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年产15万吨芳烃项目对大气和水环境的影响评估.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88085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5万吨芳烃项目对大气和水环境的影响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年产15万吨芳烃项目对大气和水环境的影响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2014届毕业设计 题目名称: 某年产15万吨芳烃项目对大气和 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所在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环境101级 学生姓名: 付 林 英 指导教师: 杨 海 波 评阅人: 袁 新 民 院 长 : 徐 继 润 设计以某公司年产15万吨芳烃项目为例,明确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环节,利用背景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大气、水环境现状,重点对该建设项目在芳烃精制过程中产生的苯、甲苯和二甲苯等特征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根据所得结果给出可行的预防治理方案,以保证该项目在运营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满足国家相关环保要求。 设计结果表明,项目在建设期产生的主要环境污染是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其中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为600mg/L,COD浓度250mg/L,石油类12mg/L;噪声污染峰值为90dB。生产运营期产生的主要环境污染是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苯系有机废气的排放,其中大气污染物苯的排放量为4.075kg/h,甲苯的排放量为0.494kg/h,二甲苯0.122kg/h,非甲烷烃0.119kg/h。对于建设施工期和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按照文中提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清洁生产要求和污染处理措施执行,就会得以很好的控制和改善并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环保要求。 关键词:芳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大气环境; ABSTRACT Taken an annual output of 150000 tons aromatics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main pollutants produced from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determin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ir and water environment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background data. Meantime, the effects of benzene, toluene and xylene on air environment were analyzed, predicted and evaluated during aromatic hydrocarbon refin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wastewater generated on 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were also analyzed, predicted and evaluated during producing process and lif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feasible scheme of prevention were presented to ensure the project to minimiz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during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o meet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produced i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were water pollution and noise, whil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produced in production operation period were mainly sewage and benzene organic exhaust gas emission. Among of them, TSP was 600mg/L, COD was 250mg/L and oil was 12mg/L, the maximum noise was 90dB,,benzene was 4.075kg/h, toluene was 0.494kg/h, xylene was 0.122kg/h and non-methane hydrocarbon was 0.119kg/h. If clea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ollution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strictly, controlled, the discharge pollutants produced from producing process would meet the emission standards and the relevant national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Key words: aromatics project,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water environment, air environment 目录 1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 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发展历程 1 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1 1.4 本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2 2 总则 3 2.1 编制依据 3 2.1.1 法律法规  3 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3 2.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 5 2.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点 8 2.5评价时段 9 3 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 10 3.1 项目概况 10 3.2 项目工程分析 10 3.3 废水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方式分析 12 3.4 废气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方式分析 12 4 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14 4.1 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14 4.