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煤炭板块十三五发展规划培训资料样本.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0450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8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板块十三五发展规划培训资料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煤炭板块十三五发展规划培训资料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能集团煤炭板块“十三五”发展计划 浙能集团煤炭及运输分企业 二〇一七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发展成就和关键问题 1 一、发展成就 1 二、存在关键问题 7 第二章发展趋势和需求估计 10 一、外部环境 10 二、产业发展和需求估计 16 四、机遇和挑战综述 19 五、研究专题 20 第三章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一、指导思想、愿景和使命 22 二、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 22 三、发展目标 22 第四章产业布局和实施计划 27 一、产业布局 27 二、重大项目实施计划 28 三、初步融资计划 30 四、资本运作计划 37 五、管理创新计划 37 六、人才强企计划 40 第五章政策提议和保障方法 42 一、主动向上争取支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42 二、重视管理创新,提升板块整体经营效益 42 三、加强项目协调监控,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42 四、丰富安全管理手段,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深 37 五、加强技术创新,降低能耗 37 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板块连续发展。 37 七、搭建信息中心平台,提升板块管理效率 38 八、加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保障作用 38 第一章 发展成就和关键问题 一、发展成就 (一)现实状况概况 1、总体概况。7月煤炭板块试运行以来,板块负担浙能集团煤炭资源安全供给职责,包含煤炭采购、储运、销售和辐射出包含海运产业和港口产业在内整个产业链综合管理。“十二五”期间,在落实落实集团“强总部”建设方案和煤炭板块管控操作优化方案基础上,板块产业经营总部职能得到深入巩固,强化板块化运行管理平台有效完善,板块综合协调作用和优势逐步显现。 现在煤炭板块直接管理企业有9家,其中集团全资控股企业7家,集团参股企业2家。对所属企业,煤炭板块依据集团“强总部”方案,利用集约化、专业化板块化管控模式,实施分类指导和考评。现在,板块共有职员1954人(全口径),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0.1%,中高级以上职称占19.14%。 2、主业情况 表1-1“十二五”起家煤炭板块各产业情况表 项 目 第一主业 第二主业 第三主业 主业名称 煤炭 海运 港口 年份 资产 资产总额 532,493.13 609,112.23 101,362.74 829,494.77 17,590.61 227,572.5 比重 82% 36% 15% 50% 3% 14% 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2,321,306.34 2,856,042.08 54,587.51 173,119.45 32,248.3 比重 98 93% 2% 6% 1% 利润 利润总额 28,719.29 76,056.44 13,341.26 -892.63 1,339.8 比重 68% 99% 32% -1% 2% 人员 就业人员 353 1112 489 比重 18% 57% 25% 3、关键企业情况 表1-2 “十二五”期间煤炭板块关键企业情况表 企业 年份 资产 国有资产 销售收入 净资产收益率 名称 金额 增幅 所占百分比 金额 增幅 所占 金额 增幅 所占百分比   百分比 浙江浙能富兴燃料 411510 9.61% 100% 411510 9.61% 100% 2270429 29.38% 100% 34.95% 550044 33.66% 100% 550040 33.66% 100% 3130370 37.88% 100% 31.75% 455959 -17.10% 100% 455959 -17.10% 100% 2759889 -11.84% 100% 56.00% 455055 -0.20% 100% 455055 -0.20% 100% 3054263 10.67% 100% 49.92% 456280 0.27% 100% 456280 0.27% 100% 2316890 -24.14% 100% 55.11% 458359 0.46% 100% 458359 0.46% 100% 2174231 -6.16% 100% 40.72% (二)“十二五”关键工作和经验 1、关键工作 (1)板块汇总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经济数据逐年向好。从营业收入239.81亿元、利润总额3.65亿元,到营业收入233亿元、利润总额14.7亿元;总资产从成立之初89.15亿元增加至现在154亿元。