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研究应用报告进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9499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研究应用报告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研究应用报告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研究应用报告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研究应用报告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研究应用报告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药在诊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研究进展曹云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呼吸科 邮箱:摘要文章总结了最近脊髓型颈椎病中医药诊疗方面研究进展。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型、中药内服诊疗、中医外治法研究、等多个方面叙述了目前临床所采取情况。强调中医药在本病非手术疗法中关键性,启示以后研究思绪。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药诊疗 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是颈椎间退行性变(包含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及其继发性改变造成脊髓和/或支配脊髓血管受压而出现不一样程度脊髓功效障碍一个疾病,是40岁以上成年人脊髓功效障碍最常见类型,约占颈椎病10% 15% ,可造

2、成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危及生命,现在标准上是优异行非手术诊疗,无效时则提议手术,但手术后可灰复到何种程度尚不能估计。而中医药诊疗CSM方法多样,疗效可靠。多年来,针对CSM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成为热点,现就此综述以下:1辩证论治研究中医多将CSM归为“痹证”、“痿症”、“项强”、“血痹”、“骨痹”。其病位在脊髓,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周林宽等1将31例症状尚轻或手术后效果不显著脊髓型颈椎病辨证分为气虚瘀阻型、痰湿阻滞型、肝肾亏虚型,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平胃散加减、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诊疗,显效1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3. 5

3、%。张天健2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病机为“荣气虚,卫气实”,强调本病以虚为主,诊疗以益气、滋肾、祛瘀、利湿为诊疗大法。认为益气活血、滋肾养阴、健脾利湿诊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并促进神经功效恢复。2 中药内服诊疗中医专法专方研究大多从督脉阻滞、瘀血、肾虚、气虚等论治。现代研究认为益气、化瘀、补肾等中药能够增加颈部血液供给,抑制蜕变椎间盘中前列环素等炎症因子、降低胶原酶活性、增强II型胶原mRNA表示等,说明益气化瘀补肾等中药对延缓椎间盘蜕变有主动作用 3 。2.1益气活血法2.1.1补阳还五汤加味方4黄芪50 g赤芍当归甘草各20 g川芎桃仁红花葛根各15 g地龙25 g丹参白芍各30 g全

4、蝎6 g蜈蚣2条。并随证加减。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诊疗12例,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83. 3%。 2.2活血化瘀法2.2.1桃红四物汤加减方5 丹参20 g当归20 g赤芍15 g川芎15 g桃仁15 g红花15 g葛根15 g延胡索15 g。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诊疗证属气滞血瘀之早期脊髓型颈椎病30例,治愈16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90%。2. 2. 2血府逐瘀汤加减方6柴胡当归桃仁红花枳壳各9 g生地黄赤芍白芍川芎牛膝怀山药各12 g黄芪葛根各15 g桔梗甘草各6 g。以舒肝理气宽胸、补脾养血润肌,行气活血通络。用于气滞血瘀证。随证加减: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板蓝根各12

5、 g。便秘者,加生大黄9 g、肉苁蓉30 g。便溏甚者,去生地黄,加红藤、煨木香各15 g。诊疗60例,和对照组芬必得加T. T. F. D诊疗60例比较,观察组于第1、2、3疗程诊疗后改善率和对照组比较全部有显著增高( P 。2.3活血祛风法颈椎2号方7:川芎、桂枝、木瓜、白芍、葛根、甘草等。以活血祛风,温经通痹,舒筋活络。诊疗58例,有效率为94. 8%。2.4补肾活血法2.4.1脊髓康8鹿角胶12 g (另煎 炮穿山甲12 g土鳖虫6 g红花6 g川芎12 g黄芪20 g补骨脂12 g鸡内金9 g丹参15 g麝香0. 05 g (冲服等。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用于肾亏气虚、血瘀、经络不通

6、。近期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29例,疗程平均52天。并以新西兰兔造模,经过神经功效评定等指标观察,结果表明中药脊髓康对颈脊髓慢性连续受压后神经细胞损害,含有降低神经细胞坏死、凋亡,保护脊髓神经功效。对颈脊髓慢性连续性受压后血循环障碍含有调整促进血管修复、再生,改善血循环作用。2.4.3通督活血汤9当归泽兰叶苏木赤芍川芎桃仁广地龙杜仲狗脊鹿角片各10 g黄芪30 g 葛根20 g。以益气壮督,活血通络。临证加减:上肢麻木、疼痛,舌质淡,脉涩者,赤芍改白芍加桂枝、伸筋草各10 g,蜈蚣3条。头晕,头痛健忘者,加炒白术、泽泻各10 g、天麻15 g。诊疗脊髓型颈椎病48例

