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DW2-35 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试行本试行本)电力工业出版社 第一篇 技术数据 第一章 出厂、定容、增容、调试数据 一、出厂技术数据 出厂技术数据见表 1 至表 4。表 1 原断路器出厂技术数据 *实际值应为 32 千安*实测值变 0.7 秒。表 2 断路器重量和外型尺寸 电力工业部生产司 相关颁发六种高压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试行本)通知(81)生技字第 43 号 为了提升检修工艺水平,确保高压断路器检修质量,我部曾前后组织华东电力试验研究所,上海、西安、郑州、常州供电局,沈阳、鞍山电业局,阜新发电厂分别编写了 SN1-10、SN2-10、SN3-10、DW2-35、SW6-0 及 220、SW7-0及 220 六种型式高压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并以(79)电生字 56 号文确定由电科院、沈阳、旅大、鞍山、延边电业局,天津、上海、西安、郑州供电局,阜新发电厂和安徽电力试验研究所组成高压断路器检修工艺修订审查小组,于 1979年 8 月在延吉,月在蚌埠进行了两次审查和修订,并按审查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最终由安徽中试所校阅定稿。现颁发试行。这些导则包含了相关增容改造和改善项目,总结了现阶段运行、检修和技术改造经验。各单位在使用中如发觉内容有不完善之处,请将意见寄电力工业部生产司和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方便再版时修改。导则负责编写单位以下:1.SN1-10 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所、上海供电局 2.SN2-10 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 沈阳电业局 3.SN3-10 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 沈阳电业局 4.DW2-35 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 西安供电局、常州供电局 5.SW6-0 220 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 鞍山电业局、西安供电局 6.SW7-0 220 型少油断路器检修工艺导则 郑州供电局、阜新发电厂 一九八十二个月三月三十日 表 3 操动机构分、合闸线圈数据 表 4 速度标准(无油时)注 合闸线圈端电压为 100%额定操作电压。二、定容技术数据 断路器定容技术数据见表 5。表 5 断路器定容技术数据 注 1.实际断流试验操作循环为:分-0.7 秒-合分-180 秒-合分。2.试验时,合闸线圈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 80%。三、增容改善后技术数据 增容改善后技术数据见表 6 至表 8。表 6 改善后断路器技术数据 注 1.断流试验循环为:分-0.7 秒-合分-180 秒-合分。2.试验时合闸线圈端子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 80%。3.表 7、8、9 中、均为改善方案编号。表 7 附加线圈和原合闸线圈技术数据 表 8 增容改善后断路器动作时间和速度标准 四、关键调试数据 断路器、操动机构关键调试数据见表 9、表 10。表 9 断路器关键调试数据 *用铜钨触头时回路电阻为 420 微欧。表 10 操动机构关键调试数据 *改善共有三个方案,第方案调试数据和改前相同。第二篇 检 修 工 艺 第二章 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 第一节 检修周期 一、大修周期 1.新安装和增容改善后断路器运行十二个月后应进行一次大修。2.正常运行断路器每 23 年进行一次。二、小修周期 每十二个月最少进行二次。三、临时性检修 1.分、合短路故障次数超出表时应进行临时性检修。2.当存在严重缺点,影响开关继续安全运行时。