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以甘肃段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5518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以甘肃段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以甘肃段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以甘肃段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第6 0卷2 0 2 4年第3期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6 0 2 0 2 4 N o.3 D O I:1 0.1 6 7 8 3/j.c n k i.n w n u z.2 0 2 4.0 3.0 0 8收稿日期:2 0 2 3 1 2 2 8;修改稿收到日期:2 0 2 4 0 4 1 7基金项目:甘肃省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专项(2 3 J R Z A 4 8 6);兰

2、州文理学院2 0 2 2年度高水平研究成果培育项目(2 0 2 2 G S P Y J 0 1)作者简介:王星星(1 9 8 7),女,甘肃陇西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E m a i l:mmw x x 1 1 0 51 6 3.c o m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以甘肃段为例王星星1,3,周文霞2,任董莉3(1.兰州文理学院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甘肃 兰州 7 3 0 0 3 0;2.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 兰州 7 3 0 0 9 9;3.兰州文理学院 旅游学院,甘肃 兰州 7 3 0 0 3 0)摘要:以 黄 河

3、 流 域 甘 肃 段 为 例,运 用 耦 合 协 调 发 展 模 型、A r c G I S软件、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 0 1 02 0 2 0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值呈持续上升特征,经济发展系统评价值出现波动下降趋势;黄河流域甘肃段各市(州)耦合度呈上升态势并达到较高水平,协调度总体不高,初级协调是主要类型,各市(州)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影响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政府能力、经济

4、发展水平、水资源、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甘肃段中图分类号:F 1 2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1-9 8 8(2 0 2 4)0 3-0 0 6 4-1 0C o u p l i n g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t

5、 h e u p p e r r e a c h e s o f 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 b a s i n:A c a s e s t u d y o f t h e G a n s u s e c t i o nWANG X i n g-x i n g1,3,Z HOU W e n-x i a2,R E N D o n g-l i3(1.I n s t i t u t e f o r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u l t u r a l a n d T o u r i s m I n d

6、 u s t r y,L a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L a n z h o u 7 3 0 0 3 0,G a n s u,C h i n a;2.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G a n s u,L a n z h o u 7 3 0 0 9 9,G a n s u,C h i n a;(3.S c h o o l o f T o u r i s

7、m,L a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L a n z h o u 7 3 0 0 3 0,G a n s u,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a k i n g G a n s u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 b a s i n a s a n e x a m p l e,t h e c o u p l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8、o d e l,A r c G I S t o o l s a n d g r e y c o r r e l a t i o n d e g r e e m o d e l a r e u s e d t o s t u d y t h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d r i v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c o u p l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9、n m e n t,46 2 0 2 4年第3期 王星星等: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2 0 2 4 N o.3C o u p l i n g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u r b a n i z a t i o n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u r b a n i z

10、a t i o n f r o m 2 0 1 0 t o 2 0 2 0.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d u r i n g t h e s t u d y p e r i o d,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u r b a n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G a n s u s e c t i o n o

11、f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 b a s i n s h o w s a r i s i n g t r e n d.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y s t e m s h o w s a c o n t i n u o u s u p w a r d t r e n d.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e c o n

12、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y s t e m i s f l u c t u a t i n g a n d d e c l i n i n g.T h e l e v e l o f c o u p l i n g o f c i t i e s(p r e f e c t u r e s)i n G a n s u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 b a s i n p r e s e n t s a r i s i n g t r e n d a n d r e a c h e s a h

13、i g h e r l e v e l.T h e o v e r a l l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d e g r e e i s n o t h i g h,a n d p r i m a r y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i s t h e m a i n t y p e.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d e g r e e o f c i t i e s(p r e f e c t u r e s)i n G a n s u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14、e r s h o w s a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w e s t h i g h e a s t l o w”i n s p a c e.T h e d r i v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c o u p l i n g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u r b a n i

15、z a t i o n f r o m s t r o n g t o w e a k a r e g o v e r n m e n t c a p a c i t y,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v e s t m e n t,a n d t h e d e g r e e o f

