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专项计划实施新版细则.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50450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专项计划实施新版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专项计划实施新版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专项计划实施新版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专项计划实施新版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专项计划实施新版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公布时间: -02-24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落实落实国务院相关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知(国发37号),深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停改善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关键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落实国家对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布署和要求,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污染防治实际,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关系,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个手段,坚持长久达标和近期改善相结合、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全民行动相结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

2、生态环境常态机制和良好气氛,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二、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到,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降低。努力争取到2022年,基础消除重污染天气,全省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基础达成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具体指标:到,全省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下降12%。其中,武汉市、襄阳市、荆门市、孝感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下降18%;宜昌市、荆州市、随州市、仙桃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下降15%;黄石市、十堰市、鄂州市、潜江市、天门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下降10%;咸宁市、恩施州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较下降5%;黄冈市、神农架林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不超出

3、水平,并深入改善。武汉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较下降15%以上。三、具体方法(一)强化计划指导,制订年度工作方案。1.制订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计划。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荆州市应在6月底前制订并印发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计划,其它城市应在10月底前制订并印发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计划。计划应确定空气质量分阶段达成目标、指标、关键工作,明确防治方法和保障机制。计划经地方政府同意后实施,报省环境保护厅立案,并向社会公开,接收监督。(各地方政府负责)2.制订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各城市应依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空气质量达标计划,制订年度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作为年度考评依据。(各地方政府负责)(二)推进产

4、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法。3.优化空间格局。强化主体功效区划约束作用,以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污染物排放总量及生态安全为约束条件,科学制订关键行业发展计划,开展计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优化区域工业布局,加紧推进“两高一资”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严格严禁过剩产能新增项目用地。主动推进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环境保护、可连续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科学制订并严格实施城市计划,强化城市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及城市新城、新区设置和布局,严禁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计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吞并重组,有序推进在城市主城

5、区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环境保护搬迁或改造,到底前基础完成。武汉市应关键研究推进武钢集团等企业环境保护搬迁或改造工作。(发改、经信、环境保护、住建、国土部门负责)4.调整产业布局。根据主体功效区计划要求,合理确定关键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重大项目标准上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关键开发区。全部新、改、扩建项目,必需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严格实施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违规建设,要依法进行查处。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引导和约束作用,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域建设“两高”行业项目。严禁核准、立案产能过剩行业

6、新增产能项目,新、改、扩建项目要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计划环境影响评价。全省城市城区严禁新改扩建除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外燃煤电厂。城市城区不再新建重污染型企业。(发改、经信、环境保护、国土部门负责)5.强化节能环境保护指标约束。提升节能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健全关键行业准入条件,公布符合准入条件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置条件。武汉市新建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企业和燃煤锅炉项目要实施大气污染物尤其排放限值。各地域可依据环境质量改善需要,扩大尤其排

7、放限值实施范围。对未经过能评、环评审查项目,相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立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同意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新增授信支持,相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发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经信、国土、住建、质监、安监、银监、电力、水务部门配合)6.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给,主动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0%以下。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结合城中村、城镇结合部、棚户区改造,经过政策赔偿和实

8、施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阶梯电价、调峰电价等方法,逐步推行以天然气或电替换煤炭。严格落实节能评定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成中国优异水平,用能设备达成一级能效标准。主动发展绿色建筑,政府投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严格实施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热电冷”三联供等技术和装备。(发改、经信、住建、物价部门负责)7.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根据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修正)要求,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需行政手段,提前十二个月完成钢铁、

9、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21个关键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制订实施湖北省落后产能淘汰目录,明确地方、部门责任和淘汰时限,完善激励政策,加大考评和追责力度,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未按期完成区域,实施区域限批制度。(经信部门负责,发改、环境保护、财政部门配合)(三)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8.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工作。加强灰霾、臭氧形成机理、起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加强大气污染和人群健康关系研究。主动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技术等方面研究,增强大气污染防治方法针对性、可操作性。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等关键城市可率先开启PM10和PM25源解析研

10、究工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科技、卫生、气象部门配合)9.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和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方面技术研发,推进技术结果转化应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优异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交流和合作。(科技、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发改、经信、电力部门配合)10.全方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关键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微弱步骤,采取优异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关键行业排污强度比下降30%以上。推进非有机溶剂型涂料和农药等产品创新,降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

11、排放。主动开发缓释肥料新品种,降低化肥施用过程中氨排放。(发改、经信、科技、环境保护、农业部门负责)1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激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省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激励水泥、钢铁等行业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降低20%以上,在50%以上各类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各类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关键有色金属品种和钢铁循环再生比重达成40%左右。(发改部门负责,经信、科技、环境保护、国土部门配合)

