、明的历史烙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也概莫能外。“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我们今天谈论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制度自信、话语建构,是一个拥有千年古老文明的民族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复兴进程中所展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得以确立并不断发展的深层密码,其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势必要从中汲取思想养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演进和话语创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是空中楼阁、飞来之峰,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

12、献”?。具体而言,一是以中华文明大一统为内核的中华共同体意识和传统,赋予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叙事的历史合理性和价值正当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礼运)的政治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汉书 王吉传和荀子 议兵)的大一统传统?以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 中庸)的和合理念、“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的大同思想(荀子 正论)等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传统价值理念,是政治方向、根本利益、目标追求上具有一致性的价值坐标,特别是以“多元共生”与“和而不同”为典型的和合文化,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平衡有序的和合共生理念,成为内蕴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特质。

13、二是“谋之于众、断之在独”(张居正:陈六事疏)的权威主义传统,为中国共?列宁全集第 3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 96 页。?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 128 页。?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4 年 9 月 6 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中国政协2018 年第 5 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 119 页

14、。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182024 年 第 1 期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价值根基与话语底色。“谋之于众”就是发扬民主,“断之在独”就是树立权威、多谋善断,在充分民主基础上实现集中决策。可以说,古代先贤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理念,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提供了持久而丰富的话语资源。以此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时代所需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从而赋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发展以强大生机。(三)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提供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发展的实践土壤话语是思想、理论的外在表达形式,我们在探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崭新的话语形态时,应将其置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原初语境。中国百

15、余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双向互动,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实践土壤,形成了符合中国政治文化和情感心理的话语叙事逻辑,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形式和内涵。近代民族危机加剧与革命形势日益恶化,孕育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适应中国发展实际、能够凝聚革命力量的崭新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基于对近代中国特殊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中国社会各阶级政治态度的准确分析,以平等、合作、进步的开放心态,提出团结一切国内进步力量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抗战,共同建立联合战线挽救民族危机,发起、组织和领导了在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民主实践,逐渐形成了革命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

16、放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我们对民主党派在抗战时期有团结、抗战、进步的口号,今天应该是团结、建设、进步。”?在与各民主党派共同争取革命斗争的胜利、共同完成历史使命的百余年历程中,生发了诸如“八一”宣言、两次国共合作、革命根据地“三三制”政权、延安“窑洞对”、“五一口号”等政治话语叙事,锻造了以民主、团结和合作为核心的新型政党文化。在此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历了“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等话语叙事的名称更新与变迁,内蕴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发展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烙印。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了中国新型

17、政党制度特定的时代使命和话语符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标志着民主协商制度首次被写入党代会,并以一种制度形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民主一书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式民主”的概念,“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突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政治学说发展史上的独特优势和开拓性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将“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开创了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新格局,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求“最大公?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册,北京:

18、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年,第 682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第 21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 49 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第 275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 10 月 16 日),第 38 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2024 年 第 1 期119约数”和画

19、出“最大同心圆”。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原则指向科学的话语叙事产生于对实践和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话语一旦形成体系就具有价值导向功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的建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指向,以对内场域形成政党聚合力、对外场域提升国际话语权为根本,致力于实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最广泛的国内认同与最普遍的国际理解。(一)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成功实践的发展走势相匹配任何话语的叙事表达都要立足于时代发展实践。当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理念的制度实践,在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而作为理论形态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叙事仍然滞后于实践需要,在事实上并未与其发展实践

20、完全适应。建构成熟定型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要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匹配,反映多党合作制度实践的中国特色,这既是推进实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内在需求,也是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的客观需求。作为实践形态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和对政党问题的解释力不断增强,为社会凝聚起强有力的发展共识,最终形成引领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聚合力。在理念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以“合作”“团结”“和谐”为核心的新型政党关系。在结构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21、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核心内容,将协商民主同选举民主相结合,构建了一整套开放兼容、多层联动的制度机制。在功能上,围绕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和统战工作等主攻方向,双方从政治合作拓展到经济、社会、民生建设各个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理论政策对策研究,积极反映和表达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因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叙事建构应与我国政党政治广泛的作用和角色相匹配,以彰显其价值和力量。(二)同执政党核心领导和参政党独立参政的政治态势相契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叙事必须要同中国一元核心和多元结构的政治态势相契合。从近代以来我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来看,“自 1912 年唐绍仪组建第一届内阁开

