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2261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一、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思路: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2.从语言特征(语言表达角度):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

2、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等,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

3、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据)、作比较、列(画)图表、摹状貌、作诠释、引资料。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分类别:分门别类、条理清楚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或: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分门别类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

4、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XX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XX/科学事理XX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XX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列(画)图表: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概括说明。下定义有两种固定格式: “XX是”和“叫XX”。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摹状貌

5、: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引资料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

6、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的特征/事理。2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考查字词的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指导: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还要加上“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之类的表述。第三种题型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使用(保留)和删去有什么不同,还要加上“删去后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之类的表述。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1)加点字词的原意。(2)加点

7、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事物“XX”的特征/事理。(3)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常常、经常、总是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8、(5)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答:不能。“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太绝对了。“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不删去”)。(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

9、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答:不能删去。“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删去的话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带有限制性词语(如:“比较”“几乎”“主要”“绝大多数”“相当”“大约”“可能”“左右”等)的句子。题型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

10、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六)说明文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答题格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修辞手法谈答题格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XX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

11、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格式: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例题:看云识天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参考答案3种:1该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2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有气势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3该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描写,如文章第一段说明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还有议论,如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意义和局限性,使说明更

12、生动形象,更深刻。(七)说明语段的作用(1)结构、内容作用:A、开头: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B、中间:承上启下(过渡);C、结尾:总结上(全)文。作为说明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开头语段:开头通过写事例,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开头通过引用名人XX的趣事(或的奇闻趣事),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XX事物的XX

13、特征或XX事理),使说明。(八)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标题很新颖别致时容易考)。答题格式:这个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九)说明文语段的中心句题型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对策:中心句出现的位置段落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中心句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的中心句也如此。)题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十)某个事例或名言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或某事理对策:答案就是事例或名言开始前的一句表明观点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