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装置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取光导纤维
B.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漂白纸浆还可用于杀菌消毒
C.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浊液<胶体
C.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化剂,反应中被氧化
4、 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硅是构成岩石和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②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
③水玻璃可用作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④制玻璃和水泥均需要石灰石作为原料
⑤高纯度的硅除了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外,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⑥硅胶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和袋装食品的抗氧化剂
A. 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⑥ D.全部
5、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因此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小苏打是制作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6、 下列可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氢硫酸 ③氯水 ④酸性高锰酸钾 ⑤品红溶液 ⑥氯化钡.
A. 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7.8 g Na2O2与H2O完全反应时,有0.1 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B. FeCl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利用此反应可检验Fe2+
C. 用浓盐酸酸化KMnO4溶液以增强其氧化性
D. 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8、 下列各组物质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 Na2CO3溶液与HCl溶液 B.AlCl3溶液与NaOH溶液
C.KAlO2溶液与HCl溶液 D.Na2SiO3溶液与HCl溶液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3H2O=3I2+6OH-
B.FeSO4溶液中加入酸性H2O2溶液:Fe2++2H2O2+4H+=Fe3++4H2O
C.Cl2和水反应:Cl2 + H2O =2 H++Cl- + ClO-
D.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硫酸、双氧水:2I-+2H++H2O2I2+2H2O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船舶的外壳装上锌块可防止其发生电化学腐蚀,叫作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干燥剂,能干燥氢气、硫化氢、氨气等气体
C. FeCl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Fe2O3
D. 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CuCl2溶液和MgCl2溶液分别得到单质Cu和Mg
11、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烧杯中的FeCl2溶液中 ②过量氨水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NaHSO4溶液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A.①③④⑤ B.只有①④ C.只有③④⑤ D.只有②③④⑤
12、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置以下溶液:①NaOH ②AgNO3 ③Na2CO3 ④FeSO4
⑤KI ⑥NaCl ⑦Na2SO3不会使配置的溶液变质的是
A.全部 B.②④⑤⑥ C.②⑤ D.⑥
13、下列物质①氢氟酸②浓硫酸③烧碱溶液④Na2CO3固体⑤硝酸⑥石灰石,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SiO2反应的有
A.①② B.全部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SO2: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B.除去Cl2中混有的HCl:用饱和食盐水洗气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铜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周期表中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其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熔沸点逐渐升高
B. 分别在Na2CO3和NaHCO3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能鉴别这两种物质
C. 向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溶液不褪色。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15、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物质:①FeCl3;②Fe2O3;③Cu(NO3)2;④KCl,铜粉溶解的是
A.只有①或② B.只有①或②或④
C.只有①或②或③ D.上述任意一种
16、 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发生如下反应:3Fe3O4+28HNO3=9Fe(NO3)x+NO↑+14H2O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中Fe(NO3)x的为2 B.反应中每生成0.1mol还原产物,就有0.6mol电子转移
C.稀HNO3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部分被氧化
17、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 ②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
③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④在c(H+)=1.0×10-1mol-L-1的溶液中:Na+、S2-、AlO2-、SO32-
⑤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HCO3- ⑥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A.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⑥ D.全部
1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足量硫化氢气体通入硫酸铁溶液中:H2S+2Fe2+=2Fe3++S↓+2H+
B.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3Fe+8H++2NO3=3Fe2++4H2O+2NO↑
C.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Al+4NH3.H2O=AlO2+4NH4+2H2O
D.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aHSO4在溶液中反应:Ba+OH+HSO4-=BaSO4↓+H2O
19、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e-Fe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2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中:K+、Na+、CO32-、NO3-
B.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的溶液中:Cu2+、Fe2+、SO42-、NO3-