各项关键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2)三大产业格局基础明晰,三大致系建设成效显著。板块统筹协调功效不停强化,产业链各业务单元优势和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合理共享,“大资源、大物流、大销售”三大致系建设连续推进,成效显著。以煤炭贸易、海运、港口为主体三大产业格局基础明晰,浙能特色煤炭产业集群优势显现。 煤炭贸易方面,统筹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内贸和进口两种资源,和战略供给商合作不停深化,创新并优化了长协互保模式。依靠板块综合优势和集团融资优势,开拓进口煤资源采购渠道。在确保电煤安全供给同时,主动拓展煤炭市场销售网络,贸易量从291万吨增加到929.6万吨,逐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销售产值达成28.7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采购煤炭2.1亿吨,销售电煤1.8亿吨。 海运领域方面,5月浙能通利航运正式成立。8月,宁波海运也正式并入煤炭板块管理。伴随板块海运产业规模不停壮大,自有海运运力显著增加,“十二五”未自有海运运力已达成170万吨左右,较“十一五”末增加超三倍,远超“十二五”计划目标,专业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港口产业方面,9月,板块开始行使对舟山六横码头运行管理职责,8月,舟山煤电煤炭物流分企业组建成立;经过三年运行管理,六横码头于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良好成绩;1月,浙江浙能港口运行管理正式成立;六横码头功效全方面释放,中转、贸易市场开拓成效显现,港口专业化运行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吞吐量由1555万吨发展到2445万吨,靠近达产目标。经过4年筹备和建设,依靠海河联运控股嘉兴港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立即投运。 (3)“三化”管理日趋完善,盈利水平逐年向好。精细化管理助力整体成本有效控制。“十二五”以来,在煤炭价格市场化大形势下,经过精细化管理和对标工作,内贸煤采购价有较大幅度下降,燃煤综合采购价(含进口煤)一直低于秦港挂牌价下限;全口径购销热值偏差下降31千卡/千克;燃煤平均销售硫分下降0.15个百分点,关键指标保持行业领先。,海运企业深入挖潜,油料成本比预算有较大幅度下降。港口方面吞吐量及平均能耗均为历史最好。 科学化管理助推生产经营有序开展。加大安全检验力度,深化安全督查及整改闭环机制,推行安全生产稽查长久化。颁布试行船舶关键作业安全操作规范、船舶驻厂修理招标标准文本,扎实关键领域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基础。分企业建成门户网站,配合集团开展ERP及配套系统建设,全方面提升网络和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 规范化管理助成管控能力显著提升。以制度建设为龙头,以管理提升为目标,理顺和规范各项工作步骤,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全方面加强风险防控和内控机制建设。以板块月度经营例会为平台,统筹协调板块各营运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板块资源配置实现优化,板块化管控能力连续加强,运行效率逐步提升。 (4)能源战略合作稳步推进,煤炭资源掌控能力有效增强。“十二五”期间,煤炭板块主动配合集团企业大力推进省外能源项目落地工作。,集团以55%股比成功控股新天煤化年产20亿方煤制天然气项目,项目总投资额165亿元;以45%股比参股伊新煤业年产800万吨煤矿项目;准东红沙泉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国家发改委路条;推进准东大井一号井项目煤炭资源矿权转让工作和项目可研;主动推进浙江和内蒙古两省区能源合作补充协议签署,鄂尔多斯煤电一体化项目完成厂址选择和初可研汇报。10月,新疆分企业成立,新疆项目划归新疆分企业管理,煤炭板块为集团省外项目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控股嘉兴港独山煤炭中转码头项目生产系统全方面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规程评审工作完成,依据集团企业和海港集团过渡期交接管理备忘录,已完成嘉兴港企业管理工作交接。 参股项目有序推进,煤炭自有量平稳增加,确保了集团企业煤炭经营稳定。参股麻家梁煤矿项目煤矿由基建转入试生产,正式投产,整年累计生产原煤1310万吨,累计销售商品煤800万吨。参股色连煤矿项目核准煤矿建设规模500万吨/年,项目仍处于基建期,已含有生产出煤条件。 (5)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不停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完成针对分企业及板块各营运企业存量人力资源全覆盖人才盘点工作,和浙江大学合作,主动开展板块中层干部、主管职员和业务骨干人才培训。坚持根据集团选人用人要求和要求做好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握用人标准,规范操作程序,主动探索选人用人新措施。经过轮岗培养等方法,加紧青年职员成长步伐。在本身存量人力资源紧缺情况下,仍不停向集团、海港等单位输送了多名优异人才。 (6)连续加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以落实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推行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制订并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开展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履职尽责”专题教育等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板块监审专员派驻机制不停完善,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以关键企业多年形成“阳光文化”为载体,以聚力树形为根本,推进浙能文化在板块内落地生根。 2、关键经验 (1)坚定不移地打造“煤炭全产业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板块明确了深入实施“煤炭全产业链战略”,以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业务单元、做精经营业务、做细内部管理为关键,提升板块关键竞争力,提升板块运行效率和实施能力。五年来,围绕“煤炭全产业链”建设,产业链条不停延伸,生存空间不停拓展,资源配置不停优化,煤炭供给及板块盈利能力不停增强,风险防控水平不停提升。 (2)坚定不移地落实落实“五个重视”。伴随板块化进程不停推进,板块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面对困境,坚持思维创新、市场导向和道路自信,重视板块本身建设,重视发展质量,重视效益提升,重视队伍建设,重视文化融合。板块管理职权落到实处,板块发展取得实效,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风清气正友好气氛营造良好,各项工作走在集团各板块前列。 (3) 坚定不移地强化责任和担当。在吴国潮董事长“浙能能走多远”命题启发和激励下,着眼于集团战略思索和板块功效定位,提出了全力担当“三大责任”、完善“一个平台”。以安全生产、成本控制、能源安全保障为己任,以加强板块管理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志存高远、立足本职、扎实作为,板块管理质量和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了板块跨越式发展。 3、“十二五”计划实施情况 表1-3 “十二五”期间煤炭板块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电煤供给(万吨) 4274 3952.9 4040 3711 3588 进口煤采购量(万吨) --- 520 928 856 750 市场煤销售(万吨) 361 208 624 1263 929.6 海运运力(万吨) 46.4 59.8 174.7 174.2 170.2 港口吞吐量(万吨) 1555 1880 2212 2338 2445 二、存在关键问题 “十二五”板块发展中暴露关键问题是内外原因牵制企业前进。具体表现是:外部原因制约加剧、安全生产压力不减、煤炭发展后劲不足和人才短缺问题还较为突出。 (一)经营压力和日俱增,板块自我发展能力亟需深入提升。未来中国能源供需将逐步走向宽松,电力产业尤其是火电机组产能过剩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本省能源行业“僧多粥少”矛盾加剧,板块内煤炭贸易、海运、港口三大产业受电力主业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产能运能过剩成为肯定,盈利能力令人堪忧。 (二)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板块安全生产基础仍须深入扎实。影响板块安全生产原因还没有完全得四处理:板块安全基础还需深入加固,人员安全意识还需加强,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位;适应板块发展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和骨干缺乏,尤其是在港口、海运等领域专业人才贮备十分欠缺。 (三) 煤炭资源项目开发后劲不足,不足以支撑集团对 资源掌控。根据集团“走出去”战略总体布署,“十二五”期间板块内参股煤矿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过,煤炭资源开发工作后劲不足,制约板块乃至集团对煤炭资源掌控。即使“十二五”末,煤炭行业连续低迷,且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比重将逐步降低,但从中长久看,煤炭是亚太地域国家尤其是中国最关键能源这一地位难以动摇。板块仍需深入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以减轻对大型煤企依靠。 (四)板块风险防控责任和压力不停增加,有效风险防控体系有待完善。因为煤炭全产业链各步骤市场化程度较高、包含资金量大,板块在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中负担投资决议风险、经营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审计风险、廉政风险等普遍较高,风险点和危机源也层出不穷。 (五)管理骨干和专业化人才严重短缺,加大人才培养和开发力度刻不容缓。