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78524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语 文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6.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绝偏题、怪题、错题。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考虑全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积累与运用 1.识字、写字。 识字与写字的考查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写字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学生应能够正确识记、使用《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掌握的3500个常用字及语文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 2.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的要求,识记、理解、古今优秀诗文的能力,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古今优秀诗文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 3.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考查语言的运用情况。如能够辨识修改病句,会对对联,会造句,会仿写,能提炼概括信息,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4.文学常识的积累。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考查学生对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了解情况。 5.名著阅读的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的阅读情况。要求学生整体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进行概述并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古诗文阅读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安、卑、被、本、比、鄙、毕、别、兵、病、策、曾、尝、长、朝、诚、出、初、辞、从、达、旦、当、道、得、独、度、对、尔、发、伐、方、奉、复、负、故、顾、固、观、归、国、恨、会、或、极、及、疾、即、计、既、假、间、见、将、尽、就、居、举、绝、类、良、怜、临、略、名、莫、期、奇、起、遣、穷、求、去、若、塞、善、稍、少、舍、胜、师、识、食、使、始、是、视、适、书、孰、数、属、戍、说、素、遂、所、汤、徒、亡、微、文、闻、鲜、相、信、兴、修、许、寻、一、宜、遗、已、易、意、益、诣、阴、引、余、语、狱、欲、喻、再、彰、知、止、致、置、治、逐、走、卒、坐。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 3.能够正确断句。 4.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语意重要或句式特殊的句子。 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 6.赏析作品形象。 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 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教科书,另一段取材于课外。课外文言文的难度略低于教材,考点在课内。 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 (三)现代文阅读 1.阅读文章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现代文阅读两个语段,均取材于课外,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四)写作 1.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 2.写作感情真挚,努力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能通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尽可能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的方式等,进行改写。 7.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8.能书写规范的汉字,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纸笔测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与分值: 答题时间为150分钟;全卷150分。 (三)试卷结构 1.难度分布: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的比例为7:2:1。 2.题型包括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图表题、修改题、批注题和作文题等。 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数 学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数学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命题指导》、《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以及大连市数学教学的实际。 二、命题原则 1.数学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1)数学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引导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数学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3)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2.数学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 (1)考查内容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应首先关注《数学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一方面,具体的考查内容涵盖《数学课程标准》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所有试题(包括求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也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不能成为解决问题过程中实质性或必备性的内容。 (2)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要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试题素材和试卷形式在总体上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应当是公平的。即要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的试题素材;要避免试卷的整体表达方式有利于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不利于另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和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试卷的构成应考虑到他们各自的数学认知特征、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才能。 (3)试题背景要符合学生的现实 试题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或其他学科现实,与生活或社会相关的题材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当今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试题所蕴涵的数学应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 (4)试题设计应科学、有效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应当明确;难度分布合理,难点应分散;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 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应当一致。 试题的求解过程应反映《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 (5)适当增加教材改编题,引导教师重视教材,克服以练代教、盲目训练的弊端。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学业质量标准·数学》,9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获得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所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二是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一些自然与社会现象,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是能够自主地从事一些数学探究活动,并能够在活动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理解他人的观点; 四是能够形成一些基本的思维方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水平等。 2.具体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①数与代数 ● 数与式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会比较实数的大小,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意义。了解乘方与开方的概念, 并理解这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其混合运算的基本过程,善于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具有良好的数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解释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考虑提供的资料,能找到特定问题所需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数值计算相应代数式的值。了解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运算及分式加、减、乘、除运算(包括约分和通分)。了解整式乘法公式及其几何背景,能利用它们简化运算。因式分解式子的指数必须是正整数,且只要求能够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其他方法不作为必考内容。 ● 方程与不等式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并会求解,有意识地根据所得解在现实世界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从而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或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在了解不等式意义的基础上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函数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自变量的现实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具体的函数值。能够借助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析式讨论相应函数的基本性质;在给定函数图象的情境中,能结合图象本身进行相应的函数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从图象的变化上认识不同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会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大致范围。