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第1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61“双老化”住区环境对老年群体积极生活行为的影响研究*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double aging”neighborhoods on the active living behaviors of the elderly陈明玉 边兰春 CHEN Mingyu,BIAN LanchunDOI:10.13791/ki.hsfwest.20240109陈明玉,边兰春.“双老化”住区环境对老年群体积极生活行为的影响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39(1):61-67.CHEN M Y,BIAN L C.Study on the
2、 influence of“double aging”neighborhoods on the active living behaviors of the elderlyJ.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2024,39(1):61-67.摘 要:老旧住区是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的主要场所,住房与老年人经历了共生长和共衰老的“双老化”过程,此类住区是老旧住区更新的重要类型。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的老年友好社区实践作为改善居家社区养老的方法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其旨在为老年人塑造出满足安居(吃住看病和基本锻炼),乐居(个人兴趣的满足和开发)和家居(邻里
3、共建和贡献参与)三个层次目标的宜居社区,但目前在此框架下开展的针对“双老化”住区更新的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不足。为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四个典型的“双老化”住区,采用活动路径记录法归纳老年群体从事积极生活行为的规律特征,并结合以老年人为主的针对多方利益主体的非结构式访谈进一步分析环境空间,经济等维度的要素影响其行为积极度以及阻碍制约住区可持续更新进程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城市社区,社区住区,住区建筑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双老化”住区的环境改造策略和政策建议。关键词:“双老化”住区;老年友好;活动行为;适老化改造Abstract:Older neighborhoods are the main places
4、 where the elderly lives in cities in China.Housing and the elderly have experienced a“double aging”process of co-growth and co-aging.This type of residential area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older neighborhoods regeneration age-friendly community practi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ctive aging has receive
5、d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a method to improve home and community care for the elderly.This practice is to meet ease living(basic life needs),happy living(personal interest development)and home living(neighborhood co-construction and participation),bu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double aging”ne
6、ighborhoods regeneration under this framework are still insufficient.For this reason,this study selected four typical“double-aging”neighborhoods in Beijing,and used the activity path recording method to summarize the reg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groups active life behaviors.A survey on the
7、 activity paths of the elderly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active behavioral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elderly groups in the residential areas.The advanced age or the poor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elderly group make live in peace as the primary goal in the daily life circle act
8、ivities,while the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 elderly group tend to participate more frequent active behavior and pursue the realization of happy living.And the scope of daily life circle of the middle-aged and younger elderly groups with better self-care ability is higher than th
9、at of the elderly or the elderly groups with poor self-care ability,showing larger and more capable of engaging in high-quality proactive activities.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ffecting the achievement of the above three goals based on the activity venues and facilities in the residential sampl
10、e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housing conditions are poor and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s built about 50 years ago have more prominent problems in housing security,the performance is more prominent at the home living level.At the same time,the study conducted un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multiple stakehol
11、ders to further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spatial,economic and other dimensions of factors and deep-seated reasons that affect their behavioral positivity and hinder the sustainable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residential areas.From this,the study learned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limited by insufficient
