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588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研究周莹(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摘要:以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战前军粮筹备、战时军粮供给对战争的影响。认为粮食对根据地的选择有制约作用;军粮补给状况是交战双方制定相应征讨策略的重要依据;军粮供应危机的化解是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十六国时期,征战双方在军粮问题上展开的一系列颉颃,展现了军粮在战争中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关键词:十六国时期;战争;军粮中图分类号:K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14(2024)01-0071-06AStudy of Military Rations in the Wars of th

2、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ZHOU Ying(School of Histor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2,Anhui,China)Abstract:The issue of military rations in the wars of th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is specificallyembodi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military rations before the war and the supply of military rations and

3、as-sistance during the war,which deeply affected the direction of the war.Military food constraints werebased on the choice of locations.Both sides of the war would also formulate their own strategies of con-quest in response to each other s military supply situation.The resolution of the crisis of

4、military foodsupply was the core of whether the war could be won or not.Aseries of confrontations between the war-ring sides on the issue of military rations in th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demonstrated the complexityand richness of military rations in war.Key words:Sixteen Kingdoms period;war;milita

5、ry rations历史学研究收稿日期:2023-11-06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SK2021ZD0019)。作者简介:周莹(1992),女,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是汉唐大一统盛世之间的一个乱世,政权更迭频繁,南北分裂,东西对抗。士庶、胡汉、胡胡矛盾杂糅,加剧了战乱局面。在这一时期,往往一场战争就决定了政权的兴亡和整体形势的走向。影响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军粮问题尤为重要。军粮的补给和运输是军队后勤保障的核心,是战争的物质保障,也是军队保持勃勃生机的生命线。十六国时期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在中原集中建立政治体的时期,战

6、争冲突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学界对这一时期战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典型战争、著名战役,如秦晋淝水之战、燕魏参合陂之战、燕晋枋头之战等,研究内容涉及战争的性质、进程、成败原因、兵力、地望、族际政治与战争的关系、国家间的互动、战争与整体政局的关系等1-5。对军粮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见于屯田制、后勤保障、军粮转运制度和职官、漕运、粮仓、粮储制度、骑兵建设等方面6-14,专门针对战争中军粮问题的研究则较为少见。故本文以十六国时期具体战争中的军粮问题为核心,考察军粮作用于战争过程的复杂性,揭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军粮问题的代表有戴卫红,但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孙吴,如 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直”、“廩”简及相关问题初探,

7、载 简帛研究二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51-267页;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军粮调配问题初探,载 简帛研究二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4-224页。2024年1月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an.2024第39卷 第1期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Vol.39 No.1.示军粮对战争的影响。一 战前军粮储备与根据地的选择军粮是战争的物质保障,在战前做好军粮储备工作十分重要。羯族石赵政权谋划北伐鲜卑慕容前燕治下的昌黎时,准备从海道出发,于是“遣渡辽曹伏将青州之众渡海,戍蹋顿城”,因无水而退戍海岛,同时运谷三百万斛作为军粮,“又以船三百

8、艘运谷三十万斛诣高句丽,使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众万余屯田于海滨”152768。后来准备再次伐燕时,“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以备征军之调”152770,足见石赵对军粮问题的重视。氐族君主苻坚伐晋时,“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颖”152917。淝水之战后,鲜卑慕容冲与苻坚在关中互攻,兵众甚盛。羌族姚苌趁机进屯北地,“厉兵积粟,以观时变”152966。支持姚苌的关陇豪杰随苌征伐,除提供兵力援助外,还“供继军粮”152968。后秦宗室姚硕德讨伐后凉时,“节粮积粟,为持久之计”,吕隆惧怕而投降152982。后秦在讨伐赫连勃勃前,姚兴遣安远将军姚详及敛曼

9、嵬、镇军彭白狼分督租运军粮152993。军粮储备是战争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所以控制或者焚烧敌军军粮成为战争中一种常见现象或谋略。鲜卑慕容皝入侵石赵时,率骑二万出蠮螉塞,长驱至蓟城,渡武遂津,入于高阳,“所过焚烧积聚”152821。刘裕屯聚芍陂,欲侵后秦。姚兴召其尚书杨佛嵩谓之曰:“吴儿不自知,乃有非分之意。待至孟冬,当遣卿率精骑三万焚其积聚。”嵩曰:“陛下若任臣以此役者,当从肥口济淮,直趣寿春,举大众以屯城,纵轻骑以掠野,使淮南萧条,兵粟俱了,足令吴儿俯仰回惶,神爽飞越。”152995-2996正因为战前会有军粮储备,所以交战双方也会从军粮储备来窥探敌国的战争意图。前燕使者从前秦返回后,由“扬

