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000亩三七种植项目 云南维和药业无量药谷种植有限公司
表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4000亩三七种植项目
建设单位
某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
编码
建设地点
某市州某县#山镇
立项审批部门
某县彝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
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A-04140 中药材的种植
占地面积(m2)
2666668(4000亩)
绿化面积(m2)
200m2
总投资(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213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26
评价经费(万元)
投产日期
2014年1月
1. 建设项目由来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又名田七、金不换等,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重要的中药材,被称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止血定痛、跌打损伤等,对心脑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显著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有止血、抗休克、抗疲劳、抗辐射、瘀伤接骨等作用。三七在云药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七种植业是三七产业发展的源头。
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植公司”)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1年6月1日在某市州某县彝族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公司名称为“##药业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注册地址位于某县振兴南路63号。2011年7月,公司进行了工商变更,将注册资金变更为1000万元,公司地址为某市州某县#山镇#水库管理所,公司名称变更为“某有限公司”。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中药材的种植与开发,当前药业公司主营产品的主要原料为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主要从三七中提取。为保证公司三七能得到充足的供给,供给三七的质量达到药业公司较高的标准要求,以及避免三七价格剧烈波动给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带来较大影响,种植公司拟在三年建设期内完成4000亩三七连片种植项目。##药业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考察了某县#山镇的土壤、气候等情况下,集合当地的土地等资源,在#山镇种植有6000亩的三七基地,此次4000亩三七种植项目选址于6000亩三七基地同地块区域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建设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受某有限公司的委托(委托书见附件),昆明阳光恒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公司在接受委托之后在对项目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公司编制完成了《4000亩三七种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2.1项目建设面积
项目种植用地总计4000亩,所使用土地大部分为小湾电站建设后的占补平衡地,少部分租用当地农户开垦的坡耕地,三七种植均穿插于林地之间,涉及少量林下三七培育。项目所使用坡耕地不涉及退耕还林情况,林地间穿插种植或林下培育不涉及砍伐林木。
2.2 总平面布置及结构设计
项目三七种植围绕某县#山镇草子地山、三锅枪山等坡耕地进行种植,向四周进行辐射,办公生活区位于#水库附近。项目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工程主要内容见表1-1。
表1-1 工程主要内容
工程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
备注
主体
工程
生活办公区
6000亩三七种植项目中生活办公区已建好,包括有:办公用活动样板房,生活居住用活动样板房及居住帐篷、食堂、浴室、厕所等基础设施,生活办公区共计占地约4500m2,均为一层设施,供给项目技术人员工作和办公。
本项目依托原建生活办公设施,仅增加200顶军用帐篷及少量活动板房,用于新增人员住宿。新增住宿用室均布置于6000亩三七种植项目生活办公区内,已有居住设施旁。
主要依托6000亩已建设施。
三七种植区
三七种植面积:4000亩。
新建。
公用
工程
生活办公区
给水系统:生活用水水源为#水库供水,给水管网,抽水设备均在6000亩项目建设时建成。
工作人员饮用水均来自项目区外运送进项目区的桶装矿泉水。
依托6000亩已建设施。
排水系统:经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曝气池、竖流沉淀池、调节池、消毒池)处理达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旱作标准后用于项目区种植田地灌溉。
新建。
三七种植区
给水系统:由#水库和箐沟水等提供。邻近水库的种植区从水库铺设管道用水泵将水库水引入种植区内;远离水库的种植区从附近沟箐铺设管线引水或从项目区旁水窖引水;种植区附近无取水条件的使用水罐车将水库水送至种植区内灌溉使用,种植区内6000亩项目已建灌溉用水蓄水池80个(每个水池平均容量约为20m³)。取水仅为旱季取水,水均被吸收,不外排。
