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教育学讲义一、 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中外学前教育目标异同点 解释首先,各国都很重视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追求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其次,我国幼儿教育较为关注丰富儿童的知识,培养儿童的能力;国外则更关注培养儿童的各种兴趣降积极态度。再次,我国较为注重形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于;而国外却更注重发展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最后,我国较为重视塑造儿童优良的性格;国外却更注重培养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第一节 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学前教育观概念:是如何看待、对待学前教育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手段、方法等观点的总和,正确
2、教育观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现代科学教育观的内涵或树立科学学前教育观教师要做到:理解并明确一、 热爱儿童:爱是儿童发展的精神食粮。首先,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一视同仁。其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儿童。再次,教师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二、 尊重儿童:第一,要信任儿童。第二,要尊重儿童的隐私。第三,要鼓励儿童,帮儿童建立自信心。第四,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第五,要杜绝体罚儿童。三、 全面教育儿童:可单出简答或与因材施教一起出 需理解四、 学前儿童体、智、德、美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体育是儿童生长发展之本,重视学
3、前儿童的体育,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学前儿童的体育和德育有密切关系,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开成。学前儿童的智育也和体育有着紧密关系,发展语言同时,也有利于良好卫生习惯形成。学前儿童的美育和智育也有着密切联系,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有助于儿童智力的提高。学前儿童的美育还和体育、德育有密切关系。比如舞蹈做为综合艺术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对举止行为,形象思维、创意能力及毅力等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五、 寓教于活动之中: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是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完成的。第一,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第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第三,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
4、会。第四,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第五,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六、 教育要儿童化:学前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学前教育的儿童化首先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其次还体现在方法的运用上。七、 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学前教育活动的成功有赖于全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的相互结合,互相补充。八、 因儿童而施教:学前儿童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儿童在儿童学习积极性、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兴趣爱好不同,具有各自特点。教师的教育策略应不同,要依儿童具体情况,施与教育,扬长避短,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促进儿童的个性更好地成
5、长。九、 争取家庭配合:首先,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正确地理解学前教育。其次,教师要利用儿童入所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再次,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最后,教师要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此外,老师要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第一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了解 概念需掌握一、 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或概念是教育原则与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的结晶,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二、 学前教育课程的种
6、类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概念: 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特点:1、涉及全体儿童,并利于其全面发展。2、考虑到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3、反映出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及社会的各种特征与要求。4、承认人类的知识库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并从中发展起来。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概念: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一般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的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特点:潜在性,非预期性。两种课程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差异,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教育目标一致,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育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调动儿童
7、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的兴趣了,不仅关注儿童现在的爱好,而且还注意培养儿童新的爱好,并把儿童的爱好当作课程延伸和发展的起点,进而使儿童获得更多的价值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第二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一、 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熟悉 理解(一) 成熟社会化的理论:卢梭哲学基础,埃里克森、格赛尔心理学基石。特点: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与发展。教育者设计积极、充满社会情感的环境。创设开展游戏活动的条件,尤其是要巧妙地布置角色游戏的情境,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儿童通过在许多活动中的自由探索,就能较好地了解社会规则,正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
8、为。要求学前教育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注意开放性。(二) 教育训练的理论:即行为主义的理论,洛克哲学基础,斯金纳和班杜纳心理学基础。特点: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教育者要为受教育者安排适宜的教育环境,提供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材料和正确行为的范例。要求学前教育课程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 认知发展的理论:相互作用理论。主创人皮亚杰和布鲁纳。特点: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于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成人不仅要加以承认,而且要给予鼓励。儿童的
9、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儿童认识环境的方法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内部,但从阶段间的转化不是自发进行,依赖于儿童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教育者的职责是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环境,以保证环境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二、 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课程目标结构 理解1、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首先是学科知识,即关于学科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原理。其次是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再次是儿童的行为、动作。2、目标的特性水平:3、目标的层次序列 近期初级目标、中期中级目标、远期高级目标,相互联系,影响。第三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了解见书二、 发展
