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三圈育人”模式的初中生社会实践图谱的绘制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5621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三圈育人”模式的初中生社会实践图谱的绘制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三圈育人”模式的初中生社会实践图谱的绘制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三圈育人”模式的初中生社会实践图谱的绘制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52024/6课程建设基于“三圈育人”模式的初中生社会实践 图谱的绘制与实践文/孙 丹【摘 要】初中生社会实践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市岭南中学在“三圈育人”模式基础上,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校内外各类资源,绘制适合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图谱,坚持“做实内圈、做活中圈、做亮外圈”,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拓宽育人时空,提高育人实效。【关键词】初中生“三圈育人”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

2、。2019年8月,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文件是上海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重要规范性配套文件之一,为上海初中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吹响了初中学生全面参与社会实践的 号角。“三圈育人”是近年来上海市岭南中学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育人模式。“内圈”重在校园实践,融创新思维、学科实践于校园生活;“中圈”重在职业体验,引导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探索实践中,明晰自我职业规划和决策;“外圈”重在城市研学,以“亲子研学游”“校园拓展行”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近年来,学生在组织实施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

3、、勇于突破,切实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校内外各类社会组织的资源力量,共同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的工作格局,调动各种社会要素参与其中,绘制了基于“三圈育人”模式的学生社会实践图谱即“校园实践圈”(内圈)、“一刻钟实践圈”(中圈)、“城市研学圈”(外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一、立足校内课程开展校本研究,做实“校园实践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等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只有把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结合起来,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增强 立德树人 的整体

4、效应。”1学校依托课程建设,不断夯实社会实践的课程基础,同时积极探索项目化学习,不断提升实践育人实效,坚持做实“校园实践圈”。1.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夯实社会实践课程基础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全面落实学科实践活动,保证课时不挤占,防止实践环节弱化虚化问题”。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提出,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完善,当前的课程结构逐步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开始强化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源的育人价值,培养

5、学生创新思维,提升36 2024/6课程建设学生研究性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基于以上认识,学校积极贯彻 办法 提出的“要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社会、道德与法治、地理、语文、历史、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的要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力度。通过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在拓展型课程中研究、在主题特色活动课程中实践的“三位一体”方式,打造成体系、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校本课程。以劳动教育为例,在基础型课程中进行学科渗透,如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在物理、化学、生物等

6、学科中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创新精神等的培养;在拓展型课程中打造以“手工劳动”“艺术实践”“科技制作”“烘焙食尚”为主题的课程,还创设了“以伞耀岭南”“一帕一世界”“厨神挑战赛”“寻找最美劳动者”等主题特色活动 课程。2.以项目化学习为路径,迈出社会实践行动坚实步伐“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基于课程标准,用驱动性问题、项目成果、学习支架等设计要素重新组合、拓展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形成新的经验单元,优化学与教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形成项目成果。”2以项目化学习为校园社会实践的活动路径,以真实情境和驱动性任务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让学生从

7、“不得不做”转变为“积极去做”,从“老师要求做”转变为“自己主动做”,最大限度发挥学校社会实践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校采摘”系列为例,学校开发了“柿 界真奇妙”“山楂树的祝福”等项目化学习活动,围绕柿子、山楂进行探究,以查阅资料、采摘、保存、制作为分解任务,层层推进;组织“我的春节我装饰”“制作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食谱”等项目化学习活动,在挖掘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融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体的校园社会实践活动。二、依托社区平台,打造社会实践基地,做活“一刻钟实践圈”2016年6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实现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

8、衔接和良性互动”。初中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启动以来,学校积极梳理整合社区内可利用的优质资源,加强社区内基地建设,逐步构建起了以学校为圆心,以校周边一公里为半径的“一公里实践圈”。2022年起,静安区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门与街道社区深度合作共建,以建设教育友好社区为依托,大力推进“一刻钟实践圈”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学校一手抓共建主体的合作双赢,一手抓学生能力的多维提升,充分发挥学校地域优势,加大“中圈”建设的步伐,做活“一刻钟实 践圈”。1.以双赢为目标,盘活社区共建资源学校和社区共建,社区作为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对于社区来说,学生进入社区,则可以为社区管理和服务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学校

9、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周围社区配套完善,有社区党建服务中心,银行、公安分局、超市以及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市场监督管理所和邮局等多家单位。这些单位在各自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全面的学习实践,且这些单位都在学校周边一公里范围内,走路步行耗时在一刻钟以内。学校以双赢为目标,与社区深度合作共建,完成了社区校级实践基地的打造(见下图)。除了在每学年两周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课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外,学生还利用课后服务、社团课等时间开展小型实践活动。比如,学生踏入社区医院做“小导医”,走上十字街头当“小交警”,走进饭店体验“服务员”,进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做“小小讲解员”

10、,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一刻钟实践圈”成功搭建。为激活社区内共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始终坚持互利互哺、相生相长,共创教育友好社区,形成了同向发力、双向互动的工作局面和“教育372024/6课程建设图 岭南中学“一刻钟实践圈”中国银行(彭浦新村支行)约 280 米新旺美食林(岭南路店)约 970 米临汾路(市场监督管理所)约 720 米临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 270 米华联吉买盛(彭浦店)约 600 米临汾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约 480 米静安区公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四中队约 570 米临汾街道(380 弄居委会)约 220 米在社会,社会爱教育”的现代教育治理样态。比如:学

