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三中考阅读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52262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2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中考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中考阅读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 1. 梳理文章情节、结构;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在文章中寻找关键词语。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 鉴赏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词语运用的妙处。答题技巧: l 修辞手法的鉴赏: (1) 比喻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景物(人物)。。。的特点; ∕表达了。。。的情感。 (2) 拟人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景物(人物)。。。的特点; ∕表达了。。。的情感。 (3) 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景物(人物)。。。的特点; ∕使。。。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增强语言的气势。 (4) 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景物(人物)。。。的特点; ∕使。。。的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5) 对偶的修辞手法: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 ;∕富有音韵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l 词语运用的鉴赏: 写景: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准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写人:这是。。。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准确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物。。。的特点; ∕表达了。。。的情感。 叠词:运用叠词,富有节奏感、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3. 品味文章的标题。(体会作用;体会理解含义;) 答题技巧: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l 标题的含义:结合文章的主旨理解,一般指的是“深层含义”。 l 标题的常见作用: (1)交代写作对象;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贯穿全文的线索。 (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烘托人物的形象;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深层含义);----揭示主旨。 (5)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揭示主旨。 (6)新颖----引人入胜; 独特、不同寻常---给人震撼。 4.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技巧:(1)渲染氛围 (2)烘托人物心情(形象) (3)交待时间推移, (4) 交代天气、地点状况;暗示时代背景。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 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 答题技巧:答题时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内容上: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设置悬念; 烘托、描绘(刻画)景物(人物)。。。的特点;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是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 发人深思、揭示中心主旨,卒章显志等作用。) 6. 判断记叙人称,体会妙处。 答题技巧:人称只要有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一般考查第一、第二人称居多。 作用:第一人称,便于叙述故事,增强文章的真实可信感。 第二人称,语言亲切,便于直抒胸臆。 第三人称,表现灵活,便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 7.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8.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比兴、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1)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2)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3)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内容等。 科技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辨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答题技巧: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有:(1)看标题。(2)看首尾段落。(3)看关键词。 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软、硬、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功用等方面。 2.辨析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因果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由浅入深、有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等等)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考题形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题格式:(1)“。。。”一词不能去掉。 (2)解释“。。。”一词的含义,并要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 (3)如果去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这样不符合实际,表述太绝对。 (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A.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 C。。。(事物).。。。的特点; (2)列数字:A.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 C。。。(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A.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C。。。(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作比较: A.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突出说明 C。。。(事物)。。。的特点。 (5)分类别:A.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B.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C。。。(事物)。。。的特点。 (6)下定义:A.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B.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C。。。(事物)。。。的特点。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题技巧: (1)中心论点,就是高度慨括作者观点的一句话,全文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较少)。 (3)有时候标题是论题,有时候就是中心论点。辨别的方式是看标题前面能否叫“我认为”。 能加上就是论点,反之就是论题。 (4)论点、论据(论证的依据,指可以论证论点的事例和道理。) 2.辨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技巧: (1) 事例论证: 运用事例论证,举出。。。为例;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事实胜于雄辩,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道理论证: 运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引用论证: 运用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有权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 对比论证: 运用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的观点(道理)。 (5) 比喻论证: 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的观点(道理)。 3.补写事实依据。 答题技巧:关键找到补写的论据要证明什么论点;然后紧扣论点表述。 4.分析论证思路。 答题技巧: 答题时用“首先。。。 其次。。。 最后。。。”的形式对文章或段落加以梳理,分成三个层次,然后逐层概括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论证的内容。 5.开头事例的作用。 答题技巧: (1) 引出文章的论题或者论点。 (2) 证明论点,作为论点的事实论据。 (3) 增强趣味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