16、o p e n i n g t o t h e o u t s i d e w o r l d.K e y w o r d s:Y e l l o w R i v e r b a s i n;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u r b a n i z a t i o n;c o u p l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G a n s u s e c t i o n 黄河流域上游具有天然的区位、资源优势,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也存在生态

17、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城镇化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由之路,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1-2.随着近年来黄河流域上游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如何协调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实现黄河流域上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黄河上游甘肃段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又属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地区,生态本底脆弱、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等问题尤为突出,以黄河上游甘肃段为例探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之

18、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对于促进黄河流域上游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内外学者对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互动关系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或生态环境与城镇化这两个方面.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早在1 9世纪中期国外学者就形成了协调发展理论3、经济-能源-环境影响模型4等较为成熟的理论及模型.国内学者主要通过实证分析开展了多尺度空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刘德强等5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3 0个省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2 0 0 02 0 1 5年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3 0个省份差异明

19、显,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优于中西部地区.王介勇等6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总体上处于互动协调发展状态.王艳慧等7以6个典型国家连片特困区为例,对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耦合协调性评价,结果表明连片特困地区大部分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不能协调发展.唐晓灵等8基于引力模型分析了陕西省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联系,发现陕西省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不平衡,空间联系较弱.谷国锋等9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3 4个地级市间的差异不断缩小.关于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研究,从国外学者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1 0、脱钩

20、(D e c o u p l i n g)理论1 1、环境库兹涅茨假设(E K C)1 2,到 我 国 学 者 提 出 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1 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作用机制1 4、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演化规律1 5,都对生态环境与城镇化耦合研究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国内学者主要从不同区域生态环境与城镇化耦合的发展程度和时空演变规律入手,开展了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测度及评价研究.刘春雨等1 6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福建省地级市2 0 0 02 0 1 5年生态环境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56西 北

21、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第6 0卷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6 0 度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城市发展以城镇化滞后为主.张引等1 7对重庆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与新型城镇化质量耦合分析发现,重庆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都市区生态压力增大,城镇化发展方式亟需调整.王少剑等1 8研究表明,1 9 8 02 0 1 1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协调类型从严重不协调-城市化受阻转变为高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杜霞等1 9分

22、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陈肖飞等2 0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基于利奥波德大地伦理观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承载能力协同发展的机制.从已有研究看,当前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的两两关系分析较多,将三者有机结合进行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探究的研究较为匮乏.在空间尺度上,已有研究侧重于全国范围或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省市,对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甘肃段这一承载国家战略的特殊区域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研究以黄河上游甘肃段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 0 1 02 0 2 0年的发展数据,运用耦合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

23、测度分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通过比较研究和系统分析,以期为甘肃段及黄河上游区域因地制宜制定生态环境、经济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战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部署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1 研究区域概况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全省总面积为4 2.5 8万k m2.黄河流域甘肃段位于甘肃省内中东部地区,黄河干支流流经甘南、临夏、兰州、白银、平凉、庆 阳、天 水、定 西、武 威 等9个 市(州),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超过黄河流域总水量的五分之一,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调蓄区.黄河流域甘肃段流域总面

24、积占甘肃省国土面积的3 4.3%,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 9%,流域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占全省8 0%左右的比重.考虑到纵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兼顾保持地区级行政区划单元的连续性,将河西走廊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4市及陇南市也纳入研究区(图1).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 S(2 0 1 9)3 3 3 3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图1 研究区域F i g 1 S t u d y a r e a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本研究所用数据主要从2 0 1 12 0 2 1年 甘肃发展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甘肃省各市州统计年鉴获得,个别缺失数据通

25、过插值补充.2.2 指标体系构建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研究2 1-2 2,构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态环境系统包括3个维度的9个具体指标,经济发展系统包括3个维度的1 0个具体指标,城镇化系统包括4个维度的1 3个具体指标,见表1.2.3 研究方法2.3.1 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设有m个待评价城市,n个评价指标,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标准化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排除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量级、单位不同对计算结果带来的影响.正向指标:Yi j=Xi j-Xm i nm a

