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沙溪小学立德树人综合项目活动实施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0560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溪小学立德树人综合项目活动实施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沙溪小学立德树人综合项目活动实施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沙溪小学立德树人综合项目活动实施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沙溪小学立德树人综合项目活动实施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沙溪小学立德树人综合项目活动实施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沙溪小学立德树人项目活动实施方案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它沉淀于历史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桥梁,又是开创未来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学国学活动,有利于弘扬优异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校依据农村小学实际情况,依靠特殊地理环境,着力构建以国学为中心,融入红色、习惯、家风、农耕等多个文化元素一中心多主体式校园国学文化。一、指导思想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关键起源。习近平数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影响和关键意义,给予其新时代内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没有文明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实现。

2、中华民族发明了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发明出中华文化新辉煌。重视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全部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异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异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二、活动目标经过国学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足挖掘其深刻思想内涵和文明规范,普及国学知识和探索育人新径,加强优异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君子。重视对学生人文关爱,让诵读经典之风充满校园,提升师生精神品位和人文素养。培养中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方面提升师生道德素质。 (一)传承中华文化。经过诵读活动开展,使学生感

3、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收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断层缺失,让少年儿童接收实实在在“中国人”教育。 (二)陶冶性情品德。和圣贤为友,和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性情,自信自强人格,和善诚信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得到显著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共创友好社会。 (三)提升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相关课外阅读、记诵任务落实,促进中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黄金时代,增加经典贮备,从而扎下语

4、文水平厚实功底。 (四)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升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端正,求知热情激发。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经过主动思索,把自己融入到其中情境中,提升分析和思维能力,形成对事物正确定知,不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五)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收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素质得到全方面提升;奠定终生发展基础,培养语文专长;营造儒雅高洁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良好气氛。三、活动专题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之才四、组织机构(一)组织领导组 长:李 唐副组长:李才扬、赵仕坤、闫 旭组 员:沙溪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二)职责:组长负责全校经

5、典诵读全方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诵读活动开展和日常管理、检验;组员负责协调经典诵读工作开展和本班学生诵读活动,和活动安排和实落。五、实施步骤(一)、第一阶段:筹备动员阶段(3月)1制订方案。学校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向师生宣传开展国学教育关键意义。2确定内容。依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可行国学教育内容。3组织培训。对相关老师进行培训,普及国学知识,由条件话,可进行专业培训。(二)第二阶段:全方面开展阶段(4、5、6月)1每日一读。学校统筹安排一名语文老师或班主任负责督促指导学生,确保天天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集体诵读。2每七天一背。在每日诵读基础上,每七天要求每位学生能背诵

6、一篇经典名篇。学校要定时对各班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验。3每个月一会。各班级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班会,可经过开展专题讲座、结果展示、演讲等多个形式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感受。4每期一赛。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教育活动结果展演或竞赛活动。节目努力争取做到知识性、演出性、观赏性、艺术性为一体,可采取吟、诵、唱、弹、舞、书等多个表现形式进行。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朗诵比赛、国学书法(毛笔、硬笔)赛、国学手抄报评选活动、国学书本剧比赛等等。5每十二个月一评。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一批活动优异集体和优异个人并进行公开表彰。(三)、第三阶段:总结展示阶段(7月)学校组织召开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国学之星”

7、优异经典。组织国学教育活动结果交流活动,集中展示各班活动结果。六、活动内容年级具体活动内容课 时实施责任人十二个月级1诵读弟子规;2.了解国学小小说;3.背诵部分浅显易懂唐诗1节语文课;天天课间时间听诵国学;每七天二下午2课时走班时间组长:喻晓英;组员:李芳、马小兰二年级1.诵读三字经;2.了解部分小小说;3.定时开展国学小说会;4.初步进行古诗音乐熏陶1节语文课;天天课间时间听诵国学;每七天二下午2课时走班时间组长:王小梅;组员:何婷、闫欢三年级1.诵读声律启蒙;2.古诗音乐熏陶并传唱;3.定时开展国学专题班会1节语文课;天天课间时间听诵国学;每七天三下午2课时走班时间组长:何述琼;组员:闫

