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_张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334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_张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_张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_张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张静,沈慧雯,平贤洁 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科学),():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张 静 沈慧雯 平贤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滨州医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摘 要: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身体不再被认为是和心智泾渭分明的。然而强调身体重要性的具身认知运动也正在遭遇包括可重复性以及充分性等一系列问题。早在 世纪末威廉詹姆斯就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强调过身体以及内脏感受在情绪加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詹姆斯的经典情绪理论入手,通过对其基本主张、学界有影响力的质疑及辩护等内容的梳理,指出其理论的合理性,并

2、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阐述詹姆斯对内脏变化的强调对于具身认知的内感受研究转向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结合当前内感受与心智问题的相关研究指出其当代价值与心理健康教育启示。关键词:具身;内感受;心智;经典理论;詹姆斯;具身情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内感受的心智:经典理论溯源与当代教育启示”()。作者简介:张 静(),女,浙江温岭人,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科学哲学、认知心理学。:沈慧雯(),女,浙江嘉兴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3、。:平贤洁(),女,浙江嘉兴人,滨州医学院应用心理专业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临床心理学。:引言行为主义的盛行曾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心智的相关问题被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之外。随着认知运动的兴起,心智问题重新回归。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划分是我们现在都已不再陌生的话题。前者以计算机隐喻为基础,将人脑类比为电脑,认为心智独立于身体,人脑的信息加工类似于计算机 的处理过程,负责推理、分类、记忆等高级的认知功能;身体就是大脑的物理载体,如同计算机的硬件,尽管不可或缺但并不会思考,不参与或影响认知过程。与之相对的兴起于 世纪 年代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则强调心智和身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重视思维和行

4、为、理性与感受之间的关系,这一认知科学转向直接推动了具身认知运动的发展。在具身认知的视角下,心智不再被视为一系列基第 卷 第 期 年 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于符号或逻辑的抽象表征的功能,而是根植于身体和具体经验的。具身认知的早期实证研究大量聚焦于对情绪具身性的探讨,因此,本文将首先回到情绪问题。情绪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我们体验多彩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经历各种烦恼的原因。自我们记事以来,情绪便如影随形,因此人类对情绪追根溯源的行为并不奇怪。从古希腊至今,无数的哲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都试图为情绪找到一个统一的理论。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的主张是其中较有影响力

5、的理论,曾经引起过很多共鸣,也遭遇过各种挑战,但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詹姆斯的情绪理论也被很多具身认知的支持者引用,以此来为具身认知辩护。本文旨在从詹姆斯的情绪理论入手,对其基本主张、相关质疑等进行梳理,在理论层面,结合当代心智哲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用以佐证“心智是具身的”观点;在实践方面,对可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启示进行展望。一、詹姆斯的情绪理论(一)基本主张在詹姆斯所处的年代,常见的对情绪的思考方式是:对某些事实的心理知觉会激发心理情感,这种心理情感被称为情绪。情绪作为一种心智状态会引起身体上的表达。这一主张因其与我们的常识是相一致的而很容易被接受。举例而言,当你正在聚精会神地

6、学习时,你的好友悄悄地从背后接近你并突然在你耳边发出巨响。你受到惊吓之后可能会心跳加速,也可能会冒出冷汗,并且你肯定会迅速躲开。常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因为受到惊吓导致心跳加速或冒出冷汗,进而做出躲避的行为,即情绪引发行为(身体变化)。但是詹姆斯的理论则刚好相反。詹姆斯认为对刺激事实的感知会直接导致身体变化的出现,我们对身体变化出现的感受才是情绪,即身体变化(行为)引发情绪。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詹姆斯如是说:常识告诉我们,我们因为失去财富而感到遗憾并哭泣;因为遇到一只熊而感到害怕并逃跑;因为被对手侮辱而感到愤怒并抗拒。这里我要辩护的假设认为上面描述的顺序是不正确的更合理的说法是我们因为哭泣而感到

7、遗憾,因为抗拒而愤怒,因为颤抖而害怕,而不是因为我们伤心、愤怒或是恐惧才导致哭泣、抗拒或是颤抖。詹姆斯想要辩护的是常识对于情绪和身体表达的顺序认知是有误的。在詹姆斯看来,一种心理状态并不是直接由另一种心理状态所引发的,身体的表现必须首先在其中穿插进行。如果没有知觉之后所伴随的身体状态,知觉可能就只是纯粹的形式上的认知,是苍白的、缺乏色彩的、没有情绪温度的。根据詹姆斯的情绪理论,对于你在学习时被好友吓一跳的例子的解释就要被纠正为:因为受到惊吓导致躲避行为的出现,从而引发心跳加速或冒出冷汗的体验,即行为(身体变化)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我们可以用图 来对比展示常识和詹姆斯情绪理论有关行为和情绪产生顺