12、funds during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and was unable to carry out high-quality design,reno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ublic spaces and facilities in older neighborhoods,while social capital lacked participation in the area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process,especially policy support for the reuse of sto
13、ck resources in older neighborhoods.In addition,the elderly in“double-aging”neighborhoods have the foundation for neighborhood mutual aid,volunteer service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due to their long residence time,but they lack bottom-up participation path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
14、e potential advantages and main demands of the three parties to build an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multi-party ent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stainable renewal of older neighborhoods to solve the spatial renewal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elderly to maintain social connection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15、.Finally,the study proposes the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of“double aging”neighborhoods 中图分类号 TU984.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6304(2024)01-09-07 *天津市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TJSRQN 23-005)作者简介陈明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边兰春(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教授,blc- 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620 引言
16、与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的是许多城市和社区的建成环境基础设施也逐渐接近其设计寿命或呈现出品质明显地下降,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已经使用了40年或以上1。尽管城市的规模和复杂性不同,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和建筑存量老化(building stock aging),即“双老化”(double aging)将成为世界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巨大挑战2,而这一问题在我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已有文献指出我国单位大院,统建居住区,老城平房街区滞留了大量老年人,如:2010年柴彦威在其著作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3中指出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中,绝大部分单位老年人滞留在单位社区的现象在中国城市中
17、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通过2002年北京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格局提出单位社区已成为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居住空间;郭晋生等2,4对北京地区19761990年建造的732栋低标准统建住宅楼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发现76%的居民年龄在60岁以上;谌丽、张文忠等5将社会结构要素融入北京居住环境的类型识别中得到以平房住区为主要形态的二环内老城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占比高。由此可见,建筑存量和居民同时老化的“双老化”现象是在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集中体现在老旧住区中6-7。长期以来,人口老龄化和建筑物老化通常作为两个独立的主题来分析处理,并且都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整个社会较少认识到这两者的综合影响。“双老化
18、”这一社会经济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更复杂的问题,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宜居性和韧性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但目前仍然缺少可行的解决方案8。鉴于此,“双老化”问题突出的老旧住区改造不仅仅包括物质环境改造,还应与住区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注重从社会经济环境维度审视该现象并积极探索创新性更新方式。积极老龄化框架下推动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是居家社区养老的发展方向。国外发达国家较早地步入老龄社会,了解其养老理念和政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解决老龄化问题。总体而言,20世纪西方国家养老保障制度大致经历了医院养老,建设养老机构,就地养老三个演进阶段9-10。进入21世纪后,养老政策的目标和考虑要素逐渐从身体健康
19、和减少疾病拓展到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11,在此背景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9年首次提出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并在2002年第二届联合国老龄问题会议上发布的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中明确其定义为:“通过不断优化健康,参与和保障以提升人们在老化过程的生活品质”12。这三个维度具体指:“健康”层面不仅关注健康照护,也包括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如日常休闲活动等;“参与”一词则指老年人能够持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而不仅仅是参加体育活动或作为劳动力;“保障”层面是指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如人行道养护等。2005年WHO围绕
