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高一下第九课 文言散文阅读与孔雀东南飞复习 试题 2014年5月
2014高一下第九课
文言散文阅读与《孔雀东南飞》复习训练 试题
第一板块:文言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 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瓜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击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快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屡欲游,未果( ) ②复如江阴 ( )
③榜人诡云 ( ) ④余已治筇屐( )
⑤无碑碣志谁某( ) ⑥得少休憩 ( )
⑦人莫能名 ( ) ⑧余识其言 ( )
⑨自是春阴连旬( ) ⑩不能更游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辛丑秋,将之江阴 ②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B. ①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 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 ①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译文:
⑵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译文:
4.仔细阅读第三段,作者的游踪从“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过 、越峦岭, 过土坯,到 , ,到剑门。
5. 下面全都表现作者登山游览兴致的一项是( )。
①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②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
③侧足延伫,不忍舍去。 ④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
⑤遇山僧,更问名胜处。 ⑥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③⑤⑥ D. ①③⑤
6.下列对“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风飘雨洒,余与客难暂留。 B.我和同游的客人都感困惫。
C.山上僧人为我们指错了路。 D.春阴连旬,不能再游览了。
7.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 —5 题。
烟霞岭游记 赵坦
①烟霞岭,南山三长也。秀气磅礴,苍松蔚然,晨光夕曦,烟浮霞映,彩错斓谝,天成图画。其地多胜迹,而发业①难登,游者罕至。
②岁丙午孟春,友人李青湘及其从子映衡,齐志幽探,招余偕往。遂小憩石屋,指烟霞而进影焉。
③其上石磴陡削,苔华润滑,芒屦不留。行达平处,得小寺曰清修,荒寒特甚。独寺后危石一林,秀垒数仞,竹箭摇风,绿逸有致。左则嘉树青藤,深翳萦密,作帷益形。遂乃藉草静对,觉襟怀若涤,神悦心清。起绕寺右,潭得龙泉,峰为象鼻,岩曰佛手,井号上方,莫不沁洁奇幻,克肖其名。而古洞中释像②列镌,又各示我胜。
④相曲折西上,径忽线微。仰睇岭脊,境益幽异。因相与鼓勇而上。云松竦峙,疏阴凉覆,俯瞰陵峦,环青拱翠,岭耸正中,若受展谒然。他若湖光江影,越山烟渚,远近参差,相为映带。始知山深则景奇,心一则境辟,人不精进,安有得耶?俯仰久之,啸歌而下。时则斜晖欲毕,松色苍茫,烟霞在望矣。
【注】①发业:高峻的样子。 ②释像:佛像。
1.第②段中“孟春”指农历 月。
2.第①段“游者罕至”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3.对第③段“又各示我胜”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各自向我祝贺胜利。 B.又各自不尽地向我示威。
C.又各自展现出自己的佳妙。 D.又各自表现出要征服我的姿态。
4.有人认为结尾画线句是赘笔当删去,你的看法如何?请加以简述。
答:
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活 水 源 记 刘基①
①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树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②居之。
②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③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不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④。有二脊令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③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①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②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③潴(zhū):水汇积。 ④ 滑:流利。 ⑤脊令:即鹡鸰鸟。
1.第①段在介绍活水源 的同时,还突出了其 。
2.第②段作者详细描写活水源周围的花草树木和鸟虫鱼的用意是什么?
答:
3.对“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既喜爱泉水滋润清澈,又喜爱它流淌的无穷无尽。
B.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流向远处的终点。
C.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源源不断地流淌。
D.我既喜爱那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无穷无尽地流淌。
4.本文在写水清时别具匠心,请找出相关句子并作赏析。
答:
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松痴 史震林
松痴老人,家黄山。黄山产异松,常命童负餱粮,策杖信步往探松。稍佳者,辄徘徊之。入山益深松益奇。松之顶,可坐,可卧,可步,可跃;其倒枝横干,可梯,可桥,可栏。下可避雨雪,嚼其叶,甚甘。无虎豹蛇蝮害人之属,有黄帝时青猿,不易见也。其结根悬崖怪石间,不土而活,不水而润。则弃杖,攀援匍匐造之,疲且眩,卧于石,仰玩之。饥时,食餱粮,酌涧泉。粮尽,食松叶。有碧苔附松节,食之芳美。会日暮,寻山舍宿焉。弗值,就松之偃盖者,跏趺①其下,以至晓。童苦之,弗肯从。
一日,独携酒入深山,曲折迷岩壑,青猿跃其前,导之得出。至老兴益豪。胸次高旷,不婴名利,和易坦直,好善乐施。渊渊然,莫测其量也。庭外植异松百余株,朝夕觞咏。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喜吹笛,笛已,或抚琴。笛声琴韵与松籁相有无。问得异松者,虽百里访焉。购之弗获,则吹笛于其下而去。邀老人弗往,则每诡言得异松,述虚状,给老人,老人惊,遂曳杖往。因自号松痴老人,郡守额其居曰:“怀葛②遗风”。童孺妇女及贩夫佣仆,无不颂老人者。
