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学前教育学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55483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学前教育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学前教育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学前教育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学前教育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学前教育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绪 论(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3、领会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学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学前教育学的含义:学前教育学有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研究领域的学前教育学。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学前教育学。1、 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分支之一, 指的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目的在于总结学前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 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2、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也称

2、“幼儿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幼儿教育概论”, 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进行选择、重组而建构起来的以介绍或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原则与方法为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和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的差异:对象不同:作为课程以前者所积累的知识体系以及实践经验为对象; 作为学科主要目的是科研,注重理论研究。目的不同:作为课程目的在于教学而非理论体系的建构; 作为学科以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建构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为最终目的。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1632年,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母育学校出版;2、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

3、代,学前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最终确立;3、 二十世纪初,学前教育学在实践的推动下得到初步发展;4、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当代心理学、脑科学等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呈现高速发展之势。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 1、学前教育的任务: (1)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各要素的组成和发展规律; (2)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同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 (4)研究不同时空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进展。 2、研究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1)认识学前教育、涵养适宜的学前教育理念: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事业的独特的特点。通过学前教育学的学

4、习和研究, 了解学前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幼儿教师需要怎样的素质、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遵循怎样的规律等, 将有助于准备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人们澄清观念, 从而形成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进而提高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2)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培养实践能力:理论来自实践, 又指导实践。学前教育学通过对学前教育现象、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 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 提出并验证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对初学者而言, 掌握了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就可以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 对在职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 也能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并提升实践

5、能力。当然, 学前教育学指导作用的大小, 取决于学前教育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四、 本书结构:五、 本章小结:1、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分支之一,指的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目的在于总结学前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 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2、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也称“幼儿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幼儿教育概论”, 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进行选择、重组而建构起来的以介绍或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原则与方法为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3、学前教育学到17世纪以后才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其成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一门专

6、业课程则在19世纪下半叶现代学前教育制度广泛关注建立以后。4、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学前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最终确立是由福禄培尔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的。5、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各要素的组成和发展规律;(2)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同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4)研究不同时空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进展。6、研究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1)认识学前教育、涵养适宜的学前教育理念:(2)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培养实践能力。思考与练习:1、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的含义及研究的目的、

7、任务是什么?2、梳理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轨迹及特征。3、结合实际,讨论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的类型; 2、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 3、运用学前教育的原则。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含义、要素、类型与发展趋势一、学前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对学前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义要抓住以下两个要件:1、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或称学前儿童。从对象来看,我们在广义上可以把出生到入学之前的儿童都视为学前教

8、育的对象,但也必须记住,学前教育存在因入学标准、学前起点的差异而造成的多样性。2、学前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保育和教育活动。从活动的内容来看,学前教育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外,还需特别注重保育。学前教育在当今国际上普遍被称为“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简称ECCE)。二、学前教育的三个组成要素: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参与活动各要素的有机联系构成的。学前教育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是由学前儿童、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措施三项基本要素及其有机联系构成的。1、 学前儿童:学前儿童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和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

9、的学龄前儿童,是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1)学前教育活动围绕学前儿童而展开, 因学前儿童的存在而存在。 (2)如何准确认识、把握和尊重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特点与需要,是学前教育活动适宜与否的关键。2、 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者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人, 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要素。 (1)学前教育活动因学前儿童这个核心要素而存在,并不意味着有了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活动就可以自为、自然地出现。 (2)从承担学前教育责任的角度看,学前教育者的存在是广泛的。但是,不同场景中的成人所承担的学前教育职责是不同的。3、 学前教育措施:学前教育措施是学前教育活