20、这三个层面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发起了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实践13,并于2010年WHO建立起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和社区网络,明确了老年友好环境的定义和实践要点。其中老年友好环境是指没有物质和社会层面的障碍,并对老年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身心健康以及在能力耗损的情况下仍可以继续做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提供足够的政策,体系,服务,产品和技术支持。实践要点包括:认识到老年人具有广泛的能力和资源;预测并灵活应对与老化相关的需求和偏好;尊重老年人的决定和生活方式选择;减少不平等;保护那些最脆弱的老年人;促进老年人融入并贡献社区生活的多个领域。笔者将其内容与积极老龄化三个层次的定义内容相对应,归纳为三
21、个互相影响,具有递进关系的目标(图1),包括提供第一,“安居”生活保障:指吃住,看病与基本锻炼活动,强调“安心from three spatial scales:city-community,community-residential,and residential-building.Strategi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to promote the elderly to obtain a living environment that can support them in maintaining and expanding s
22、ocial connection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role.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include:creating three updates around the goal of “ease living”security,“happy living”support and“home living”creation in a multi-scale space;starting from the coordinated and overall renewal of the area,and build a public
23、 life network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intergenerational,composite,convenient and affordable”;establishing a multi-channel network with the elderly as the main participants in community volunteer services and consultation and co-governance mechanisms.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guidelines correspondi
24、ng to the goals of age-friendly communitie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environmental support design content for ease living,happy living and home living.The first is the settlement chapter.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part is the re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shopping and medical facilities,healthy di
25、et,road safety,outdoor courtyard activity venues,barrier-free travel,etc.,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lderly or the elderly with poor self-care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the group to maintain a healthy and active life.The happy and home living sec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provision of outdoor centraliz
26、ed activity venues with sufficient accessibility and good quality facilities,as well as complex and affordable indoor activity venues which can provide various ball games,artistic performances,intergenerational exchange activities,etc.The strategic guideline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an not only be u
27、sed to evaluate and discover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double-aging neighborhoods,but also can be used to further improve residential areas and update implementation standard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existing older neighborhoods and provides content reference.Keywords:“double aging”neighborhood;age-
28、friendly;activity behaviors;aging modification 图1 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的建设老年友好社区的三个目标Fig.1 three goals of building age-friendly communit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ctive aging2024年第1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63感”;第二,“乐居”生活支持:指个人兴趣的满足与开发,注重“欢乐感”的获得;第三,“家居”生活营造:指邻里共建和贡献参与,代表家园“归属感”。我国具有开展积极老龄化研究和实践的良好基础,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29、:具有完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占88.2%,中度失能状态占比7%,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针对我国现阶段老龄低龄化的特点,很多专家通过调查提出“低龄”老年人想要的是安全,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等而非到养老院天天坐着看电视或是一个养老床位14,且年龄越低的老人越希望可以再就业15。周燕珉16基于国家养老政策新导向提出需要对“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融合程度,更好地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作用,使老年群体自身成为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的途径”给予更多关注。对于一个60岁刚步入老年阶段的老人来说,距离平均寿命还有20年的时间17,延长他们从老龄到进
30、入失能状态之间的时间将极大缓解我国城市内养老机构建设的压力,同时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但既有研究依托的理论基础多来自社区建成环境影响居家养老品质,或马斯洛需求理论及老年人老化过程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和需求选择的变化来调查个案老旧住区中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和问题。这些研究的调查对象未从住区类型出发且缺乏统一的价值观指导而形成多样化设计策略和导则,影响对更新实践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在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的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目标下从北京“双老化”住区的类型出发选取典型案例,调查分析社区环境对老年群体积极生活行为的影响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导则。1 研究方法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本文参考已有文献并结合实地调研