伴随板块内营运企业快速发展,即使培养和积累了部分管理力量和专业化团体,但人才短缺局面并未根本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力量不足,财务、金融、法律等专业人才捉襟见肘。人才培养机制、用人用工机制有待深入完善。 (六)创新技术及能力不足,发展思绪及模式有待转变和拓展。传统煤炭贸易正面临着信用危机、信息不对称、需求下降销售难、价格波动险大、盈利恶化融资难等制约发展根本问题。“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深入实践结果,它代表一个优异生产力,推进经济形态不停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宽广网络平台。互联网+煤炭能够改变煤炭产业组织方法、经营商业模式和内部管理模式。互联网+煤炭发展思绪和经营模式研究及推进将对板块发展起到变革作用。 第二章 发展趋势和需求估计 一、外部环境 (一)经济环境 从国际看,未来五年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全部在艰苦地加速转型,世界经济低速增加长久化,对应全球能源需求也将维持低速增加态势。和此同时,全球应对气候改变行动升级,新兴市场国家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面临越来越强资源环境约束,也倒逼世界能源消耗增加放缓解能源结构由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从中国看,“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下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显现出更高关键性和紧迫性。伴随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区域煤炭总量控制政策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将成为能源发展方向,煤炭产业发展空间将受到压缩。 从浙江省看,浙江省已靠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依据国际经验,“十三五”本省将进入工业高端化、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关键标志后工业化时期。综合研判,-全省GDP年均增速约7%,比“十二五”期间放缓1个百分点左右。伴随经济增加放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各项举措落实,全省一次能源需求增加将有所放缓。浙江火电发电量已经超出2400亿千瓦时,所以全省在“十三五”早期将不再需要新建煤电机组,后期煤电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 (二)政策环境 煤炭产能严重过剩、价格连续大幅下跌、企业亏损严重、职员收入下降等已成为影响全行业可连续发展、甚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问题。 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方出清过剩产能。国务院于出台了文件《相关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意见》,指出从开始,中国煤炭行业用3至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降低煤矿数量,争取在期间内使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础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土部、人社部、安监局、央行等四部委也出台配套文件,有效处理推进中碰到问题。产煤大省山西公布《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开启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意见》共30条,包含煤炭去产能,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安置煤炭职员,加紧煤炭产业科技创新等八大方面,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全力推进全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山西省标准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资源,不再同意新建煤矿项目,不再同意新增产能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保全省煤炭总产能只减不增。 (三)产业环境 1、下游需求增加乏力煤炭消费低迷 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节能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等原因影响,煤炭等基础能源消费缺乏强力支撑,动力不足,需求整体疲软。自中国煤炭产销量、消费量首次出现负增加,又双双下降。现在中国正处于高碳、高污染能源消费模式向煤炭清洁化、减量化和替换化方向转型关键时期,逐年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也是行业低迷关键原因。 2、煤炭消费向西部关键产煤地域转移。 “十一五”以来,在煤炭关键产区开发转化政策和东部区域性、时段性供给担心共同作用下,新增煤电装机布局逐步向西部关键煤产地转移,经过特高压输电形式向中东部地域供电,煤化工项目也关键集中在晋陕蒙宁地域,西部地域煤炭消费量快速增加。东部地域即使仍是中国煤炭消费中心,但已加速向煤炭产地转移。~,晋陕蒙宁甘新地域煤炭消费量由4.45亿吨增加到8.95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比重由19.2%上升到24.5%;京津冀、东北、华东地域煤炭消费量占全国比重比分别下降1.6、1.0和1.2个百分点。 3、进口量相对降低,冲击仍然严重 从近几年煤炭进口数据看,自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后,中国煤炭进口量连续攀升。以来,受煤炭需求低迷、中国煤炭价格大幅下滑和恢复煤炭进口关税等原因影响,进口煤优势减弱,进口量在经历了连续5年快速增加以后,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中国进口煤炭量为2.91亿吨,同比降低3580万吨,降幅达10.9%,进口煤同比更是下降近三层。不过,进口煤炭对中国市场冲击仍然不容忽略。 4、产能过剩严重,急需去产能 以来,中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态势越来越严重。现在,全国现有煤矿生产能力40亿吨左右,在建煤矿总规模约11亿吨。“十二五”期间,中国已经累计淘汰落后煤矿7250处、落后产能5.6亿吨;全国淘汰落后煤矿1340处、落后产能约9000万吨,但仍然面临产能严重过剩问题。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直接造成企业效益滑坡,煤炭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煤炭行业已经面临大范围洗牌。煤炭行业洗牌将直接降低煤炭开采运输综合成本及提升对应物流体系,大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未来集团电煤采购将产生较大影响。 (四)技术环境 1、信息技术发展增加煤炭市场竞争和波动性 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信息共享,和过去依靠人和人之间相互传输信息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信息传输时间差消失,覆盖面急速扩张,全部造成市场极易过分反应,造成煤炭市场猛烈波动。煤炭期货市场快速发展,也使投机行为放大了煤炭市场波动。同时,以浙江省为领军代表互联网商务正在蓬勃发展,未来以互联网为平台商务贸易将成为多种贸易方法中关键一个交易模式。怎样快速正确取得信息,规避市场猛烈波动风险,适应未来互联网商务需求和发展,将是煤炭行业突破现有瓶颈,拓展新交易模式起点和方向。 2、煤炭技术革命 煤炭生产方面,高新技术智慧矿山建设和无人工作面配套技术装备研究进步巨大。煤炭转化和消费方面,新型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及相关技术研究多年来也取得长足进步。估计在化工行业将达成3.5亿~4.5亿吨煤炭转化规模,其中煤制气和煤制油含有生产条件规模分别500亿立方米和1000万吨/年,年消费煤炭约2.2亿吨。(数据起源:《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 总体来看,外部环境对煤炭板块现有产业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十三五”期间中国煤炭需求将总体回落,但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改变;作为基础能源行业,去库存和限产保价等政策出台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将深入扩大煤炭市场。 二、产业发展和需求估计 (一)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行业“去产能”艰苦,亟待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多风险和挑战,但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下,中国经济走势将保持平稳增加态势,加之利好煤炭行业相关政策将连续发力,行业发展整体环境将稳中向好。但“去产能”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过程,高库存、低需求、短资金仍将伴伴随煤炭市场,中国煤炭行业仍将面临严峻挑战。抓住机遇,加紧推进转型升级是煤炭行业亟待处理问题,也是摆脱困境、走出严冬最好出路。 2、总量宽松局面仍将连续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估计,中国煤炭产能将在-陆续释放,甚至可能在达成峰值,加之目前巨大库存压力,市场供给体量显著缩减可能性不大。另外,即使国家采取增收进口关税,提升准入门槛等方法限制进口煤,但全球煤炭过剩、国际煤价低位运行情况无显著改善,煤炭进口仍保持较大规模,深入加大供给压力。煤炭供求失衡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转变。 3、环境原因成为制约,新能源对煤炭挤压加重 目前高效、清洁、低碳成为世界能源发展方向,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加紧发展,对煤炭挤压效应逐步显现。政府提出到天然气供给能力达成4000亿立方米,努力争取达成4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逐步由补充能源转变为主力能源。