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演变探讨——以宣南校场口片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10813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演变探讨——以宣南校场口片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演变探讨——以宣南校场口片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演变探讨——以宣南校场口片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0住区研究DC STUDIES摘要:街区形态的划定、管理与可持续更新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今绝大多数城市更新行动忽视了对街区形态特征及其历史进程的动态保护,导致历史街区逐渐失去人文内涵与历史底蕴。而基于人文地理学的康泽恩学派重点关注城市中微观层面的形态与演变历程,为历史街区的认知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本文选取北京宣南校场口历史片区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地块形态演进过程、机制,揭示其形态演变动因及规律,以期为未来历史街区形态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康泽恩学派、校场口、形态演变Abstract:The important impetus

2、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blocks lies in the delineation,management,and sus-tainable renewal of block shapes.However,most urban re-newal actions today ignore the dynamic protection of block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processes,resulting in the gradual loss of humanistic connotations

3、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The Conzen School based on human ge-ography focuses on the form and evolution of the city at the micro level,providing a goo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 blocks.This paper selects the historical area of Xiaochangkou in Xuannan,Bei-jing a

4、s the research object,explor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land parcel form based on tradit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y research,and reveals the reasons and 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演变探讨以宣南校场口片区为例Discussion on the Spatial Form Evolution of Historical Bloc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zenian School:T

5、aking Xuannan Jiaochangkou Area as an Example文/郝韫 杨洁昕 董璁(通讯作者)HAO Yun YANG Jiexin&DONG Cong郝韫/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洁昕/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董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mechanisms for its form evolution,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locks in the future.Keywords:historic distr

6、ict preservation,Conzenian School,Jiaochangkou,morphological evolution一、引言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内涵的核心载体,是城市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传统街区大规模更新,在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果的同时,也显现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多重矛盾。地域和文化特性的消失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意义,我国20世纪80年代起展开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然而实践中的保护方法很大程度上将历史城市视为静态实体,仅从平面格局与传统建筑留存划分保护范围,忽视了历史街区的演变历程,缺乏深层次的追溯与辨析。本文选取北京宣南校场口片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康

7、泽恩学派的理论方法,通过对片区自明代以来的演变历程进行详细分析,一方面归纳该地段形态变化的特征和动因,另一方面总结校场口片区更新保护的启示。111住区研究DC STUDIES了陟山门街平面单元格局、建筑类型、建筑与土地利用模式平面图,将叠加得出的形态单元分区图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所确定的保护区域界线进行对比,发现了较大差异。5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通常的保护规划仅局限于孤立的地块和建筑,忽略了和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而利用城市形态学理论得到的形态区域综合了多重要素,在历史演化维度上纵向分析,动态记录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三、校场口片区形态演变历程1.对校场口片区进行形态解读的意义宣南作为京城最古老的地

8、段,汇集四面八方文化精华,历史遗迹丰富。在明清北京地方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广安门内街道地处内外城衔接和南方入京要径,会馆云集,庙宇众多,名人集聚,百姓聚居,是北京宣南文化的核心区域。6本文选取广内街道的校场口片区为研究对象,东临宣武门外大街,西临下斜街,北至宣武门西河沿街,南至老墙根街。该地段街巷格局于明代初始,其中包含多条年代悠久的路径:老墙根街为辽南京东城墙内缘;上、下斜街起初为元大都建成后人们自新城去金中都旧城游览的捷径,是广内片区极具地域性和形态特色的街巷7;明代校场头条至五条的街巷格局至今保留完整。该地段同时是广内片区名人会馆最为集中之地,有文献记载的名人故居、会馆单元达四十余个,对