新建引水管沟。水库抽水、蓄水设施依托6000亩已建设施,水窖依托项目区内当地村民修建的雨水收集水窖。
辅
助
工
程
生活办公区
供配电:项目用电由某县电力公司#山变电站引一条10kv线路,选用一台230KVA,10/0.4kv变压器,即可保证正常用电。
依托6000亩已建设施。
供热:太阳能和电能。
依托6000亩已建设施。
三七种植基地
公路:约200亩,均为乡村原有道路,项目已进行平整完善投入使用,均为弹石路。
依托6000亩已建设施。
环保工程
生活区设置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一套,雨天出水收集池一个(有效容积不小于30 m³);
生活区设置一座垃圾收集转运房。
新建。
2.3 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项目工作人员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80人、三七看护人员350人,共计430人,年工作365天,实行轮休,在种植、采收、移栽阶段需聘请临时工,每个种植周期(3年)聘请临时工人数合计约120000人次,平均临时工人数约110人次/d。
2.4 生产设备
项目种植区主要设备见表1-2。
表1-2 种植区主要设备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单位
数量
1
浇灌设施
抽水机
台
120
出水管(20m/根)
m
7200
三插管
个
120
喷头
个
600
2
遮阴网材
七叉
棵
1200000
边条
棵
78000
铁线
kg
450000
遮阴网
kg
436000
围边网
kg
140000
3
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
kg
60000
3
耕作工具
钳子
把
600
锄头(28cm宽)
把
3000
锯子
把
60
钉锤
把
120
砍刀
把
120
斧子
把
240
打洞敲
把
600
喷雾器
个
600
旋耕机
台
15
4
交通工具
皮卡车
辆
12
农用车
两
10
注:遮阴网与塑料薄膜为每个种植周期(3年)更换一次。
2.5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
项目种植不施用化学肥料及农药,施用有机肥料,由于三七喜阴,需对三七种植区进行遮盖,需要一定量的遮阴网和塑料薄膜,项目原辅料见表1-3。
表1-3 项目原辅料一览表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t)
单位
供应渠道
1
红籽
7.2
1.8kg/亩
2
三七专用有机肥
(主要成分为油枯和紫茎泽兰)
300t
25kg/亩,基肥1次,追肥2次
祥云县祥禾苗农业生物有限责任公司
3
遮阴网
576t
144kg/亩
向薄膜公司定做
4
塑料薄膜
60t
15kg/亩
向薄膜公司定做
5
电
1.2万kw·h/a
电由某县电力公司#山变电站引一条10kv线路,选用一台230KVA,10/0.4kv变压器变压供电。
2.6 产品及产量
三七收获主要收获花、茎(三七)、根、毛根等,产品及产量一览表见表1-4。
表1-4 项目产品及产量一览表
序号
产品名称
亩产量(kg)
面积(亩)
总产量(t/a)
1
三七花
50
4000
200
2
三七
200
4000
800
3
根
25
4000
100
4
毛根
60
4000
240
合计
1340
2.7 灌区概况
(1)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种植用地总计4000亩,所使用土地大部分为小湾电站建设后的占补平衡地,少部分租用当地农户开垦的坡耕地,三七种植均穿插于林地之间,涉及少量林下三七培育。项目所使用坡耕地不涉及退耕还林情况,林地间穿插种植或林下培育不涉及砍伐林木。拟建项目与6000亩三七种植项目在同一区域内,三七种植区块均为分散种植,拟建项目部分种植区块与6000亩已建种植区块将有交叉。现有相关政府部门调规予某有限公司使用的土地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
(2)灌区水利概况
项目种植区灌溉用水采用#水库库容水和附近箐沟水,邻近水库的种植区从水库铺设管道,采用抽水机、水泵经管道将水源直接引入项目种植区内灌溉,水库抽水设施依托6000亩已建设施;远离水库的种植区从附近沟箐新建引水管沟引水或从项目区旁水窖引水灌溉,水窖依托项目区内当地村民修建的雨水收集水窖;种植区附近无取水条件的采用水罐车抽取#水库内水库水,再运送至各种植片区内作为灌溉用水使用。种植区内6000亩项目已建灌溉用水蓄水池80个(每个水池平均容量约为20m³)。取水仅为旱季取水,水均被吸收,不外排。
#水库位于某县#山镇#村,始建于1957年2月,于2005年3月进行除险加固扩建,除险加固扩建后,坝高25.4m,库容扩大至121.7万m3,可控制灌溉面积9865亩。项目用地大部分为当地农户开垦的坡耕地, 6000亩三七种植取用#水库及流入#水库的箐沟水作为灌溉水源,抽水仅为旱季抽水。根据《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6000亩三七种植项目灌溉用水量为380004.75m3/a,其中部分取用沟箐水,部分取用#水库水库水,扣除已建项目在#水库内的年取水量,#水库仍有富裕水量,且根据现场勘查,已建6000亩三七种植项目取水总体上不影响#水库的水量,项目所在区域降雨量较多,取水后的水库水量可由降雨量进行补充。
拟建项目建成运行后,项目取水方式多样,取水点较分散,对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影响较小,同时,项目所在区域沟箐水#,部分种植区域旁有当地村民种植农作物时期建设的雨水收集储存水窖,可保证即使干旱年度的灌溉用水需求。
此外,项目涉及区域内已几乎没有当地村户常驻,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及饮用水均依托当地山区内山泉水,并不使用#水库水库水,故,项目从#水库内抽取生活用水或灌溉用水不会影响到当地居民日常用水。
(3)管网渠系概况
本项目灌溉主要采用喷灌,项目方建供水管网至各个灌溉区域蓄水池内,由抽水机通过抽取#水库或沟箐内的水通过管网引至种植区域附近蓄水池并进行灌溉。种植区内6000亩项目已建灌溉用水蓄水池80个(每个水池平均容量约为20m³)。本项目新建浇灌塑料软管40000m,钢管67000m。