10、动中支持、联结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者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一切中介,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支持性要素。(1)学前教育活动只有核心要素和组织性要素,仍不可能运转,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者之间通过一定的保教内容、借助一定的保教形式与手段,才能使学前教育活动变为现实。(2)学前教育内容是学前教育活动中选择实施的“保”和“教”的内容, 是学前教育者和学前儿童共同运用的资源与对象;学前教育手段是指学前教育活动开展的保障条件、途径与方法等。在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中:学前儿童是核心要素,学前教育者和学前教育措施要围绕核心要素展开,二者的影响只有通过学前儿童的主动选择和吸收才能产生作用;学前教育者一般居于主导地位,起着组

11、织、领导的作用,但是这种地位和作用能否发挥,完全取决于他们能否尊重并发挥最为核心的学前儿童的主动性。学前教育措施的支持性作用,处于被选择、被运用、被接受的地位。三、学前教育的类型学前教育可以根据各种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形式。从学前儿童的年龄来分:胎教、婴儿和学步儿教育、幼儿教育;从学前教育的内容来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或学前儿童的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从学前教育实施的场所来分:家庭学前教育和社会学前教。1、家庭学前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1)家庭是学前教育实施的场所,父母和

12、其他家庭成员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儿童同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具有血缘亲情关系,所以,家庭学前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2)研究家庭学前教育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家庭学前教育的作用,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2、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以外的社会场所、由专职人员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1)社会学前教育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学前教育,如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日托中心等开展的保教活动。二是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所实施的学前教育,如大众媒介、其他文化及教育机构等开展的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活动。 (2)在我国,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幼儿园、托儿所

13、、学前班等。 幼儿园:根据1996 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幼儿园是对3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托儿所:1956 年发布的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的规定:招收4 周岁以下的儿童者为托儿所。到20 世纪80 年代, 托儿所主要招收3 岁以前的婴幼儿。学前班:1991年颁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规定:“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则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四、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儿童公育

14、、古代社会家庭学前教育,到了近代,欧文的幼儿学校和福禄培尔的幼儿园等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产生并得到逐步推广。19世纪末,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逐步制度化,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同家庭学前教育一起共同承担了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任务。20世纪中期以来,学前教育受到各国重视,得到迅速发展。1、 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成为当代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民主化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其核心指标是: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机会均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学前

15、教育,扩大学前教育的规模,尤其强调保障处境不利的学前儿童特别是那些身体残疾的学前特殊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权利的实现。(2) 政府加大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从保障儿童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民主化的宗旨出发, “二战”后,各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干预、调整的力度,出台了相应政策、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先后制定颁布幼儿园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法规, 规范学前教育行为, 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学前教育未

16、来的发展方向与原则。(3) 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表现为:第一,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显著提高。第二,学前教育制度灵活多样,能够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要求。第三,托幼机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学历普遍得到显著提升,各国还逐步建立了托幼机构教师的专业资格制度。第四,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和任务一、 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具有教育的一般特点。教育所具有的历史性、民族性、迟效性、育人为本等特点, 也体现在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指的是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奠基性特质。

17、总体来讲, 教育承担育人的任务,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因而, 基础性也是教育的特性之一。学前教育的启蒙性:指的是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具有启蒙作用的特性。从字面看, 启蒙的含义是开启蒙稚。启蒙之于个人发展, 强调的是开启蒙稚、开端良好,而非发展的终极结果与成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育能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特性。公益就是公共利益、公众福利, 它与私利、个人利益相对而言。公益性体现为某物具有为社会大众带来福利的性质。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1、普惠性原则: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面向所有儿童, 确保所有学前儿童都能从中获益, 而不能仅仅满足少数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需要。贯彻

18、这一原则必须做到:(1) 确保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均等。要通过扩大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 创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以保障处境不利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机会的实现。(2) 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必须逐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率, 逐步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惠及每位学前儿童的目标。 2、全面性原则:学前教育的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应注重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 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做到:(1) 整合并发挥各种类型学前教育的作用。各种学前教育均有自己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方式和优势, 必须加以整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2) 以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从个