9、宣南历史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对于校场口片区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历史建筑单元的点状研究,在形态学研究方面,主要采用历史地理研究法对广内片区重要历史时期二、康泽恩学派的研究与实践1.康泽恩学派城市形态学理论城市形态学是对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及演化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它以地理学和建筑学为理论基础,关注城市的动态演替过程。1899年,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城市平面布局的发表标志着城市形态学的诞生。1经过长期发展,城市形态学形成了诸多研究流派,其中康泽恩是类型形态学的德英学派代表,其理论的核心主要是对城镇平面格局的分析。2康泽恩学派从微观视角解读城市形态,在地块平面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大比例尺地图呈现动态

10、的阶段特征信息。康泽恩在著作城镇平面格局分析:诺森伯兰郡安尼克案例研究中,提出城镇平面格局分析的理论方法,通过地平面单元、建筑类型、土地的利用模式三方面分析城市形态,对上述三种元素组织方式及其历史演化进程的解读,即可以得到城镇形态区域。其中地平面单元由街道系统、地块组合、建筑平面布局三个层级复合而成,是最稳定的城市形态要素。32.康泽恩学派在中国的重要实践研究康泽恩学派在国内的实践开展较晚,学者谷凯在2001年首次将该理论引入中国,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J.W.R.Whitehand及国内学者密切合作,在中国城市开展了一系列应用研究。平遥古城的案例是运用康泽恩城镇平面分析法在中国的首次研究,研究者

11、通过对古城南侧不规则地块与北侧规则地块的形态成因分析,发现了“固结线”对于历史城镇平面格局的影响,验证了康泽恩学派在中国城市研究中的适应性。4 随后Whitehand和谷凯又对北京陟山门片区进行细致调研,详细绘制1 校场口片区明万历至崇祯年间历史地图2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教场六条、七条胡同 112住区研究DC STUDIES进行梳理,剖析空间形态“地域性”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8,而对校场口完整形态学过程的研究及各时期形态单元的纵向对比目前空缺,这也是本研究重点探究的内容。2.形态学分期1)形态生成期(明)明朝时期,该地段隶属外城八坊中的宣北坊,明初重视军事建设,在京设教场,为军队训练、阅兵及武考所

12、用,该地段即为曾经的“教场”,而后演变为多条南北走向的胡同,根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载有“将军教场一二三四五条胡同”。9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的历史地图可看出街巷整体格局(图1)。10明朝时期,上、下斜街内开始兴建寺庙和会馆,明皇家因崇尚佛教而喜建庙宇,且门户之争较少,招提寺、接待寺等庙宇单元在片区内涌现。而“会馆”一词也是在明代开始出现的,这一时期片区内的会馆包括规模较大的安徽歙县会馆及河南会馆、上漳浦会馆、云南会馆等。明朝是校场口片区形态的生成阶段,平面格局主要体现在北侧、东侧的街巷骨架初具规模,而西侧的行政区域尚未形成街巷系统。2)传统发展期(清+民国)清代继承了明代街

13、巷格局,且校场用地拓展至惜薪司北侧的大片空地,根据乾隆京城全图所注,出现了教场六条、七条胡同(图2)11。由于清代实行满人居内城、汉人居外城的政令,此地形成了汉族仕人聚居的特色;加之另有内城禁止兴建会馆的规定,因而逐渐成为名人会馆3 校场口片区重要历史遗迹点位分布图5 校场口片区道路情况对比4 校场口片区1949年后街道示意图113住区研究DC STUDIES集中之地。根据光绪年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片区内重要的史迹点位多集中于上斜街、炸子桥、教场头条至五条胡同间,较为著名的有松筠庵(杨继盛故居)、嵩云草堂、秀野草堂等(图3)。12由于清代禁令同样不准在内城经营商业及娱乐场所,因而外城商业活动十

