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71235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桃花源记导学案桃花源记一、基础积累1作者是 ,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朝代)著名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2。解释词语:(1)重要词语:落英: 缤纷: 仿佛: 才通人: 俨然: 属: 阡陌: 交通: 外人: 黄发: 垂髫: 要: 绝境: 无论: 具言: 叹惋: 便扶向路: 及郡下: 诣太守: 遂迷: 规: 未果: 寻病终: 问津: 问津: (2)次要词语:(拓展题)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异之: 欲穷其林: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

2、乐 延至其家: 咸来问讯: 妻子: 辞去 语云: 不足: 既: 遣: 欣然: 3通假字:便要还家: 4。 古今异义词:(拓展题) 鲜美:古义: 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无论:古义: 今义: 不足:古义: 今义: 不足:古义: 今义: 5。 一词多义:(拓展题) (1)舍: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 (2)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3)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4)遂:遂迷( ) 后遂无问津者( )(5)乃: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3、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课文解读:1。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象的? 2.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3.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 4。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三、课堂检测(共17分)1.(3分)2。(4分)(1) (2) (3) (4) 3。(3分) 4.(4

4、分)(1) (2) 5。(3分) 四、中考链接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场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2013梅州)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3(2015辽阳模拟)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中的人不愿意与外界有过多接触,希望可以保持平静的生活;设置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4(2015鞍山模拟)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

5、,再来寻找的人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5(2013曲靖)“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如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6(2015大连模拟)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的美好生活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示例:美丽富足、和平安定、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7(2015阜新模拟)文中体现“村中人”

6、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2012福建三明)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9(2013北海)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其实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请简要说说你心目中的“桃花源”. 示例一:没有强权争霸,没有战争硝烟,没有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大同.示例二:森林繁茂草场葱郁,天空澄碧溪水清澈,鸟儿欣舞虫儿欢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示例三: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远离贫穷,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孤有所托.10.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14毕节)答 :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安乐,百姓生活平静的太平生活环境。1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13玉溪)答 :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