(数据起源:发改委相关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给长久有效机制若干意见)未来核电作为一个关键能源继续发挥显著作用,核电装机达成5800万千瓦。(数据起源:《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中国可再生能源极其丰富,伴随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其成本将靠近传统能源发电,非化石能源发电将成为关键发电支撑。并提出以后基础依靠非煤发电机组增加即可满足新增电力需求。 4、传统行业模式和金融创新快速融合 9月,郑商所动力煤期货物种正式挂牌上市,开启煤炭行业金融创新新纪元,很快上海清算所也快速推出动力煤掉期交易,标志着金融创新加速融入到传统煤炭贸易模式中。依据中国外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大宗商品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及经过期货进行定价已经成为一个成熟模式,未来,伴随中国金融体系完善,煤炭行业和金融创新结合将会成为另外一个“新常态”。 5、煤炭需求将低速运行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深化,加之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全国煤炭消费增加仍将低速运行。《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伴随国家支持清洁能源发电优惠政策相继出台,未来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将会迎来比很好发展机会,深入压缩火电对煤炭需求。 整体看,估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加速度下降到7%以下,能源需求增加速度下降到3.3%左右,是前十年二分之一。估计能源需求量达成45~48亿吨标煤,其中煤炭需求比重由66%下降到62%以内。(数据起源:《煤炭工业发展形势及十三五展望》) (二)需求估计 板块供给煤炭分为集团企业电煤和市场煤两部分。一是电煤方面,依据测算,估计到,集团企业电煤需求分别将达4050万吨,其中进口电煤为700万吨。二是市场煤方面,依据“十三五”煤炭市场形势判定,集团市场煤供给将达成万吨。具体情况以下: (1)集团企业电煤需求估计 截止底,集团企业管理省内燃煤机组41台,装机容量19610MW。-集团省内燃煤机组计划新增6台,分别是台二一期、温州四期、镇海拆建,新增装机容量为4640MW,同时,萧山电厂关停,镇海电厂拆除,降低装机容量1120MW。估计到,集团省内煤机总装机容量达成23130MW,“十三五”期间装机容量增加了200MW。 2-1 浙能集团“十三五”期间省内燃煤机组增减情况表 项目名称 规模 (MW) 单机容量 台数 累计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增加机组 1 镇海拆建 660 2 1320       660     660     降低机组 1 萧山电厂 130 2 260 -260 2 镇海电厂 215 4 860 -430 -430 累计 200 -260 230 230 表2-2 “十三五”期间发电煤耗测算表 (单位:万吨) 省内煤机机组 22670 22670 22900 23130 23130 煤机利用小时 4125 3988 3869 4042 4202 发电煤耗 301 300 299 298 297 耗煤量(5000大卡) 3941 3797 3709 3901 4050 (2)市场煤估计 “十三五”期间板块将借助集团现有资源、路港、渠道优势,主动探索新常态下盈利模式,培育板块发展“蓄水池”,切实提升板块三大产业市场拥有率,估计到市场煤供给将达成万吨。 (3)运力需求估计 截止,浙能集团全口径煤耗需求将达4050万吨左右,以进口煤700万吨和铁路100万吨估计,则北方下水量到时将在3250万吨左右,月均270万吨左右,则一程在线运力需求约为148万吨左右。 表2-3 “十三五”期间集团自有运力需求估计表 单位:万吨 年份 备注 电煤一程海运量 3141 2997 2909 3101 3242 5000大卡 匹配运力 143 136 132 141 148 22航次/年 集团自有运力需求 107 102 99 106 111 占总需求75% 四、机遇和挑战综述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将面临三个新常态挑战:1、整体宏观经济增加将长久稳定在中低速;2、包含煤炭产能和海运产能在内整体产能过剩新常态将一直连续在整个十三五期间;3、煤电机组将长久面临其它发电机组挤压,发电利用小时长久处于低位新常态。同时,对浙江省来说,还面临外购电集中进入挤压省内煤电机组新常态。面对这些新常态、新挑战,集团需从战略角度出发,转变思绪、长远计划,主动开拓创新型经营模式。 机遇和挑战并存,煤炭行业新常态也带来了众多机遇,伴随以动力煤期货为代表众多金融工具出现,为集团煤炭市场化贸易和进口煤销售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另外,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建设也为煤炭市场交易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交易场所,使得煤炭交易者信息交流愈加全方面、透明,煤炭交易愈加市场化、高效化。未来煤炭贸易将不单纯是传统货物买卖形式,随之而来将是充足利用金融工具,融合高效、透明、灵活、风险可控等很多优势创新性贸易新模式。