8、序之间的差异。图 情绪、行为产生顺序的模型对比詹姆斯的主张对读者而言已然并不陌生,而且詹姆斯也不是孤军奋战,与詹姆斯的情绪理论差不多同时期由丹麦心理学家兰格()所提出的情绪理论也持类似的观点。兰格指出,激发情绪的事件,例如看到一头熊,会立即导致外周血流和血压产生一系列的改变,而对这些血流变化的感知就是对情绪的体验。詹姆斯和兰格的理论被合称为“詹姆斯兰格理论”。并且因为这一理论强调刺激最先引发的是自主神经第 期 张 静,等: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 系统的唤醒,这一唤醒活动产生生理状态的改变,生理上的反应 改变进而导致了情绪体验的产生,这一理论也被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的情绪

9、理论与常识有关情绪的认知针锋相对。一种观点如果能够被称之为常识,那至少说明这种观点是受到广泛认可的,与之相对应的观点一方面容易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如果要让人接受就必须能够提供更充分的证据。对于詹姆斯情绪理论最有力的质疑来自美国生理学家坎农()。(二)坎农的质疑詹姆斯除了强调外显的身体表达先于情绪体验之外还强调了内脏变化()的影响。例如,詹姆斯曾举过这样一个特殊的病态恐惧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不能深呼吸,同时心脏颤动,并且这种被感受为“胸前焦虑”()的特殊的上腹部的变化伴随着一种不可抗拒的采取某种蜷缩的姿态且保持不动的倾向,当然可能还会有其它现在我们暂时还不知道的内脏过程(),所有这些都在某个特定的人

10、身上自发地出现,他对这些内容结合的感受就是恐惧的情绪,而他也就成了所谓的病态恐惧的受害者。尽管来自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正在为内感受的重要性正名,但仍有些学者认为,詹姆斯的这一方面工作属于策略性的失误(),而正是这一内容使得坎农得以发起有力的挑战。因为坎农对于詹姆斯理论的质疑主要就是直接针对“情绪的体验是对内脏状态的知觉”的,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如下五点:)那些因为手术无法从自己的内脏接收反馈的动物仍会表现出一般的情绪行为,例如当面对一只不停狂吠的狗时,猫会发出嘶嘶声或是举起爪子来击打;)内脏反应的不同不足以区分解释各种情绪体验。心跳、血压等等似乎都只能是变强或变弱,步调一致或上下不同地

11、移动。坎农认为它们不足以提供包括恐惧、愤怒或恶心在内的多种不同的感受;)内脏太不敏感了从而没法提供足够的反馈。内脏中的感官神经相对比较少,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我们很少能够知道我们的肝脏、胃,甚至是心脏正发生着什么,似乎我们真的不能够从它们那里获得很多感觉;)内脏的反应太慢了从而不能解释能够如此快地产生的情绪体验。内脏可能需要半秒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对自主的刺激作出反应,而情绪感受似乎是马上就能出现的;)坎农最后的争论是最直接的与詹姆斯主义和自我知觉理论相对立的:认为产生的对内脏的唤醒并不能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肾上腺素的注射会引发情绪所产生唤醒的很多相同的生理症状,但是接受肾上腺素注射的人并不会报告体

12、验到情绪。坎农的质疑乍一看似乎足以说服每一个赞同“对内脏变化的知觉不可能是情绪体验来源”这一主张的读者。但实际上,因为他的质疑只针对内脏的活动,因此,至多只能推翻内脏变化是情绪体验唯一来源的假设。从前文对詹姆斯理论的回顾中可以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詹姆斯除了提及内脏变化的影响外更强调的是其它的行为 身体表达对情绪的影响,因此,坎农的质疑其实并没有初看时那么有力。首先,针对坎农的第一条质疑,猫面对狗时的表现其实和詹姆斯的理论并没有直接联系。詹姆斯所解释的是情绪体验的起源,没有什么动物实验可以揭示和体验有关的内容,除非动物自己能够反馈或报告其感受。并且,詹姆斯自己或许也会预测相同的结果:当猫看到一只