22、始,到 1928 年止,16 年间十易国家元首,组阁 45 届,总理更迭 59 人次,任期最长者不超过一年,最短者不到一天。”?无论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后尝试的多党共和制,还是国民党时期推行的一党专制,这些政党形式都是昙花一现,最终湮没于历史深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独立自主探索的伟大政治创造,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第 11 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202024 年 第 1 期国独特的政治理念、制度优势和价值追求。“讲我们党、我们国家制度优势和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23、政治协商制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相适应的,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与“各民主党派独立参政”的政党互动形态。其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最大优势和魂之所在。“核心领导”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的核心地位。“我们国家也是多党的。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在一个领导核心的前提下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也就决定了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其二,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以“自觉接受共产党领

24、导”为前提,以“独立参政”为特色,充分体现了其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制定实施的影响。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定位由其政治主张、历史沿革所决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下被赋予相应代表性,代表和反映着所联系阶层及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诉求。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始终以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使命担当为指向,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三)同新时代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迫切形势相适应话语权是话语叙事的外在显现,是话语叙事得以现实化的方式,“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国思想家米歇尔 福柯在 1970 年提出“话语即权力”的论断,对西方社会抢占思想意

25、识形态制高点、控制国际舆论主导权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话语权利(right)的角度来看,“话语权”主要是指“表达自己立场观点、利益诉求和主张的权利和能力”?,体现为主体说话的资格与能力。而从话语权力(power)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上的舆论影响力、思想控制力和权力支配力”?,体现为一种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强制力。然而,无论从话语能力、话语权利还是话语权力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都亟待提升。一方面,话语权利受到压制,遭遇“有理说不出”的话语困境。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凭借其在经济、军事、科技特别是文化上的优势地位,长期垄断国际话语的议题设置、规则制定、主

26、流内容等多方面的解释权和掌控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叙事的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话语权力受到制约,遭遇“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困境。西方罔顾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发展事实,利用其在政党话语体系方面的先发优势,以科技赋能实施网络媒介武器化,把西方政党理论、制度、话语与所谓的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糅合,视资本主义多党制、普选制为“民主圭臬”,随意剪裁和肢解中国的政党制度。在西方意识形态强势输出与文化霸权主义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长期被妖魔化、污名化。由此,破解上述三重话语困境,必须着眼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

27、第 74 页。?邓小平文选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267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年,第 544 页。?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 155 页。?孙玉华、刘宏:话语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语言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15 年,第 117 页。?华正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模式转换与经验启示,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 年第 6 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2024 年 第 1 期121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聚焦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被

28、西方媒体所扭曲的事实,将这一制度的理论表达和实践探索的优势转变为话语叙事、话语传播的优势,有力、有理、有据地回击各种错误言论,弘扬、阐释、宣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讲好多党合作制度的中国故事,提升话语叙事的国际影响力。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实践路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等重大政治论断和理论概括,为明确“怎么讲”的叙事表达提供了指导思路,为构建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叙事话语是按照一定的话语逻辑规则建构的能够传达自身思想理论、价值权益的表征方式和现实形态,通过确立话语

29、自觉、强化话语自信、优化话语语境,以中外融通的叙事话语阐释、表达、传播新型政党制度理念,不断提升话语感召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一)确立话语自觉: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感召力要把握中国政党制度话语叙事的内在逻辑,洞察政党民主协商的话语特征,在扩大话语生产、转变话语表达和提升制度效能中增强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第一,在扩大话语生产中提升新型政党制度话语阐释力。理论是话语的核心,具有说服力的话语体系往往建立在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基础之上。中国政党制度话语长期以来无法从西方政党话语中突围,究其根本就是理论供给不足导致了话语叙事赤字。要依托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成就,强化思

30、想理论体系、学科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三者之间的互动,通过“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特定概念、语言、范畴所构成话语的规范性、学理性和科学性,构建一套从概念到范畴再到理论具有较高解释力的中国新型政党理论体系,从本源上说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优越性,为话语叙事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一词的提出,就是运用中国智慧的政党话语创造,从名称上体现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从“各党派”到“民主党派”、从“参政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话语界定,不仅是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党制度中的性质定位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话语自觉

31、逐步提升、话语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未来还需对新型政党制度所特有的“协商民主”“政党协商”“党际合作”等核心概念进行提炼归纳,厘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范式、主题概念,增强其所承载和阐述话语的阐释力及话语内容的有效性。概言之,要通过扩大话语生产,把政党制度的定义权、表达权和解释权紧紧握在自己手里,形成中国政党制度话语的中国表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 10 月 16 日),第 39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 346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

32、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第 53 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222024 年 第 1 期第二,在转变话语表达中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感染力。话语叙事包含特定的政治立场,体现为话语主体的意识形态倾向。话语的感染力就在于能否把握话语立场、话语观点和话语方法的人民性。充分、有效地阐释中国政党政治的民主实践,必须切实坚持人民话语的叙事逻辑。一是要在转化话语形态上下功夫。从各党派民主协商的具体实践出发,一方面,要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关系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阐释清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安排,怎样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另一方