3.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69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3万元,占总投资的1.26%,具体明细见表1-5。
表1-5 环保措施投资明细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治理措施名称
投资(万元)
1
项目区生活废水治理
生活办公区: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曝气池、竖流沉淀池、调节池、消毒池)及其配套管网,,雨天出水收集池一个(有效容积不小于30 m³)。
185
2
田间旱厕。
5
3
噪声治理
设置水泵房及其减振防噪设施.
4
4
固废治理
垃圾收集桶、垃圾转运房、垃圾转运车。
16
5
绿化
办公生活区绿化。
3
总 计
213
4. 本项目与某有限公司6000亩项目的依托关系
某有限公司租用当地已开垦坡耕地进行三七种植等项目的建设。与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位于同一区域内。项目管理人员及主要技术人员部分与6000亩种植项目共用,其余办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增加80人左右,三七看护人员增加350人左右,均在项目区已有生活区内食宿,大部分办公、生活基础设施依托#药谷项目区已建设施,新设置部分帐篷,旱厕,污水处理设施。此外,新建4000亩项目在种植、采收、移栽阶段需增加聘请临时工,每个种植周期(3年)新增聘请临时工人数合计约120000人次,平均增加临时工人数约110人次/d。新建项目供电公用设施依托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已建供电设施。供水、排水公用设施部分依托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已建设施,新建部分供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
新建项目增加建设旱厕,定期对旱厕清掏出的粪便均可用于某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土壤增肥。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某有限公司已于2011年在某县#山镇建成6000亩三七种植基地,6000亩项目区域为当地农户开垦的坡耕地,穿插于林地之间,占地全部为小湾电站建设后的占补平衡地。附近村落、水系被项目区环绕,6000亩项目生活办公区、进厂道路、厂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运行,种植区域大部分已经完成种植,目前,主要是对种植的三七进行养护。
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现有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120人,三七管理看护人员280人,均在项目区内食宿。在种植季节聘请3150名临时工。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土建工程量不大,主要是活动样板房的安装与居住用帐篷的搭建,根据对项目的调查,项目区活动样板房及居住用帐篷已经建设完成,且对占用区域进行了相应的绿化。项目生活办公区内设置有3座蓄水池(300m3一座,50m3两座)用于生活办公区供水。种植区内已建灌溉用水蓄水池80个(每个水池平均容量约为20m³)。
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已于2012年6月18日取得由某市白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下发的《关于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大环审【2012】44号。
·项目区原有污染情况:
项目种植用地总计4000亩,所使用土地大部分为小湾电站建设后的占补平衡地,少部分租用当地农户开垦的坡耕地,三七种植均穿插于林地之间,涉及少量林下三七培育。项目所使用坡耕地不涉及退耕还林情况,林地间穿插种植或林下培育不涉及砍伐林木。 拟建项目与6000亩三七种植项目在同一区域内,三七种植区块均为分散种植,拟建项目部分种植区块与6000亩已建种植区块将有交叉。现有相关政府部门调规予某有限公司使用的土地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
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所使用土地大部分亦为小湾电站建设后的占补平衡地,少部分租用当地农户开垦的坡耕地,三七种植均穿插于林地之间,存在少量林下培育,不涉及砍伐林木。6000亩已建三七种植区块分散布置于区域山坡上,由于种植区域存在一定坡度,且为保证三七生长,种植涉及区域内地表原有草本层均需清除,一定程度上会对该区域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区域内水土流失风险,针对该问题,建设方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三七棚内开多条横沟,阻断或减小水流冲击力;
(2)三七棚内开多条直沟,以保障正常排水;
(3)三七棚外修筑排水沟,从各方向防治汛期洪流;
(4)三七种植面覆盖松叶,减缓灌溉水浸入土层速度,降低灌溉水对种植面土壤冲刷力度,以避免浇灌过程中造成种植面水土流失。
据现场勘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6000亩项目三七种植区内未发现有明显水土流失情况,建设方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区域内水土流失防治有显著效果。
项目方租用的坡耕地原种植有青稞、荞麦等农作物,在原有的耕作过程中,农户对土地开垦并一定程度上施用农药、化肥等,对区域内的土壤肥力造成轻微不良影响,在局部区域内造成一定的农药污染。
