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9710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第 40 卷 第 2 期(总第 194 期)Vol.40 No.2 2024(Sum No.194)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江莉(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摘 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人的本质维度、精神富裕维度以及人类共同价值维度分析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以求解人的全面发展为线索进行文化思想理论创新。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需要协调多元主

2、体共同发力保障人的文化权益,以筑牢精神家园为价值归旨推动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促共进。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权益;精神家园中图分类号:D60;G1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1646.2024.02.003引用格式:江莉.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 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2):11-17.Three Dimensions Through Which Xi Jinping s Thought on Culture Promot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

3、ividualsJIANG Li(School of Marxism,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32,China)Abstract:Marxist materialist view of history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and function of culture are to achieve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Analyzing from the dimensions of human nature,spiritual wealt

4、h and common human values,it can be seen that Xi Jinping s cultural thought is an innovative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theory that revolves around solv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efforts of various subjects to

5、 jointly safeguard the cultural rights of individuals and promote the mutual advancemen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Key words:Xi Jinping s thought on culture;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cultural rights;spiritual home文化,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价值体系,是人

6、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从“文化”的概念来看,“文化”既是“人化”也是“化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便是“人化”,随之又用“人化”之经验与成果“化人”,即实现人的主体性,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的核心目标。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最高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体现。中国文章编号:1673-1646(2024)02-0011-07收稿日期:2023-11-24基金项目:2023 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7、重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数智时代高校思想舆论领域“三个地带”的识别与应对研究(2023AH050529)作者简介:江莉(1981-),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Email:。2024 年第 2 期中 北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在其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征程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遵循,也是实现中华文明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

8、展是其最高价值取向。作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有的学者从对马克思文化理论的创新角度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论逻辑和价值意蕴3;有的学者以“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体系结构来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路径4-5;还有学者则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认识、创新传承以及新时代实践的深刻揭示6。这些理论探索对于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刻的启发性,但大多从整体逻辑体系或是具体思想内容加以梳理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性意义作进一步探索。1理论向度:以求解人的全面发展为线索创新文化思想理论新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

9、思维与实践的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精神品格,始终坚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对世界其他文化有益成果加以批判吸收,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指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1从人的本质维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在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解决好文化建设本身的问题,还应当从文化视阈下回应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理解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对人的本质有深刻认识。马克思认为,不能从某些超验存在或者抽象思辨去理解人的本质,要站在“现实存在着的、活

10、动的人”7 530的视角来把握人的本质。当人作为主体,实现了从“自然人”“社会人”到“文化人”“自由人”的转变时,“人”的本质一步步获得确证,最终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人类也在真正意义上走向了解放,其中的每一步,文化的媒介作用不可忽视8。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人的本质、人与社会关系等经典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继承性阐释,也给予了创新性回答。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本质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9 15“能动的人”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文

11、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0,要充分发挥人民历史主动性发展文化建设事业,让文化发展成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奠定基础。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的需要”的重视,揭示文化建设与满足人的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指 出 人 民 群 众“期 待 更 丰 富 的 精 神 文 化 生活”11 61。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开创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现代文明发展新路径。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考察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统一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发展与社会现代化也是内在统一的,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之下探索现代文

12、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统一过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2,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13 311。1.2从人的精神富裕维度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重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先哲们大多将对精神生活和道德境界的追求放置于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的重要位置。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让人民的精神也富裕起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需求。“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

13、优势。”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 礼记礼运 篇“天下为公”“天下大同”观念,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高远的社会理想。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之中,“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观念既是对社会理想的外在向往,也是对人的高尚精神境界的内在追寻,12(总第 194 期)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江莉)二者内外呼应、互为支撑,从精神修养的层面上提出个体应当超越一己之私,进而心怀家国,触发“天地合一”的理想人生境界和博爱情怀。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个人发展与社会理想在个体层面加以统合,同时又在人的主体性实现方面超越了中国传统社会理

14、想的思考范畴。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中所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14,不仅仅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品格底色的描绘,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凡的内在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求共产党人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炼和传承,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价值指引和持久的精神支撑;同时,这也有助于个人培养刚健自信、担当有为的品格,为塑造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主体性人格的养成不仅可以增益自身德业,还将指引个人在正确的道路上追求人生价值,在精神道德层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3从

15、人类共同价值维度实现了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反思与超越中西方人因为所处的环境、发展历史以及思维基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价值观上极大的差异。对于被欧洲中心论熏陶了数百年的西方人来说,很难接受世界不同文化各有千秋,可以互学互鉴、取长补短的观点15。尤其是近代以来,以普世价值统一全世界的观念甚嚣尘上。然而,普世价值推行的并不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表达,其所宣扬的是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及治理理念具有超越一切社会价值观的优势,可以将全世界纳入西方文明版图,但是深究其背后的底层逻辑,马克思一针见血地进行了揭露: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