13、狗时,猫会发出嘶嘶声并且会弓起背,这些是表达的行为。猫会开始准备对狗发起攻击,可能会举起猫掌并露出爪子。这些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使得心跳加速、血流发生从消化系统流向肌肉的变化。根据詹姆斯的观点,猫的行为和自主反应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在这之后的下一步才是猫可能知觉到自己的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并感受愤怒。因此,猫的嘶嘶叫其实是感受的来源的一部分,而不是存在感受的迹象。其次,坎农的第二至第四条质疑分别是从内脏反应的区分度、敏感性和速度而言的。这些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第 卷象表面上看似乎确实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未能发现不同情绪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生理仪器的低分辨率。坎农无法知道随着技术

14、的发展这一区分度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正如坎农自己也认识到的情绪之间质的差异可能是由非常独特的表达行为所决定的。表达行为发生得很快,快到足以产生情绪感受并随后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一起达到全盛状态。最后,坎农的第五条质疑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他旨在通过引用一个实证研究来直接检验詹姆斯情绪理论的正确性。这一实验是由马拉农()所开展的。他给被试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产生情绪的内脏症状。其结果显示,的被试要么报告没有情绪影响,要么描述了“像是某种情绪”但又显然不一样的感受。另外 的被试报告某种像是真正的情绪的感受。其他的研究者也有观察到类似的结果。这一结果对于詹姆斯的理论而言可谓喜忧参半。

15、就像看到半杯水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有半个杯子是空的,也可以说还有一半水在杯子里面。詹姆斯理论的支持者可能会通过 被试的报告认同激素的注射确实会改变情绪的观点;而反对者可能会根据另外 被试的报告拒绝相信。综上可见,坎农对于詹姆斯情绪理论发起的挑战并不能说特别成功,但真正的比较有力的回应直到 年之后沙赫特()等提出一个“认知生理学”理论之后才出现。(三)沙赫特的辩护沙赫特的理论既回应了所有坎农的质疑,又保留了部分詹姆斯的理论。和詹姆斯的观点一致的是,沙赫特认为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确实会调节情绪体验的一部分;但是与詹姆斯所不同的是,沙赫特认为这种唤醒所调节的只是情绪体验的强度而不是性质。沙赫特提出情绪体

16、验的性质其实是由人的认知(信念)所调节的,即有关在某一特定情境中什么样的情绪才是合适的认知。就詹姆斯常用的看到一头熊的例子而言,看见熊的靠近会自动地引发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程度的改变,例如导致心跳加速、脸色苍白、消化系统关闭等。这些自主神经系统中的改变会被体验为一种强烈的情绪,至于具体是哪一种特定的情绪则取决于个体对所处情境的理解。显然,这一过程中认知(信念)的条件作用是不会被我们的意识所觉察的。但如果我们对其进行描述的话,那可能是这样一个过程:)我有一种强烈的唤醒,因此,我一定是正在感受某种有影响力的情绪;)我看到了一头熊,我知道当人们靠近熊的时候会感到害怕,因此我此刻的情绪肯定是害怕。要注意

17、的是,沙赫特明确赞同坎农关于自主神经系统反应之间缺乏差异的观点,而且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指出唤醒水平调节着所有情绪体验的强度。沙赫特同时指出情绪感受的早期发生原因可能就是快速认知。随着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的建立,我们可以假设体验的强度也会随之建构。最后,对于马拉农实验出现不一致的结果,沙赫特的解释是,被试拥有有关他们唤醒的认知从而推断出其可能的情绪体验。由于他们的被试都是同事或是熟人,这些被试知道自己被注射的是肾上腺素,并且知道肾上腺素的作用,因此他们的认知是没有什么情绪才是最合适的。根据这一解释,一个合理的猜测是,如果被试仅仅是知道被注射了某种药物,但并不知道是肾上腺素还是别的什么东西,那么他们会

18、感觉到更强烈的情绪体验。这一预测无疑是正确的,并且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证实。至此,通过对詹姆斯情绪理论及相关争议和质疑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初步的立场,即心智确实是和身体有着密切联系的,这种联系的紧密性通过大量的具身认知实证研究结果可见一斑。二、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具身认知运动进行至今涌现了大量试图证明其合理性和正确性的实证研究,其核心假设便是尝试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表情、姿势、动作等)来影响认知。第 期 张 静,等: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 (一)经典具身认知实验斯特拉克()所设计的一项研究一方面可谓具身认知研究的经典范式,另一方面也为詹姆斯的情绪理论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实证支持