10、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二、提高儿童能力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三、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四、训练儿童行为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五、协调家园关系的课程方案(一)教育目标(二)教育内容(三)教师的作用第四节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一、 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 理解掌握(一) 承认儿童的权利:儿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要,能主动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与教师及同伴进行相互作用;他们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潜力。正确地看待儿童,承认并维护他们作
11、为特殊的人的一切权利,这是科学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前提条件。(二) 反映民族特色:首先,中国有几千年灿烂文明史,有许多优良的教育传统,应当体现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其次,中国是农业大国,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应反映出农村生活特点。再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课程设计还应注意因陋就科,因地制宜。此外,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设计要为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打好基础。(三) 面向世界: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儿童认识到外国儿童的独特性,学会尊重他们权利,与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有利于成为国际型人才。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四)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五) 挖
12、掘儿童的发展潜力:首先,要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其次,要让儿童愉快地学习。再次,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此外,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二、 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要求 明确(一) 全面性:首先,这是实现托细教育任务的需要。其次,这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再次,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哪儿也不必然趋势。最后,在安排各方面的内容时,也要注意均衡。此外,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必须注意学科内容的全面性。(二) 启蒙性:首先,这是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再次,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三) 社会性: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经过教师的选择、加工而成为学前教育
13、课程的重要内容。首先,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山川河流、风云景物等都能成为增长儿童知识才干的良好,并对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陶冶儿童的性情气质、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热情起独特的作用。其次,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建筑也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独特内容。再次,社会生活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组成的,社会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都是学前教育课程生动的内容,教师合理加以选择、组织、就能加深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四) 发展性:一方面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还要不断扩展、拓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同一年龄班不同时期的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同一年龄班同一时期的不同儿童,身心发展
14、水平也不完全相同。此外,儿童的发展也有着共同的方向与规律,发展的序列是不可逆的。(五) 灵活性:三、 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 :理解儿童的学习表现形式主要有:1、操作、2、游戏、3、模仿、4、交往。寻求适合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的最佳课程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其次,要为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发展自我。再次,要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最后,要鼓励儿童参加大组活动中心 同进也尊重每上儿童。此外,还要兼顾特殊儿童的需要的,施与不同的课程策略。第五节 学前教育课程评价的两种形式及要求 理解一、 评价儿童的发展
15、:首先,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儿童。其次,教师应对儿童多进行纵向评价。再次,教师应对儿童少进行横向评价。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首先,教师要评价课程目标的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是滞以本园、本班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反映出整个教育计划的基本思想和最终目标,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适应他们的个体一差异。其次,教师要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考虑到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育什么,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并能促进剂他们未来的发展。再次,教师要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一、 幼儿园社
16、会教育的涵义或概念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了解(一)有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四)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五)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 明确(一)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向幼儿传授知识时需要注意:1、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2、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3、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二)提高基本的社会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自理能力、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交往的能力、表达的能力、遵守规则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提高幼儿社会能力的时候,应注意1、 广泛开展游戏活动2、 充分发挥语
17、言作用(三)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主要是对自己、对群体、对知识的态度。培养幼儿对社会的科学态度时,需要注意:1、 树立模仿范例2、 重视情感感染三、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明确1、 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2、 使幼儿萌发热爱集体的情感3、 使幼儿增强社会交往能力4、 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规则5、 使幼儿提高道德判断水平6、 使幼儿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7、 使幼儿具有积极的文化意识四、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过程概念:教师根据幼儿社会教育任务和内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第二节 幼儿社会化
18、的理论和实践一、 幼儿社会化的概念与意义 理解并掌握(一)幼儿社会化的概念: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即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的过程。(二)幼儿社会化的意义: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环节,对未来的断续社会化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幼儿社会化也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使每个人发展成为该社会所需要的人。二、幼儿社会化的理论及内涵 理解(一)统一论:幼儿在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班级是社会重要场地,要求幼教工作者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方式。(二)冲突论:幼儿在社会化进程中个体和社会充满矛盾与冲突,师幼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与服从关系,要求广
19、泛采用集体活动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三)互动论:幼儿在社会化进程中,交往活动尤其重要,交往模式有三种1、后喻文化主要形式2、并喻文化3、前喻文化(四)主体论:幼儿在社会化进程中,幼儿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特别重要,教师要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从幼儿兴趣出发,布置环境,投放材料,安排教育活动。三、幼儿社会化的成因 理解教师和同伴是影响幼儿社会进程和质量的两个最为活跃的教育因素。(一) 教师及其教育行为1、 积极的社会强化: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促进幼儿获取各种新的社会交往的技能,巩固已形成的正确的行为习惯。为充分发挥积极的社会强作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不应轻易使用奖赏(