14、分繁盛,主要集中于前三门(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区域,根据清末北京外城商户调查所列,校场口片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13清朝末年至解放前,校场口片区因政局动荡出现衰落。科举制度废除对各驻京会馆产生较大影响,加上1928年国都迁至南京,大批外省官员随政府机构南下,北京的会馆逐渐失去支柱,数次遭劫,许多房屋另作他用。另外经济状况不佳,片区内大批工商业倒闭,燕都丛考记载有:“西有玻璃公司,占地甚广,光绪末叶创办”15,后因经费不继,厂屋逐渐倾圮。到了民国时期,片区内的工业单元数量增多,同时因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教育单元也开始涌现,幼、小、中学均有分布。清朝和民国是校场口片区形态的内蕴发展阶段,街道系

15、统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各类型单元集中在上斜街南北侧和校场头条至五条内涌现,会馆在其中占地最多。3)社会主义改造期(1949年后至1990年代)北京自1949年开始进行城市的恢复、改造和建设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扶植发展个体手工业,开始兴办工厂,而商业也在公私合营改造后逐步兴起。同时,政府积极推进医疗和教育的发展,从19506 各时期街巷形态分布对比(a)形态生成期(c)社会主义改造期(b)传统发展期(d)现代更新期114住区研究DC STUDIES年起取缔私立中小学,并扩建了一批新学校,校外教育工作也逐步展开16;广内医院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承担起整个片区居民就医和保健的任务。1964年

16、起,全市范围的街道名称整顿活动开始推行,片区内部分街巷被重新命名,街区中部的校场小六条至小九条被规范划定,街巷首次呈现出完整的网状化格局(图4)。在社会主义改造期,校场口片区的形态发生了较大改变,东部、北部的街道系统格局较为稳定,中、西部变化较多,路网增密;用地性质和建筑用途的改变使片区发生明显的分解,西侧用地被逐步利用开发,由于街巷的不规则形态与东侧胡同区的网状格局差异明显,两侧的发展也呈现出较大的区别。4)现代更新期(1990年代至今)进入1990年代后,政府对主要街道进行拓宽,片区形态格局也随之改变:宣武门外大街不断拓展,沿街的院落均被拆除;广安胡同在2008年修建完成,由一条几米宽的小

17、路变成宽14m的市政道路,由于道路北口邻近长椿街和宣武门两处地铁站,广安胡同的建成通车对周边的交通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图5)。随着北京城市区域定位与分工出现差异,工业在片区内所占比例日益萎7 各时期地块划分对比(a)形态生成期(c)社会主义改造期(b)传统发展期(d)现代更新期115住区研究DC STUDIES缩,到1990年代中期,工厂全部迁出,商业、服务业逐渐成为地区经济主体。这一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国家进行房产体制改革,推行住宅商品化,建筑大规模拆迁重建,影响整个西侧片区的形态变化。四、街区形态演变特征及动因分析1.校场口片区形态演变特征1)平面格局街道系统空间分布的变

18、化势必引起区域形态框架的变动17。校场口片区在发展过程中,街巷格局是最为稳定的,有较强的历史继承性,四周的大街一直被承袭沿用,北部和东部的街巷也一直保持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的小街细巷,校场六条至小九条由形态初始期的空地渐渐发展出街巷形态;而储库营胡同和校场大六条之间的小巷在建国后因建筑密度的增加逐渐消失。新世纪后,片区内部市政道路广安胡同的修建对平面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东西两侧分割感更为强烈(图6)。从地块层面来看,演变过程变化较多,稳定性较差,1949年前后东西两侧地块发展有明显差异。清朝和民国时期由于上斜街和校场头条至五条区域会馆云集,街廓被切分为诸多小型地块,而中、西部以大、中型

19、地块为主导;1949年后街巷体系逐渐完善,中、西部地块被切分,小地块的数量迅速增多,而东侧原会馆聚集区域以中型地块为主(图7)。2)建筑类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期后,建筑类型与传统时期相比发生了诸多变化。1950年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各省市会馆管理暂行办法,所有会馆均移交房管部门管理,许多房屋已为民居所用,会馆也正式落下帷幕。1950年代后人口逐渐增加,片区内住房拥挤情况十分严重,原有四合院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大杂院;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难的问题,一些多层住宅楼应运而生,包括西侧占地面积最广的康乐里小区;公共服务类建筑也开始逐渐呈散点式增长,大多为新建建筑。进入现代更新期后,随着道路的拓宽,沿街