10、兵讲武,运粟陕东”认为前秦是在为侵燕做军事准备。但慕容评妄自尊大,不设防备152854。随后前秦出兵,从关中到河北路途遥远,君主苻坚在王猛出征前为解决后顾之忧,“敕运漕相继”152891。根据地的产粮数量直接影响军粮储备,因而选择何地作为驻地十分关键。东晋将领桓冲在荆州时,从江陵南据上明,也就是从江北到江南,一方面是为了躲避苻坚锋芒,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上明“田土膏良,可以资业军人”。为了更好地应对前秦入侵,做好粮食准备,东晋朝廷还“岁运米三十万斛以供军资,须年丰乃止”151951。军粮问题还使胡族统治者无法以江淮为根据地。石赵建国河北前,曾南下江淮,但因路途遥远、不适应南方气候、军粮供给困难等

11、问题,最终实施了以河北为根据地的战略转向。石季龙讨伐寿春,东晋曾以军粮作为诱饵,败季龙于巨灵口。石季龙和石勒退兵时,由于东晋已提前做好了坚壁清野的工作,导致石军“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在北返途中,为便于行军,“乃焚辎重”,但剩余军粮则一直携带,“裹粮卷甲”,应是考虑到由此北上还有很长的距离,同时也是为了不留粮以资敌。至枋头打败晋将向冰后,石勒才“因其资,军遂丰振”152713-2717,有了侵入河北的物质保障。石勒到达北方后,亟需寻找稳定的根据地。其谋臣张宾谏言定都河北襄国时,提出“广运粮储”为大业奠基,得到了石勒的肯定。随后张宾分析西晋势力刘琨、王浚可能会趁襄国“城池未固”“资储

12、未广”来入侵,主张在襄国附近的广平诸县“收掠野谷”以做好防备。后来冀州诸郡县壁垒降附石勒,“运粮以输勒”。可以说,石勒在襄国立国初期,始终重视军粮问题。不久王浚果然来伐,石勒担心敌众我寡,“内粮罄绝”,便联合部下制定方略,选择主动出击,擒拿王浚势力最精锐的段就六眷,最终顺利化解危机。可见,即便做好了粮食储备,但如果困守孤城,没有外部援助,一旦对峙过久,很有可能因内部粮食匮乏而失败。石勒正是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及时采取对策,才化险为夷152717-2719。石赵的历史表明,政权根据地确立初期往往伴随着军事行动,因此统治者必须提前规划军粮储备以应敌。二 根据双方军粮补给情况制定征讨策略军粮问题的重

13、要性凸显在征战者可通过综合判断敌我双方军粮情况以及补给路线,来确定征讨策略。如前秦宗室苻双在秦州叛乱,苻坚一开始派出的将领杨成世为双将苟兴所败,后来王鉴、吕光继续征讨苻双。王鉴建议速战,吕光则认为“兴初破成世,奸气渐张,宜持重以待其弊。兴乘胜轻来,粮竭必退,退而击之,可以破也”,二十天后,苟兴果然退兵。随后,吕光再次从军粮问题着眼,敏锐地指出苟兴退却的目的是补给军粮,目标是攻下榆眉,“揆其奸计,必攻榆眉。若得榆眉,据城断路,资储复赡,非国之利也,宜速进师。若兴攻城,尤须赴救。如其奔也,彼粮既尽,可以灭之”,果断率军追击,最终大败苟兴153053-3054。后凉氐人吕隆被沮渠蒙逊围攻时,遣72咸

14、阳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使求救于秃发利鹿孤。利鹿孤尚书左丞婆衍崘认为“姑臧饥荒残弊,谷石万钱,野无青草,资食无取。蒙逊千里行师,粮运不属,使二寇相残,以乘其衅。若蒙逊拔姑臧,亦不能守,適可为吾取之,不宜救也”。傉檀则以姑臧地位重要,不宜使蒙逊据之,主张迅速出兵,军队还未到达姑臧,蒙逊就已经退兵153147。婆衍崘从蒙逊军粮补给困难预判了蒙逊的退兵行为,反映了其对军粮问题的洞察。后秦遣姚硕德攻占河西姑臧,河西地方势力沮渠蒙逊欲遣使投降硕德,但最终采纳了其弟沮渠挐“硕德粮竭将还,不能久也”的建议,不向硕德投降153192-3193。北魏攻中山前,燕军商讨对策。中山令晆邃认为魏军多骑兵,携带军粮少,应