20、2) 不宜多用外部强化(3) 应广泛使用认知的和非认知的强化2、 模仿和辩认榜样具备以下三特征时,才刺激幼儿的模仿(1) 能力(2) 教育(3) 知觉的类似性三种辨认:(1) 禁令学习(2) 辨认侵犯者(3) 分享体验3、 期望和要求(1) 教师对待好孩子和差孩子的看法和做法不同。(2) 教师对待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态度与要求也不同4、 特性分类:教师要正确使用积极特性与消极特性(二) 同伴及其相互交往1、 朋友2、 互助3、 冲突4、 社会地位四、 幼儿社会化的内容 理解掌握(一) 道德社会化:幼儿内化社会的道德规范,即有继承性,又有相对独立性,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范畴。(二) 认知社会化:幼
21、儿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获得认知方式,提高认知能力。(三) 性别角色社会化:幼儿将社会所期望的性别角色标准内化,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四) 政治社会化:幼儿获得被一定社会制度所认可或倡导的政治观点,信念、价值观、责任感和行为。(五) 职业社会化:获得与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规范、价值观。五、 幼儿社会化的特点 理解(一) 能动性:表现在幼儿间的交往和师幼间的交往两方面(二) 强制性:幼儿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影响,按社会要求采取相应行动(三) 连续性:当社会环境,个体发生变化时,社会对个体要求也会变化,个体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六、 幼儿社会化的策略 理解掌握(一
22、) 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1、 生活活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入园、就餐、睡眠、离园等都是可成为幼儿社会化的手段2、 交往活动:社会化起源于交往。教师应指导幼儿通过不同形式,采用不同方式,广泛交往,提高社交能力3、 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成长发展的一剂良药,应通过游戏来促进剂幼儿的社会化。4、 教学活动:教学具有教育性,幼儿园各科教学都能加速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二)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第一场所,父母是幼儿社会化首任老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帮家长创设良好育人环境,提高教育素养,并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专长,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三) 注意挖掘社区潜力社区是幼儿社会化第三课堂。教师要善于挖掘社区
23、中的人力和环境资源,充分利用,以促进剂和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理解一、 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原则要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最基本的社会教育内容,采取深入浅出的方式。另外,还要注意通过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并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做好准备。二、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原则未来社会需要的幼儿不仅有发达的智力,更需要有良好个性、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老师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要侧重于接着幼儿自尊心、自信心、活泼愉快的情绪,坚持,自制,合作,顽强等品质。三、 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互补充的原则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需要来自不同
24、性质、类型、时间、场所的刺激物所给予的强化,因此,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安排一些活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一些非专门化的活动,进行随机教育,来强化幼儿社会教育的效果。四、 班内、园内教育与班外、园外教育相互结合的原则小组、班级、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时,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的效益。同一幼儿园不同班级也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园内外的教育只有保持一致,才能促进剂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要调动家长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剂幼儿的成长发展。五、 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相互统一的原则教师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应从幼儿社会性的全局出
25、发,即要重视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六、 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的原则每个幼儿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应面向全体幼儿。但同一年龄、同一班的幼儿在众多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安排社会教育活动时,还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第五节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求 理解 掌握一、 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公开的、显在的社会教育活动。包括老师为实现教育任务、完成教育内容而精心设计的一切社会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的要求;2、反映幼儿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力。3、说明幼儿园、社区、
26、城市、国家、世界的特征。4、让幼儿认识到人类的知识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并从中得到发展。(一) 主题教育活动:教师以社会教育某一方面的内容为主题,安排一系列的活动,采用多种手段对幼儿进行综合教育。(二) 节日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可通过节日帮助幼儿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点,及对相关人物、职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三) 参观浏览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一些重要的社会设施、名胜古迹、大自然等,以萌发幼儿对社会美、自然美的认识,及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品质。(四) 情景表演: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特定的情节,再现某种社会现象,以此来对幼儿进行教育。(五) 实践活动:幼儿社
27、会性的发展,不仅有赖于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社会情感能力的增强,更依赖于社会行为的形成,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强化幼儿的社会行为显得尢为重要。二、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隐蔽的、潜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正规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幼儿获取关于社会的知识、态度和能力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的特点。(一)日常生活活动: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可把社会教育的要求渗透进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会情感和行为等。(二)各科教育活动:教师要注意挖掘和利用蕴藏在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丰富社会教育资源。(三)角色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教师可以角色身份、游戏口吻适时介入角色游戏中
28、,从中干预,达到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目的。(四)交往活动: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对幼儿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注意观察,善于把握时机,来激发幼儿交往、合作的需要。(五)随机教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偶发事件,捕捉时机,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六)环境影响:幼儿园的物质、文化条件、制约着幼儿的发展,积极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学会积极情感的培养和分享合作,相互关心等优良品质的形成。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第一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一、 游戏的界定: 了解游戏是一种没有直接的目的的活动的学者认为,当教师把游戏同目的,目标相联系时,就会削减游戏自发的、不需要限制的特性。这一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他
29、们认为游戏的无目的性是不符合事实的,所有的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尽管儿童游戏只是为了好玩。提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的学者认为,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愉快体验有助于其成年后的工作,使之感受成人生活的意义和工作的成就感。游戏虽然是儿童的工作,但不是成人意义上的工作,儿童喜欢这种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运用时间、能量和过去的经验去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一看法也受到另一些学者反对,他们指出如果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工作,那就会使教师混淆游戏和工作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主要区别,当教师把儿童的游戏看作是儿童的工作时,就会去控制儿童的游戏,使游戏含有许多工作的成分,且这些工作的难度较大,要求较高。提出游戏是儿童的自动活动和