12、12.大力培育节能环境保护产业。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境保护技术装备、产品创新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扩大中国消费市场,主动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含有国际竞争力大型节能环境保护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装备、产品、服务产业产值大幅增加,有效推进节能环境保护、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激励外商投资节能环境保护产业。(发改部门负责,经信、科技、环境保护、商务部门配合)(四)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13. 限期完成关键领域污染治理工程。全部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烧结、球团工艺)、石油炼制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全部要安装脱硫设施,每小时20

13、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火电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新型干法水泥窑要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安装脱硝设施。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7月1日以前,全省单机装机容量30万千瓦(武汉地域为20万千瓦)以上火电燃煤机组全部建成投运烟气脱硝设施,并同时实施脱硫除尘设施改造;“十二五”期间,全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全方面完成低氮燃烧改造并建成投运脱硝设施,其中,生产能力4000吨/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须在底前建成投运脱硝设施;底前,钢铁行业烧结、球团设备、石化行业催化裂化装置全部实现烟气脱硫。(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发改、经信、电力部门配合)14.加

14、强燃煤锅炉整改和改造。加紧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础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严禁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它地域标准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地域,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经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发改、经信、环境保护部门负责)15.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改,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和修复”技术改造。全方面开展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

15、油气回收治理,武汉市应于底前完成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其它地域应于底前完成油气污染治理工作。主动推进石化、溶剂、涂料使用类行业和精细化工等行业有机废气回收利用和治理;全方面提升表面涂装工艺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使用百分比;推广使用环境保护和低毒原辅材料,推进溶剂使用过程污染治理。(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发改、经信、商务、质监、安监部门及中石油、中石化湖北分企业配合)(五)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加速黄标车淘汰进程。16.出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底前出台湖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法制办、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公安、质监部门配合)17.促进交通可连续发展。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优化城区路网结构;

16、推广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和节能驾驶技术;激励选择节能环境保护车型,推广使用天然气、新能源汽车,逐步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到,武汉市城区公交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百分比达成65%以上。(发改、经信、公安、交通、住建部门负责)18. 加强机动车排污监控工作。落实国务院批复关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计划要求,6月底前建成省级机动车排污监控机构,其它市级机动车排污监控机构于底前建成。全方面推行机动车环境保护检验合格标志管理,推进机动车环境保护检验机构委托工作,底前实现社会化环境保护检验机构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编办、环境保护、质监部门负责)19.限期淘汰黄标车。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底前基础淘汰底前注

17、册营运黄标车;到,基础淘汰黄标车。推行黄标车限行方法,扩大限行范围。充足利用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武汉市要率先做好黄标车淘汰工作。(公安部门负责,环境保护、交通部门配合)20.推进油品配套升级。在底前全方面供给国IV车用汽油基础上,底前,全方面供给国IV车用柴油;底前,全方面供给国V车用汽柴油。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油品质量监督检验,加大对劣质油、非标油等不合格油品打击力度,确保满足质量要求。(发改部门负责,商务、工商、环境保护、质监、物价部门及中石油、中石化湖北分企业配合)21.加强机动车环境保护管理。帮助国家相关部门加强新生产车辆环境保护达标检验,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环境

18、保护不达标车辆违法行为;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环境保护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境保护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严格省外机动车转入要求。研究缩短公交车、出租车强制报废年限。加强报废车辆拆解工作管理。激励出租车每十二个月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控制。(经信、商务、公安、环境保护、工商、质监、交通、海事部门负责)(六)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治理。22.加强城镇绿化建设。重视城镇造林绿化,加强对各类废弃及服务期满矿区治理,恢复生态植被和景观,抑制扬尘产生。到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成40%,全省省辖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成404%,绿地率达成3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9、成114平方米,打造绿色生态保护屏障。(林业、住建、国土部门负责)23.降低道路扬尘污染。主动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提升机械化清扫率。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控制道路开挖面积和频次,缩短裸露时间,立即修复破损路面。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监管。(住建部门负责)24.强化施工扬尘监管。落实建设项目扬尘污染防治要求,加强现场执法检验,强化施工期环境监管。综合采取封闭作业、洒水降尘、渣土运输车辆进出口道路硬化、遮盖、立即清运建筑垃圾和视频监控等多个方法,推进建筑工地绿色施工。(住建部门负责)25.强化煤堆、料堆监督管理。大型煤堆、料堆场应建立密闭料仓和传送装置,露天堆放应加以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对长

20、久堆放废弃物,应采取覆绿、铺装、硬化、定时喷洒抑尘剂或稳定剂等方法。主动推进粉煤灰、炉渣、矿渣综合利用,降低堆放量。(环境保护、住建部门负责)26.加强油烟污染防治。严格新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环境保护审批,对未经过环境保护审批餐饮项目,相关部门不得发放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推广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城区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强化运行监管;加强对无油烟净化设施露天烧烤监管。(住建、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督、卫生计生、工商部门负责)27.严禁违规露天焚烧。严禁农作物秸秆、城市清扫废物、园林废物、建筑废弃物等生物质违规露天焚烧。全方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制肥、秸秆饲料