15、该令郡县聚千家为一堡,坚壁清野,魏军资食得不到补充,很快就会退兵。尚书封懿则主张魏师兵盛,百姓就算聚粮集兵也不足以自固,反而会给敌军提供口粮,应该重点在潞川关塞阻击敌军。最后慕容麟采取了第一种建议,“修城积粟,为持久之备”153094。后北魏进攻燕邺城,慕容青将其击败,准备乘胜追击,别驾韩陈述魏不可击的四个理由和燕不宜动的三个理由,建议“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散军靡资,攻则众旅多毙”,最终被主帅慕容德采纳。韩正是掌握了敌人军粮补给的困难性和己方包括粮食在内的综合情况,从而为慕容德在战争中采取进一步行动提供了指导。后来慕容麟再次分析形势,“虽粮储素积,而城大难固,且人情沮

16、动,不可以战”,建议趁魏军未至,南渡据滑台,聚兵积谷,伺机而动。慕容德南迁滑台,再迁广固,建立南燕,延续了燕国国祚153162-3163。军粮补给至关重要,如果被敌军切断粮道,则会陷入危机;但提前做好防止粮道被截断的准备,则会提高胜算。前秦苻坚派苟苌、姚苌、梁熙等人兵分两路讨伐河西前凉152898。清石津和石城津是金城河段两个重要的军事津渡,清石津位于庄浪河入河口处,石城津位于湟水入河口处。当时前秦的进军路线是梁熙率兵攻下清石津后占据河会城;苟苌则从石城津渡河攻占石城,之后再同梁熙攻陷庄浪河的缠缩城,继而北上攻下清塞。两军的交战线从金城河向北推移到洪池岭,直至凉州姑臧。苟苌渡河后的行军路线可能

17、有两条:一条是沿黄河东行至河会城,沿着庄浪河谷北行;一条是沿湟水西行,至大通河与湟水交汇处的小晋兴城,再往北至缠缩城。学人考证苟苌选择了后一条路线,因为此路线既可清除金城河北岸的前凉兵力,又可保证后方安全,防止敌军反攻16。此说甚是。因为在苟苌渡河前,凉广武太守辛章、晋兴相彭知正、西平相赵疑谋划,认为据守石城津的马建必会降秦,一旦降秦,则金城河北岸、庄浪河流域的广武郡,尤其是湟水流域的晋兴、西平二郡,会即刻暴露在秦军面前。所以他们商定,为防万一,待秦军渡河后,集合三郡精卒,“断其粮运,决一朝之命矣”153251-3252。在“断其粮运”的谋划中,晋兴郡作用极为重要,其郡治就位于大通河与湟水交汇

18、处的小晋兴城,如果苟苌渡河后直接向东再向北进入庄浪河谷地,则前凉晋兴、西平二郡精兵就会对其从后方进行包抄,与北面的广武精兵南北夹击苟苌,再断其粮食补给。但从后续战争进程来看,凉军溃败速度飞快,这一方案未能执行,这也从侧面证实苟苌选择了第二条进军路线,提前做好了防止敌人从后方包抄、截断运道的准备。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辛章、彭知正等人截断粮道的谋略有其合理性。前赵时,关陇处于屠各刘氏统治之下。前凉汉人政权统治者张骏派兵攻讨陇右秦州诸郡,刘曜派其子刘胤领兵出征。凉赵双方对峙于沃干岭。凉军方面,武兴太守辛岩与将领韩璞发生分歧,辛岩主张速战速决,韩璞根据星象以及刘曜东部被石勒牵制的情况,决定实行持久战,

19、结果七十余天后“军粮竭”。刘胤派将领率亲御郎二千骑“绝其运路”。与此同时,赵军亦“粮廩将悬,难以持久”。统将刘胤根据这一情况以及辛岩往金城督运粮食、凉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果断出兵袭击辛岩。凉军军粮得不到补充,韩璞所率军队不战自溃。刘胤乘胜追击,渡河,河西大震。沃干岭之战,从兵力来说,前凉“握众数万,藉氐羌之锐”,十倍于赵,如果速战速决,本有充足的胜机,但因为将领分歧以及错误进行持久战,导致军粮补给不足,军心动摇,“羌胡皆叛,不为之用”152234。此战生动地体现了军粮对于战争成败的重要作用,同时反映了抓住敌军军粮补给问题制定进攻策略的必要性。三 战时军粮供给对战争成败的影响(一)粮食供应危机的化