项目区食堂油烟原排放浓度为0.78 mg/m3,6000亩项目职工用餐厨房油烟排放量约为42.12g/d,15.37kg/a。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现有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120人,用水量为8.4m3/d,3066m3/a,目前生活办公区产生的废水量为6.72m3/d,2452.8m3/a。6000亩项目三七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废旧塑料薄膜产生量约为300t/a,经收集后,定期外售给废旧回收公司。生活办公区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15.23t/a,在项目区设置食物残渣收集桶和垃圾收集桶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部分外卖县城内废品收购站,不可回收部分收集后定期外运至当地垃圾填埋场处置。
·主要环境问题
1、在三七种植和收获时期,由于地表裸露且种植区块大部分存在一定坡度,在强降雨条件下,会形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2、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生活、办公基础设施已建成运行,大部分种植区域内已完成三七种植,项目现处于三七看护阶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看护人员均已进场,正常工作。据《关于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大环审【2012】44号要求,该项目应建设一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但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尚未建设,且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尚未完善,存在部分项目区生活污水未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即外排,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不完全的情况。
项目区需要补充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筒,建设垃圾转运站,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须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或暂存后定期运至当地垃圾填埋场处置。
表二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省西部、某市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东经100°06′-100°41′,北纬24°39′-25°10′之间。东与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与县以江为界,西至江与县隔水相望,北与县相连。县域东西横距59km,南北纵距55km,总面积1731.63km2。县人民政府驻某县镇,距省会昆明356km,至府下关103km。全县国土面积1731.63km2。
#山镇位于某县东南部,地处山和山中部,东接县,南连县,西接公朗镇,北邻近乡。全镇国土面积251.95km2。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2.地形、地貌、地质
某县彝族自治县整个地势由中部向东北、西南逐渐降低,河流多沿断层发育。县域东西横距59km,南北纵距55km。地形以山地为主,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坡陡,山河相间。南部自西向东有礼社江、哀牢山、石洞寺河、#山、公郎河、瓦郎山和黑惠江;北部自西向东是菜子山、乐秋河、芹菜塘山、巍山河和太极顶山。山岭与河谷之间相对高差大,谷底海拔一般在1300m-1800m,山岭海拔常在2000m以上,河流切深最大达1523m,海拔最高2503m(瓦腊库后山山顶),最低1349m(小碱房)。“V”字型峡谷众多,山脉起伏,有“仰望山接天,俯看河如线”的形象描写。全县地貌类型分为侵蚀构造地貌,侵蚀堆积地貌,断块山地貌和岩溶地貌。
项目地形为山峦和坡地构成的山区或半山区,地貌单元类型为构造侵蚀高山—高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变化大,地形坡度以中山陡坡为主,为中山陡坡构造剥蚀地形;地处#省西部,横断山脉南缘纵谷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山脉、河流多呈北西—南东或近南北向延伸,山脊多呈长垄状,山顶呈半浑园状或尖峰状,沟谷切深在200m左右。沟谷多呈“V”字型,纵坡较大,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山坡顶部坡度约为18°—25°。
3.水文水系
河流分为元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有9条干流、59条支流,总长286km。主要河流中乐秋河、富谷河、灰河、某县河、巍山河、弥渡河、礼社河、免街河、板桥河、黑么苴河、石洞寺河等为元江水系;黑惠河、公郎河、落底河、银定河、顿德河等为澜沧江水系。
项目附近水系主要为#水库,及少量的箐沟水,入比则箐、旱滩箐、烂滩箐、风水箐、挂桃箐等,箐沟水属于季节性流水,均注入#水库内。
#水库位于某县#山镇#村,始建于1957年2月,1963年12月投入使用,原设计坝高27m,总库容150万m3,1983年“三查三定时坝高为19.54m,为均质土坝,总库容73万m3,兴利库容16.2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400亩。主要灌区为保台、牛街、华山、卫国等地。于2005年3月进行除险加固扩建,除险加固扩建后,坝高25.4m,库容扩大至121.7万m3,可控制灌溉面积9865亩。#水库主要功能为灌溉用水水源。
此外,项目涉及区域内土地已几乎由当地政府划规予某有限公司,区域内几乎没有当地村户常驻,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及饮用水均依托当地山区内山泉水,并不使用#水库水库水。
4.气象