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16 5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0 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0 5.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2 6 污染防治措施 25 6.1 水污染防治措施 25 6.2 废气环保治理措施 25 6.3 环保投资 26 7 经济损益分析 27 7.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7 7.2环境保护效益 27 7.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8 8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附录1 外文译文 附录2外文原文 附录3 1绪论 1.1课题背景 芳烃作为化工行业的基本原料,其在精制过程的主要产物是苯、甲苯和二甲苯。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1]。甲苯通常被用作溶剂和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其与二甲苯的毒性都比苯小,但当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仍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除此之外,苯、甲苯和二甲苯都属于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具有挥发性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所以通过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预防和控制其对环境造成的环境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1.2 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从预防环境污染、保障环境质量的目标出发,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评价拟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生产运营期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避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建设项目的选址、污染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有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2]。 环境影响评价这个概念最开始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3]。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69,NEPA)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联邦政府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制度。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以后,很快得到其它国家的重视,并为许多国家所采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相继对环境影响评价有了一定重视。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我国不断的修订、颁布各种环境保护条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体系。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3年首先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创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到之后1989年颁布正式《环境保护法》,该法第13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4]。让环境影响评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再后来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到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逐步走向完善[5]。 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主要围绕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Economical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环境政策评价(Policy Assessment,简称PA )、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简称SEA)和区域环境评价(Region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简称REA )几个方面[6]。随着环境问题的复杂化,EIA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EIA只是针对项目建设作出反应,缺乏对战略进行EIA的正式要求;二是缺乏对多个项目积累环境影响的充分考虑;三是缺乏替代方案的研究;四是EIA的客观性受开发者主管意志影响太大;五是缺乏对EIA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及对区域项目影响型EIA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原则等。 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出现的问题,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单纯项目评价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逐步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将会进一步向区域层次和全球层次发展[7];其次,随着从单个项目的、具有时空效应的、复杂因果关系的积累影响评价会要求人们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积累影响评价进行进一步研究;再者,为了防范于未然,日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会更注重到政策、规划与战略层面上,即战略评价;此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评价、生态影响的评价以及在资源利用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评价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8]。 1.4 本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本设计以某公司年产15万吨芳烃项目为例,明确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环节,利用背景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大气、水环境现状,重点对该建设项目在芳烃精制过程中产生的苯、甲苯和二甲苯等特征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根据所得结果给出可行的预防治理方案,以保证该项目在运营生产过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满足国家相关环保要求。 2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10。 