所以,快速开启“新兴金融工具对煤炭板块经营产生影响”研究并快速推进其实施利用,将是近期煤炭板块战略工作重中之重。 五、研究专题 专题名称:《浙能集团电煤运力发展计划》 集团自主投资了煤矿、堆场、港口、航运和电厂,这组成一个完整煤炭购销网络。海运作为连接煤炭产销两地关机步骤,极大提升集团煤炭购销网络可靠性和稳定性。伴随集团收购宁波海运,集团自有海运企业有三家,分别是宁波海运、富兴海运和浙能通利,现在集团自有海运运力达成170万吨左右。现在这三家海运企业面临着重组、运力更新等多方面问题,做好《浙能集团电煤运力发展计划》有利于愈加好提升集团整个海运产业运输效率,为集团电煤安全稳定供给提供保障。 第三章 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愿景和使命 根据“创新、合作、绿色”三大理念要求,坚持“大能源战略”和“煤炭全产业链”发展方向,以效益领先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做精做优传统主业,不停提升关键竞争力;做大做强市场化业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新业态平台,培育发展新动力,逐步摆脱对传统主业单一发展路径依靠,开创健康可连续煤炭板块发展新模式,切实提升管理实效和经营业绩,实现行业领先。 二、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 根据“稳增加”、“调结构”、“补短板”、“增空间”、“促动力”工作要求,在新常态下深入推进煤炭板块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靠依靠电力主业单一发展模式向和市场求效益并重发展模式转变;二是从靠规模拓展外延扩张型发展向提质增效内涵提升式发展转变;三是从靠要素驱动传统发展方法向靠创新驱动新型发展模式转变。关键做好在“传统管理平台”基础之上,主动创建“双新双创”发展平台,以“新视野、新技术、新机制”,经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实现“二次创业”。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资源掌控。新增一个中国或国外优质煤矿(纯商品煤)项目,产能1000万吨/年。 ——销售贸易。打造中国特色煤炭贸易集群,煤炭贸易总量达6000万吨,其中供给电煤4050万吨(包含进口电煤量700万吨);供给社会用煤万吨; ——海运中转。完成集团海运资产整合。浙能集团自有海运运力总规模达成200万吨左右(包含2艘18万吨级外轮),其中集团一程电煤自有海运运力为112万吨左右(按集团电煤运力占需比75%算)。 ——港口运输。一程港专用场地或可控转运能力达成3000万吨以上;六横一期码头完成3000万吨达产任务。 ——成本控制目标。燃煤成本控制为行业内领先水平。 2025年远景目标:在集团“大能源战略”框架下,做大、做强、做精煤炭全产业链上各个步骤,扎实“大资源、大物流、大销售”三大致系,全力打造要素组合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系健全,市场化业务发展含有相当规模,国际煤矿资源掌控迈出实质性步伐,国际运输船队组建初显成效,含有较强关键竞争力、中国一流综合型现代物流企业。 2、目标分解 (1)关键财务指标目标。投资利润率目标 表3-1 煤炭板块“十三五”期间关键财务指标 项 目 销售收入(亿元) 306.14 320 成本总额 300.25 372 利润总额(亿元) 7.65 7.70 净利润(亿元) 5.47 5.50 资产总额(亿元) 166.62 198 净资产(亿元) 62.43 78 国有权益 62.43 78 资产负债率 63% 61% 净资产收益率 9% 7% 投资利润率 12% 10%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106% 104% (2)关键技术经济指标目标 表3-2 煤炭板块“十三五”期间关键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关键技术经济指标 1 电煤采购总量 3700万吨 4050万吨 2 进口电煤采购量 700万吨 700万吨 3 市场煤采购量 1000万吨 万吨 4 自有海运运力规模 170万吨 200万吨 5 六横一期码头吞吐量 2500万吨 3000万吨 (3)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十二五”末煤炭板块基础性煤炭产业、海运产业、港口产业销售收入为93.3%:5.7%:1%,“十三五末”为91%:7%:2%,达成产业链完整、产业结构合理、盈利路径多样化、抗风险能力增强综合目标。 (4)融资和资本运作目标 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多个金融工具和市场化投资手段,向创新要出路、要效益,培育板块新利润增加点,增强板块发展活力。利用宁波海运上市企业平台进行资产优化、整合、推进资产证券化,关键研究、推进板块管理营运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加强对动力煤期货、航运类套期保值、外汇套保等金融衍生品了解和利用,和对舟山煤炭交易中心金融服务有益探索。和银行、融资企业协商,探讨预付款融资、质押融资、订单融资、仓单质押、商票保贴、银承、中国信用证实可能性。 (5)信息化目标 努力发挥信息化在煤炭板块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效应。