能利用三种函数表述方式表示实际问题的数学信息,并探索问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② 空间与图形 ● 图形的认识 能估计并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进行度、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能找出特定角的补角、余角和对顶角,理解等角的余角和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在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基础上,理解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等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平行线;知道过定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于)给定直线。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内心和外心。了解三角形中位线及其性质。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会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了解正三角形、正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及其由来。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线段、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能用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并理解图形镶嵌(密铺)的原理。理解圆及其性质,了解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关系,会计算弧长及扇形面积;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知道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了解切线的概念,知道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互相垂直,能判定直线与圆是否相切,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能够完成以下基本作图(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即可,不要求证明):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某个已知角的平分线;作某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正确认识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既能够根据基本几何体(包括实物原型)判断和绘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也能够根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既了解直棱柱、圆锥、圆柱的展开图,会计算它们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又能够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相应的立体模型。了解几何体、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将这种关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能够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比较清晰地反映视点、视角和盲区。了解生活中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实例,能对两者进行区分。 ● 图形与变换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能找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掌握轴对称图形具有的基本性质,并利用轴对称性进行图案设计。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知道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实例,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能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并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实例,了解平行四边形和圆是中心对称图形。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能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并利用旋转进行图案设计。 在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概念基础上,能正确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以及相似的条件,能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黄金分割在建筑和艺术上的价值。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知道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根据给出的锐角三角函数表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 图形与坐标 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或者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明白图形变换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会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 图形与证明 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明白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初步了解反证法的含义,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能保证证明的过程步步有据。能灵活运用《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事实、《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利用规定的基本事实证明的命题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定义、用黑体字表达的命题作为证明的依据进行几何推理。 ③ 统计与概率 ● 统计 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处理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不仅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而且能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概率 了解概率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理解大量重复实验中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④课题学习 感受“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形成自己的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对相关数学知识有较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 (2)数学活动过程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够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3)数学思考 能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够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或推翻猜想,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方面考查的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方法去解决数学及其它学科中的一些问题。 ②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③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 ④能够反思自己是怎样得到问题的答案的,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反思所得到的结果的含义、所使用的方法的一般性等,会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反思能够把握住使得结论成立的核心条件,能够有效迁移数学方法。能够综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探索问题的解,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形成初步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2.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3.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 4.难度分布 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的比例为7:2:1。 5. 考试不得使用任何型号的计算器;试题中没有繁杂的数字计算。 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英 语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英语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英语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初中阶段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应用性:着重考查考生在识记、理解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题目设计贴近考生的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关注全市不同区域考生的现实差异,有利于不同层次考生水平的发挥。 4、真实性: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语言素材,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5、科学性:确保题目中语言知识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合理性。确保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有效控制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的比例,努力实现试卷结构的简约化。 6、导向性:学业考试要注重试题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导向作用,注重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考查的全面性。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的五级内容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标准英语”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托,并考虑全市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能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见附录),掌握《英语课程标准》五级所规定的词汇以及有关介绍、问候、感谢等交际功能表达方式,熟悉有关学生个人、家庭、日常生活、科学文化等《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中所规定的话题。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考查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考生应能: (1)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在听熟悉话题的语言材料时,迅速做出理解、判断反应; (3)针对所听对话或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4) 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左右,与日常生活贴近的语言材料(基本没有生词障碍),获取所需信息。 2、口语 考查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沟通交流,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发表观点和意见的能力。主要考查口头表达的实际效果,兼顾流利性和准确性。