31、走访,提出除去经过多年更新改造后留存不多的简易楼和棚户区,北京主要包括4类“双老化”住区:第一,建国后为工厂,机关等配建的单位大院;第二,大型统建居住区;第三,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原地安置住区;第四,大量的北京老城平房街区。对此,本文从这4类中分别选取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的酒仙桥单位大院,20世纪7080年代的劲松统建居住区,20世纪80年代末的北京危旧房改造小区小后仓以及老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白米社区开展实证调查。行为是连接个体与环境的桥梁,可以反映两者互动的状态,构建环境影响行为形成的机制18。因此本文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用24 h日志记录的方式获取老年人的活动路径来分析其从事积极行为活动的
32、规律,并结合空间元素调查和进一步的访谈对行为活动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19。同时,由于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促进大部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既有居住环境中保持健康、自理、积极幸福的状态,因此调查访谈对象主要为具有基本自理能力可以独立生活的老年群体,并不涉及那些必需入住护理院的老人(如失能、失智等),且发放问卷的场地主要集中在室外公共空间,入户调查较少。最后,研究基于各住区样本的老年人口数量访谈了同等比例的老年人,调查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累计观察并追踪户外活动的老年人约2 600人,每个住区样本约收集了3060份包含老年人基本信息在内的活动日志并获取有效记录224份。在日志信息的采
33、集上,本研究在柴彦威等人提出的北京居民活动日志调查表基础上结合积极老龄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预调研过程的观察,将老年人的活动结合地点和目的分为在家活动和外出活动两个大类及其各自细分下的5个中类类18小类来开展包括活动内容,开始和结束时间,出行方式等在内的日常活动记录。同时,为了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积极健康老年生活状态的影响,将两个大类下的活动内容按照积极程度进行13的品质分级,分数越高则表示行为的积极度越高。在分级标准上需要说明的是,积极度的高低是综合所从事活动内容的执行复杂度,社交广度和行为目的来判别的。因此,外出活动所有内容的积极度是高于室内活动的,而出于自身兴趣开展的娱乐活动和社交度更
34、广的群体性体育运动、社区志愿活动等的积极度则高于出于生活习惯或需要进行的单人或少量人结伴发生的办事或散步等行为(图2)。通过统计H-1、H-2、H-3和O-1、O-2、O-3六种活动类型的时长数据可以发现七个住区样本中老年人的外出时间段比较相似,每天约有23次,多集中在9:0011:00;15:0017:00;19:3021:30这三个时间段。且老年人在家活动的时间总体上为810小时,超过外出时间,且多以看电视,做家务为主,较少基于自身兴趣的积极居家休闲行为,而外出活动多以散步,聊天和晒太阳等积极度表现一般的行为为主,参加群体性社区活动等的老年人占比较低。此外,从各住区的活动时长统计中可以发现
35、老年人从事积极度较弱和一般的活动行为时往往是连带发生的,这意味着在老旧住区生活的老年人在完成日常必要性活动(买菜、拿药等)时的自发性活动(驻足观望、散步等)和社会性活动(打招呼、交通等)发生频率较高。2 积极生活行为的群体差异及成因分析2.1 积极生活行为的群体差异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整理发现老年样本的行为特征还呈现出组群间的差异,因此本文采用聚类法对老年群体进行分类以进一步分析不同老年群体从事积极生活行为的情况。首先,对老年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表1)进行Ward连结的树状图分析,可将指标划分为三类,即老年人基本信息属性(年龄、居住时长、性别、学历)、老年人住房属性(户型、正规房建筑面积、住所的
36、产权)、老年人生存能力属性(养图2 老年人行为活动分类和评级和住区样本老人不同积极度行为的活动序列统计示意Fig.2 classification and rating of behavioral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activity sequence of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positive behaviors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64老前工作类型、行动能力、居住此地的原因、家庭人口、政治面貌、每月收入等)(图3)。继而将此三类
37、指标与统计出的个人活动行为时长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将三类指标中与积极性行为时长相关度最高的指标作为代表性变量,分别为:老年人基本信息属性中的年龄,老年人口住房属性中的户型以及老年人口生存能力属性的自理能力。最后,通过两步聚类法得到三个老年人类型(图3),分别为第一,完全自理且居住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第二,完全自理但居住条件较一般的老年人;第三,自理能力较差的高龄老年人。同时,聚类结果的集群品质分析在超过0.5,品质较高,证明聚类结果的可采用性较高。2.2 不同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研究进一步从调研住区中选择三类老年人的代表性样本分析其在出行时长、出行地点、出行方式、积极性行为类型以及是否结伴出行五个
38、方面的特征。如下图4所示,不同类型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存在差异,有完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是参与社区活动的主体,更愿意投入时间追求兴趣爱好,以及邻里共建方面的满足感,即前文总结提出的“乐居”和“家居”方面的内容。其中居住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更加追求退休生活的品质,会更多地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开车前往社区外的城市公园、大型超市或市场、体育场馆等场地开展活动,而居住条件一般的老年人较多地通过骑行或远距离步行的方式在社区周边场地活动。与前两类老年群体不同,高龄老年群体的生活受到体力不足等身体方面的限制,行为活动以安居为特征,活动范围和类型明显更小也更固定,如散步、晒太阳、聊天、打牌下棋等运动量较少的活动。此外
39、,不同住区也存在着差异,同类型老年群体中居住在白米社区和酒仙桥街坊的居民花费在室外活动的时间相较于小后仓和劲松住区更长,且多集中在社区内及其周边进行如自发性聊天、散步或其他简单的健身活动。2.3 影响活动的环境支持因素 为了进一步挖掘空间环境设计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关系,笔者对住区样本内老年人的行动路径进行追踪记录,并结合访谈分析影响不同积极活动行为发生的原因。调查发现高龄老年人占比较高的白米社区和酒仙桥街坊在老年友好环境支持方面主要存在安居生活保障的问题,即老年人在步行生活圈内不能够便利安全地获得生活物资或开展简单的健身活动等。白米社区内较多的院落内没有公厕且路面不平整,社区内也没有购物超市,