D.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Na+、K+、Cl-、SO42-
21、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O22-+2H2O==O2↑+4OH-
B.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C.向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D.次氯酸钠与Fe(OH)3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2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 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
B. 用FeCl3溶液腐蚀铜板制印刷电路板:2Fe3++Cu=2Fe2++Cu2+
C.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制Al(OH)3:AlO2-+CO2+2H2O=HCO3-+Al(OH)3↓
D.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离Al2O3与Fe2O3混合物可以采取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将Fe(OH)3放入表面皿中,加入足量盐酸,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Fe2O3
D.Al(OH)3中混有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24、取一定量的铝土矿(含Al2O3、Fe2O3、SiO2)样品,放入盛有200 mL H2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 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H2SO4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 B.2mol/L
C.3mol/L D.4mol/L
25、 有关下列离子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NH4+ +OH-NH3↑+H2O
B.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的反应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
C. FeBr2与足量的Cl2反应为:2Fe2++2Br—+2Cl2=2Fe3++Br2+4Cl—
D. 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2MnO4—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26、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1KNO3溶液:H+、Fe2+、SCN-、SO42-
B.中性溶液:Fe3+、K+、Cl-、SO42-
C.c(H+)/c(OH-)=10-10的溶液:Ba2+、NO3-、Cl-
D.c(ClO-)=1.0mol·L-1的溶液:Na+、SO32-、S2-、SO42-
27、 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2发生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2+SO2+2H2O2HBr+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r2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 B.SO2在反应中被还原
C.Br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1mol Br2在反应中得到2mol电子
28、将放入0.1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片,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则反应后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4:3 C.3:8 D.3:4
29、400mL某溶液中含有0.1mol Fe2+、0.2mol 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反应完全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A.0.4mol·L-1 B.0.6mol·L-1 C.0.8mol·L-1 D.1.0mol·L-1
二、非选择题
30、 下图中所涉及的A、B、C、D、E、F和G等都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物质。其中,B、E为金属单质,D为气体。反应①②是置换反应,反应①②③均在高温下进行。A为常温下最常见的液体,C有磁性,E、F既能溶于NaOH又能溶于HCl。
1.C的化学式 ,C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反应③化学方程式 ;
E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对应离子反应方程式 ;
3.G溶液中加入酸性的H2O2溶液后变黄色,对应离子反应方程式 ;
4.纯净G的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检验方法 ;
向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F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 已知X、Y均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几种物质间有以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X 、Y 、C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32、 某学生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
3.C装置的作用是 。
4.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质是( ) 。
A.食盐 B.纯碱 C.烧碱 D.食醋
33、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到2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 5 mol • L-1的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求:
1.原合金中Mg的质量 g;
Al的质量 g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一、 选择题答案
CBDBB BCDDC DDDBC DDBBD BBCAB CDDD
二、非选择题答案
30
答案: 1.Fe3O4, Fe3O4+8H+2Fe3++Fe2++4H2O
2.8Al+3Fe3O4 9Fe+4Al2O3; 2Al+2OH-+2H2O2AlO2-+3H2
3.2Fe2++H2O2+2H+2Fe3++2H2O
4.氯化亚铁溶液亚铁离子的检验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31
答案: 1.Cl2;SO2;FeCl3
2.;
解析: 与硝酸酸化的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中含;与盐酸酸化的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中含;又根据、均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能与反应,则为,为,为,为,为。
32
答案: 1.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
2.2Cl2 + 2Ca(OH)2 CaCl2+Ca(ClO)2+2H2O
3.吸收多余的CI2,防止污染空气
4.D
33答案: 1.m(Mg)=4.8g m(Al)=2.7g(计算过程见【解析】)
2.4mol·L-1 (计算过程见【解析】)
解析: 1.由图可知,11.6 g是Mg(OH)2沉淀的质量, (19.4-11.6)g是Al(OH)3沉淀的质量。根据Mg~Mg(OH)2可知,m(Mg) =11.6 g×=4.8 g;根据 Al~Al(OH)3可知,m(Al)=(19.4-11.6) g ×=2. 7 g。
2.当K(NaOH) =160 mL 时,分别以Mg(OH)2、Al(OH)3的形式存在,此时溶液中n(Cl-) =n(Na+) =0.16 L×5 mol • L-1 =0.8 mol,所以c(HCl)=0.8mol/0.2=4mol • L-1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