完善板块门户网站;建立煤炭板块对标管理平台,经过信息化建设为板块提供包含赢利能力、成本控制、生产经营和技术经济指标等多个维度对标分析,推进对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推进设备虚拟化工作,利用虚拟化及云计算技术,构建集中布署企业级服务器群,合理安排各类资源;着手数据挖掘工作,针对已经有业务数据进行研究,发掘历史煤质、物流等数据关联,为企业决议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合理信息化管理团体,继续完善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评价考评体系,确保各类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完成ERP上线。 深化信息服务,提升板块管理效率。依据ZN163浙能集团信息化计划要求,开展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并关键深化大数据应用。开展煤炭板块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工作,实时动态掌握板块各营运企业生产调度情况,实现生产调度决议快速调整,全方面提升板块企业生产调度管理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继续跟踪板块内各营运企业应用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各营运企业各类生产、经营数据正确性、立即性和完整性,切实提升板块管理实效。 (6)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 根据国家及省政府对环境保护要求,深入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各项方法,加大污染物治理和环境科技研发力度。要增强各级人员环境保护意识,深入完善相关环境保护设施,加强噪音、扬尘、煤炭自燃等预防和治理,努力争取“十三五”末,煤炭板块各营运企业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目标达成中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7)科技创新目标 加大科技创新和应用力度,提升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贡献度,为实现大能源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大科学和技术研究经费投入,年均科技投入争取达成年净利润1%;完成一批含有战略性、创新性科研项目,对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含有实际指导性作用。 (8)人力资源目标 认真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内部挖掘、盘活存量”和“以用为本,重视实效”标准,以打造一只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竞争高素质、全方位人才队伍为关键目标,加紧建立适应煤炭板块人力资源发展管理体系,强化板块及营运企业管理人才配置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加紧紧缺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职员发展和晋升通道,制订符合不一样类型需要分配激励机制和用人用工机制,适时开启板块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十三五”末争取职员队伍中中高级职称占比30%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0%以上。 (9)党建、惩防腐败和风险防范目标 根据集团“强总部”建设方案,在集团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总体框架下,建立符合板块特点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机制和工作标准,切实发挥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保障作用。加强党建带工建、团建工作,建立适应板块发展工团组织结构。党建工作走在集团前列。深化反腐倡廉长久有效机制建设,继续加强正风肃纪工作力度。完善制度步骤系统性、规范性和连贯性,紧密围绕板块生产经营关键、热点工作和微弱步骤开展效能监察和内部审计,发挥内审在企业经营、项目管理、投资决议等各类风险防控方面保障作用。 (10)管理优化和制度建设目标 以管理提升为契机,提升板块规范化、步骤化、精细化运作水平,建立健全板块管理体系,深入划清职责界面,从目标管理、过程协调监控、责任考评三方面深入落实管理职能,明确管理关键,完善板块管理方法方法,增强板块管理能力和素质,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认真落实落实集团“强总部”建设方案和煤炭板块管控操作优化方案,完善适应板块管理各项制度,优化业务管理界面和步骤,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管理到位和运作规范。 (11)文化建设目标 依据浙能集团企业文化发展计划(-)及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特点,根据“强总部”建设方案集约管控特点要求,依据板块管理企业实际需要提炼含有本板块本身特色文化理念,明确板块发展方向、关键工作任务和目标“产业发展观”。 第四章 产业布局和实施计划 经过“传统管理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