表 不经检修许可分、合短路故障次数*分、合为一次。第二节 检修项目 一、大修项目 1.灭弧室检修。2.动静触头检修。3.绝缘提升杆、导向管和横梁检修。4.套管检修。5.套管变流器和二次线检验。6.提升机构检修。7.操动机构检修。8.调整和试验。9.油箱、构架、传动机构和机构箱喷漆。10.结尾工作。二、小修项目 1.检验及清扫引线、套管。对安装在户外断路器应检验顶盖、法兰盘周围防雨转箍密封情况。2.检验排气管、油位指示计,换油或加油。3.清扫和检验操动机构运动部分,添加润滑油并试验灵活性。4.检修合闸接触器接点及检验动作情况。5.检验辅助开关固定情况,切换是否灵活,位置是否正确。6.检验端子排及操作回路导线紧固情况并测量绝缘电阻。7.检验机构箱、接地装置、基础螺丝固定情况。8.检验油箱升降器是否灵活,钢丝绳 是否锈蚀并涂防锈油。9.依据存在缺点,进行针对性处理。三、临时性检修项目 依据需要确定。第三章 检修前准备、检验及测试 第一节 大修前准备工作 1、依据运行、试验及上次检修遗留问题等,搞清全部缺点,明确检修项目和安全技术方法。2、组织人力,安排进度,统筹施工,讨论落实。3、准备好工具、材料、备品配件、测试仪表等并运到现场。4、准备好检修相关技术资料、统计和检修汇报。5、按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第二节 外部检验及清扫 1、依据存在问题,对相关部位进行检验。2、检验油箱有没有渗漏油处,并作好标识。3、进行手动,电动分合闸,检验运动部位动作是否正常。4、测量过冲间隙。5、检验机构连板、支架和电磁铁是否在一条直线上。6、拆除引线。第三节 修 前 测 量 1.测量断路器整体分闸和合闸绝缘电阻。2.测量断路器整体介质损失角。3.依据需要测量必需技术数据。第四章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第一节 拆卸油箱及附件 续表 第二节 灭弧室检修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三节 静、动触头检修 续表 续表 第四节 绝缘提升杆、导向管、油缓冲器和横梁检修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五节 套 管 检 修 续表 续表 第六节 套管变流器和二次线检验 第七节 传动及提升机构检修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八节 操动机构检修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表 12 直流接触器参数 *CZ0-40C 触头开距提议调整到上限。第五章 调整、试验和注油 第一节 操动机构调整 续表 续表 第二节 传动拉杆和提升机构调整 续表 续表 第三节 断路器本体调整 第四节 速度测量 续表 续表 第五节 电 气 试 验 续表 第六节 注油及其它 续表 第七节 结尾工作 第三篇 增 容 改 进 第六章 第、改善方案工艺及质量标准 第一节 静、动触头改善 第二节 灭弧室改善 第三节 触头弹簧改善 第四节 提升合闸功 续表 续表 第五节 排气管改善 说明 DW2-35/750 断路器改造成 1000 兆伏安时,以上全部方法均应采取(此方案曾作过 1200 兆伏安合成试验,但喷油较多至油位看不见)。按第 II 方案改造(750 兆伏安)时,只需要采取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所述方法。第七章 第改善方案工艺及质量标准 第一节 静、动触头改善 续表 续表 图 52 动触头 第二节 灭弧室改善(缩短引弧距)第三节第三节 触头弹簧改善触头弹簧改善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 1.该方案排气管改善和和方案相同,具体见第六章第五节;2.此方案曾做过 1200 兆伏安合成试验,但喷油较多,油位已看不见。第五节 第方案增容改善调整关键点 一、静、动触头对中心调整 1.提升杆装置要校垂直。不垂直时可在提升机构下端平面垫铜皮调整垂直。横梁应不偏斜。2.静触头固定于套管下部导电杆上后,纵横两个方向均就垂直。如不垂直可调整套管法兰螺丝。调整方法:用千斤顶缓慢合闸至动触杆端面距离引弧环平面 12 毫米时,再整套管法兰螺丝或转动静触头座,使动触杆对准静触头中心。3.套管法兰螺丝紧固后,应再次检验静、动触头是否对准中心。