2.1.2 技术导则及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2.1.3 项目文件 (1) 国务院国 函[2001]147号《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 (2) 渝府令第188号《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 (3) 国家经贸委过经贸资源[2001]1015号《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4) 重府发[1997]40号《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 (5) 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发[1998]89号《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 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2.1评价因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及项目所在地周围情况的分析,筛选确定评价因子见表2-1。 表2-1评价因子确定表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 地表水 pH、COD Cr、BOD5、DO、NH3-N、石油类 COD Cr、挥发酚、NH3-N 大气 苯、甲苯 苯  2.2.2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渝府发[2008]135号文中的划分规定,本次毕业设计的拟建项目地区属于二类大气功能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其中苯、甲苯在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所以苯的空气质量指标参考执行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甲苯则参考前苏联标准,具体标准详情见表2-2。 表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标准值(mg/m³) 依 据 小时平均值 日平均 年平均 SO2 0.5 0.15 0.0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TSP — 0.07 0.15 NO2 0.2 0.12 0.08 苯 2.4 0.80 —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的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甲苯 0.6 0.6 — 前苏联标准CH-245-7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发[1998]89号《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文中的划分规定,本次毕业设计的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为长江-长寿化工园区江段,该水域属于Ⅲ类大水域,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详见表2-3。 表2-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基本项目浓度限值(单位mg/L) 污染物名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pH 6~9 DO ≥5 CODCr ≤20 BOD5 ≤4 氨氮 ≤1.0 挥发酚 ≤0.005 (2)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根据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二级,本次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详情见表2-4。 表2-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排气筒高度/最高排放速率(m/kg/h)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mg/m3) 苯 12 15/0.5 0.4 30/2.9 甲苯 40 15/3.1 2.4 30/18 二甲苯 70 15/1.0 1.2 30/5.9 30/53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经全厂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化工园区邓家湾)处理,最后排入长江。本项目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第二类污染物三级标准,园区排口执行一级标准,氨氮执行《重庆(长寿)化工园区企业综合污水接纳标准》。详见表2-5。 表2-5 废水排放标准 单位:mg/L( pH无量纲) 项 目 pH COD BOD5 石油类 氨氮 三级标准 6~9 <500 <300 <20 45(园区标准) 一级标准 6~9 <100 <20 <5 <15 2.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 2.3.1评价等级 经初步工程分析,该项目废水排放量约133.4m3/d,外排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挥发酚和氨氮等,污染物类型数为2种,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长江枯水期流量4200m³/s,河流属大河,本项目外排废水中污染物类型较少,且主要是非持久性污染物,纳污水体长江水质要求为Ⅲ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分级原则,据此确定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三级。 通过对本项目工业生产过程的具体分析,项目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苯、甲苯和二甲苯,由于项目中产生的甲苯和二甲苯毒性较弱,且生产规模相对小得多,所以本次设计主要评价苯。其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的最大地面占标率Pi及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百分之十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计算方法[9]计算确定。其计算式见公式(1): ············ (1)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si——第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1 h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值;无小时浓度值的污染物,取其日均浓度的3倍。标准中未含的污染物,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有地方标准时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公式见(2): ············ (2) , 与大气稳定度有关。Q—单位时间的排放量(即排放率或源强),mg·s-1; σy、σz—y轴水平方向、 z轴垂直方向的扩散参数[10],m;扩散参数取值见附录3中的表1; u—平均风速,m·s-1,一般取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He—烟囱有效高度,He =H+ΔH,H和ΔH分别是烟囱的几何高度和抬升高度; 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计算式见公式(3) ············ (3) 有效高度的计算公式见(4) He=HS+ΔH ············ (4) n0—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n1—烟气热释放率指数, n2—排气筒高度指数, n0、n1、n3的取值见附录3中的表2。 