11、校牵手街道社区学生实践指导站,与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市容绿化所、临汾路380弄居民区举行了“垃圾分类新时尚 学生志愿先锋行”主题活动,党员教师、学生作为志愿者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学习使用厨余垃圾处理机等。暑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居民区“清洁家园,我们在行动”夜间体验活动,为小区文明创建助力。在临汾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还开展了“观赏红色电影 宣讲红色故事”活动、“临汾路上的夏天”红色诗歌诵读表演活动等。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活动,加深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相统一的认知与 体验。2.以自我效能感为驱动,激活学生参与主动性心理学家班杜拉说过:“人必须要有一种自我效能感,才能

12、应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阻碍和不公,走向成功。”“一刻钟实践圈”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资源,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进步而非成绩,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此驱动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现多维能力的发展。当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社区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商户等相关单位接触,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增强团队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应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挑战,学生能够提高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人交流学习,学生能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深入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学生能够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认知能力。以“探究

13、中国银行现代金融服务的职业体验”为例,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了金融服务的职能和意义,知晓了现代金融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及其对金融业的影响,培养了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明白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促进了多维能力的发展。以“智慧社区建设我建言 小巷总理 职业初体验”为例,学生走进临汾社区,了解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通过走访社区的各个数字小屋、数字公话亭等数智阵地,学生深入了解了智慧社区的各项功能,深度体验了智慧社区提供的便民服务。寻访过后,学生还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分享了对智慧社区建设的看法,以及对社区未来发展的设想。比如:增设数字小屋座位、增添小区饮水处、出入台阶增

14、加警示标志等。三、挖掘城市资源,设计研学路线,做亮“城市研学圈”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38 2024/6课程建设表 上海市岭南中学馆教“研学”社会实践课程目录板块单元主题场馆科技普及第一课追寻飞天梦想上海航空科普馆第二课初探新型科技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第三课探寻科学技术上海科技馆第四课探索生命起源上海自然博物馆艺术陶冶第五课走进音乐殿堂 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第六课漫游光影长河上海电影博物馆第七课鉴赏琳琅器血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第八课见证东方魅力中华艺术宫人文浸润第九课研究人文思想上海陶行知纪念馆第十课寻访申城文化上海广富林遗址公园第十一课 追溯城市记忆 上海苏州河展示

15、中心(梦清园)第十二课 欣赏历史瑰宝上海博物馆红色寻根第十三课 弘扬爱国精神中共一大会址第十四课 铭记国防历史中国航海博物馆第十五课 聆听历史澎湃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第十六课 寻访抗战遗址四行仓库指南将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实践育人的途径。相较于学校德育,研学旅行是在比学校、社区更广阔的城市中挖掘德育资源,极大地扩展了德育空间。而在“游”中“研”、在“研”中“学”明显能更好地调动起初中学生的热情,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 效果。学校积极响应研学育人的号召,构建“科技普及”“艺术陶冶”“人文浸润”“红色寻根”四大活动板块,打通“校园拓展行”“亲子研学游”两个方向,深入挖掘上海城市资源,精心设计研学路

16、线,做亮“城市研学圈”。1.以“四大板块”为主体,擦亮学校研学品牌在城市资源的挖掘方面,学校遵循学生参与程度最大化、学生参与兴趣最高化原则,选定符合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符合初中生出行偏好和认知程度的研学目的地。学校德育处、教导处等部门研究馆教研学方案,相关学科教师进一步挖掘场馆资源,形成社会实践活动序列系列,目前已开发了以“科技普及”“艺术陶冶”“人文浸润”“红色寻根”为主题的“馆教研学”社会实践课程共16课时,足迹遍布上海各类场馆,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主题公园等(见下表)。以“红色寻根”板块为例,通过走进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利用研学实

17、践、寻访考察、阅读资料等方式,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精神品质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再如,“人文浸润”板块的“寻访申城文化”研学游中,学生在上海非遗工坊里全身心参与、手脑并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非遗的魅力,感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结合本地特色,融合城市研学资源和学校德育工作,学校的四大研学板块正积极发挥育德功能,擦亮学校研 学品牌。2.以“校园拓展行”“亲子研学游”为两翼,点亮学生研学热情基于研学内容,如何带领学生参与研学、完成研学、做好研学?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探索“校园拓展行”和“亲子

18、研学游”两个方向。其中“校园拓展行”顾名思义是由教师统一组织带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社会实践课程时间进行;“亲子研学游”则由家长带领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等长假及“五一”、国庆等小长假)进行,“双线”并行,实现课内课外全面覆盖。其中,“校园拓展行”以对教师进行研学培训为前提,确保带队教师熟悉研学旅行的教学形式,了解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具体情况,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的研学指导。“亲子研学游”以家校联动为前提,以亲子共成长为目标。学校围绕研学主题和任务,鼓励父母和学生一起学习,拓宽见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探索精神。这一活动为亲子之间搭建沟通、互动的桥梁,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学生成长环境更健康。参考文献:1 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 J.思想教育研究,2013(7).2 夏雪梅.国家课程的项目化学习:高质量的分类探索 J.上海教育科研,2023(3).(作者单位:上海市岭南中学,上海,2004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