26、x1imXi j-m i n1imXi j,(1)负向指标:Yi j=Xm a x-Xi jm a x1imXi j-m i n1imXi j,(2)其中,Xi j为第i个城市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Yi j为指标原始数据Xi j标准化后的值;Xm i n和Xm a x分别表示第j项指标在i个城市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66 2 0 2 4年第3期 王星星等: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2 0 2 4 N o.3C o u p l i n g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c o l o g i

27、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u r b a n i z a t i o n表1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T a b 1 I n d e x s y s t e m a n d w e i g h t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u r b a n i z a t i o nc o u p l i n g c

28、 o o r d i n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G a n s u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Y e l l o w R i v e r b a s i n系统要素层指标层属性权重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环境水平(0.3 0 3 9)人均水资源量/m3+0.0 6 6 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1 1 9 9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0.1 1 7 5生态环境压力(0.3 5 7 4)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t-0.1 2 0 6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t-0.1 1 9 8人均工业固废产生量/t-0.1 1 7 0生态环境保护(0.3

29、 3 8 7)废水治理设施数/套+0.1 0 8 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0.1 1 5 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0.1 1 4 8经济发展系统经济规模(0.3 9 8 7)人均G D P/元+0.1 0 0 0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0.1 0 3 1人均工业总产值/元+0.0 7 8 7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0.1 0 7 8经济活力(0.4 0 5 8)G D P增长率/%+0.1 0 1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0.1 0 1 7财政收入增长率/%+0.0 9 8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0.1 0 4 3经济结构(0.2 0 4 5)第二产业占G D P比重/%+0

30、.0 9 4 3第三产业占G D P比重/%+0.1 1 0 1城镇化系统人口城镇化(0.1 5 8 2)城镇人口所占比重/%+0.0 7 8 6城镇人口增长率/%+0.0 7 9 6社会城镇化(0.3 7 3 7)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0.0 6 2 0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户+0.0 8 1 5万人公共厕所数/座+0.0 5 9 6城市燃气普及率/%+0.0 8 5 2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张+0.0 8 5 3经济城镇化(0.2 5 6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0 8 8 5城镇登记失业率/%-0.0 8 4 6人均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元+0.0 8 3 4空间城镇化(0.2 1

31、1 7)城市人口密度/(人k m-2)+0.0 7 3 3人均城市道路面积/m2+0.0 8 2 0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m2+0.0 5 6 3 2)第j项指标在城市i的比重Pi j=Yi jmi=1Yi j.(3)3)各指标熵值计算Ej=-l n(m)-1mi=1Pi jl nPi j.(4)4)各指标权重确定Wj=(1-Ej)nj=1(1-Ej).(5)3.3.2 耦合协调发展模型 耦合指多个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现象,耦合度表示系统间耦合程度的强弱,不能准确反映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因此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来反映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具体模型如下:76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32、自然科学版)第6 0卷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6 0 1)综合评价模型X=ai=1pix i,(6)Y=bi=1qiy i,(7)Z=ci=1riz i,(8)其中,X,Y,Z分别代表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发展系统、城镇化系统发展水平综合指数,a,b,c是三系统的指标个数,pi,qi,ri是对应的指标权重,x i,y i,z i是评价指标标准化值.2)耦合度模型C=XYZ(X+Y+Z)/3)3 1/3,(9)其中,C为

33、耦合度,C值范围为0,1.C值越大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发展系统、城镇化系统间的关联度越强,耦合度越高,反之,三系统间耦合度越低.3)耦合协调度模型D=C T,(1 0)T=X+Y+Z,(1 1)其中,D为协调度;T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待定系数,且+=1.本研究认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同等重要,故=1/3.参考已有相关研究2 1,2 2,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的协调度划分为3大类和1 0个亚类,具体见表2.表2 协调度分类体系及等级划分标准T a b 2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d e g r e e c l a s s i

34、f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a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s评价指数失调衰退类极度失调衰退类严重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过度发展类濒临失调衰退类勉强协调发展类协调发展类初级协调发展类中级协调发展类良好协调发展类优质协调发展类协调度D(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2.3.3 灰色关联度模型 灰色关联度是根据不同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