30、学习的学者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而学习,游戏是一种自动活动,学习发生于其中。儿童自己会去游戏,而不需要别人叫其去游戏,除非儿童得不到玩具和游戏材料,被限制去进行自发游戏。 游戏的特点:掌握 基本因素和主要特点:游戏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能修改游戏规则;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二、游戏种类 了解 (红色为需要掌握概念)(一) 从教育的作用上分1、 角色游戏: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2、 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通过手的创作活
31、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3、 表演游戏: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4、 体育游戏: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体健康为主的游戏。5、 智力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6、 音乐游戏:儿童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二) 从教师的指导上分1、 自发游戏:儿童自己思考出来、组织发起的,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充分反映了儿童的自主性,所以又称自主游戏。2、 规则游戏: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三
32、) 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分1、 非游戏行为2、 旁观游戏3、 独立游戏4、 平行游戏5、 联合游戏6、 合作游戏(四) 从儿童认知的发展上分皮亚杰1、 机能游戏2、 象征游戏3、 规则游戏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理解一、 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首先,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其次,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再次,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最后,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此外,游戏有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首先,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其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三、促进幼儿创造
33、力的发展首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幼儿的创造性只有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产生,而游戏则为幼儿提供了这种心理氛围。其次,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幼儿的探索行为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表现,游戏中,通过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使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最后,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象征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英武游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对其创造力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首先,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幼儿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能在游戏中完全、妥当地表现出来。其次,游戏能使
34、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幼儿喜欢游戏,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所支配的,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欢愉。再次,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游戏能起到缓解幼儿的紧张心理,降低幼儿的惧怕情绪的作用,从而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最后,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有效地控制自我中心是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基础,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克制这种行为有明显的效果。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游戏能为幼儿提供与另蛤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大家一起玩真开心,用集体的欢乐来温暖孤独的心,使不合群的孩子变得合群起来,为将来成功地走向学习和生活创造良
35、好的的条件。再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游戏扩大了幼儿的社交范围,增加了幼儿的社交频率,使幼儿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和艺术,社交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游戏中,幼儿要受到集体规则的制约,按照集体的意志去行动,为了能与另蛤一起游戏,不得不遵守集体规则,克制自己。此外,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游戏能降低幼儿对成功的过高期望和对失败的过多担忧,使幼儿能不怕挫折,迎接挑战。六、发展幼儿的美感首先,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其次,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再次,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再现美最后,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第三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 了解一、 设定
36、游戏时间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在一日活动中安排出游戏的时专项专用。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全日制幼儿园每日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不少于3小时,其中包括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首先,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其次,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每次保证30-50分钟再次,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最后,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二、布置游戏空间空间是开展游戏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空间的密度及空间的安排都制约着幼儿游戏的水平和质量。教师在安排游戏空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第二, 开辟各种游戏区域。一般设4-6个区,
37、分暂时性和永久性第三, 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第四, 保证游戏场地安全三、提供游戏材料材料与设备是游戏的物质支柱首先,广泛收集废旧物品其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再次,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四、丰富知识经验幼儿所积累的经验愈坚实宽厚,幼儿的游戏就会愈多姿多彩,掌握的知识经验往往与其游戏水平成正比。首先,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其次,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再次,调动连胜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第四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一、观察的价值或意义 理解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是否进行观察,直接关系到游戏的水平和质量。观察不仅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它把教师的游
38、戏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联结起来,起着纽带的作用。通过观察,教师不仅能知道是否需要延长游戏时间,改变游戏空间,丰富知识经验,是增加游戏材料还是减少游戏材料,还能把握幼儿游戏的最新动态,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意识到自己是否要介入,如何介入等。 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通常在游戏中能得以充分的表露,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就能深入地了解到每个幼儿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指导、评价是,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对游戏不进行细致观察,匆忙介入,就会破坏性幼儿的游戏,导致游戏的解体。二、观察的策略或具体方法 理解首先,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其次,要在幼儿彼此熟悉以后进行观察再次,要对全班幼