33、面,要将新型政党制度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揭示这一制度背后蕴含的运行机制和制度效能,解释清楚代表各种不同利益的政党以及无党派人士为何能够在这一制度中紧密团结起来而有效避免社会撕裂,为何能以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合作协商”政党关系代替西方执政党与在野党“倾轧竞争”政党关系的内在优势和新型特色。二是要在转变话语表达上下功夫。“善于简单地、具体地、用群众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来讲话”?,采取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化符号与故事载体,使话语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认同和掌握。坚持人民至上的话语表达,积极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通过将包含政治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政党价值观的政治话语转

34、变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拓展共通共情的意义空间,打造出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话语方式,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之间的有机统一。第三,在增强制度效能中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引导力。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需要着力破解政党协商过程中协商质量不高、运行机制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在党内民主与党际民主的耦合互动中强化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引导力。一是把握好民主协商的话语叙事导向,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的话语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双月协商

35、座谈会、党外人士专题研讨会、重大问题专题协商会等协商民主的渠道,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民主保障、民生落实等议题开展协商,以实现利益代表的真实性、利益范围的广泛性、利益实现的持久性,真实、客观、广泛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致力于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凝聚社会发展共识。二是提升话语议题设置的现实取向,采用贴近国情、社情、民情的话语主动设置核心议题,提高资政建言的精准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对国内外提出的有关政党制度的质疑以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关心的焦点问题敢于发声、善于应对,不再“顾左右而言他”,而是积极回应和驳斥国内外舆论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认知偏见与误解,以自觉“自塑”扭转被动“他塑”的总体态势

36、,打破西方在国际舆论场的主导情势,讲全、讲清、讲好中国政党政治发展道路、政党制度设计、政党理论体系、政党文化底蕴的真实故事。(二)强化话语自信: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影响力 立足中国政党制度的深厚历史底蕴,突出比较优势和自我革新特性,重塑话语自信,是中国?毛泽东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834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第 26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第 26 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2024 年 第 1 期123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内在要求,也是扭转“话语逆差”、提升影响力的题中应有

37、之义。第一,在增进历史自觉中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影响力。中国多党合作话语既区别于西方权力争夺型政党话语,也迥异于前苏联一党制的权力垄断型政党话语,要在增进历史自觉中摆脱西方政党话语的既定模式的束缚。“有人把西方多党制、两党制奉为圭臬,言必称希腊,总觉得自己的肉不香、别人的菜有味。”?这既是对西方政党制度盲目崇拜的结果,也是对自身制度自信不足的体现。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人类文明叙事逻辑形成了以西方文明为中心、为标准的话语体系,以至于认识与解读中国政党制度往往依附于西方政党理论的框架范式。例如,“民主党派”这一概念曾被不少人称为“参与执政的党”“次执政党”“亚执政党”“议政党”“资政党”,就是在

38、简单套用西方政党的概念和范畴,没有考虑到这是中国特殊历史环境、多元社会结构和多样利益需求催生的产物。再如,“协商民主”这一概念,不少人认为是 1980 年由美国学者约瑟夫 毕塞特?首次明确提出,在伯纳德曼宁和乔舒亚科恩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基础上传入中国的。事实上,“协商民主”这一民主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以“三三制”政权的形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加以实践。邓小平明确指出,“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这不仅是今天敌后抗战的最好政权形式,而且是将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采取的政权形式”?“三三制政权体制的实行,开创了协商民主的先河”?。因而也不会像美国学者阿伦 利普塞特所说,政党的民主协商只能在一些较

39、小欧洲国家才能实现,而且现在正从发展“至高点往后退”?。由此观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符合中国精神文化传统,又经受了政党政治实践的历史考验,最终才成熟定型并上升为一种国家制度。对此要增进历史自觉,在对其发展脉络、理论生成、实践理路的深度叙事中不断丰富其话语内容。第二,在突出比较优势中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影响力。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政党政治制度乃至价值观批判的话语垄断,我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国际话语市场中一直处于“失语”和“无声”状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原有核心内容进行高度提炼,用“三个新”和“三个有效避免”?精辟概括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

40、和独特优势,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使之定型,突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相比于苏联一党制模式和西方程序民主制度的巨大优势。“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相比而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相互攻讦,以广泛参与凝聚共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统一的独特优势,摒弃了西方政党制度所固有的僵化与缺乏监督的弊端,弥补了西方政党间不断竞争与内耗的缺陷,能够代表并有效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制度效能上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推进新型?魏晓文、刘志礼:当代中国政党建设互动关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 260 页。?美