考生应能: (1)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 (2)就所给话题提供的信息,简单表达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3)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4)有效地询问信息,请求帮助; (5)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6)在口语交流活动中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3、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初中生所熟悉的一般性话题的简短语段(生词率不超过3%),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70词。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文中具体信息,理解具体情节; (3)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4)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5)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基本的推理; (6)能理解作者的基本意图和态度。 4.写 能根据图示、表格以及文字等信息提示,按要求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所写内容要语意连贯,语言通顺,符合逻辑。考生应能: (1)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句子翻译; (2)运用所学英语对所熟悉的周围人或事件进行简单且符合逻辑地描述; (3)就所熟悉的话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 (4)正确、规范、清楚地书写英语词语和句子,并注意词的大小写、词距、标点等; (5)结合所学英语知识,写英语贺卡、书信(电子邮件)、便条、日记等应用文体。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英语学业考试包括口语测试,听力测试和笔试三部分,测试分别独立进行。 口语:开卷,独立完成; 听力:闭卷; 笔试:闭卷。 2.题型 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情景交际、翻译句子、书面表达。 3.考试时间及分值 口语测试时间为3分钟。其成绩采用等级呈现方式,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听力测试时间为30分钟,满分为50分。分别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并依次赋分10、7、5、3,计入升学总分。 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40分。 4.难度分布 试卷的难度分布: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个档试题的比例为7:2:1。 附录:词法和语法 1、名词 (1)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2)名词的数 (3)专有名词 (4)名词的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 (1)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2)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7、副词 (1)时间、地点、方式、程度以及疑问副词的用法 (2)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8、冠词 (1)定冠词 (2)不定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be,look, turn, get 等的用法;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be, do, have, will, shall 等的用法 (5)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need等的用法 10、时态 (1)现在进行时 (2)一般现在时 (3)一般过去时 (4)一般将来时 (5)过去进行时 (6)现在完成时 11、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一般现在时(包括含有情态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12、动词不定式 (1)作宾语、宾语补足语、状语 (2)作主语、定语 (3)不定式的复合结构(for sb. to do sth.) 13、构词法 (1)合成法 (2)派生法 (3)缩写和简写 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 (3)祈使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4)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1)主语 (2)谓语(主谓一致) (3)表语 (4)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5)定语 (6)状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2)主语+不及物动词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6)there be 句型 17、并列复合句 18、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以that, who, what, where, how, why, when 等引导的宾语从句;以if, whether 引导的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关系代词who, which, 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 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日 语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日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日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日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日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日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日语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日语课程标准》、《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日语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日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日语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初中阶段的日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应用性:着重考查考生在识记、理解日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泛知识化特点; 3、适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题目设计贴近考生的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关注全市不同区域考生的现实差异,有利于不同层次考生水平的发挥; 4、真实性:要选用真实、地道的日语语言素材,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5、科学性:确保题目中语言知识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合理性。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有效控制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的比例,努力实现试卷结构的简约化,难度分散化; 6、导向性:学业考试要注重试题对初中日语教学的导向作用,注重日语听说读写技能考查的全面性。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日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的要求,参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日语》的内容,并考虑全市初中日语教学实际,编制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能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词法知识(见附录),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三级词汇。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 (1)能听懂一般提问; (2)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话题熟悉的语段; (3)能听懂连续的指令并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4)能通过语境和非语言提示推测生词的意思。把握语段的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初中生所熟悉的一般性话题的简短语段(生词率不超2%)。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文中主要信息,理解具体情节。 (3)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4)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5)能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基本的推理。 (6)能理解作者的基本意图和情感。 3、书写 能根据指定题目及文字等信息提示,按要求用日语进行书面表达。所写内容要语意连贯,符合逻辑,语言通顺,语法正确。考生应能: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问题回答,或运用所学日语语言较为恰当地对所熟悉的周围人或事物进行简单描述;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用日语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 (1)能正确、规范、清楚地书写日语词语和句子,并注意词间距、标点等; (2)能简单且符合逻辑地描述人物或事件; (3)能结合所学日语知识,写日语书信(电子邮件)、日记等应用文体。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日语学业考试包括听力测试和笔试两部分,测试分别独立进行。 (1)听力:闭卷; (2)笔试:闭卷。 笔试一般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的考查一般通过单项选择等形式,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对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语言运用能力一般通过对话考查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助词填空、用言活用、对话理解等考查考生根据句义运用掌握语言的能力。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在读解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书写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句子翻译或按要求进行日语书面表达的能力。 考试题目的背景材料一部分取自所学教材内容,一部分取之课外原汁原味的素材或加以改编的材料。 2、考试时间及分值 听力测试时间为30分钟,满分为50分。分别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并依次赋分10、7、5、3,计入升学总分。 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40分。 (二)试卷结构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的难易程度低、中、高三档试题的比例为7:2:1。 试卷的内容结构: 1、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一般包括: (1)句子理解; (2)听对话选图; (3)对话理解; (4)短文理解; (5)短文填空。 2、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通常包括: (1)单词选择和书写; (2)助词填空、用言活用; (3)近义词辨析、情景交际; (4)阅读理解; (5)书写(书面表达)。 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