二、导向管弹簧压缩行程调整 导向管弹簧压缩行程标准为 481 毫米。调试前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断路器分闸时,调整绝缘筒下端并帽丝扣拧入深度,使弹簧调整至自由状态(预压等于零)。2.断路器合闸时,调整套筒向下拧至极限位置,合闸后测量弹簧尺寸,以压缩量计算。拧上调整套筒,使弹簧压缩行程达成 481 毫米。3.弹簧压缩行程应和提升机构三点样板间隙配合调整。4.调整套筒止钉使其紧固且应埋入套筒内,以免合闸时碰撞绝缘筒下端固定螺母。三、超行程调整(标准为 541 毫米)1.调整三相提升机构三点样板间隙至 03 毫米。2.动触杆拧至最短位置,用千斤顶缓慢合闸,测量每相提升杆相对位置尺寸,并作记号。然后缓慢分闸至靠近机构一相向下移动 54 毫米时,检验其它两相移动尺寸,其误差应小于 3 毫米。通常当三点样板间隙尺寸合格时,误差就能确保。如不满足,可调整水平连杆(超行程以保护环和动触头相平为基准)。3.三相同期调完后,缓慢分闸至第一相向下移动 54 毫米时,将三相动触杆拧至和静触头引弧环平面相平,超行程即能满足 541 毫米。四、组装灭弧室 1.静触头座夹紧螺丝应紧固。2.组装灭弧室紧固螺丝时,应预防转动灭弧室。3.灭弧室组装好后,断路器用千斤顶缓慢分、合闸。分、合闸过程中轻轻摆动提升杆,检验动触杆和灭弧室有没有卡涩现象。五、分、合闸速度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调整 1.调整导向管压缩弹簧行程。2.调整机构输出拐臂处弹簧压缩行程。附录一 断路器及操动机构简述 一、断路器结构 1.外部形状(见图 61)DW2-35 型油断路器,为三极高压断路器。各极分别装在单独油箱盖上,每极有一个油箱。油断路器各相提升机构间有连接管连接,并公用一个操动机构来操作;断路器本体和操动机构均装在同一铁架上。2.油箱盖和拐臂盒装配 在断路器各相中(图 62)油箱盖是基础部分。因其它部分全部装在油箱盖上,各油箱盖由连接管连成一个整体(图 63)。第一相(操动机构侧)油箱盖上装有拐臂盒。在该盒内装有转向拐臂并连接垂直拉杆和水平拉杆,组成一传动机构。操动机构经过传动机构来带动断路器提升机构,从而带动触头作分、合运动。为了预防在断路器动作时油和气体进入操动机构,在拐臂盒内有一隔离层,将断路器内腔和操动机构隔开。在拐臂盒侧面有“分”、“合”标志和分、合指示器,借此显示断路器位置(分或合)3.电容套管 断路器电容套管是从各相油箱盖上孔插入,用 M16 螺丝将它固定在油箱盖上,在套管法兰和油箱盖之间放入一密封垫,而在外部再覆以钢罩密封(L 科 64)。电容套管结构,其关键部分为电容式胶纸绝缘棒 1,绝缘棒内有 27 毫米紫铜导电杆 8,导电杆额定电流可达 1000 安。电容套管中部为圆柱体形,两端则为圆锥形。套管中部装有没有磁性铸铁法兰 7,此法兰和瓷套管 6 浇装在一起。瓷套管和电容胶纸绝缘棒间空隙灌以绝缘胶 2,用以预防电容套管受潮。空隙上部有没有磁性铸铁上盖 5,套管导电杆穿过此盖中心孔,此孔上有一个蝶形槽,在槽内装有耐油橡皮垫圈 9(厚度为 12 毫米),垫圈被拧在导电杆上螺母压住。因为槽是蝶形,橡皮垫圈在受压时,内径缩小,这么就确保了导电杆密封性能。该盖和瓷套管顶端也用橡胶垫圈 3 作密封,垫圈在安装前先涂漆,垫圈也用螺母压紧。在突出于盖上导电杆端头上部有防雨罩 10。为连接外面引线,在紫铜接线头 4 上车有 2M27 丝扣,有两个接线螺母。4.提升机构 提升机构装在油箱盖下面座架上(见图 63)。绝缘提升杆悬挂在提升机构上,下端装有横梁和动触头。座架下部装有导向管,导向管内装有油缓冲器。装有动触头提升杆穿过油缓冲器和导向管。导向管作用是预防提升杆和动触头在断路器合闸和分闸时摇摆;缓冲器作用是在分闸过程最终阶段吸收运动部分多出能量。5.灭弧装置 开关箱内装有横吹灭弧室,灭弧室结构图 65 所表示。根据断路器不一样额定电流,灭弧室结构稍有差异。当额定电流为 600 安时,为钢质压缩室;当额定电流为 1000 安时,改为铜合金压缩室。横吹灭弧室作用原理以下:静触头 7 由导电软连线 2 和支持器 4 相连通。电流从软连线 2 流过,不经过静触头弹簧 3;当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时,其间就产生电弧,电弧使周围油分解为气体,并在灭弧室内造成很大压力。当动触头向下运动至吹弧道打开时,则灭弧室中强大压力就形成猛烈油流和气流,沿和电弧轴线成垂直方向吹向电弧,使电弧熄灭。