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生物上册--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7872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三章习题 一、选择题 1.一块骨、一块肌肉均属于 ( ) A.细胞间质 B.一个器官 C.一种组织 D.一个系统 2.下列关于肌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B.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C.每块骨骼肌必定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 D.任何一块活的肌肉受到刺激后都能收缩 3.“偏瘫”不久的病人不能运动的原因是( ) A.肌肉数量太少 B.肌肉失去收缩功能 C.神经系统出现障碍 D.运动系统受损 4.大吊车的臂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 ) A.肌肉 B. 骨 C.关节 D. 骨连结 5.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C.老马识途 D.美国红雀喂鱼 6.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 B.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C.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因此学习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D.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7.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文字,改变不了以前的生活习性,这是因为( ) A.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B.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C.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素质,也没有人的遗传行为 D.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素质,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人的学习行为 8.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草原上大批食草动物 B.工蜂喂养蜂王和幼虫 C.在山洞中居住的蝙蝠群 D.爆发蝗灾时的蝗虫群 9.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萤火虫的发光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10.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       B.大山雀       C.黑猩猩       D.牛 11.生物反应器是指( ) A.转基因动物 B.转基因植物 C.转基因微生物 D.转基因生物 12.蝶蛾类昆虫的雄虫的嗅觉感受器位于 ( ) A.雄蛾胸部 B.雄蛾腹部 C.雄蛾四肢 D.雄蛾触角 13.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实验区的草叶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的天然草区,牧草却生长良好。人工草场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缺水干旱 C.植被种类不够丰富 D.食物链被破坏 14.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田鼠、蛇等野生动物,若人们大肆地捕杀蛇,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田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田鼠的数量马上迅速减少 C.庄稼会减产 D.蛇的数量会减少 15.生态平衡指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是不变的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是相等的 C.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新生和死亡的动植物数量相等 16.对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观点正确的是 ( ) A.动物作为消费者参与了物质循环 B.绿色植物不参与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释放能量 D.动物在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17.蚊、蝇对人类和动物有很大的危害,因此要( ) A.喷洒杀虫剂彻底消灭 B.采取措施控制发展维持一定的数量 C.采取环保措施彻底消灭 D.采取生物防治办法彻底消灭 18.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的“语言” ( ) A.狗的尿 B.孔雀开屏 C.雄蛙鸣叫 D.夏天狗吐舌头 19.小狗在人们训练下,能够在一定地点取食、大小便,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防御行为 20.下列哪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 A.马戏团的小猴骑车 B.大山雀偷饮牛奶 C.幼兔出生后便寻找奶头 D.蚯蚓走迷宫 21. 下列发明创造与仿生学无关的是( ) A.雷达   B.迷彩服 C.显微镜  D.直升飞机 22.在我国的农业历史上,造成最大虫灾的害虫是( ) A.蝗虫 B.苍蝇 C.蚜虫 D.白蚁 2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 ) A.狮吃羚羊 B.周氏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 C.引入青蛙消灭蝗虫 D.七星瓢虫吃蚜虫 24.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B.用于观赏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维持生态平衡 2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 A.相互制约的 B.多种多样的 C.不断进化的 D.谁也离不开谁 二.连线 26.将下列现象与所属行为的正确关系用线连起来。 A.黄鼠狼偷鸡    a.防御行为 B.大雁的迁飞    b.攻击行为 C.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c.社会行为 D.两只雄师在搏斗     d.迁徙行为 E.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     e.取食行为 27.将下列生物或生物结构与仿生设备连起来 A.蝙蝠 a. 薄壳建筑 F.苍蝇的平衡棒状翅 f.振动陀螺仪 G.智能计算机 g.人脑 C.萤火虫 c. 鸟巢 D.“鸟巢”体育馆 d. 冷光 E.蝴蝶的翅色 e.迷彩服 B.乌龟的背甲 b. 雷达 三、识图题 28.请在图中标出关节各部分 (1)   (2)  (3)    (4)  (5)           29. [ ]  内有少量滑夜,对关节起润滑作用,使关节更加灵活。 30.[ ]   能把两块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31. [ ]  能减少关节中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骨之间的撞击。 32.用力过猛时,会使[ ] 从[ ]   里脱落出来,这种现象叫脱臼。 (二)右图是人体屈肘动作图,请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33.人的运动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 34.一块骨骼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①是 ②是 。 35.人做屈肘动作时,骨骼肌接受了神经系统传来的 而收缩,进而牵动 绕 活动,产生屈肘动作。 36.当处于伸肘状态时,②所处的状态是 。当我们的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状态,同时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____状态。 37.右图是_______(填屈肘或伸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状态,同时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_状态。 三.实验题 (一)、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人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母鸭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38.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 ) A.先天行为     B.条件反射     C.本能      D学习行为 39.小鸭④、⑤、⑥最好被称为(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40.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可能会怎样( ) 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子  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C.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二).生活中,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叶上,常看到许多菜青虫。在学习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后,同学们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不是先天行为产生了不同的见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同学们决定就此做一次探究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 41你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菜青虫的卵做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饲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如果实验现象是菜青虫更趋向于十字花科的植物,那么由此现象,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