Qh—烟气热释放率,kJ/s; H —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m,超过240m,取240m; Pa—大气压力,hPa,无实测值取气象台(站)季或年平均值; Qv—实际排烟率,m3/s, VS —烟气出口气速,m/s; d —排气筒出口直径,m; ΔH2—按(4)中公式计算。 (2) 当1700kJ/s<Qh<2100kJ/s时 (3) 当Qh ≤1700 kJ/s 或者ΔT<35K 时 有风时,稳定条件,即E、F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判断见附录3中的表3。 经过粗略的计算得出由本项目在正常工况下的废气甲苯、二甲苯的排放浓度远小于其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的标准值,且项目在正常工况下以苯的排放最为主要,所以本次评价等级的计算确定以苯在正常工况下的废气排放为例。 通过工程分析得由烟囱几何高度为30m,排放的苯的排放量为15.412kg/h,,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条件显示,该地区属城市近郊区,距地面10m风速为1.7m/s,实际排烟速率为4 m/s,且年平均大气稳定度相对较居中,均以中性类(D)为主,假设其距水平方下风向的距离大于1000m且垂直方向的扩散系数在1000m以内。所以可以确定 的值分别为0.15、0.104、0.89、0.83.烟囱直径为0.4.m,烟气温度为100℃,所以根据最大地面浓度Cmax计算公式, 烟囱出口处的风速:2.24m/s 烟气热释放率:Qh=0.35×Pa×Qv×ΔT/Ts =0.35×969hPa×4m/s×(100-20)/(273+100) =86.7kJ/s <1700 kJ/s 所以:==3 m 有效高度He=HS+ΔH=30+3=33 m 所以有最大地面占标率为: 因为1601米大于最开始假设的1000米,即与假设情况相符,所以计算结果可作为评价等级的确定值。 所以有:= 同理求得甲苯、二甲苯的最大地面占标率分别为:44.6%,31.7%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标准,10% <Pmax=76.3% <80% 因此该项目的课程设计应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二级工作评价等级进行。 2.3.2 评价重点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以及工程分析,并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性质和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特点,确定本评价的重点为:工程污染源分析(包括现状污染源,项目新建污染源)、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环保治理措施评述、设计结论。 2.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点 2.4.1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设计假设项目废水直接排入纳污水域,根据水导则要求,评价范围是5—15km,由于排污口的汇入距河段较短,因此评价范围定为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m至下游1500m之间的长江河段。 大气评价范围:确定了该项目的评价等级为二级,由评价等级的划分可以确定本次项目评价范围的D10%应处在大于等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且小于5km的位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项目的评价范围划分为,以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百分之十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为半径画圆或以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应不小于5km,所以取本次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D10%等于3.5km为半径的圆[11]。 2.4.2环境敏感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中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敏感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和社会关注区三大类,在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特殊栖息地保护区及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其环境敏感区主要为为社会关注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6。 表2-6 本项目的环境敏感点 类别 敏感点 与拟建项目的方位 距厂界距离 功能区划分 备注 大气 火车站 SW,下风向 2500m 二类 / 王家湾 SW,下风向 500m 480人 地表水 长江 S 3680m Ⅲ类 2.5评价时段 对于该项目的评价时段主要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在项目的建设期主要包括对项目生产厂房建设和设备管道的安装、部分生活居住地的建设。除此之外,在其周围均属园区用地,所以针对该项目的建设期的评价只需要简要做一下环境影响分析即可,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评价时段为该项目的营运期。 3 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自然概况 长寿区地形、地貌以丘陵、平坝为主。园区规划发展区内,除沿江畔局部地段有滑坡现象或地质灾害危险区不宜规划建设项目外,区内其它用地的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低丘陵地,已由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统一规划,并“七通一平”,地质构造稳定,适宜本项目的建设。地质构造基本稳定,无滑坡、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城市规划建设不受限制。根据长寿区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压969hpa,离地面10m 处风压值35kg/m2,离地面20m 处风压值45kg/m2,年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15m/s,主导风向为NNE 风,频率33.0%。长寿区境内主要地表水系是长江[12]。 3.1.2 建设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重庆广成石化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芳烃精制项目,建设性质属于新建,建设地点位于重庆长寿化工园区15号地块,生产规模为年加工粗苯15万吨,用连续精馏法提炼出纯苯、甲苯及二甲苯等,产品质量纯度按99.90-99.96%控制,详见表3-1。项目占地面积34.2亩,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总投资6300万,环保投资315万,占总投资的5%。 表3-1 产品生产规模一览表 车间名称 产品名称 产品规模(吨/年) 生产厂房 纯苯 93000 甲苯 21000 二甲苯 4500 3.2 项目工程分析 3.2.1 生产原理 粗苯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等芳香烃物质,这些组分的含量占80%以上。此外还含有不饱和化合物、含硫化合物、饱和烃、酚类、含氮化合物等。本项目采用国内成熟的常压粗苯硫酸精制工艺,该工艺中粗苯经过初步精馏、酸洗中和、吹苯、最终精馏四个工序得到精苯、甲苯、二甲苯等合格品。 初步精馏是将外购来的粗苯经两苯塔分馏成轻苯和重苯,轻苯用泵送至初馏塔进行蒸馏,重苯包装外售。酸洗中和是将混合馏分中含有的不饱和化合物和噻吩等硫化物与苯类产品沸点相差很小,用蒸馏法不能达到脱除噻吩等物质的目的,通常采用硫酸洗涤法脱除这部分化合物。吹苯原理是一次闪蒸分离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溶于已洗混合分中的酯类在受热条件下进行分解和分离,而溶于混合分的聚合物作为残渣排出。最终精馏是在纯苯精馏装置连续提取纯苯以后,再通过间歇式精馏从纯苯残留中提取甲苯和二甲苯及轻质溶剂油。 