21、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综合利用方法。建立和完善市(州)、县(市、区)、镇、村四级秸秆焚烧监管责任体系,严格考评和责任追究。(农业、住建、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七)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制订完善应急预案。28.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监察和监测机构建设。底前完成省控空气质量监测网升级改造,起全方面开展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数据。底前,国控、省控关键污染源全部建成在线监控装置,并将其运行情况纳入企业环境保护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到,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细颗粒物监测点和国家直管监测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发改、财政部门配合)29.建立监测预警体系。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和气象部门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

22、警体系。省和武汉市于底前完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做好重污染天气过程趋势分析,完善会商研判机制,提升监测预警正确度,立即公布监测预警信息。(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气象部门配合)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现全省全部国控点、省控点监测数据共享互通,开展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立即对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大气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和清除,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环境保护、卫生计生部门负责)30.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全省全部城市应制订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警预报及响应程序、应急处理及保障方法等内容,按不一样污染等级确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

23、限行、施工场地管控、道路清扫保洁、实施人工降雨、学校停课等应对方法;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省内各市(州)应急预案于底前报省环境保护厅立案。(各地方政府负责,环境保护、气象、公安、交通、住建、卫生计生、教育部门配合)31.立即采取应急方法。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施政府关键责任人负责制。要依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立即开启应急预案,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各地方政府负责,环境保护部门配合)32.完善信息公布机制。省环境保护厅每个月向社会公布全省关键城市空气质量信息,按季度通报国家和省减排目标责任书项目完成情况,定时公布关键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环境保护部门负责

24、)(八)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创新环境管理机制。33.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体系。修订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配套规章制度,构建适合本省发展阶段并适度超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完善排污收费制度,落实国家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源排污收费政策,研究制订更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提升排污成本,促进污染治理。(法制办、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财政、物价、税务部门配合)34.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化节能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标信贷支持,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拓宽节能环境保护设施融资、租赁业务。综

25、合利用“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奖促防”等方法方法,深入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投入力度。省级基础建设投资也要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工程、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加大对各级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和监测运行费用投入,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及其运行和监管经费、关键污染源监控及监督性监测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发改、财政部门负责,环境保护部门配合)35.完善财税补助激励政策。各级人民政府要对“煤改气”项目、黄标车和破旧车辆淘汰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严格实施破旧汽车强制报废制度。认真落实激励秸秆等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升节能环境保

26、护产品比重。研究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经济激励政策。(财政部门负责,发改、经信、环境保护、公安、交通部门配合)36.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全方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关键企业,应在 年底前向环境保护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全方面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主动探索推进在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方面开展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行。继续深入推进绿色电力调度工作,形成长久有效机制,增加水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和脱硫脱硝环境保护型火电机组发电小时数。(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发改、经信部门配合)(九)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考评。37.明确各地政府责任。各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

27、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要依据国家和本省总体布署及控制指标,制订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确定工作关键和年度控制指标,完善政策方法,并向社会公开;要依据需要立即听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协调处理工作中存在具体困难和问题;制订考评评定措施;统一布署防控工作;要不停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任务明确、项目清楚、资金到位。(各地方政府负责)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亲密配合,制订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强大协力。(发改、财政、环境保护、商务、税务、金融、物价

28、、科技等部门负责)强化企业防治。严格落实“谁污染、谁治理”标准。企业是大气污染治理责任主体,要根据环境保护规范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增加资金投入,采取优异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甚至“零排放”;要自觉推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接收社会监督。(环境保护部门负责)38.强化目标责任考评。省人民政府和各市(州)人民政府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关键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定时考评并严格责任追究。对未经过考评地域,由监察部门会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听取任务方法落实情况和推行监管职责情况说明,提出限期

29、整改要求。对未经过考评且整改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监察部门依法依纪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具体考评措施另行制订。(监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39.建立全省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以武汉城市圈为主体,建立统一协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区域预警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立体网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十)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激励共建共享生态文明。40.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环境治理,人人有责。要主动开展多个形式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研究制订本省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计划,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引导,推广普及全民生

30、态文明教育,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社会气氛。(宣传、教育、环境保护部门负责)41.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饮食,降低机动车使用频率,养成健康饮食习惯,降低油炸、烧烤类食物食用。开展“湖北千名绿色环境保护少年”、“湖北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评选,组建湖北省大学生环境保护社团联盟,传输绿色环境保护知识,逐步形成绿色生活和消费方法。(宣传、教育、环境保护部门负责)42.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指导企业对公众公开环境信息,每十二个月定时在地方媒体和网络上公布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和推行污染有奖举报制度,宣传、引导和激励公众监督企业违法排污、车辆“冒黑烟”、渣土运输车辆遗撒、秸秆露天焚烧等行为。主动推进生态建设示范、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小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当地本部门实际,狠抓落实落实,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准期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