某县彝族自治县地理气候属于低伟山地季风气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8.9℃,年极端最高气温33.6℃,最低气温-1.1℃,多年平均蒸发量2972.2mm,全年日照时数2457小时左右。平均相对湿度63%,全年无霜期306天;主要风向西南风,但受近年澜沧江电站水库影响,主导风向改变为西南风,频率38.22%;多年平均降雨量740mm,主要降雨期为每年五至十月,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20年一遇最大降雨量为:3小时69.5 mm、6小时71.9 mm、24小时102.4 mm。
5.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项目所处山区周围地形复杂,海拔高差较大,森林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暖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优势种为#松和旱冬瓜。附近分布有少量的高山栲、桉树、合欢、桑树等乔木,各村落附近种植有桃、杏子、核桃等经济作物。灌木层高0.1-2.5m,主要为车桑子、杜鹃、小漆树等,灌草主要为紫茎泽兰、茅草、矮蒿、毛蕨菜等。
本项目区域内周围零星分布有当地农户种植的冬小麦、青荞麦及少量灌木林。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种植区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三七植株,土地利用类型为坡耕地,均为当地农户开垦的荒草地,土地利用面积为4000亩,项目种植区内主要植被类型为三七植株,项目种植区植被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差。项目区出入动物主要为鼠类、昆虫、常见鸟类为主。
项目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项目区内人为活动明显,区内生态环境以人工生态环境为主,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型生态系统。项目区域周围水土流失为轻度。
6.土壤
根据某县彝族自治县土壤普查,全县有棕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冲积土、水稻土、盐土8个土类,分为16个亚类、34个土属、66个土种、10个变种。
项目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红壤为主。大部分土地和离地表面普遍拥有5-10cm枯枝落叶及腐殖质,其下是自然发育的土层,土层达60cm。
7.地震
根据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查得项目所在的某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
社会环境简况(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
某县彝族自治县全县辖5镇3乡,即:某县镇、小湾东镇、公郎镇、宝华镇、#山镇和永翠乡、乐秋乡、碧溪乡,下辖80个村(居)民委员会、1133个自然村、1607个村(居)小组。2011年,全县总人口2255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7万人,占总人口的93.3%;少数民族人口11.01万人,占总人口的49.7%。非农业人口1.49万人,占总人口的6.7%;男11.56万人,占总人口的51.58%,女10.9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2%。年内,出生2030人,死亡1328人;人口自然增长705人,自然增长率3.19‰;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27人。县域内居住着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景颇、瑶、藏、布朗、怒、独龙、满、土家20种民族。
#山镇国土面积251.95km2,耕地面积1830.6公顷,辖光明、保平、德安、新政、古德、马街、可保、卫国、红星、#、宝台、和平、华山等13个村民委员会,222个自然村,290个村名小组,2011年,全镇有9860户,有总人口36236人,其中:农业人口3523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3人。镇内居住着汉、彝、苗等11个民族,除汉族以外,其它少数民族18219人,占总人口的50.28%,出生人口2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5‰。
2.社会经济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35万元,比上年增加26715万元,增长12.91%,其中:第一产业67010万元,比上年增加6430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30309万元,比上年增长9496万元,比上年增长30.34%,第三产业79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89万元,增长12.36%。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到38:17:45。201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4697万元,比上年增加6911万元,增长38.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339万元,比上年增加4220万元,增长34.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91万元,比上年增加15730万元,增长30.3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302万元,比上年增加33621万元,增长25.49%;贷款余额227332万元,比上年增加2509万元,增长12.41%。实现农业总产值118384万元,比上年增加12659万元,增长12%;农村经济总收入114193万元,比上年增加13532万元,增长13.44%;人均总收入5525万元,比上年增加637万元,增长13.03%;农民人均纯收入2502元,比上年增加260元,增长11.6%。
