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第 26 期韦媛雯(张家港市徐市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摘要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传承,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成为了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针对非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明确了非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接着提出了六种策略以实现非遗的有效传承。通过故事演绎、实地体验、师生互动等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对非遗的情感联系和理解,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社区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关键词非遗文化;小学语文;文化传承;意义分析;策略分析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
2、)26-0058-03非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策略的研究作者简介:韦媛雯(1998-),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创设情境,优化小学作文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文化多样性面临被边缘化和遗忘的风险。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传承,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成为了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文化认同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将非遗纳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非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文化认知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非遗作为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不容忽视。小学
3、阶段是学生个性和观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知识。如果在这时将非遗与语文教学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非遗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学问,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将非遗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得教学不再单调。每一个节日、每一种传统手艺,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这些内容的加入,会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和有深度。再者,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承载者。小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更应该肩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在博物馆里,更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
4、。如何将抽象、复杂的非遗内容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点,如何在已有的教学体系中为非遗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都是需要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二、非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的策略分析(一)利用故事演绎,建立学生情感联结非遗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某一民族的记忆,更是众多民族交织、共生的见证。传承非遗的方式有很多,但要使其深入人心,又能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将之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以 难忘的泼水节 为例,课文不单是对一个节日的描写,它背后蕴含着中央领导与民族群众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是对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傣族文化的魅力,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58播放一段傣
5、族的传统舞蹈视频或歌曲,再引入 难忘的泼水节 这篇文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泼水节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文章中描述的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的互动,充分展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选出扮演周恩来总理、傣族男女老少的学生再现文中的情节。在解读文中内容时,可以邀请学生自编对话,还原 1961 年的泼水节。如学生 A 扮演村民:“你知道吗?今天我们的节日会有特别的客人来呢!”学生 B 扮演另一村民回应:“真的吗?是谁呀?”这样的对话不仅生动有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情景。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教师应进行指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总理要
6、参与泼水节?傣族人民为什么会如此高兴?这之间蕴含了怎样的民族情感?除了傣族,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习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比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古尔邦节”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不同民族的节日,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并从中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最后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这一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二)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古以来,非遗作为一种无形的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工匠精神。面对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如何利用非遗,尤其是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无疑是教育者与研究者需要关注的焦点。以
7、 纸的发明 为例,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教师可提前在课堂上利用图片、视频或模型,展示造纸的初步过程,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纸是怎么制成的吗”或“纸为何如此重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埋下了伏笔。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当地的传统造纸工坊达成合作,确保学生可以看到完整的造纸过程,并有机会亲自动手尝试。学生踏入工坊时,可以看见各种原料转化为纸张,了解其中涉及多少步骤、需要投入多大的耐心。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可以设置相关的小任务或问题,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不断思考。比如,在看到麻被浸泡时,提问:“为何要浸泡麻?”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8、,也能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增强参与感。回归课堂后,结合实践活动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时许多学生会感受到,纸的发明是人类智慧、勤劳与坚韧的象征。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工坊亲手制作的纸,并附上一篇小短文,描述他们的体验。总之,组织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游”,而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过程。只有深入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非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三)开展师生互动,提高学生文化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非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深入挖掘、巧妙应用,令非遗成为学生认知文化
9、、感受文化的桥梁,尤为重要。以“剪纸”为例。提到“剪纸”,学生心头浮现的可能是琳琅满目的图案、丰富的颜色以及吉祥如意的内涵,但可能无法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应用场景。对此,教师可设计一堂“剪纸的历史与技艺”的导入课。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对剪纸的认知。教师再进行点评,补充相关的历史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在此教学之后,动手实践便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制作简单的剪纸图案,让他们感受纸与剪刀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动手过程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予以指导,介绍各种剪纸技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别出心裁的作品。教师如果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设计
10、“我的剪纸故事”活动,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作品编写短小的故事或诗歌,展现作品背后的情感与寓意。有的学生编写了关于家庭和谐的小故事,有的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每个作品都成为学生与非遗之间的纽带,更是他们文化认知的延伸。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地各种风格的剪纸艺术品,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之展开一次深入的讨论。(四)利用技术辅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非遗在教学中如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成为了教育领域探讨的热点。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科技工具激发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对非遗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结合互联网
11、技术辅助非遗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 中国的美食 这一课文为例,课文中列举了诸多中华传统美食,涵盖了各地的风味。仅仅通过文字描述,学生很难有直观的感受。故新视野592023 年第 26 期此,教师可利用现代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时,学生使用 AR 眼镜或平板电脑对准课文中的“烤鸭”一词,便可以看到一只烤至金黄、外皮脆香的北京烤鸭逼真地出现在眼前,甚至还伴有制作过程的短视频。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食物的直观认识,更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AR 技术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因为每一个词语、每一个食物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秘密”。例如,当
12、学生扫描到“红烧茄子”时,或许能看到茄子的采摘、处理到最后上桌的全过程。如此一来,学生自然会对每一道菜肴都充满期待。无疑,技术的介入为非遗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真正的目的仍是使学生对非遗有更深入的了解。总之,结合技术辅助的非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非遗的认知与体验,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五)加强情感培育,提高学生传承情怀非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民俗智慧,如何巧妙地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进而培育学生的传承情怀,成为诸多教育者深思的课题。语文教学目的之一首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皮影戏为例,融合皮影戏于语文课堂要先从
13、其丰富的艺术特色说起。皮影戏背后的艺人隐藏在薄如蝉翼的幕布之后,那些剪影或跃动或静止,展现历史瞬间。如何让学生感知并产生情感共鸣,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起源,有关皮影戏历史的描述可作为切入点。比如,它的起源、在不同朝代的变迁。此外,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皮影戏的实际演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这种情境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深化教学过程,互动是关键。教师可组织一次“小小艺人”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仿皮影戏艺人操纵皮影的过程,同时,根据所学故事内容,自行配乐讲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皮影戏的魅力,还能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想象力。教
14、师还可以组织一次亲手制作皮影的体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选择材料开始,逐步了解皮影的制作过程。手中的剪刀在纸板上剪出流畅的轮廓,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六)进行社区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非遗的传承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而在小学阶段,如何让非遗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以戏曲为例。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的方言戏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假设某小学位于苏州,这里有着深厚的昆曲文化背景。教师可以与本地的昆曲团队或社区文化中心开展合作,共同组织“昆曲进校园”活动。教师可以邀请昆曲艺人到学校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15、。通过实践演练,教师可以解析昆曲中的角色、服饰、妆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故事。而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他们可以在语文课上围绕昆曲创作故事、诗歌,乃至自己尝试编排小段戏曲,模仿昆曲中的唱、做、打、扮。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到社区去观摩昆曲的排练,让他们更深入感受昆曲的魅力。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与昆曲文化相关的教学项目,比如“探索昆曲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深入挖掘昆曲中的故事情节,结合语文知识进行再创作,将作品在校园或社区展出。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现,更是对非遗的有效传承。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昆曲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通过与社区的互动深刻感受到自己作为传承者的重要性和责任。三、结语非遗在小学语文教学
16、中的传承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有力补充。通过上述六大策略的实施,希望可以有效促进非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文化学习体验。只有当学生真正地认识到非遗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它,使其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参考文献1林丽洪.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福州高楼米线为例J.新教师,2022(09).2贾真光.非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的研究评地方文化资源教育转化现实与超越 J.语文建设,2022(16).3苏海霞.穿越小学语文课堂,接受传统文化洗礼J.第二课堂(D),2023(09).4吴小虾.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3(24).5许小丽.沉浸体验与深度鉴赏: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进阶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3).(责任编辑杨斐)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