8、晓、徐伏英四年级1吟诵论语;2.定时开展“我说论语”演讲比赛;3.欣赏古典音乐和诗意国画1节语文课;天天课间时间听诵国学;每七天三下午2课时走班时间组长:马晓霞;组员:李琼、王绍琼五年级1.吟诵孟子中部分篇目;2.欣赏古典名曲;3.初步了解中华茶文化1节语文课;天天课间时间听诵国学;每七天四下午2课时走班时间组长:刘玉霞;组员:何晓菊、李清香、周树江六年级1.诵读道德经中部分篇目;2.初步了解老子及其思想;3.欣赏黄梅戏剧1节语文课;天天课间时间听诵国学;每七天四下午2课时走班时间组长:陈欢;组员:张秀华、王朝昔、张艳七、培养目标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国学经典教学,让学生在诵读

9、国学经典文化时体会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使她们受到道德影响,树立正确道德观,提升本身素质。在国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对她们进行了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了主动影响,从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使她们讲诚信,知道感恩,使学生综合素质取得全方面提升。为了使活动在我校深入开展,孩子们在活动中切实受益。特制订以下目标。(一)十二个月级国学德育培养目标:1.热爱家庭。家庭是组成整个社会关键元素之一,学校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在七八岁年纪了解什么是家庭,家庭组员有哪些,组员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和家庭关键性。2.传承家风。十二个月级孩子学习诵读弟子规并在父亲母亲帮助下了解自己家庭,家族历史,家风传承。家校共育,让孩子

10、在优良家风校风熏陶下健康成长。3.有礼有节。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礼仪之邦,“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弟子规正是一部教导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重视礼节礼仪书,它告诉孩子们,做人应该遵守哪些守则。这些守则伴随时代发展,怎样给予她们新内容,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明白规则关键性。老师要引导孩子把书中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络起来,言教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孩子们讲信修睦孝顺长辈,说话做事落落大方,接人待物真诚有礼美好品质。4.习惯良好。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是多么关键,弟子规内容特殊,能

11、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二)二年级国学德育培养目标:1、锻炼语言表示能力。老师应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并能讲述这些小说,丰富孩子学识,锻炼语言表示能力,更能从自己生活出发感悟先贤优良品德。2、了解学习关键性。三字经一书用大量名人事例教导孩子们热爱学习,老师可加以妥善利用,让孩子们从先贤身上学习,了解学习关键性,激发学习潜能。3、初步培养热爱祖国之情。三字经是以中国历史为素材,植根于传统文化。让学生能看到祖国自然景观之美,了解祖国传统文化之美。初步培养孩子们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孩子们爱国情感。4、学习正确看待家庭关系。本书中很多内容包

12、含到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关系。老师能够善加利用,引导孩子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友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5、学习和同学们相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是目前教育一大方向,一个孩子能有效融入集体,和同学们友善相处,是身心健康必需基础。利用古代先贤事迹引导孩子学会和人相处是我们亟需。(三)三年级国学德育培养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声律启蒙艺术通俗易懂,包谷万象,音韵友好,琅琅上口。让学生诵读体会,感受汉民族语言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成就她们更健全人格。诵读是锻炼孩子字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培养阅读习惯最好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13、感情。本书内容包含生活中多种常见动物植物,气象地理,人文自然景观。借助学习,让学生走出课文,走进大自然,体会生命神奇,感受生活美好。4.学会和人交往。三年级孩子正处于心剪发展高峰期,这时期德育工作尤其关键,阅读经典,学古人智慧,有利于引导孩子们愈加好认识自我,融入生活,学会在家庭,学校,班级中生活。5.锻炼说话能力。能够正确表示,有效沟通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前提。诵读经典,读古人小说,引导孩子聊天讲小说,锻炼孩子语言表示能力。6.学会和人交往。三年级孩子正处于心剪发展高峰期,这时期德育工作尤其关键,阅读经典,学古人智慧,有利于引导孩子们愈加好认识自我,融入生活,学会在家庭,学校,班级中生活。(四)