20、建筑被大量拆除,建筑密度有所下降,同时经过不断地改建翻新,较为完整的四合院数量进一步减少。同时,这一时期的建筑发展充分体现出对空间的集约化利用:新式高层住宅大面积替代了原西侧的多层住宅,形态上更为统一;而公共服务类建筑和商业建筑则趋向于大体量生成和改造。3)土地利用校场口片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情况较为多变,但都以居住用地为主体,其中重点用地类型的替代特征表现为:(1)在明清的发展过程中,会馆和宗教用地面积一直在增加,在1949年之后几乎全转变为居住用地。(2)商业用地主要沿街道布局,呈带状分布,在清朝发展达到顶峰后逐渐衰落。(3)行政办公用地由明清时的大面积集中分布变为之后的小面积散布

21、。(4)工业用地自清朝开始发展,进入1990年代后从场地内一一迁8 社会主义改造期、现代更新期建筑类型分布对比(a)社会主义改造期(b)现代更新期116住区研究DC STUDIES出,片区内现已无工业用地;(5)而教育用地和医疗卫生用地大部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期发展起来的,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较为稳定(图9)。4)形态单元划分 将平面格局、建筑类型和土地利用三者叠合作为形态单元划分的依据,经过综合考虑,将各个时期分为三级形态单元:一级形态单元以主要街巷为边界,较为稳定,仅在现代更新期发生局部变化;二级形态单元以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主要依据,辅以建筑类型作参考,对一级形态单元细分;三级形态单元在二级

22、形态单元的基础上,参照地块划分图,对同一类型的单元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从形态生成期到现代更新期单元类型逐渐增多,且各时期变化显著,其中传统居住单元是最稳定的形态,且面积最大。各单元基本在一级形态单元的框定下有序地进行更替,而在中西部的一级单元内,形态格局变化最为剧烈(图10)。2.形态演变的动因分析1)交通位置影响广内街道一直处在中原王朝在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和民族交往、冲突、融合的区域,明清时期因地处南方进京和外城进入内城的必经之路,使这一地区形成了汉族仕人聚居的特色,也促进了会馆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形成了宣南独特的社会景观和地块形态。民国之后,士人聚集影响下形成的片区形态特性被逐渐削弱,因而社

23、会主义改造期之后的形9 各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对比(a)形态生成期(c)社会主义改造期(b)传统发展期(d)现代更新期117住区研究DC STUDIES态格局与前两个时期存在较大差异。2)街道形态框定形态单元中街巷格局是最稳定的因素,它框定了地块发展的趋势,不同形态的街巷导向了不同街区形态的发展:(1)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校场口片区南北及东西形态之间演化出了较大差异,上、下斜街和宣武门西河沿街因其斜街形态给地块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及发展可能性,现代形态单元多在此生发。(2)原玻璃公司和惜薪司空地在发展中几乎不受街巷限制,因而形态变化更为剧烈。3)政策决策变动政府决策对街区形态的影响体现在平面格

24、局、建筑类型、土地利用各方面:(1)平面格局:明朝时因重视军事建设,教场的设立成为规整的南北走向胡同生发的原点,奠定了街区平面格局的基础;而建国后政府重新划定街巷及对现代广安胡同、宣武门外大的拓宽的决策,都影响了整体平面格局的形态。(2)建筑类型:1949年后,所有制的变更使传统四合院被分割给多户居住,大跃进期间的“经租房”政策使居住成分更为复杂;1970年代后为解决住房困难,政府推广“接、推、扩”政策,加建房屋,布局10 各期形态单元划分对比(a)形态生成期(c)社会主义改造期(b)传统发展期(d)现代更新期118住区研究DC STUDIES参考文献1 段进,邱国潮.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兴起