35、,来衡量两两系统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若两个因素变化趋势一致,即二者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受内外部不同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参考已有研究2 3-2 4以及结合黄河流域甘肃段发展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 D P)、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产出/第二产业产出)、科技投入(地区财政支出占G D P的比重)、水资源(水资源总量)、政府能力(地区财政支出占G D P的比重)、对外开放程度(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G D P)作为影响生态环

36、境、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以各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为参考序列x 0(k),k=1,2,m,m表示参考序列的个数.设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资源、政府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为比较序列x i(k),x i为驱动因素,i=1,2,n,n表示驱动因素数量,k=1,2,z,z表示指标数据维度.2)数据标准化采用均值化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x0(k)=x 0(k)1mmk=1x 0(k),(1 2)xi(k)=x i(k)1mmk=1x i(k),(1 3)其中,x0(k),xi(k)分别为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标准

37、化后的值.3)计算灰色关联系数i(k)=A+Bx0(k)-xi(k)+B,(1 4)其中A=m i ni m i nkx0(k)-xi(k),B=m a xi m a xkx0(k)-xi(k),其中,i(k)为灰色关联系数;为分辨系数,取值为0.5.4)计算灰色关联度ri=1mmk=1i(k),(1 5)其中,ri为灰色关联度,ri值范围为0,1.ri值86 2 0 2 4年第3期 王星星等: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 2 0 2 4 N o.3C o u p l i n g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e d d e v e l o p m e

38、n t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u r b a n i z a t i o n越大表明关联性越强,即该因素对系统间的影响程度越大.3 结果与分析3.1 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发展水平分析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从2 0 1 0年的0.4 0 3到2 0 2 0年的0.4 9 2(表3),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时间向着更好的状态发展.兰州、嘉峪关在城镇化、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综合发展水平一直领先于其他市(州).

39、陇南由于在城镇化发展方面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研究时间范围内出现同时下降的情况,导致该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最低.从生态环境水平来看,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水平在1 1年间以上升态势为主,生态环境指数由2 0 1 0年的0.5 8 6到2 0 2 0年的0.6 5 4(表3).兰州、白银生态环境水平在研究时间范围内有持续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十二五”以来,甘肃省提出以兰白为核心加快发展,兰白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科技与创新应用,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升级,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嘉峪关、金昌、天水、武威、张掖、平凉、定西、甘南、临夏等市(州)生态环境

40、水平随着时间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这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破坏.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生后,甘肃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各地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好转.陇南市生态环境水平呈下降态势,主要是因为其地处秦巴山区,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曾经甘肃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市(州)之一,很大程度上处于低水平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维持生计的状态,陷入“生态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 0 1 02 0 2 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及绝大多数市(州)经济发展缓慢且稳定性较差,较于以往年份出现了下降趋势(表3).兰州

41、的经济水平在研究时间范围呈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兰州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以及作为全省经济、科技中心的独有优势和相关政策支持.白银、天表3 2 0 1 0,2 0 1 5和2 0 2 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综合指数T a b 3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d e x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G a n s u s e c t i o no f Y

42、e l l o w R i v e r b a s i n f r o m i n 2 0 1 0,2 0 1 5 a n d 2 0 2 0市(州)年份生态环境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城镇化指数综合指数兰州市2 0 1 00.5 7 10.4 5 00.4 4 50.4 8 92 0 1 50.6 2 60.5 0 00.5 6 80.5 6 52 0 2 00.6 8 80.5 3 00.6 5 30.6 2 4嘉峪关市2 0 1 00.4 1 60.5 1 90.4 5 60.4 6 42 0 1 50.4 0 20.4 9 90.5 5 50.4 8 52 0 2 00.4 4 10.5 4

43、60.7 2 40.5 7 0金昌市2 0 1 00.4 6 00.4 1 90.2 7 60.3 8 52 0 1 50.4 0 50.4 0 70.3 9 50.4 0 22 0 2 00.4 7 10.4 7 10.5 4 10.4 9 4白银市2 0 1 00.5 2 90.3 7 50.2 0 60.3 7 02 0 1 50.5 9 30.3 3 50.3 2 50.4 1 82 0 2 00.6 9 20.3 5 70.4 2 20.4 9 0天水市2 0 1 00.6 7 40.3 4 80.2 0 00.4 0 72 0 1 50.6 4 50.3 3 80.2 8 80.4