20、解是取胜的关键战争中如果两军对垒时间很长,则极有可能出现军粮危机,而军粮危机的化解是取胜的关键。十六国初期,李特、李流率领六郡流人入蜀时,曾与罗尚相持,“三蜀百姓并保险结坞,城邑皆空,流野无所略,士众饥困”。涪陵人范长生率千余家保据青城山,罗尚参军徐舆建议拉拢长生,共伐李流,罗尚不许。徐舆降归李流,并劝服长生等人“资给流军粮”,使李流军势复振153030。后李骧攻犍为时“断尚运道”,导致“尚军大馁”,罗尚委城夜遁。犍为是蜀西第1期周 莹: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研究73门户,攻下此城后,君主李雄顺利攻占成都153035。总之,李氏最终占据成都,全赖截断敌军粮道以制造困境和范长生供给军粮以化解

21、危机。晋末愍帝在关中被屠各刘曜围困时,曾请河西凉州刺史张寔前来救援。张寔在接到诏书后,派兵东赴国难,将领韩璞行至南安时遭遇羌人拦截,相持不下,“粮竭矢尽”,幸有从金城而来的援兵,配合夹击羌人,才脱离困局152229。淝水之战后,苻坚返回关中与慕容冲对峙,双方为争夺粮食战于骊山。虽然最终结果是苻坚战败,但一开始苻坚却能占据上风,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关中堡壁三千余所,推平远将军冯翊赵敖为统主,相率结盟,遣兵粮助坚”152926。后秦时,赫连勃勃入侵,岭北兵患成为困扰后秦的顽疾。在秦夏对峙中,后秦因“租运不继,三军大饥”。秦将尹纬斩杀本应供奉军粮的辅国弥姐高地、建节杜成等诸部豪帅以示惩戒,“诸部大

22、震,租入者五十余万”,得到军粮补给后的秦军复振,赫连勃勃大惧,弃众逃走152978。(二)粮运不继导致的战败十六国时期的战争中,常常出现因被敌军切断运道、截取粮援,或坚壁清野而粮尽败退的情况。成汉君主李寿遣镇东大将军李奕征牂柯时,牂柯太守谢恕保城不战,最终李奕粮尽引还153045。晋末屠各刘曜进攻关中,时“北地饥甚,人相食噉”,汉国将领刘雅拦截了羌酋大军须的粮援,导致北地陷落152672-2673。刘曜进攻陈仓,陈仓守将杨曼、王连以“粮廩既少,无以支久”,决定出城背水一战,后被打败152685。桓温北伐前秦时,第一次从江陵、襄阳北上征讨关中。一路顺利进军至灞上,但前秦君主苻健芟苗清野,导致桓温

23、“恃麦熟,取以为军资”的计划落空,最后只能草草收兵,“收三千余口而还”152571。前秦寇蜀,晋梁州刺史杨亮、益州刺史周仲孙奔退,桓冲使毛穆之督梁州之三郡军事,戍巴郡,以穆之子穆球为梓潼太守。穆之与球共同讨伐苻坚,至巴西郡,因为“粮运乏少,退屯巴东”152126。前燕慕容驎攻秦博陵太守王兖,王兖“粮竭矢尽”,郡功曹张猗逾墙降驎152944。后秦与北魏对峙河东,秦将姚平在“粮竭矢尽”后,率领麾下三十骑赴汾水而死,狄伯支等四万余人被北魏俘获152982。后秦杏城守将姚详为赫连勃勃所迫,粮尽出奔时被执152995。姚苌进攻新平,苻坚新平守将在“粮竭矢尽,外救不至”后投降152926。后秦围困姑臧,吕