25、与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8(5):34-42.2 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 J.城市规划,2001,(12):36-42.3 CONZEN M R G.Alnwick,Northumberland:A Study in Town-plan AnalysisJ.Transactions and Papers(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1960(27):iii-122.4 J.W.R.Whitehand,K.Gu.Extending the compass of plan analy-sis:a Chinese explor

26、ationJ.Urban Morphology,2007,11(2):91-109.5 J.W.R.Whitehand,K.Gu.Urban conservation in China:Historical development,current practice and morphological approachJ.Town Planning Review,2007,78(5):643-670.6 白杰.宣南文脉:一个街道主任眼中的城市性格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7 宣武区地名志编辑委员会.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8 崔晶铭.北京旧城广安门内地区城市空

27、间形态的演变及特征D.北京建筑大学,2022.9(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10 侯仁之.北京历史地图集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文津出版社,2013.11 中国国家图书馆.加摹乾隆京城全图.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12(清)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13 哈恩忠.清末北京外城商户调查表(中)J.历史档案,2001(04):46-63.14 王世仁.宣南鸿雪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5 陈宗藩.燕都丛考 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16 北京市宣武区广内街道.广内街志M.1996.17 薛桢

28、雷.康泽恩学派视野下开封历史街区的形态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8.18 石春晖,宋峰,武弘麟.康泽恩学派微观城市形态学研究应用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C/.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7:144-160.图片来源图1 北京历史地图集图2乾隆京城全图图3 宣南鸿雪图志14图4 宣武区地名图(1981年编制)图5 谷歌卫星地图其余均为作者自绘凌乱。而进入现代稳定期后,国家进行房产体制改革,批准实行住宅商品化,同时在“旧城改造”的推行下,进行大规模的旧房拆除,西侧地块的整体更新便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3)土地利用:明清两代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

29、使会馆兴旺发达,在清朝时达到鼎盛,在片区内东侧至北侧占近一般用地。清朝末年因“公车上书”,慈禧太后下诏废除科举制度,加之民国时期国都南迁,会馆衰败;而解放之后大片的会馆用地已尽数变为民居,使两个时期用地性质对比差异显著。19701980年代,北京政府在胡同民居内见缝插针地建设小工厂,工业用地呈小块、散点分布;而到了现代稳定期,按照北京城市工业企业的管理,片区内工业用地全部迁出,向远郊区县发展的规划。4)人口数量增长人口增长是区域形态演变的重要推动力。明清时期,片区内有大片的行政用地和闲置空地,解放后因人口急剧膨胀,这些区域被民居快速填充,机关办公、企业生产、学校教学等多种社会单元随着居民的社会

30、需求也纷纷在此落脚,逐渐形成了居住用地快速发展,各种用地彼此交织的区域形态。五、街区形态演变更新的启示形态区域的划分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基础,利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基础对校场口片区进行中微观层面的研究分析并进行形态学分期,探寻场地不同时期的历史特色及背后的动因规律,能更全面地从不同社会背景中动态地认知片区的演进过程,辨识核心历史价值元素,并从中获得一些对于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启示。街道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与主导性,街道不仅是对地块的框定,也对地块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首先保护历史价值高的街巷形态,如上下斜巷、储库营胡同、达智桥胡同、校场头条至五条,旧时名人故居、会馆、庙宇均在这些街巷两侧发展,具有极高的人文内涵;同时应当保护这些重点街巷的传统风貌,保持并恢复沿街建筑立面特征、风格,凸显街巷历史价值。其次,需要考虑中国特殊社会历程对于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英国传统历史城镇多为渐进式发展历程,制度体系的延续性较强,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发生巨大改变,快速的大规模开发、改造使城市形态与传统发展期有明显差别,割裂性严重18。因此需要有序地引导历史街区的内部发展,处理好不同时期街区形态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进行保护性恢复与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