39、儿进行观察最后,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此外,要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 理解掌握在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而且还应是幼儿游戏的尊重者、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干预者一、 尊重幼儿的游戏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倾向;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有权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角色,内容,情节等。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二、支持幼儿的游戏 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游戏,昼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游戏以支持。一方面,要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使游戏能断续下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此外,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
40、的意愿。另外,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三、参与幼儿的游戏教师应是一位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应是幼儿游戏的伙伴,教师与幼儿的伙伴关系表现在一是教师应邀参加幼儿的游戏。二是教师应主动地参加幼儿的游戏。教师对游戏的参与要适当。四、引导幼儿的游戏教师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发幼儿游戏的需要;一方面,在游戏场地置放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起幼儿开展某方面的游戏。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首先,可视幼儿的特点,给予引导。其次,可据游戏的情节,予以引导。五、干预幼儿的游戏注意矫正幼儿不正确的变换做法,使幼儿的思维、想象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以保证
41、幼儿的健康成长。一些无益有害的自发游戏,教师要及早进行干涉,使之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幼儿游戏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在游戏中都会发生变化。教师应对游戏的过程加以监督,以随时消灭隐患。第六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内容及注意问题 理解 评价是提高游戏质量的重要一环,即是游戏终端,也是始端,对游戏具有反馈、强化和调节的作用。一、 幼儿游戏环境的评价幼儿游戏环境是否具有案例性、刺激性、协调性和教育性,适合于幼儿的发展,是否能引发有益于幼儿成长的各种行为与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要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目的,目标是否达到,发展认知、情感、等的游戏是否平衡,室内外游戏是否
42、均衡,集体、小级、个人游戏是否平衡,玩了什么游戏,怎样进行游戏,时间是否太短,空间是否宽阔,经验是否丰富,材料是否需要改变,是增加还是减少,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评价要涉及游戏的开端、过程和结尾。三、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1、教师评价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首先要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及时给强化的,以保证幼儿游戏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其次,教师要在幼儿游戏结束时,给予必要的集体评价,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持久地进行下去。 再次,教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详细的书面评价。2、幼儿评价自己的游戏发展水平一方面,教师要让幼儿用口头语言来对自己的游戏进行评价,使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况下,为幼儿今后的游戏做好更充
43、分的准备。在幼儿评价是自己的时,教师可随机的教育,促进其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使幼儿有机会通过书面言,来对自己的游戏作出评价是,以利于教育编写幼儿游戏成长档案,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第一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或意义 了解一、 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二、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三、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四、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体现在可助于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教养态度,掌握科育儿方法。五、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第二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一、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 理解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具体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44、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1) 促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幼儿园配合,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2) 帮助家长获得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和艺术,增强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3) 争取家长在经费、物质设施、人力上的支持和援助,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高办园的整体水平。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任务 任务(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使家长明确应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摒弃为子教子、为家教子的意识,对立为国教子的远大目标。(二)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教养态度: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养态度,认
45、识到孩子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对他们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惯溺爱、独裁专制,而应讲究民主、平等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新型家规。(三)指导学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幼儿园要向家长传授保教孩子的基本知识,帮助家长掌握幼儿保健营养、心理教育的技能,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教养孩子。(四)支持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家长彼此之间交流教子心得,并注意推广家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能力。(五)增强家长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意识:幼儿园要向家长讲明幼儿教育是由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三者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孩子生动活泼成长的道理,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46、(六)鼓励家长全方位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焕发家长投身家教、参与园教的热情,并使之付诸行动。提出希望在设施,设备及活动场所等方面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以提高办园条件。启发家长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服务。鼓励家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幼儿园义务劳动。要求家长为幼儿园的开拓创新出谋划策。此外,还可向家长介绍国外幼儿家长的一些做法。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了解(一)宣讲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二)说明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三)讲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四)讲授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1、增进健康2、开发智力3、培养品德4、提高美感(五)讲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1、热爱孩子的原则2、要求孩子的原则3、教育一致的原则4、全面发展的原则5、因材施教的原则(六)阐明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1、家庭生活结构2、家庭生活条件3、家庭人际关系(七)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1、讲解说理法:家长对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孩子的认识,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点。2、榜样示范法概念:家长为孩子树立各种正面榜样,让孩子进行模仿,引导孩子积极向上。3、表扬奖励法:家长对孩子的好思想,好行为作出肯定评价,以激励孩子的发展。4、批评惩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