24、超劝吕隆投降的理由是“今连兵积岁,资储内尽,强寇外逼,百姓嗷然无糊口之寄,假使张、陈、韩、白,亦无如之何!”153070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五胡政权与东晋的战争局势往往因军粮补给问题而发生改变。由于战线过长,地形复杂,因此不管是十六国政权南下,还是东晋北上,都面临着军粮补给困难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否解决往往关系战争成败。东晋太和四年(369),桓温北伐前燕,郗超以路途遥远、汴水浅、运道不通而持反对意见。但桓温执意北伐,领军自济入河。郗超又指出运道问题,如果前燕固守邺城不战,一旦对峙到秋冬,船道不通,晋军就会缺乏资储补给,再加上南方将士不适应北土的寒冷,不如屯兵河济交汇处,“控引粮运,令资储充备

25、,足及来夏”。桓温仍旧不听,执意出兵151803。晋军一路顺利进军至枋头。在后勤保障上,桓温提前安排袁真伐谯梁,开石门以通运。袁真虽然平定了谯梁,但未能开通石门。鲜卑慕容德屯守石门,“绝温粮漕”,同时派豫州刺史李邦率州兵五千“断温馈运”。桓温频战不利,且“粮运复绝”,乃“焚舟弃甲而退”。慕容德派遣劲骑四千埋伏于襄邑,与慕容垂夹击桓温,桓温大败。桓温归罪于袁真,袁真叛晋,先归降前秦苻氐,尔后又改降前燕慕容鲜卑152576。从这次战争中,可以看到军粮供应决定战争成败。桓温未能提前布置军粮补给危机的应对措施,前燕则致力于断桓温粮运,是预见了桓温远上北伐必定面临军粮危机。而袁真的结局,说明负责军粮的官

26、员如果保供不及,也会被事后追责。后秦末年,刘裕伐秦,秦并州牧姚懿趁机叛乱,“欲运匈奴堡谷以给镇人”,也就是他所镇守的蒲坂。平阳太守姚成都谴责其叛乱行径,并说:“此镇之粮,一方所寄,镇人何功?而欲给之。”匈奴堡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为匈奴部族聚居之地,为后秦平阳郡郡治和军将镇所17。姚成都控制匈奴堡,不支持姚懿叛乱,自然不会给他粮谷。不仅如此,成都还“宣告诸城,勉以忠义,厉兵秣马,征发义租。河东之兵无诣懿者”153013。总之,姚成都控制军粮,遏制局面,姚懿得不到军粮补充,最终叛乱以失败告终。四 征战双方在军粮问题上的颉颃对战双方在军粮问题上的颉颃,成为两军对战能否胜利的关键。晋末屠各刘曜进攻长安

27、时,索綝与麴允二人固守长安城未央宫的军事据点小城18,岭北主要指陇山和子午岭之间、关中西北泾河上游以安定为中心的地区。参见牛敬飞 十六国时期“岭北”地望综论,载 西北民族论丛 2017年第2期,第63-78页。74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形势危急。胡崧在外抵抗刘曜,灵台之战后,为与索、麴二人争功,没有乘胜进攻,而是屯兵渭北槐里,导致长安“城中饥窘,人相食,死亡逃奔不可制”。胡崧弃长安于不顾,晋愍帝君臣困守孤城,粮食问题加剧了局势的严峻性。愍帝无奈之下,派侍中宋敞往刘曜处,准备投降。索綝扣押宋敞,派其子出行,对刘曜说:“今城中食犹足支一岁,未易可克也。若许綝以车骑、仪同、万户郡公者,请以城降。”

28、索綝为了一己私欲投降刘曜,固然有违大义,但他以城中粮食可以支撑一年的谎言作为谈判资本,反映了军粮问题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即军粮的多少能够影响对峙双方的心理,决定战争的走向。刘曜不屑索綝所为,说:“帝王之师,以义行也。孤将军十五年,未尝以谲诡败人,必穷兵极势,然后取之。今索綝所说如是,天下之恶一也,辄相为戮之。”随后,刘曜对索綝所说粮食问题做出回应:“若审兵食未尽者,便可勉强固守。如其粮竭兵微,亦宜早悟天命。”151651-1652可以说,刘曜对胜利的自信来源于对长安城内粮食资源的判研。愍帝投降刘曜前,曾下诏书给主持凉州政局的张寔,鼓励他协助琅琊王司马睿共济时难,并向他诉说了投降缘由,“外救不至,