19、人发展的角度看, 学前儿童身心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而和谐的整体, 不可机械割裂、片面发展。这就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以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3、保教结合原则:学前教育的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将对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两项工作相结合, 保教并重。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做到:(1) 保育和教育并重。学前教育必须首先承担对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看护与照料的工作, 确保他们生活安全、身体健康、习惯良好,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2) 保育和教育结合。保育工作不仅是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需要, 也是实施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要寓教育于保育中。反之, 对学前儿童的初步知识、经验与能力的教育,

20、也能提升保育工作质量。4、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原则:学前教育的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以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为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做到:(1) 以游戏为实施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判断是否以游戏为主要方式, 要看在幼儿一日的生活中, 是否有足够的游戏机会和时间, 是否有足够的游戏空间, 是否有开展游戏的足够的资源, 是否能积极参与游戏。(2) 将游戏和其他方式相结合。在实践中, 应将游戏与其他途径和方式相结合。如在精心设计与组织的课堂集体教学中, 将教学和游戏相结合, 就能提高学前儿童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三、 学前教育的任务:1、对学前儿童实

21、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学前教育之所以存在, 就是为着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因此, 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首先, 要做好对学前儿童的保育工作。根据保教结合的原则, 要将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护、日常生活的照料放在重要位置;其次, 对学前儿童开展初步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2、 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学前教育还承担着服务于家庭, 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任务。首先, 家长作为学前教育活动的深入参与方, 也是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其次, 学前教育通过提供保教服务, 分担家

22、长的责任, 为家长的工作、学习提供方便。本章小结:1、学前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或称学前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保育和教育活动。2、学前教育是由学前儿童、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措施三项基本要素及其有机联系构成的。学前儿童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和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的学龄前儿童,是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学前教育者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人, 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要素。学前教育措施是学前教育活动中支持、联结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者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一切中介,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支持性要素。

23、3、家庭学前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以外的社会场所、由专职人员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学前教育,如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日托中心等开展的保教活动。二是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所实施的学前教育,如大众媒介、其他文化及教育机构等开展的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活动。我国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等。4、当代学前教育发展有三个趋势: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政府加大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5、学前教育有三个

24、显著特点,即基础性、启蒙性、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指的是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奠基性特质。学前教育的启蒙性指的是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具有启蒙作用的特性。从字面看, 启蒙的含义是开启蒙稚。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指学前教育能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特性。 6、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普惠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保教结合原则、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原则。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面向所有儿童, 确保所有学前儿童都能从中获益, 而不能仅仅满足少数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需要。学前教育的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应注重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 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前教育的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学

25、前教育必须将对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两项工作相结合, 保教并重。学前教育的以游戏为主要途径的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以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为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7、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有两点:一是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二是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思考与练习:1、 名词解释:学前教育 家庭学前教育 社会学前教育 幼儿园 学前班 学前教育措施 学前全纳教育2、 简述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与含义。3、 简述学前教育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4、 简述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5、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原则。6、 简述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其

26、含义。7、 简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及其含义。8、 简述学前教育的任务。9、 简述学前教育启蒙性的的含义及其意义。10、 分析贯彻学前教育各原则的要点。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五、六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特点,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2、理解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3、运用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教学难点: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学前教育和儿童关系概述一、儿童发展概述:1、儿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包括健康、认知、社会性和人格等。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程度地受到遗传、环

27、境和教育的影响, 其中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1)儿童发展的含义: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A、生理的发展包括身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生长、发育和成熟。B、心理的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 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的发展及个性心理特征, 如能力、性格、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2)儿童发展的特征A、顺序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都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次序、序列。B、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匀速、不均衡的发展状态。C、阶段性:又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是指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过程中, 不同年龄阶段会

28、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D、个别差异性:儿童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 个体发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独特之处。2、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儿童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片面强调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认、贬低其他方面都不能科学地解释儿童的身心发展。(1)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指经由基因的传递, 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 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A、遗传因素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是儿童发展的生物基础和物质前提。B、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发展程度, 儿童的身心发