为提升灭弧能力,减低灭弧室内压力而装有压缩室。压缩室容积由外壳下部小孔高低所决定。在灭弧室上部支持器4 上有一小孔,当油开关分闸后,油可立即经过此孔补充到灭弧室内。绝缘筒作用是使被吹出来电弧不致和金属外壳 6 相接触,同时,也保护电容套管下部不致受到灭弧室吹出来高温油直接影响。绝缘筒下部绝缘盘上有两个孔,放油时绝缘筒和灭弧室间油可顺利流出。6.套管式电流互感器 装在断路器内电流互感器,由两个部件所组成,即硅钢片叠成环状铁芯和装在铁芯上次级线圈。电容套管导电杆即做为初级线圈。电流互感器型号有两种,一个是 LJ-35,供通常测量用;一个是 LJD-35,供差动保护用。二者不一样处于于 LJD-35所用硅钢片材料较 LJ-35 为优越。电流互感器装在油箱盖之下,套在电容套管中部,用螺杆固定在油箱盖上。电流互感器外形图及其零件如衅 66。为了取得不一样电流比,多种套管式电流互感器全部有多个分接头。次级线圈分接头装在电流互感器接线板上,在接线板上可取得多种需要电流比。多种不一样规格电流比 LJ-35 型电流互感器出线标识如表 1316。7.提升装置(图 67)动触头 1 是27 毫米黄铜杆,下端有 M271.5 螺扣。DW2-35 型横梁 7,由铸铝合金制成,中部有 M302 螺孔,用以和提升杆 4 连接。两端有 M271.5 螺孔,用以固定动触头。为使连接零件紧固,在连接处采取螺母锁紧垫片 2和止钉 3 防松装置。动触头伸出横梁高度能够调整。油缓冲器 5 装在导向管 6 内。在提升机构作用下,横染能够自由上下。DW2-35 型动触头拧到横梁 7 螺孔内,同时为了得到可靠电气回路,其横梁材质 600 安用铝合金;1000 安用铜制成。注 额电流比 75/5 至 1500/5LJD-35 电流互感器,只能供测量仪表用。为了测量断路器动触头行程和速度,在油箱盖中心钻有小孔。穿过该孔可放入 M8 螺扣测速杆。该杆拧在提升杆 M8螺孔内,即可测量行程和速度。8.油箱 腰圆形油箱(见图 2),采取 6 毫米厚钢板焊成。为了增加强度,油箱中部有加固筋,油箱底则用钢筋加固。油箱底加固筋所形成空格里,能够装置加热器。每一个油箱有一个油位指示计(其结构见图 1)和一个放油阀。为了升降油箱,在油箱上部焊有耳架,耳架上装有滑轮。油箱上沿应卡入油箱盖槽内,油箱和油箱盖接合处用毡垫密封,并由 8 个 M20480 毫米螺杆紧固。在油箱内部沿箱壁用一层胶合板作成绝缘衬壁,衬壁和油箱之间用数条 16 毫米厚方木条隔开。9.油电热器 为使 DW2-35 型断路器能在低温环境中正常工作,油开关配置有电热器。它装在断路器每个油箱箱底,每个油箱所装电热器,根据使用电压(0 伏或 220 伏)可接成并联或串联。10.铁架和升降机构 断路器安装在角钢焊成铁架上,CD3-346X 型操动机构亦装在此架上。架上还装有滑轮和钢索以升降油箱。铁架上装有升降机构,油箱升降经过此机构来操作,每次只能升降一个油箱。所以,必需先将钢索套在油箱耳架滑轮上,然后再转动升降机构手柄进行升降。二、CD3-346X 型操动机构 CD3-346X 型直流电磁操动机构,其操作电压为 0 伏或 220 伏。依据操作电压,可将线圈接成串联或并联。操动机构设有手动分闸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可手动分闸。在严寒地域,操动机构箱内应设有加温装置。为了在安装和调整时进行手动合闸,配置有专用手动合闸千斤顶,在操作时置于合闸铁芯下面。由图 17 能够看出,当合闸时,在电磁力作用下,合闸铁芯 21 吸起后,将滚轮 6 顶起,经过连板 5 和 3 把力传输给合闸拐臂 2,而连板 8 绕着被自由脱扣机构(小拐臂,连板 10 和 12,脱扣板 14)锁绽临时固定中心 O1 上回转。合闸终了时,托架 7 进入轴 O2 下面,把机构锁在合闸位置上。在合闸位置时,连板 8 和 9 处于靠近死点位置。当分闸时,分闸电磁铁将脱扣板 14 从卡板 13 上分开。临时固定中心 O1 平衡被破坏,在断路器分闸弹簧作用下,滚轮 6 从托架 7 上滑下。分闸终了时,机构在弹簧 18 和 19 作用下复归,卡板 13 和脱扣板 14 也同时复位。当合闸时(见图 68),首先接触器 C 开启,将合闸电源接通,使合闸线圈 HQ 受电。在电磁力作用下使断路 K 闭合,同时电源由合闸辅助开关 F2-1 切断,接触器 C 返回原位,HQ 电源切断,合闸结束。当分闸时,因为断路器 K 在闭合时带动了分闸辅助开关 F2-2,使其处于闭合状态,所以电源即可经过 F2-2 送到分闸线圈 FQ,在电磁力作用下,将固定合闸位置挂钩 g 顶开而分闸。