29、粮尽人穷”152228。可见,粮食供应困境是愍帝最终投降刘曜,也是刘曜攻下长安城的核心因素。洛阳之战是前赵由盛转衰的重要战役。当时前赵与后赵已经东西对峙多日,“百日不克”,军府僚属程遐等人认为“金庸粮丰”,且刘曜悬军千里,后勤补充肯定存在问题,不可能攻下洛阳,主张实行持久战。石勒与徐光等人重新讨论,认为刘曜“师老卒殆”,且万一洛阳失守,必定威胁统治核心河北的安全,最终决定主动出击,一战而擒152744。从这里可以看出,并不是粮多就能片面地执行持久战以困敌,还需要考虑执行持久战的成本和代价,有时速战速决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前秦苻丕围攻襄阳时,有“十倍之众,积粟如山”,苟苌建议“掠徙荆楚之人内于许

30、洛,绝其粮运,使外援不接,粮尽无人,不攻自溃”,即实行长久困敌战。苻丕一开始采纳了这一意见,但远在长安的朝廷御史中丞李柔认为苻丕“师老无功,请征下廷尉”,苻丕及其部众惧怕被惩罚,遂放弃原先的战术,仓促发起攻城战,最终顺利攻占襄阳152900。襄阳之战反映出适时结束困敌战,亦可以减少自我消耗。前燕攻占河北时,冉魏臣子决定挟传国玺归顺东晋。传国玺是正统和皇权的象征,自西晋灭亡后先后在前赵、后赵、冉魏出现。东晋派遣的援助冉魏的濮陽太守戴施在交通要道棘津阻止携带传国玺南下的侍中缪嵩、詹事刘猗,以“天子闻玺已在吾处,信卿至诚,必遣军粮厚相救饷”为由,将传国玺控制在手中,又“使督护何融迎粮,阴令怀玺送于京

31、师”152797。戴施作为援魏力量,如果任由冉魏官员挟传国玺南下归晋,无异于将自己推向失职的境地,而掌握传国玺则会立有大功。值得注意的是,戴施作为军将,非常熟悉军粮的重要性,所以他说“天子闻玺已在吾处,信卿至诚,必遣军粮厚相救饷”,可谓把握住了冉魏的核心诉求,从而轻易得到了传国玺。而以迎粮为幌子,将传国玺送往东晋,亦是这一理由的合理延续。在这里可以看到军粮在影响战争成败之外的更多复杂面相。前秦伐晋,苻融攻陷寿春。晋援军龙骧将军胡彬退守淮水北岸的硤石山,被秦军包围,粮尽。与此同时,支援胡彬的谢石等人也被秦军所阻,双方对峙于淮河支流洛涧。胡彬为了迷惑秦军,“扬沙以示融军”,又伪装粮食很多的样子,暗

32、中遣使告洛涧守将谢石“今贼盛粮尽,恐不见大军”,但使者被苻融虏获。苻融掌握这一情报后,以“贼少易俘”劝驻守后方项城的苻坚速进灭敌。苻坚唯恐谢石逃跑,于是不等大军集合,就以轻骑八千赶赴前线。苻坚派东晋降将朱序劝说谢石投降,但朱序透露了前秦大军还未全部到达的消息,东晋将领果断出击,攻下洛涧152917。洛涧之战,反映出粮食问题对战争影响的复杂性。如果不是胡彬派去的将领被苻融截获,苻坚未必会着急出兵,东晋极有可能因粮食补给不足而败退。淝水之战后,羌族姚苌与苻坚争衡于关中,关陇地区的族际政治围绕着苻、姚之间的权力竞争展开19。苻坚与姚苌对战于北地,苻坚不仅使护军杨璧率游骑三千切断姚苌奔逃路线,还使右军

33、徐成、左军窦冲、镇军毛盛等断其运水之路。冯翊游钦因前秦兵败淝水而叛秦,遣军运水及粟馈赠姚苌,但是被杨璧截获。姚苌又遣其弟镇北将军尹买率劲卒二万决堰,但也被秦将窦冲败于鹳雀渠。至此,姚军陷入极端的困境,人有渴死者。幸而天降雨水,苌军大振152921。军粮问题实为北地之战的要害,苻坚汲汲于困死姚苌,姚苌则力图突破后勤困境。晋末刘裕讨伐后秦,将领檀道济与秦将姚绍激战于潼关。姚绍留姚鸾守险,自己则拟“绝道济粮道”:“道济等远来送死,众旅不多,婴垒自固者,正欲旷日持久,以待继援耳。吾欲分军迳据闵乡,以绝其粮运。不至一月,道济之首可悬之麾下矣。”但当时第1期周 莹: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研究75晋军攻