29、展水平以遗传素质的特点及成熟程度为基础。C、遗传素质的差异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2) 环境和教育。环境是指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 包括胎儿先天的母体环境和个体出生后的家庭、社会环境。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环境和教育给儿童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母体环境对胎儿的影响。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科学研究表明, 母亲的健康、营养、情绪、疾病、药物情绪等对胎儿的发育有着至关重要和深远的影响。B、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丰富的刺激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3)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

30、的能动性, 是指个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A、儿童发展除了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制约以外, 还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B、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也强调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能够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影响和文化模式, 并有一定选择地进行吸收, 成为他心理的一部分。3、影响儿童发展诸因素的不同理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个人的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 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自我展开的过程, 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环境决定论否定生物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 有什么样的环

31、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两者不是彼此独立的, 也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 而是相乘的关系, 它们完全交织在一起, 不可分离。 皮亚杰的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先天具有内部图式能够同化外界的刺激, 而引起图式数量的变化; 有时图式不能同化客体, 这时主体就要改变原有的图式或者建立一种新的图式, 引起图式质的变化, 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二、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一方面, 遗传提供了儿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 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儿童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得以发展的。但是

32、与遗传、环境相比, 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学前教育通过保育和教育, 影响和制约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1、 母体环境对胎儿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幼儿出生后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离不开文化因素, 尤其是教育的参与, 世界各地关于兽孩的报道就说明了一点。2、 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及个性心理特征, 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期, 科学适时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适当的科学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培养科学探究兴趣。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音乐感知

33、能力, 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早期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三、学前教育要受学前儿童发展的制约:学前教育能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 但是, 学前教育要发挥这种作用, 必须理解并遵循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 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是不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的, 这是学前教育和学前儿童相互关系的另一体现。1、 学前教育要以学前儿童为主体学前儿童是学前教育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 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幼儿教师的作用对学前儿童来说是外部影响, 学前儿童要通过自身的活动来接受这些影响。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以学前儿童为主体, 以学前儿童为

34、中心。首先, 幼儿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其次, 把学前儿童看成教育的主体, 并不是放任幼儿自由地发展。2、 学前教育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 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1 2 岁的儿童, 活动能力增强, 活动范围扩大, 从以前依赖性较强的被动的状态逐渐变为能自动的、自主的活动, 这也是他们独立精神和能力逐步展现的开始。 3 岁的儿童身心都开始较快发展和充实起来, 个性也逐步开始发展。 4 岁儿童的心理出现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心理活动表现出新的特征, 心理发展出现了质变。 5 6 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继续4 岁年龄的心理特征, 但又有新的发展。这一时

35、期的儿童虽然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但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产生。学前教育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同时, 要注意儿童身心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教育既要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依据, 又要考虑到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第二节 儿童观的演变与建构一、儿童观概述: 1、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 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涉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生长特点、发展的形式和成因、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2、儿童观的不同形态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千差万别, 不同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儿童观。有学者将儿童观分为三种形态:(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 指在一定社会中居统

36、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所认定的儿童观, 呈现一元化特点。(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所特有的儿童观, 往往是多元的。(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即广大国民对儿童的基本认识和态度。3、儿童观的结构(1)儿童观的自然构成:儿童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儿童观必然包含对其自然构成层面的认识。儿童的身体是在长期自然界的制约下进化、发展的产物。(2)儿童观的社会构成:人在本质上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 儿童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儿童观因此也必须包含对其社会构成层面的内容。(3)儿童观的精神构成:儿童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兴趣、价值, 也是一种精神存在, 儿童