3.2.2 生产工艺流程 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1,污染物产生节点见图2。 浓硫酸 纯 苯 ↓ ↑ 焦化粗苯→初馏塔→混合器→分离器→吹苯塔→纯苯塔→甲苯塔→蒸馏釜 ↓ ↓ ↓ 初馏 焦酸油 二苯塔 ↓ 二甲苯 图1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 初 步 精 馏 工 序 粗苯储槽槽 重苯储槽槽 苯头份储槽 初馏塔开停工槽 两苯塔开停工槽 酸洗中和工序 酸洗停开工槽 吹 苯 工 序 吹苯停开工槽 苯渣储槽 精 馏 工 序 纯苯、甲苯和预精馏塔停开工槽 工 焦化苯、甲苯、二甲苯和纯苯储槽 轻溶剂油储槽 纯苯计量槽 槽顶排放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气体 槽顶排放苯、甲苯和二甲苯气体,槽底排放含酚废水 槽顶排放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气体 槽顶排放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气体,槽底排放含酚废水 槽顶排放苯、甲苯、二甲苯和非甲烷烃等挥发性气体 槽顶排放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气体 槽顶排放非甲烷烃等挥发性气体 槽顶排放苯等挥发性气体 图2 废气排污节点分析图 3.3 废水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方式分析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来自于两苯塔开停工槽和酸洗中和开停工槽等设施。两苯塔开停工槽废水为含酚废水,年产生量1500m3(5.00m3/d),送厂区废水处理站处理。酸洗中和开停工槽废水为含碱废水,年产生量1983.00m3(6.61m3/d),出售给四川神化科技有限公司。装置区地面清洗用水量为12.4m3/d,清洗废水排放量为11.16 m3/d,COD 约为250mg/L,拟送厂区废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中采用的循环冷却水为间接冷却水,排水水质基本不受污染,年产生量32400m3(108.00m3/d),直接排入雨水系统,工艺设备不清洗。项目办公楼生活污水来源于厨房、卫生间等,产生量为2.70m3/d,COD 约为500mg/L,氨氮约为30mg/L,经厂区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外排。设计假设污水直接排入纳污水域。具体水平衡图见图3。 图3 本项目全厂用水平衡图(m3/d) 3.4 废气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方式分析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含苯、甲苯、二甲苯类等有机废气,来自于生产厂房内粗苯储槽、重苯储槽、苯头份储槽、苯渣储槽、焦化苯储槽、甲苯储槽、二甲苯储槽、轻溶剂油储槽、纯苯储槽和纯苯计量槽以及两苯塔开停工槽、初馏塔开停工槽、酸洗中和开停工槽、吹苯塔开停工槽、纯苯塔开停工槽、甲苯塔开停工槽、预精馏塔开停工槽等,外排有机废气中苯为47.460t/a,甲苯为14.400t/a,二甲苯为4.290t/a,非甲烷烃5.720t/a。工程拟对该类无组织排放的有机废气进行收集。该有机废气经冷凝回收后,采用有机溶剂(二甲苯)吸收净化塔处理,处理效率在85%以上,处理后的有机废气(苯132.83 t/a 甲苯2t/a,二甲苯0.644t/a,非甲烷烃0.858t/a 等)通过3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 储罐区粗苯储罐和纯苯储罐、甲苯储罐、二甲苯储罐等所产生的呼吸废气(苯14.562t/a,甲苯0.594 t/a,二甲苯0.239t/a等)通过尾气收集管,进入尾气吸收净化塔处理,处理效率在85%以上,处理后废气(苯2.18t/a,甲苯0.089 t/a,二甲苯0.036t/a 等)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 由于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仍存在“跑”、“冒”、“滴”、“漏”的可能,因此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按芳烃精制行业的装备水平和加工量估计,本项目无组织排放苯量为20.034t/a;甲苯为1.312t/a;二甲苯为0.203t/a。 确定污染源类型为低架点污染源,确定污染因子为苯、甲苯及二甲苯。 4 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4.1 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4.1.1 水环境现状调查 采用2007年2月1日长江黄草峡国控断面例行监测资料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断面为黄草峡断面,监测项目主要是pH、COD、BOD5、石油类、NH3-N,监测时间是 2007年1月1日到2月21日(枯水期),监测频率为三天一次。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法见表4-1,监测数据见表4-2。 表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1 pH 玻璃电极法 2 SS 重量法 3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4 CODcr 重铬酸盐法 5 DO 碘量法 6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7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13] 表4-2黄草峡监测断面水现状监测数据一览表 指标 样品监测值mg/m3 最大值 最小值 1 2 3 4 5 6 7 pH 7.85 7.87 7.78 7.64 7.89 7.85 7.86 7.89 7.64 COD 4.77 4.78 4.76 4.74 4.75 4.77 4.75 4.78 4.74 BOD 1.42 1.47 1.48 1.44 1.43 1.46 1.45 1.48 1.42 氨氮 0.40 0.36 0.35 0.36 0.38 0.35 0.39 0.39 0.35 石油类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4.1.2 水环境现状 (1)评价标准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值见表5。 (2)评价方法 ①一般项目评价模式,见公式(5): ·············· (5) 式中: —单项水质参数i在节j监测点的标准指数; —污染物在监测点j的浓度,mg/L; —污染物地表水评价标准,mg/L。 ②pH评价模式,见公式(6): ················(6) 式中: SpH,j—j监测点的pH标准指数; pHj—j监测的点的pH监测值; pHsd—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下限; pHsu—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上限。 ③DO评价模式,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7)到公式(9): ···············(7) ················(8) ···············(9) 式中: —溶解氧DO在预测点j的标准指数; —预测点j处的DO浓度,mg/L; —饱和溶解氧DO的浓度,mg/L; T—水温,℃; —DO的水质标准,mg/L。 (3)评价结果 ①按照公式(6)计算监测点位的pH指数,由于监测点pH>7,所以选公式 SpH=(7.82-7)/(9-7)=0.41, ②按照公式(5)计算监测点位的CODcr指数,SCODcr=4.67/20=0.23, ③按照公式(5)计算监测点位的BOD5指数,SBOD5=1.47/4=0.37, ④按照公式(5)计算监测点位的石油类指数,S石油类=0.01/0.05=0.2, ⑤按照公式(5)计算监测点位的氨氮指数,S石油类=0.37/1=0.37。 所得各监测指标计算结果见表4-3。 表4-3 长江黄草峡监测断面水质监测及评价结果一览表单位:ml/L(pH无量纲) 指标 pH COD BOD 氨氮 石油类 Ⅲ类水域标准 6~9 20 4 1.0 0.05 黄 草 峡 断 面 样品数 7 7 7 7 7 最大值 7.89 4.7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