2011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10公顷,总产1057.5万kg,比上年下降26.92%;农民人均占有粮299kg,比上年下降27.43%。种植烤烟480公顷,收购烤烟94.5万kg,比上年下降11%;农村经济总收入16801万元,比上年增加2194万元,增长15.02%;人均总收入4768万元,比上年增加609元,增长14.64%,农民热不、年均纯收入2480万元,比上年增加370元,增长17.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0万元,比上年增加6398万元,增长797.76%。金融机构各项储蓄存款余额7553万元,比上年增加2301万元,增长43.81%;各项贷款7835万元,比上年增加1711万元,增长27.94%。
3.教育、文化
2011年,全县现有中学15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2所,有小学83所,教学点10个,有幼儿园31所,其中:公办1所,民办30所;有乡镇成仁技校8所,村级成人技校80所,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有教职工1942人,其中:普通高中228人,职高63人,初中673人,小学916人,幼儿园18人,进修学校10人,县教研室人员34人;有待客教师212人,其中:初中7人,小学205人。2011年,全县普通高中在校生9171名,小学在校生19093名,在园幼儿4472名。
2011年,文化部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演出146场,观众大54万人次,演出湿地跳菜36场,接待人数6400人次,开展文艺培训辅导326场次,4864人次,辅导文艺队180多支。
4.卫生医疗
2011年,某县全县有医疗机构卫生机构127个,其中:国家医疗卫生机构31个,集体医疗机构80个,企业、民营医疗机构2个,符合法定资质批准的个体行医户14个;全系统在职职工391人,其中: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3人,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58人。全年在国家医疗机构就诊24.62万人次,住院1.27万人次,业务收入4596.02万元。
5.文物保护
据本次调查项目所在地及周边附近区域无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和某市白族自治州某县彝族自治县的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9′-100°45′,北纬24°17′-24°55′之间,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南北长约83km,东西宽约5-7km,保护区总面积31313hm2,核心区面积17644hm2,缓冲区面积10 804hm2,实验区面积2865hm2。2000年4月,国务院将合并后的景东和某县#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定名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项目位于#山镇的#、卫国村委会,距离##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约20km,在某县草子地山、三锅枪山区域,不属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表三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生态环境等):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附近主要水系为#水库,其余水系为比则箐、旱滩箐、烂滩箐、风水箐、挂桃箐、羊草沟等箐沟,整个项目区除#水库常年有水外,其余的箐沟均为季节性流水,箐沟水均注入#水库。某县彝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年10月31日对#水库的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指出#水库所采水样水质属“中性、软水”范畴。所检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要求,监测数据见附件监测报告。2012年8月21日,某有限公司委托#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分析检测中心对公司所在区域箐沟水进行取样检测,从检测结果可知,公司所在区域箐沟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标准要求,检测数据见附件检测报告。
由以上所述监测结果,#水库水质可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项目区箐沟水可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标准要求。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地处某县#山镇,区域内无工矿企业,周围无较大的大气污染源,区域内主要为农村,居民生产活动以务农为主,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以农业生活燃料燃烧,属于无组织排放,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012年8月,某有限公司委托宾川县环境监测站对某县#药谷6000亩#三七产业化出口型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进行监测,共设置5个监测点,由监测结果可见该区域内空气环境质量能达到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监测报告见附件。
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处区域主要噪声源主要为周边村庄生活噪声及交通噪声,声环境质量良好,根据现场勘查情况,项目所处区域环境噪声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1类标准。