注:① 跏趺:佛教徒修行的一种坐法。 ②怀葛:乃无怀氏、葛天氏之并称。二人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古人以为其世风俗淳朴,百姓无忧无虑。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 策杖信步往探松 ( ) ⑵无虎豹蛇蝮害人之属( )
⑶ 弗值 ( ) ⑷不婴名利 ( )
2.在下列加点词中,与“郡守额其居”中 “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倒枝横干,可梯,可桥,可栏 B.童苦之
C.庭外植异松百余株 D.朝夕觞咏
3.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松之顶,可坐,可卧,可步,可跃。 导之得出。
B.不水而润。 则吹笛于其下而去。
C.寻山舍宿焉。 虽百里访焉。
D.不易见也 和易坦直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结根悬崖怪石间,不土而活,不水而润。
译文:
(2)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
译文:
5.文中所叙述的老人的行状,特别是划线句与我们曾学到过的 所创作的嗜酒的 相似。
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别水仙花说 (明)张大复
①每冬初,必购一本着斋中,辄低回留之不忍去。今年练水李子遗我数茎,花繁叶硕,特设一静几病榻上,同卧坐者几两月。一夕,长风烈烈,雁声嘹嘹,两足如卧冰上,亟起视之,袅然相视而笑,心怜之,因移置帷中,让以茶筥①,旦起相视,更相怜也。
②顾虞美人叶不敌花,断肠草不耐秋冷,夫至于水仙花无上矣。叶如剑,茎如兰,房如黄冠,根如夜合。绿如芭蕉,然沉郁,白如轻罗,然芬泽;香如腊梅而温,如芙蓉而冽。宜冉冉风,宜溶溶月,宜睡室,宜净榻,宜咏,宜觞,亭亭叶表,森森华外,其神浮昱②而不定,絪缊③而自如。
③童子弗戒,一枝流落他所,至今为恨。距李子之相遗,今五十日矣,而色泽黯然,神情怆悴,予心悲焉,煮茶而送之。夫水之于五行,最无滓矣,又加仙焉,不亦是乎!
【注释】①筥(jǔ):盛器笼。 ②浮昱:浮光溢彩。 ③絪缊(yīn yūn):同“氤氲”。形容香气四溢。
1.“袅然相视而笑”一句饶有情味,请作分析。
答:
2. 简析第②段写虞美人、断肠草的作用。
答:
3.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两句话。
答:
4.找出不属于文章内容前后照应的一组( )
A.今年练水李子遗我数茎——童子弗戒,一枝流落他所
B.同卧坐者几两月——今五十日矣
C.辄低回留之不忍去——予心悲焉,煮茶而送之
D.花繁叶硕——色泽黯然,神情怆悴
5.阅读最后一句,用一个成语概括水仙的品格。
答:
第二板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复习训练
一、文学常识、文体常识、文化常识填空:
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______________。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________________”或简称“乐府”。
2、《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由南朝时陈朝 编选的《 》,这是继《 》、《 》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在文学史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最早的长篇 诗,与北朝乐府民歌《 》并称“ ”。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 )为诗云尔 (2)( )堂上启阿母
(3)( )何意致不厚 (4)( )何乃太区区
(5)( )感君区区怀 (6)( )女行无偏斜
(7)( )再拜还入户 (8) ( )慎勿违吾语
(9) ( )伶俜萦苦辛 (10)( )恐此事非奇
(11) ( )小姑始扶床 (12) ( )寻遣丞请还
(13) ( )逆以煎我怀 (14) ( )谓言无罪过
(15) ( )谓言无誓违 (16) ( )便言多令才
(17) ( )赍钱三百万 (18) ( )适得府君书
(19) ( )莫令事不举 (20) ( )君尔妾亦然
(21) ( )于今无会因 (22) ( )渠会永无缘
(23) ( )隐隐何甸甸 (24) ( )共事二三年
(25) ( )处分适兄意 (26) ( )始适还家门
三、选择题
1、指出句中“见”字用法与其它四句不同的一项( )
A.相见常日稀 B.君既若见录 C.渐见愁煎迫
D.府吏见丁宁 E.黄泉下相见
2、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下列各句中“相”字的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是( )
例句:誓天不相负
A.及时相遣归 B.会不相从许 C.好自相扶将
D.仰头相向鸣 E.儿已薄禄相 F. 伯乐相马
4、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现象的是( )
A.箱帘六七十 B.奄奄黄昏后 C. 逆以煎我怀
D.府吏见丁宁 E. 合葬华山傍 F. 虽与府吏要
5.下列句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 B.汝岂得自由 C.处分适兄意
D.叶叶相交通 E.本自无教训 F.寡妇起彷徨
6.选出下列加点的两个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两项是( )和( )
A.奉事循公姥 B.昼夜勤作息 C.否泰如天地
D.逼迫兼弟兄 E. 会不相从许 F.我有亲父兄
7. 选出下列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两句( )和( )
A.吾今且报府 B.且暂还家去 C.年且九十 D四体康且直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两句是( )和( )
A. 卿当日胜贵 B. 谢家事夫婿 C.交广市鲑珍 D. 逆以煎我怀
9. 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 )和( )
A.非为织作迟 B.为仲卿母所遣 C.渐见愁煎迫
D.仕宦于台阁 E.我命绝今日 F.杂彩三百匹
四.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
2.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译文:
3.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译文:
五.简答题
1. 试分析”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用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答:
2.“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段描写刘兰芝的“严妆”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
4.分析该诗尾声“化鸟双飞”这段情节有何作用?
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