14、 四年级国学德育培养目标:1.善于思辨。了解“思”和“学”二者关键性和相互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良好学习知识和思索问题习惯,激励学生努力发觉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索,形成扎实学风。2.乐于学习。了解儒家学习态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以人为鉴。立即发觉自己缺点和不足,想她人请教,同时,乐于帮助她人,使自己不停进步和完善。3.修养品德。了解“士”内在精神,了解“仁”关键价值。学习怎样锻炼自己心智,知道树立正确人生观念,探索怎样追逐理想。让孩子们养成善良正直,老实守信,推己及人优良品质。4.勇于担当。了解孔子对“过”态度,结合生活中实例分析“过”,做到知错就改,勇于担当和负责,更深刻地叙述过

15、而能改关键性。5.为人处世。学习孔子言论,了解“智”“勇”。看孔子及其弟子为人处世方法标准,结合生活总结生活,学习,教学,人际交往,接人待物等方面经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融入集体,建设集体,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一代新人。6.知行合一。了解孔子提出对“言”要求,对“言”“行”相符合要求。提醒孩子们随时注意自己言行,大胆讲话,强调实践,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五)五年级国学德育培养目标: 1.正确价值观。学习孟子鱼我所欲也,初步了解“义”和“利”辩证关系,从生活入手,感受体会义和利在不一样情境下孰轻孰重,知可为,知不可为。培养正确价值观。2.良好行为习惯。体会孟子学说之“道性善”,感悟人性向

16、善理念,观察生活中善恶美丑,培养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并从中体会“人之初,性本善”。规范言行,严于律己,慎言行而利本身,修美德以示旁人。3.做好集体中一员。体会人人皆有善之可能,环境对人性影响怎样?知道环境和个体关系,了解“集体”和“自我”关系,以自我出发营造良好集体气氛,用好集体气氛熏陶身边人。4.培养学习爱好。学习孟子劝学,知道学习关键性,了解学习意义,激发学习潜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爱好,做一个乐学好问优异少年。5.思索该成为何样人。初步体会“民为贵”,了解社会这个大家庭由哪些元素组成,了解人社会活动会产生连锁反应,一个人对社会影响,一群人对社会影响,一类人对社

17、会影响,从而,思索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人。6.养浩然之气。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久积累而形成,不是经过偶然正义行为来获取它。所作所为让人心安理得,浩然之气自然长存。养浩然之气意在提醒我们用正直老实等品质时时向善,实事求是。(六)六年级国学德育培养目标:1.学修身之道。学习老子上善若水,做善良之人,养善良之心。学习老子信言不美,知道诚信立世。恰同学少年,学习是生活主旋律,学习科学文化,也学习修养身心。前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才,后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人,二者缺一不可。怎样修身呢?先贤老子告诉我们要“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在忙碌生活里天天全部要抽出一点时间,使心灵沉静下来,反思自己言行,有没

18、有受到外界不良干扰和诱惑,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改善 。2.亲近自然,珍惜环境。学习老子察自然之妙,知道自然万物,奇妙无穷,形态各异,有大小之分,长短之别,每一个植物和动物,全部表现着生命姿态和情趣,应亲近自然,融入自然 ,探求自然万物神奇和美妙。3.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明辨是非。学习老子明黑白之本,知道好事物中有不好原因,不好事物中也有好成份,任何事物全部不是绝正确好或不好,好和不好是能够相互转化 4.知道遵守校规班纪,适度约束自己。学习老子得自由之法,知道什么是真正自由,和怎样保持自由天性。 八、实施要求(一)加强领导,优化工作方案。各班要充足认识开展此项活动关键意义,高度重视,精心

19、组织。学校要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监督检验,采取有效方法狠抓落实,推进活动有序、深入开展。(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气氛。要充足发挥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宣传载体作用,以经典美化校园,以活动营造气氛。(三)丰富形式,提升活动实效。各班要把国学活动和教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整合语文、思品、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学资源,使国学教育更切合教学实际,要不停丰富活动形式,充足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主动性,切实提升活动实效。(四)常抓不懈,建立长久有效机制。学校要把国学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抓手,将其纳入学校日常行为量化管理体系,狠抓落实,常抓不懈,推进活动连续深入开展。在年底表彰一批在活动中表现出来优异集体和优异个人,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评内容。九、可能会碰到问题(一)学生知识水平和接收能力有限,对所授内容了解会有所偏差。(二)教学资源有限,如:影像资料,教学教具等等。(三)师资力量和教学课程有限,相关老师专业水平不足。(四)国学利用环境缺失,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 4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