4.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所处山区周围地形复杂,海拔高差较大,森林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暖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优势种为#松和旱冬瓜。附近分布有少量的高山栲、桉树、合欢、桑树等乔木,各村落附近种植有桃、杏子、核桃等经济作物。灌木层高0.1-2.5m,主要为车桑子、杜鹃、小漆树等,灌草主要为紫茎泽兰、茅草、矮蒿、毛蕨菜等。
本项目区域内周围零星分布有当地农户种植的冬小麦、青荞麦及少量灌木林。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种植区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三七植株,土地利用类型为坡耕地,均为当地农户开垦的荒草地,土地利用面积为6000亩,项目种植区内主要植被类型为三七植株,项目种植区植被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差。项目区出入动物主要为鼠类、昆虫、常见鸟类为主。
项目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项目区内人为活动明显,区内生态环境以人工生态环境为主,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大。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型生态系统。项目区域周围水土流失为轻度。
5.土壤环境现状
项目海拔1950-2400m,土壤多为山地黄红壤,主要为荒地和坡耕地,地表普遍拥有5-10cm枯枝落叶及腐殖质,其下面为自然发育土层,大多数地块土层达60cm。2011年11月,项目方在项目区内取土样委托#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对项目种植区进行土壤检测。从项目区土壤检测数据可以看出,项目土壤环境较好,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详见附件检测报告。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以项目区内的#水库、比则箐、旱滩箐等为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级别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进行保护。
2.空气环境保护目标
以项目占地区内分布的上#地村、大山村、白达村等为空气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级别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12)中的二级标准进行保护。
3.声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保护目标与空气环境保护目标相同,同样为项目占地区内分布的各个村落。保护级别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2008)中的1类标准进行保护。
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以项目区内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植被、水土保持为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
5.土壤环境保护目标
以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为土壤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由于保护目标中各村落被项目区包围,方位和位置按距项目种植区最近的方位和位置表明。
表3-1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位置
保护级别
地表水环境
#水库
E,100m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
比则箐
烂滩箐
风水箐
挂桃箐
箐沟流经项目区
空气
环境
上#地村
67户,N,500m
GB 3096-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山神平掌村
5户,S,350m
#水库管理所
7人,W,100m
西舍埂村
32户,S,800m
大山村
13户,N,300m
平下地村
15户,W,400m
上躲扎村
47户,E,250m
白达村
48户,N,500m
声环境
上发大地村
67户,N,500m
GB 3095-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山神平掌村
5户,S,350m
#水库管理所
7人,W,200m
西舍埂村
32户,S,800m
大山村
13户,N,300m
平下地村
15户,W,400m
上躲扎村
47户,E,250m
白达村
48户,N,500m
生态
环境
项目区域及附近生态环境
项目周边区域和项目区域内
周围动植物不被破坏。
土壤
环境
项目区域土壤
项目区域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表四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执行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见表4-1。
表4-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 除pH值外 mg/kg)
序号
项目
二级标准
依据
1
土壤pH值
6.5-7.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
镉
≤0.30
3
汞
≤0.50
4
砷
≤30
5
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