19、。斯特拉克通过分别让被试用牙齿叼笔和用嘴唇叼笔的行为控制方法使被试分别处于笑的表情和无法笑的表情两种状态下。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对所看到的卡通是否搞笑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用牙齿叼笔的情况下,被试对卡通搞笑程度的评分显著高于用嘴唇叼笔的情况。在一项关于不同类型微笑的加工和理解的研究中也发现有类似效应的存在。实验中要求被试观看动态变化的“真”或“假”的微笑,其中一半的被试能够自由地模仿,另一半被试需要用嘴巴叼住铅笔从而自由模仿会受到阻断。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就是对每次出现的微笑的真诚程度进行评分。实验结果显示,被允许自由模仿的被试能够轻松地对“真”的微笑和“假”的微笑进行区分,将前者评定为更加真诚。但

20、在模仿受阻的条件下,被试对真诚度的判定并不随微笑类型本身的变化而变化,相反,所有类型微笑的真诚性都被评定为属于同一程度。除了表情,身体姿势、动作、眼神等的改变和控制也会影响认知。例如,里斯金()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当要求被试接受一种笔直的、表现自信的姿势时,被试不会那么容易体验到无助、感受到压力。但当要求被试做出弯着身子、看上去沮丧的姿势时,被试就会更容易体验到无助和感受到压力。并且这种弯曲的姿势甚至还会影响到记忆内容的提取,使得被试更难以回忆起愉快的记忆,但却会唤醒更多不愉快的记忆。再如格伦伯格()和卡斯查克()所开展的这项研究:他们请被试阅读并对句子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被试所阅读到的句子

21、有“梅根给了你一支笔”()或“你给了梅根一支笔”()。前一个句子所描述的动作是朝向被试身体的,因为被试是接到笔的人,而后一个句子所描述的动作是远离被试身体的,因为被试是给出笔的人。合理性判断需要被试按键进行反应,由于按钮所处位置的不同,被试或是需要做出一个朝向自己身体的动作,或是需要做出一个远离自己身体的动作。当句子所描述的动作与被试按键反应所需执行的动作朝向相同方向的时候,如当句子为“梅根给了你一支笔”(包含了朝向被试身体的动作),并且被试按键反应所需执行的动作也是朝向自己身体时,被试的反应速度会更快。换言之,对与动作有关句子的加工影响了理解者在外部世界中计划和执行动作的能力。此外,研究还发

22、现眼睛注视方式的调节会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产生影响。在实验室中,性别不同的陌生被试被随机配对后根据实验要求进行 分钟的相互注视眼睛或者 分钟的相互注视手(另一个非眼睛的身体部位)。结果表明,相互注视眼睛的被试在随后要求描述自己对同伴的感受时会给出较之控制组更高的评价。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尽管上述辩护并不充分,但至少说明了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并不像计算机隐喻所假设的那样可有可无。然而,如火如荼的具身认知运动也正在面临广泛的质疑。(二)具身认知的内感受研究转向从认识论上看,具身认知理论所衍生出的基本原则要么是模糊的(例如,“知觉受身体影响”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描述),要么并未能提供新的内容(诸如情绪影响认知

23、、知觉行动耦合的重要性等在传统研究中已经得到过证实)。从实验科学的内部效度看,具身效应反映的或许只是基于身体线索的具体对抽象的启动效应,而并不总依赖于身体的模拟。例如,概念隐喻()的支持者认为,手拿热水杯时被试会将他人知觉为更友好的并不是具身模拟在起作用,而是物理温暖的具身概念和友好的抽象概念之间的隐喻映射()。诸如此类的质疑似乎在提醒具身认知的支持者,知道心智和身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解答这种联系是如何发生的,又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第 卷以何种形态存在并发挥作用。近年来,不少具身认知研究表明,身体信号本身并不与认知系统直接相联系,身体信号是先被转换为体验然后再进入认

24、知系统的。并不是脸部肌肉的运动本身加快或减慢了被试对快乐或悲伤的理解,而是对脸部肌肉运动的本体感觉反馈导致了具身效应的出现。例如,研究者认为手持不同重量写字板的被试在估计外币汇率时会受到书写板轻重的影响是具身效应的一种体现,但一些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内感受能力高的被试才会受到具身效应的影响。就此而言,具身效应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单纯的身体部分的模拟()与重演(),个体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感知在身体信号与主观感受的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具身性并不基于身体加工而是基于对身体变化的体验。因此,对内部身体变化的体验能力,即所谓的内感受()就尤为重要了。广义的内感受包含内脏感觉()和本体感觉()两种形

