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化学周练试题(13)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量取液体后,量筒中残留的液体要用蒸馏水洗涤并转入相应容器
B.熔融纯碱、烧碱时,不能选用石英坩埚,应该选用铁坩埚
C.蒸发结晶实验中,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D.在测量或监测温度时,温度计水银球碰到容器内壁不影响测量结果
2.某酒精检测仪是以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 H2O=CH3COOH + 4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
B.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2.24L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O2 = CH3COOH + 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 + 4e- + 2H2O = 4OH-
3.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其结构判断该含氧酸为强酸
B.O原子与H、Cl都形成σ键
C.该分子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D.该分子的电子式是H:O:Cl
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
5.有A、B两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是 :r(A)<r(B),且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的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B(OH)m 是强碱,则A(OH)m一定为强碱
B.若HnAOm是强酸,则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若B是金属,则A可能是非金属,若B是非金属,则A可能是金属
D.常温下,若B元素的氢化物是气体,则A元素的氢化物可能是液体
6.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
A. B. C. D.
7.向NaBr、NaI、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后,将溶液蒸于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
物的组成可能是
A.NaCl
B.NaCl、NaHCO3
C.NaCl、I2
D.NaCl、NaI、Na2CO3
8.质量相同的氢气,分别与足量的氧气点燃充分反应,在(1)生成液态水,(2)生成水蒸气两种情况下
A.反应(1)放出的热量多 B.反应(2)放出的热量多
C.(1)、(2)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D.无法比较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
9.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N2(g)+CO2(g)△H=﹣373.4kJ•mol﹣1.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及时除去二氧化碳,正反应速率加快
B.其它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H变大
C.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降低温度,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Al2O3粉末溶于NaOH 溶液:Al2O3+2OH- =2AlO2-+H2O
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Al3++3OH-=Al(OH)3↓
D.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1和5.4 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1,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1mol.L-1.min-1
B.0.2mol.L-1.min-1
C.0.3mol.L-1.min-1
D.0.6mol.L-1.min-1
12.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3.(2014秋•高台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电离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离平衡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B.电离平衡常数(K)与温度无关
C.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平衡常数(K)不同
D.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平衡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
14.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 mL 0.1 mol•L-1盐酸
A.③⑦⑧ B.③⑤⑧ C.①⑥⑦ D.⑤⑦⑧
15.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C.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和N2 O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H2
16.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L层电子比K层电子能量高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17.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18.已知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则甲苯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的一氯代物的种类数是
A.2种 B.4种 C.5种 D.7种
19.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足量的O2中燃烧,所消耗O2 的量相同的一组是 ]
A.乙醇、乙二醇 B.丙醇、丁醇 C.丙醇、丙烯 D.丁醇、乙醛
20.常温下,Ksp(CaSO4)=9×10-6,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溶液中,c(Ca2+)、c(SO42—)均相等
B.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SO42—)一定等于3×10-3mol·L-1
C.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
D.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
二、计算题
21.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现用足量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跟150g含MnO2的软锰矿石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制得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L。求:
(1)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2)这种软锰矿石中MnO2的质量分数
(3)化合价改变的氯元素的质量
22.成都市近年来常常发生“毒奶粉”事件。劣质奶粉制造商为牟取暴利,大大降低了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导致食用这种奶粉的众多婴幼儿严重营养不良乃至死亡。
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为氨气(化学式为NH3),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H3+H2SO4= (NH4)2 SO4
现取该奶粉样品100g,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下同)
(2)含氮元素的质量多少?
(3) 该奶粉中氮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国家标准为:每100g婴幼儿奶粉中含12g~25g。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5
参考答案
BDBCA DAADB BCAAB CCCCC
21.(1)6mol;(2)87%;(3)106.5 g。
(1)根据反应方程式,n(HCl)=4×33.6/22.4mol=6mol;(2)n(MnO2)=n(Cl2)=33.6/22.4mol=1.5mol,消耗MnO2的质量为1.5×87g=130.5g,质量分数为130.5/150×100%=87%;(3)化合价改变的氯元素转变成氯气,氯气中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1.5mol=3mol,其质量为1.5×2×35.5g=106.5g。
22.(1)0.51g(2)0.42g(3)不达标
(1)设产生氨气的质量为x
2NH3+H2SO4=(NH4)2 SO4
34 98
X 7.5g×19.6%
解得x=0.51g
(2)0.51gNH3中氮元素的质量=0.51g×14/17=0.42g
(3)含氮元素0.42g的蛋白质的质量=0.42g÷16%=2.625g,即100g该奶粉中含2.625g蛋白质,因为2.625g<12g,所以该奶粉不达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