37、观也须对此作出回应。二、儿童观的演变1、古代的儿童观:在古代, 儿童的价值和权利并没有受到认可和重视, 他们只是缩小了的成人。确切地说, 那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儿童概念。2、近代的儿童观: 文艺复兴时期, 人类意识普遍觉醒, 人的价值、尊严、地位、智慧得到肯定。随着人性逐渐被发现, 同样具有灵性的儿童也同时被发现。3、现代的儿童观: 继卢梭之后, 教育领域出现“教育心理学化冶运动, 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作为依据, 这也包括对儿童心理的认识。三、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科学的儿童观是指那些符合儿童本质的认识观点, 由于认识总是发展的, 因此, 科学儿童观有一定相对性。在当代, 科学儿童观的内涵应包括以

38、下内容:1、儿童是人。儿童作为人, 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一样的差异性。儿童稚嫩、不成熟, 这恰恰代表着人类发展的轨迹以及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不同于成人, 正处于发展之中。一方面, 儿童的身心是稚嫩的, 各方面尚不完善, 需要科学的、合理的照顾和保护; 另一方面, 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 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和成长特点。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儿童与成人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 法律赋予了儿童基本的权利。1989 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为儿童的保护和权利订立了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准则。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

39、神, 即四个基本原则:第一,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儿童, 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第二, 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尊严, 保证儿童生存与发展的质量。第三, 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 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儿童本人, 必须认真听取儿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第四, 无歧视原则, 不论来自任何社会文化背景、出身、贫富、性别、正常与残障, 都要受到公平对待。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 它自身还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儿童最终要长大成人, 而成人是经由儿童期、经过儿童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儿童是成人之父”, 催促儿童尽快成熟、缩短儿童期是对儿童期自身价值的否定。第三

40、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 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3、运用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学重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教学难点: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一、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本书所称的经济主要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是生产力和

41、生产关系的统一体。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5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聚集于城市, 这些贫民子女的保育问题被提上日程, 出现了一些贫民儿童保护和养育设施, 这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和根源。(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 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另外,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一般而言, 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儿童入园率较高。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形态的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对未来

42、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这便导致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也不尽相同。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没有出现家庭, 儿童是属于整个氏族的, 因而也就没有家庭教育。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工厂的日益增多, 妇女开始大规模进入工厂, 出现孩子没人照料的情况, 再加上在西方社会, 孩子成人后都是与老人分开住的, 一般不会像中国这样由老人照看小孩, 因此, 建立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非常迫切。由此,公共社会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西方出现。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以培养个体身体、情感、智力、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与经济的发

43、展密切相关, 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为丰富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提供了条件。二、 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和目的的制约历史表明, 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 尤其与政治背景息息相关。学前教育既要为社会政治服务, 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政治对学前教育的性质、目的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掌握政权者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 通过颁布有关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 决定其学前教育的性质、实现其学前教育的目的。第二, 掌握政权者利用其拥有的组织和人事权力主导学前教育公职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他们的行为导向。第三, 统

44、治者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学前教育的方向, 对办学权力进行严格控制,如民间办学均需申请审批等。2、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1)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综观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政府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的重视与否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学前教育的发展, 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托儿所、幼儿园, 其数量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几百倍, 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财政一方面, 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掌握政权者会根据其政治发展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教育经费在整个社会总投入中的份额。另一方面,

45、 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三、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开的,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的精神财富, 如风俗、宗教、艺术、文学、道德等, 这里主要是从狭义层面讨论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1、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学前教育的目标既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又受到文化的影响。一定的文化传统, 具有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精神品格等, 对该文化之下学前教育的目标的定位会产生直接影响。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其目标不是定位于儿

46、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是界定在伦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学前师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 在学前阶段贯彻男孩和女孩两性平等的思想。2、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教育的内容来自于对文化的选择。在中国历史上, 长期成为儿童读物的“三、百、千等蒙学作品, 所反映的主要就是儒家的文化思想、伦理道德。2001 年9 月颁布的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3、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的影响文化影响学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在西方中世纪的宗教文化中, 儿童是生而有罪的, 肉体是罪恶的渊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性和人权的呼唤, 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思潮, 儿童的存在价值及其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得到认可和尊重, 学前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节 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