44、 2 42 0 2 00.6 9 90.3 5 00.3 8 20.4 7 7武威市2 0 1 00.6 4 00.3 6 70.1 8 00.3 9 62 0 1 50.5 9 90.3 5 00.3 1 70.4 2 22 0 2 00.6 6 60.3 5 70.4 2 50.4 8 3张掖市2 0 1 00.6 7 80.3 4 30.2 7 30.4 3 12 0 1 50.6 4 70.3 5 00.3 6 80.4 5 52 0 2 00.7 3 90.3 4 20.4 5 20.5 1 1平凉市2 0 1 00.6 5 30.3 4 30.1 4 20.3 7 92 0 1 5

45、0.6 0 90.3 1 20.2 4 90.3 9 02 0 2 00.7 1 40.3 3 80.3 7 70.4 7 6酒泉市2 0 1 00.6 0 00.4 6 70.2 6 40.4 4 42 0 1 50.6 3 20.4 5 30.3 7 10.4 8 52 0 2 00.6 3 30.4 5 40.5 0 70.5 3 1庆阳市2 0 1 00.6 1 50.4 1 00.1 6 30.3 9 62 0 1 50.6 2 60.3 5 50.3 4 20.4 4 12 0 2 00.6 5 90.3 6 40.3 9 80.4 7 4定西市2 0 1 00.6 3 70.3

46、7 50.1 3 00.3 8 12 0 1 50.6 2 80.3 1 80.2 4 80.3 9 82 0 2 00.7 0 10.3 2 50.3 5 10.4 5 9陇南市2 0 1 00.6 4 10.4 0 40.0 6 80.3 7 12 0 1 50.5 2 60.3 2 90.2 0 20.3 5 22 0 2 00.6 2 60.2 6 50.3 2 70.4 0 6临夏州2 0 1 00.5 9 50.3 5 40.1 5 00.3 6 62 0 1 50.5 7 20.3 3 30.2 1 30.3 7 32 0 2 00.7 0 00.3 4 50.3 2 70.4

47、5 7甘南州2 0 1 00.5 4 40.3 8 40.2 2 50.3 8 42 0 1 50.5 1 40.3 1 70.2 4 10.3 5 72 0 2 00.6 5 20.2 9 80.3 8 60.4 4 5均值2 0 1 00.5 8 60.3 9 70.2 2 70.4 0 32 0 1 50.5 6 60.3 7 10.3 3 40.4 2 42 0 2 00.6 5 40.3 7 40.4 4 80.4 9 296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第6 0卷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48、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V o l.6 0 水、庆阳等地近年来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关闭了一批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重工业为主的工厂,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张掖、定西、临夏、甘南等市(州)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从城镇化水平来看,研究时间范围内黄河流域甘肃段城镇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从2 0 1 0年的0.2 2 7到2 0 2 0年的0.4 4 8(表3),增幅达到9 7%以上.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政策的稳步推进,近年来甘肃省各地不断提升科技、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扩大城市基础

49、设施建设规模,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从整体上看,黄河流域甘肃段各地城镇化水平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态势,定西、陇南、临夏等属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区和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交通设施等的限制,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3.2 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耦合度及协调度的时空演变从耦合度来看,经过1 1年的发展,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耦合度达到较高水平(0.9耦合度1.0)(图2).2 0 1 0年,1 4个市(州)的耦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兰州、嘉峪关、金昌超过0.9 7,酒泉、白银、天水、武威、张掖、甘南、庆阳、临夏处于0.8 60.9 5之间,平凉、定西、

50、陇南在0.7 00.8 4之间.到2 0 1 4年,这种差异不再明显,各地耦合度尤其是耦合度较低的陇南在此期间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三系统之间的关联度增强.2 0 2 0年,1 4个 市(州)耦合度均超过0.9 3,表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三系统之间的关联度很强,各地在追求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从协调度(图3)来看,在研究时间范围内黄河流域甘肃段1 4个市(州)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呈平稳上升态势,总体由过渡发展大类向协调发展大类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