16、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 它 们 描 绘 成 唯 一 合 理 的、有 普 遍 意 义 的 思想”7 552。它的出现和扩张,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表现,充分暴露了西方霸权主义思想。全世界不同民族、国家,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基础和发展脉络,特定的文化必然形成特定的价值观,但经过长期实践以及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互通,也会在不同文化发展和延续的进程中孕育出一些共性的因子,这些具有普遍性、趋同性的文化因子凝结成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马克思认为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6 199,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下归仁”“大同社会”的向往以及西方现代文明,实则都有超越文化藩篱,趋向共同体的因素。在这个共同体中所

17、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必然被共同体之中的人所接受。比如,各种国际法则和惯例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秩序标准;而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好生活更是全人类的心之所向,人之所往。人类共同价值需要基于“和而不同”的基本理念进行构建,需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文明多态性,在此前提之下,超越隔阂、避免冲突、交流互鉴,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 同时,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从而不断推动我们自己的科技与文化发展,赶超

18、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好中华现代文明,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也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2实践向度:以保障人的文化权益为目标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发力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实际上是包括文化权益在内的、人的各项权益均获得充分保障的理论。作为对党的文化工作的经验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也将以新思想、新认识回应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中关于如何保障人的文化权益等新问题。2.1保障文化权益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是社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传承创新、凝聚发展的作用1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现代化与实现人的全面发

19、展缺一不可,社会现代化是以经济为中心,实现社会各方面的整体现代化变迁,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将经济的“蛋糕做大”,人的发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而非决定因素,人“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的创造性的生活表现”18 36使人的主体性得以自由而完全发挥,个人发展唯有与社会的进步相协调、发展相一致,个人的自我文化意识才会对132024 年第 2 期中 北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自我理想价值意义系统不断更新和重建,与此同时,个人的各种潜能也会在实践中一并迸发。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追求,也是对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全面肯定。人的全面发展与各种形态的

20、文化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丰富多彩的样貌。文化权益是人民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实践中不断获取文化利益的权利,除了物质利益的需求,精神文化也不可或缺,包括参与教育、艺术、体育以及娱乐等活动,还包括在道德、宗教以及审美方面的精神需求。人之为人,最显著的特质就是人具有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也是“人之异于禽兽”的根本所在,同时也充分展示人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人不仅仅是文化享有的主体,更是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只有人类才能在历史中创造独特的文化财富,而创造的过程以及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又成为人迈向全面发展之路的重要指引和能量来源。人民群众建设文化,也为自己的文化利益而努力,人民获取自身应有的文化权益是理所

21、应当之事,若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便无法谈及其他任何诸如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的权益。2.2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保障人的文化权益的根本遵循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上的充分体现,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有关法律的制度规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给 2023 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指示中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19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对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领导,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本质

22、所决定,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一刻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领导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终也是服务于人民。社会主义文化根本上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旨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的文化权益,使人民可以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这是开展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实际上是把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强化对重大问题的研判分析以及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总揽性指导,只有舆论导向正确,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用

23、正向精神磁场“化人”。2.3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发力是保障人的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文化权益的实现不单是文化的获取,还要将其“从 统 治 阶 级 的 独 占 品 变 成 全 社 会 的 共 同 财富”20 199,即实现文化共享。另外,需要对文化“加以进一步发展”,即实现文化的不断创造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之所以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源于其所凝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本质力量所在。当下,保障人的文化权益,不仅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大力发展社会公共文化产业与服务供给,同时也需要人民群众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参与、协同发力21。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对于保障人的文

24、化权益负有首要责任。各级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众的文化权益得到保护。2017 年 3 月 1 日起,我国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措施和发展方向,从制度层面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同时,各级政府还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支持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另外,要发展高质量教育,健全完善正确的教育制度,五育并举,使人在获得公平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文化知识教育,是人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的基本途径,更是人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21。其次,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5、“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13 311 在保障人的文化权益方面,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支持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投资建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提高公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在人文方面的素质与修养。例如,开展读书活动、文化讲座等,让员工深切感知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和核心价值观。14(总第 194 期)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江莉)再次,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在保障人的文化权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26、色。非政府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戏剧表演、音乐会、艺术展等文化活动以及更多卓越的文化作品,都是非政府组织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另外,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也是网络时代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非政府组织还可以通过参与制定文化政策、监督文化资金的使用等公共决策,为公众争取更多的文化权益,确保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最后,保障人的文化权益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给予,更需要个人的自我提升。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文化事业,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当尊重他人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要使人民群众在文化产业的生产与

27、消费等各个环节中,都充分发挥出主体性作用,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获得感与参与感,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3价值向度:以筑牢精神家园为价值归旨推动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促共进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才能实现文化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3.1坚定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繁荣兴盛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

28、得住、站得稳、行得远。”14 文化自信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文化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实质上就是一种对自我文化的价值、活力、前景和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22,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不仅表意于中国人民心理层面的“自信”,也彰显于社会主义实践层面的“践行”。因而,文化自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融合统一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人们更加自信、自立和自强,也能够极大地激励人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人们思想、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发展,最终实

29、现中华文化在传承中的自我突破,内生出更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文化自信还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使人们主动面向民族与世界、科学与大众、现代与未来等多种文化样态,深刻了解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从而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奋力前行23。文化自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繁荣,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文明的繁荣与兴盛又推动了人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文化自信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促共进,密切联系。3.2增强价值引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文化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