25、式。前者主要是指对内部信号的加工和知觉,而后者主要是指对有关在空间中控制身体的皮肤和肌肉骨骼等结构的信号的加工。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所强调的内脏变化就属于内感受的范畴。尽管认可内感受研究应以源自内脏的感觉为核心,持内感受狭义所指的学者并不认为内感受应该包括本体感觉,即对本体感觉是否应归属于内感受能力仍存在争议,因此,内感受更普遍地被定义为对涉及身体内部状态的信号的感觉和表征。内感受的概念被广泛提及,但直到 世纪 年代,“内感受”一词才正式出现在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或书籍中。具身认知在对心智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身体的影响在有些被试身上存在但在有些被试身上却并不存在;具身效应在有些被试身上

26、非常明显但在有些被试身上却非常微弱。进一步解释这种个体差异主要取决于被试是属于对个人信息()敏感的类型还是对情境信息()敏感的类型。在控制表情影响情绪的研究中,对个人信息敏感的被试会报告与表情 行为更一致的感受,即他们会在做出笑的表情时感到更开心,也会在做出皱眉表情时感到更生气。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强调内脏感受的重要性曾经成为其被坎农攻击的最大弱点,然而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正在为内感受正名。尽管对于内感受的确切定义、具体维度、精确测量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从詹姆斯到当代认知科学哲学,内感受的心智正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在与具身认知有着密切联系的身体表征、情绪加工、认知加工、社会认知

27、以及具身自我等多个方面,内感受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就身体表征而言,内感受能力的高低能够有效预测身体拥有感的稳定与否;就情绪加工而言,内感受性越高的个体情绪稳定性越好,并且在面对社会排斥时在情绪上受到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小;就认知加工而言,内感受能力的高低与学习记忆表现和理性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社会认知而言,内感受对心理理论、共情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就具身自我而言,内感受对于有机体以及身体自我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生理心理上的稳定性和统一性而言至关重要。尽管相关的研究仍较为零碎,尚缺乏统一的框架,内感受本身的界定和测量也未能达成一致,但内感受已然成为重要的协变量广泛出现在具身认知的研究和分析中。纵

28、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近年来具身认知领域已悄然呈现出一种重视内感受作用的研究转向。概言之,有关内感受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索通过对内感受的训练来间接提升健康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教育实践提供了启示。三、具身心智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蕴具身认知研究强调身体和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情绪、思维和感觉体验都可以通过身体感觉得到表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强调身体感知和运动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第 期 张 静,等: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 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过程。并且由于具身性的体现是受内感受调节的,因此,身体意识和情绪调节技能可以通过体验式练习和身体知觉以及内感受的训练来提高。在健康

29、的成年人中,对内感受觉知的研究几乎无一例外都与情绪有关。内感受精确性对于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的强度至关重要。高内感受精确性的个体较之低内感受精确性的个体会报告更高的唤醒水平,但尽管有相似的生理唤醒,高内感受精确性的个体更有能力自我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且更倾向于在决策任务中遵循自己的直觉。社会环境中的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社会排斥的情境中,内感受对于情绪稳定性的影响和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实验结果的证实。实验结果揭示,内感受性高的被试,需求威胁量表得分较低,情绪调节上更偏向于采用重评()策略,说明在面对社会排斥时,其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小。较高的内感受精确性与较低的社会排斥后的苦恼水平相关,这也支持

30、了先前的结果。内感受也有助于更好地对他人的情绪进行区分。具有较高 内感受精确性的被试在识别情绪的面部表达方面也表现出更高的准确率。有趣的是,这一点对表达悲伤和幸福的表情识别更明显,但却并不适用于对厌恶和愤怒的表情识别。对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与具身模拟对识别不同情绪的贡献有关。由情绪线索所引起的生理状态被内感受读出(),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对情绪进行识别。综上所述,内感受对情绪觉知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正念冥想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内感受能力,就此推论,正念冥想训练或许能够更好地促进情绪管理和调节能力,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第 卷():,():,:,(),:,:,():张静,陈巍对话心智与身体:具身认知的内感受研究转向心理科学,():,:,():,():,():陈巍,殷融,张静具身认知心理学:大脑、心灵与身体的对话北京: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 鲁越青)第 期 张 静,等:具身心智:经典理论溯源和心理健康教育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