41、约瑟夫 M.毕塞特: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邓小平文选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8 页。?陈燕楠主编:中共党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 395 页。?美利普哈特:多元社会中的民主 一项比较研究,刘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 1 页。?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 年 3 月 5 日,第 1 版。?章念生、吴乐珺、胡泽曦等:国际社会盛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3 月 8 日,第

42、1 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242024 年 第 1 期政党制度丰富理论内涵、健全制度体系、激发制度效能”?。2020 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2021 年发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等政策文件,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根本指导。要以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契机,将制度设计理念、制度结构框架等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叙事的优势,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陷阱”中突围,不断占据全球话语博弈优势地位。第三,在激活创新特性中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影响力。“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正是中国

43、制度、中国方案的最好体现,其自我革新的发展特性,赋予这一制度自身优势不断拓展以及得以转化为话语优势的可能。从“中国政党制度”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转换,实现了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模式的重大突破,激活了中国政党制度的话语生命力,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自信得到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影响力,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人民民主理论等基础理论的话语特征,从内容上挖掘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内核,从形式上创新新型政党制度的叙事表达,推动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内容从抽象走向具体、从零散走向系统

44、;另一方面,要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开拓政党研究新视域,根据新的实践条件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多党合作理论、协商民主理论等,积极构建包括新型政党制度在内的中国政党政治理论体系和学科学术体系。总之,要坚守中国政党制度的话语范式,围绕中国政党政治话语的核心和方向,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话语体系的发展与创新。(三)优化话语语境:扩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传播力在话语生产、诠释、传播的过程中,要以优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叙事结构、叙事策略和叙事空间为突破口,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以更直观、更有力、更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第一,在优化叙事结构中扩大新型政党

45、制度话语的传播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形式和内在功能的系统阐释,是一个传达中国政治理念的表达体系”?。这种构建实际上包含了主体自觉建构和客体实际接受两个层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话语的内化,即对内打造具有现实解释力和理论说服力的话语叙事,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的外化,即对外传播具有道义感召力和话语影响力的话语叙事。二者都需要制定好相应的叙事规范,增进自身话语的现代阐释和创新表达。通过优化叙事结构,对新型政党制度进行有效表达与全面阐述,讲清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提升对于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

46、、鲜明特色以及与中国其他政治制度耦合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第 36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第 37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第 338 页。?王越、林怀艺:国家治理视域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探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叙事话语建构的理与路2024 年 第 1 期125系的学理性解释,尤其是抓住新型 政党制度的根基、指向、动能和成效等,阐释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普遍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及其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打破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对政党制度的固有界定与诠释,不断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提供中国智慧。第二

47、,在优化叙事策略中扩大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传播力。政党形象是话语叙述的产物,话语主体将语言符号结构化、价值化,赋予生产、传播内容特定的价值意义。西方政党理论目前在国内外传播力仍非常强,想要摆脱西方政党话语叙事的支配,就要进一步优化叙事策略,跳出西方叙事框架和西方政党话语陷阱,“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以国际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开启不同政党制度对话的新模式。加强与全世界其他政党的对话与交流,深入挖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意义,建构科学权威、贯通

48、中西的中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把中国政党制度优势、协商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切实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国政党制度,向国际社会传播和谐、合作和团结的中国政党理念,“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第三,在优化叙事空间中扩大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传播力。媒介载体是传递话语信息、影响话语效果的关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为了巩固自身的利益和霸权地位,以他者化的模式构建起一种符合西方模式的东方想象。”?中国的政党制度及其理论越先进,西方就越是会利用其话语霸权的先天优势来肆意丑化、贬低、妖魔化中

49、国的政党制度及其理论。对此,在用中国政党话语范式阐释政党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囿于自说自话、自我解释。一方面,要树立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主动适应国际体系转型的时代要求,准确把握国际社会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深刻调整以及国际话语权角逐更为激烈的总体态势,充分利用国际新秩序深化演进的变化态势,利用举办世界政党大会等方式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政党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在价值和行为的双重塑造中增信释疑,提升中国政党形象的国际认同度,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想象图景;另一方面,“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在对外话语的表达与交流上,适应话语场域新变化,改变传统单

50、向度、政治化的“硬传播”,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传播体系。为此,应用好新闻发布机制、高端智库交流渠道、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展赛事平台、信息网络新兴媒体等话语载体,不断提升对外战略筹划能力、国际议程和议题设置能力以及外部舆论环境的塑造引导能力,扩大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覆盖面,形成强大话语辐射场,积极回应和驳斥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偏见与误解,有效掌握对外政治宣介、政治沟通和学术交流中的叙事主动权。责任编辑:王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第 213 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