34、势十分猛烈,因而部将胡翼度提出另一个难题,“军势宜集不可以分,若偏师不利,人心骇惧,胡可以战!”遣军绝敌粮道,确实容易造成兵势分散,姚绍听取了这一建议。后姚赞屯河上,遣恢武将军姚难运蒲坂谷以给秦军,至香城,为刘裕军所败。后姚绍遣左长史姚洽及姚墨蠡等率三千骑屯于河北之九原,“欲绝道济诸县租输”。东晋将领沈林子又败姚洽于河上。从双方形势看,秦军两次欲绝晋军粮道而不得。最终檀道济攻灭姚鸾,占据潼关,顺渭河西走,顺利攻占长安153014-3017。在这场战争中,虽然后秦将领注意到截断敌军粮道的战术,但因为兵力问题又放弃了,说明战争需要整体考量,截断敌人粮道需要有充足的军力支持。刘裕讨伐南燕时,南燕臣子

35、公孙五楼分析对策,认为上策是进驻大峴,阻止刘裕大军前进,再遣兖州之军援山东下,使敌军腹背受敌,同时派骑兵循海南下,绕道敌军后方,绝其粮运;中策是依险自固,留够资储,“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无所资”,坚壁清野;下策是使敌入大峴,出城与敌交战。三策中,上中策都提到了军粮问题。但君主慕容超自觉“今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峴,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践之,此成擒也”,又认为“青苗布野,非可卒芟”。既不肯阻守大峴,利用地理形势阻止敌人入侵,又不肯坚壁清野,从军粮上制衡敌军,最终导致了南燕的灭亡153181。五 结语综上,十六国时期战争中的军粮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战前军粮储备

36、,军粮制约根据地的选择;二是根据双方军粮补给状况制定征讨策略;三是军粮供给影响战争成败;四是征战双方在军粮问题上的颉颃。战前军粮储备是战争展开的物质保障,五胡政权在发动战争前,大多会做好军粮准备。军粮关涉军人温饱问题,影响战斗力的发挥。正因为如此重要,在十六国的战争中可见到焚烧敌军粮储以及通过双方储粮情况预测对方战争意图的情况。统治者也倾向于选择粮食产量丰富的地区作为根据地。石赵君主羯胡受地理、气候和军粮补给问题制约,从江淮重返回河北,最后选定襄国为根据地后,汲汲于积粟固城,以防止敌人入侵,就是一个生动证明。军粮供给危机的化解事关战争成败。由此通过掌握敌方军粮供给情况可以为采取相应征讨行动提供

37、指导。运道是保障军粮供给的交通要道,截断敌军运道、制造军粮困境在十六国中战争中为常见的战术,由此出现因军粮供给危机而导致的战败比比皆是。军粮问题在十六国战争中的表现还有交战双方围绕此而展开的斗争和颉颃直接决定了战争成败,屠各刘曜进攻西晋长安、淝水之战后苻坚和姚苌的对抗、刘裕灭后秦和南燕等均体现了这一点。此外,以军粮为幌子达到其他目的的事例则反映了十六国战争中军粮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参考文献:1崔明德,赵志坚.建国以来关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11):7-16.2张承宗,孙中旺.枋头之战与南北政局J.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3):37-44.3姚宏杰.

38、参合陂之役前燕魏关系略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27-130.4张文平.燕魏参合陂之战地望新考J.历史地理研究,2019(2):135-144.5周莹.前秦族际政治与淝水之战J.历史教学问题,2020(3):23-28.6黄惠贤.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24-32.7童超,主编.中国军事制度史 后勤制度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8罗新.吴简中的“督军粮都尉”简J.历史研究,2001(4):168-170.9李永生.度支校尉与西晋军粮转运制度J.江西社会科学,2022(3):139-149.10马

39、晓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与管理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9-63.11顾琳.六朝时期建康的仓库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4):32-37.12戴卫红.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孙吴时期的仓J.史学月刊,2014(11):93-106.13韩国河,王祖远.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N.光明日报,2022-10-10(14).14李硕,蒋爱花.十六国北朝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M/奇文瑛,主编.民族史研究:第11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39-55.15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6王蕾.从清石津到广武梁:中古时期黄河金城河段津梁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4):48-56.17牟发松.十六国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军镇化J.晋阳学刊,1985(6):39-47.18史念海,史先智.论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1):1-13.19李磊.淝水战后关陇地区的族际政治与后秦之政权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22-27.责任编辑 龚阔英76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39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