40、这让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在出行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安全隐患(图5)。而酒仙桥街坊虽然周边表1 老年群体基本信息调查表Tab.1 basic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of the elderly people性别1、男 2、女年龄(填写)政治面貌1、群众 2、共产党员 3、其他党派学历1、不识字 2、小学 3、初中/中专 3、高中/中专 4、大学本科/大专 5、大学本科及以上每月收入1、500元以下 2、5002 000元 3、2 0003 000元 4、3 0005 000元 5、5 0007 000元 6、7 000元以上住所的产权1、单位公租房 2、房管局直管公房
41、3、产权私房 4、承租房 5、其他正规房建筑面积(填写)户型1、单元房 2、合居房 3、筒子楼 4、院里有公厕 5、院里无公厕养老前工作类型1、退休企业职工 2、离退休单位领导干部 3、退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4、个体户 5、农民 6、无业 7、其他行动能力1、完全自理且腿脚利索 2、完全自理但腿脚不便 3、依靠护工或子女照顾的半自理状态家共住 口人(填写)与哪些人同住1、独居 2、与配偶同住 3、与子女同住 4、与孙子辈同住 5、与父母同住 6、与保姆同住 7、其他居住时长1、不满6个月 2、6个月2年 3、36年 4、720年 5、20年以上居住此地的原因1、单位分配住房 2、父母单位分房,
42、在此出生/成长 3、结婚迁入 4、随子女入京 5、其他图3 Ward连结的树状图和两步聚类结果示意图Fig.3 tree diagram of ward link&schematic diagram of two-step clustering results图4 三类老年群体的行为路径分析示意图及其积极行为活动时长均值统计图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behavior path of three kinds of elderly groups&statistical chart of mean duration of active behaviors图5 样本老年人
43、的日常活动地点,路径和内容Fig.5 location,path,and content of daily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ba2024年第1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65设施配套较为齐全,但缺少独立的厨卫空间,建筑楼体老旧失修,增加了老年人在室内跌倒的风险,而室外凹凸不平的小区路面同样影响了出行。相比之下,小后仓和劲松住区为单元楼,住房条件相对较好,但也存在老年人活动参与诉求得不到满足的乐居生活支持层面的问题,即无法完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拓展爱好,并在邻里家人面前展示进而获得成就感等。小后仓小区内仅有一块小型活动场地且长时间以女性老年群体活动为主,而小区周
44、边的街道环境受停车问题也影响了散步体验(图6)。劲松大型居住区同样呈现出室外活动场地和设施不足的问题,聚集度过高的场地降低了活动的舒适感,同时小区内的停车也占据了老年人的步行空间,影响其出行安全。在家居生活营造方面,住区老年人在疫情防控和治安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住房条件较差的白米街区和酒仙桥街坊中老年人已经成为社区活动参与的主体,不仅包括社区文艺类活动(如组织游玩,唱歌,跳舞等活动),还包括安全巡逻,垃圾分类,新冠疫情站岗,邻里互助等内容。白米社区的年轻老年志愿者配对帮扶高龄孤寡老人,包括上门送生活用品,帮助老年人理发,修理房屋,教他们使用手机融入社会等(图7)。此外,老年人也积极参与
45、到室外活动场地的改造中,通过发挥自身“智慧”将室外空间改造为室内空间的延伸,赋予户外庭院空间“家”的感觉,包括利用废弃材料如地毯,沙发桌椅等增强场地舒适度的同时营造出聊天活动的活力场景,或是打理小区内的公共绿地提高景观品质,而这些正是积极老龄化倡导的重要内容。3“双老化”住区改造的政策设计建议3.1 多方利益主体的更新诉求笔者通过访谈政府、市场和老年居民代表以期探究影响“双老化”实现可持续更新改造的深层次原因,并为改造建议提供补充性依据。首先,在政府部门主要访谈了样本住区所属的街道、居委会以及对市老龄办、区规划局等。相关工作人员反映当下老旧住区更新面临的主要困难集中在两点,一个是电梯安装,另一
46、个是停车管理。由于老旧住区存在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除了顶层老年住户外,住35层楼的老年人也存在下楼困难。而住区中外迁和去养老院的老年人只占了极少的部分且多数老年人都会坚持每日下楼与老街坊聊天的需求,因此亟需解决电梯的安装。此外是伴随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住区设施条件落后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停车问题。另一方面,政府每年投入资金进行老旧住区的环境整治,包括垃圾清运、绿化维护等,但是缺乏有效的维护机制,往往是12年后就会恢复到整治前的样子,而且居民对更新行动的不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更新的实施,如增添院落绿化等。同时,小区内存在的闲置空间资源虽然街道层级有再利用打算,但其产权属于原单位或其他政府
47、机构,难以对资源形成更有力度地统筹,而项目启动和实施资金也是主要难题。总体而言,政府部门在老旧住区更新中面对的主要困境是缺少项目更新资金以及促进更新改善效果得到可持续维护的机制支持。在市场层面,笔者访谈的企业包括北京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愿景集团。前者目前的主要业务是将日本的室内外无障碍产品及养老生活用品引用到国内,入户为老年人的家庭做室内适老化环境改造,因其近两年逐渐与政府合作,从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出发老拓展老旧住区改造板块,这与本文的研究内容相关度较高因此将其作为访谈对象。而愿景集团为劲松示范区的改造实施单位,了解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未来工作的诉求也是市场部分访谈的重要内容。总
48、结企业部门的主要诉求和更新介入困难主要集中在企业希望政府可以捆绑多个住区开展片区整体更新,使他们可以从更大规模的存量资源改造和运营中获益。但当下实施“双老化”住区改造的政府部门主要为分块行动,如民政部门负责养老服务,住建部开展维修加固,残联部门主管无障碍设施等,缺乏将各个部门统筹起来给企业开展整体性更新创造机会的长效机制。此外,多部门间利益和管辖范围的区隔带来的闲置资源无法进行利用改造的问题,如由于房改后居民只拿到房子,而住区内的配建设施却分属于不同的单位,这导致街道牵头进行房改的时候也无法协调利用这些资源。因此,企业需要多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提供包括将分片区统筹规划合法化,将编制分区指导设计导
49、则纳入政策中等支持。最后,从养老生活的打算和期望、住区环境提升方面的建议以及另其感到快乐开心的事情三方面访谈老年居民以补充对安居、乐居和家居实现路径的调查。研究总结发现被访老人的普遍诉求与本研究的目标一致,希望尽可能保持健康,在原居住地有尊严地生活,不想去养老院。因此把小区内的闲置用房改造为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的呼声最高。并表示与邻居聊天、唱歌、踢毽子等集体活动可以使他们忘却家中烦恼获得开心的感觉,这些说明社区环境需要提供给老年人生活图6 样本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地点,路径和内容Fig.6 location,path,and content of daily activities of the e
50、lderly图7 老年人参与社区公共性事务和物质空间改造示意图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elderly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public affairs and material space transformationba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66保障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在社区室外环境的具体改造建议上,老年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在室外增加可遮阴避雨的亭子和座椅、公厕以及健身器材,同时提高在停车管理、道路维护保障、地面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