附录二 备 品 备 件 附录三 大 修 主 要 材 料 1.绝缘油(补充用)100 千克 2.滤油纸 32.532.5 200 张 3.灰瓷漆 5 千克 4.汽油(喷漆用)5 千克 5.相序漆(黄、绿、红)各 0.5 千克 6.黑、白漆(标志用)各 0.5 千克 7.砂布(120 粒/度)6 张 8.破布或棉纱 1.5 千克 9.白布带 1 盘 10.泡沫塑料 0.5 千克.工业用凡士林 0.1 千克 12.石膏粉 1.5 千克 13.防冻润滑油脂或二硫化钼 0.25 千克 14.丝棉 适量 15.绝缘清漆 0.5 千克 16.开口销 14 毫米 各 10 个 17.白布 0.5 米 附录四 断路器大修汇报 变电所 断路器(运行编号)1.断路器技术数据 型号 额定电压(千伏)额定电流(安)断流容量(兆伏安)制造厂 制造编号 2.操动机构型号 制造厂 制造编号 3.简明历史统计(1)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2)上次大修后开断情况及次数(3)检修前检验情况 4.此次大修记载事项(1)大修原因 自 年 月 日(2)大修工期 至 年 月 日(3)大修项目 增减项目原因(4)缺点处理情况(5)检修统计见附表 1、2、3。附表 1 检 修 记 录 表 续表 附表 2 弹簧试验统计表 1.合闸缓冲弹簧 2.分闸缓冲器弹簧 3.触头弹簧(括号为 750 兆伏安)4.跳闸弹簧(括号为 750 兆伏安)附表 3 速 度 试 验 表 注 1.增容改善速度标准见表 8;2.1000 兆伏安速度标准见表 4。(6)绘制速度、时间坐标图:依据测得分、合闸速度曲线,绘出速度、时间、行程坐标图,并和标准坐标图 69、70比较分析。图 69 速度行程关系曲线 图 70 行程时间关系曲线 附录五 绝缘胶配制和套管换胶 一、绝缘胶技术条件 1.外观:黑色光亮,无裂纹或气泡,加热至 130140时不应有不熔化凝固物存在。2.无机械杂质(涂在玻璃板上检验)。3.滴点温度:通常胶为 5253;耐寒胶为 4548。4.击穿电压:35 千伏。5.介质损失角正切值,在 100时小于 50%。6.闪光点:通常胶不低于 180;耐寒胶不低于 170。7.收缩率:通常胶小于 8%;耐寒胶小于 6%。8.冻裂点:不高于-40。二、套管换绝缘胶(化胶)1.拆去套管防水罩和密封盖。2.把套管送进热风干燥室或烘箱中,把头部向下倒置,下部放一绝缘胶容器。3.以每小时不超出 1525速度升温(炉温开始时不应高于 4050)。当温度升至 8085后,维持 1520 小时,使熔化胶完全流入预先准备容器中,然后降温冷却。4.当降温至 5060后取出,用加热至 70变压器油洗电容芯棒和瓷套内表面,除去残余绝缘胶。5.用洁净布沾汽油擦拭套管各部表面,用专用筒型搬手检验芯棒导电杆压紧螺母并锁紧(修前对密封情况有凝问者,应松出螺母,更换密封垫。可用 4 毫米厚 5171 橡胶垫)。6.冷却至常温后,测定充胶前介质损失角,确定是否需要干燥(通常 tg应小于 1.51.2%)。如不合格,必需真空处理。真空处理措施为:在真空炉内预烘 8 小时,然后抽真空连续时间不少于 4 8 小时,真空度不低于 740 毫米水银柱。三、套管灌绝缘胶 1.施工条件,浇注绝缘胶工作,应在干燥室内进行。2.浇注工序:(1)将套管垂直放置在干燥室内固定架上,套管外露部分刷 1032 绝缘漆。(2)用每小时不超出 1015速度均匀升温。(3)当温度达成 8090后维持 24 小时,使各部分温度保持均匀(温度过高胶垫易老化)。(4)把绝缘胶放在锅中熬制 35 小时,维持温度 140160,直到不发生气泡时,采样化验合格后取出放于悬挂式带嘴吊桶中。(5)把套管趁热推出炉后,立即进行浇注工作,使套管温度在 80左右,绝缘胶保持 130140。(6)浇注绝缘胶工作应不间断地沿套管内表面一次浇注完成,以免产生气泡。浇灌胶面离瓷套顶部端面 1520 毫米为止。(7)灌胶后将套管重新推进干燥室,在 805温度下烘 4 小时以上,直到绝缘胶表面不产生气泡为止,然后以每小时 1015速度降温冷却,直至比周围温度高出 10左右取出套管。(8)取出后检验:在室温下绝缘胶应表面光泽无斑点和气泡,胶面距瓷套端面不得小于 20 毫米,小于 50 毫米。假如表面还有气泡,仍需重新烘 4 小时左右,再不合格时应重新灌胶,直致套管介损最大不超出 2%。附录六 操动机构故障及处理方法 续表 续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