30、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24 1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中华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承载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这个民族共同的文化选择、立场和理念;对个人而言,价值观是个人在面对世界和人生问题时,分辨善恶、美丑、是非对错的心灵尺度;对社会而言,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在形成心理认同和共同奋斗愿景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实践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和弘扬的价值理念,能够充分彰显出具有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的价值观优势。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完善,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生产力发展

31、的各种羁绊也随之一一清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凝聚中国力量,加速推进生产力发展,也让人的发展更加自由全面;每个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得到极大提升也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文化建设,必然是把人的意识形态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统一于解放生产力、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征程之中,在此过程中,人必然会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设与我们的中国式现代152024 年第 2 期中 北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化的推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方向完全一致,这样的文化必然能够形成强大的影响力,成为

32、基因刻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引领作用,同时铸就人在文化创造与发展中的意志品格与思维定力的形成25,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3守好中华文脉,在文化传承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脉延绵至今的“根”与“魂”。站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立场来看,文化对个体而言是其存在形式,对民族而言是其精神基石,文化是区别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不同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 剧中人,也是历史的 剧作者”26 15。中华传统文化从发端到延续、传播直至绵延几千年,无不是需要以现实中的“人”为承载体,传统文化不是从天而降,它形成于历史之中,而人民群众正是历史的

33、创造者。中华传统文化在外由人的实践劳动,通过文字、书画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流传下来,在内已经成为人们日用不觉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即便没有读过中华典籍的老百姓,也会在日常言谈和行为习惯中渗透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家箴家训、乡规民约,比如“温良恭谨让”“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以和为贵”等。当下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消除了时空限制,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让全球文化的互动更为频繁。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可以利用网络、通过各种平台分享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医、太极拳、中国画和书法等为载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以及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也随之被吸收和融

34、入全球文化之中。中华文脉需要我们用心守护并大力弘扬,这也是滋养着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精神沃土。3.4加强文化创新,在展现中华文化时代风采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华文化所特有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这也让每一个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应以时代精神为动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4 59 文化建设亦是如此,中华文化若要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展现自身的时代风采,不仅需要文化自信,还需要文化创新。中华文化

35、的创新承于历史而又优于过往,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红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超越的成果。经济全球化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机遇也带来很大冲击。消费主义和市场化的思维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这让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在市场竞争中,一些传统文化载体往往被忽视甚至被排斥,如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因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而濒临失传。因此,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创新方式传承传统工艺,在充分发掘传统手工艺文化元素和理念的基础上,将现代创意设计融入其中,持续推陈出新,与现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审美需求相结合,激发传统手工艺品的崭新活力。同样,对于红色文化,需要政府开发红色

36、资源、媒介传播红色文化、社会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使红色文化的在新时代走上高质量发展传承之路27。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三者密不可分。将人从旧的思维羁绊和旧的时代烙印中解放出来,充分培育人的文化创新思维意识,是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而文化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实践的本质是创新、创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文化精神、文化教育、文化形态、文化环境以及文化产业等文化要素的创新,共同推动现代化文化建设,展现中华文明的时代风采,与此同时,也逐渐消除人的片面发展以及劳动异化的精神状态,使人在创新实

37、践中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本质力量,转变被动的、压抑的精神样貌,让文化的创新创造与人的全面发展呈现互促共进的美好局面。4结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对于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也明确了我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引。以人民为中心是始终贯穿于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历程中的一条鲜明主线,彰显了16(总第 194 期)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向度(江莉)文化建设人民性的价值底色。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加以深刻理解和深入贯彻,为强国建设凝聚文化力量,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参考文献1辞海.文化 EB/OL.2022-12-0

38、9 2023-11-07.https:/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1-07-02(02).3蒙象飞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三重向度 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2(41):79-89.4郑敬斌,陈艺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1):25-33.5孟宪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结构论析 J.江苏社会科学,2023(6):1-10.6潘莉,卞程秀.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用”“贯通”的揭示 J/OL.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 科 学 版):2024-0

39、3-19.http:/doi.org/10.15886/ki.huns.202311.0165.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郝智浩,许春玲.马克思的文化观及其现代价值意蕴J.人民论坛,2016(14):182-184.9习近平.之江新语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 要 EB/OL2012-02-152023-11-07https:/ 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2习近平.在教

40、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0-09-23(02).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J.求是,2023(17):4-11.15黄秋生,苗继兴.从欧洲中心论到文明多元论: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文本耕耘 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1):19-24.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李燕.文化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之路 J.教学与研究,2001(10):13-15.18马克

41、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01).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张洁钰,廖小琴.马克思恩格斯美好生活观的文化权益向度论析 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2):10-16.22徐龙建.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当代意涵J.科学社会主义,2020(4):35-4023徐 中.坚 定 文 化 自 信J.红 旗 文 稿,2023(18):14-17.2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5周银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灵魂 J.红旗文稿,2018(5):39.26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 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7武婷,王常柱.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与当代弘扬 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1):45-50.1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