7、,总有效率95. 8% ,优于654 - 2针诊疗31例对照组( P 。2.5 其它 另外,芦少敏10认为此系肝肾不足、骨髓不充、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属“痿证”范围,用自拟佛手育阴汤(当归30 g川芎9 g熟地9 g赤芍9 g龟板12 g黄精20 g伸筋草15 g旱莲草12 g杜仲9 g甘草6 g以补益肝肾、荣筋活络。郭焕章11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中痿躄型,证属肝脾两虚,气血不足,气滞血郁,治宜滋补肝肾,健脾化湿,祛瘀通络,方用颈椎病6号方(清半夏10 g橘红10g茯苓10 g乌梅6 g干姜6 g党参10 g熟地10 g归尾15 g白芍30 g木瓜30 g黄芪10 g地龙10 g红花

8、60 g桃仁10 g川牛膝15 g3 中药外治法3.1 体针3.1.1单纯毫针诊疗芮兴国12利用肝肾俞原配穴结合反应点速刺方法诊疗本病,并和局部取穴针刺诊疗对照。诊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5.0%,说明诊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1.2针灸疗法薛亮13等采取针刺加运动灸诊疗本病,对照组口服“颈复康”和西比灵并配合颈项推拿,针灸组有效率96.9%,对照组有效率83.3%,说明诊疗组疗效优于药品口服加推拿组。3.1.3电针王颖14等采取电针夹脊穴,对照组采取局部推拿和牵引。结果:总有效率针刺93.7%,对照组76.7%,表明诊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3.1.4小针刀王晓明15定点

9、相关阳性反应点,采取针刀疗法诊疗取得很好疗效,治愈112例,占62.2%;好转58例,占32.2%;无效10例,占5.6%。3.2物理疗法3.2.1推拿手法谭燕泉16采取多个推拿手法,并配合针刺和功效锻练等综合诊疗,对照组单用针刺诊疗。结果:诊疗组总有效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说明诊疗组疗效满意。3.2.3中药外敷张继芳17采取中药热奄包局部热熏和外敷,对照组用TDP理疗仪,诊疗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81.4%,诊疗组治愈率(21.1%也高于对照组(14.3%。3.4牵引丁凤亚18采取SS一168型微机控制牵引诊疗该病,效果满意,对照组给TDP诊疗仪照射理疗,

10、结果诊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3.5综合诊疗马跃敏19采取药品静脉滴注及颈椎牵引、中药熏蒸、手法整脊综合诊疗228例病人,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治愈126例,显效78例,好转l8例,显效率89.5%。4 小结综观文件报道及作者经验认为中医药在诊疗CSM中含有以下优势:(1诊疗早期病变。 (2患者体质虚弱,有严重内脏器质性疾病,不能承受再次手术者。(3中医药缓解症状有效性,如止痛、消炎等作用。(4诊疗方案选择多样性,如中药内服、牵引、推拿按摩、针灸、手法、穴位注射等。(5病程过长、病程严重,估量脊髓损伤极难恢复,评定手术诊疗有效性极少。(6惧怕颈椎部位手术者等等。但现在

11、相关中医药诊疗脊髓型颈椎病诊疗及疗效标准不够统一, 研究病例不够多,可反复性差, 除内服中药外其它疗法如牵引、手法等利用争议较大,规范中医药多种疗法适应症和禁忌症意义重大,寻求中西医结合综合诊疗CSM有效方法大有前途。参考文件:1周林宽,章明. 脊髓型颈椎病辨证论治 J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7, 21 (2 : 13 - 142高泉阳. 名老中医张天健诊疗脊髓型颈椎病经验 J .中医正骨, , 18 (2 : 643赵定麟. 现代颈椎病学 J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50 - 3644马晓春,张春光,徐国忠,等. 补阳还五汤加味诊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 J . 四川中医, 19

12、94, (5 : 40 - 415王黑力,张永丽. 桃红四物汤诊疗早期脊髓型颈椎病30例临床汇报 J . 黑龙江中医, 1999, (2 : 16 176吴弢,高翔,叶秀兰,等.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诊疗脊髓型颈椎病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40 (5 : 31 - 327杨成胜. 颈椎2号诊疗脊髓型颈椎病58例 J .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 5 (3 : 438韦贵康,陈锋,韦坚,等. 中药脊髓康内服诊疗脊髓型颈椎病32例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 J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4 (4 : 86 - 889张纯武. 通督活血汤为主诊疗脊髓型颈椎病48例 J .浙江中医杂志. (5 : 190

13、10芦少敏. 颈椎病内科辨证施治 J .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93 : 9275 - 927611黄应该,郭景哲,郭焕章,等. 郭焕章名老中医诊治颈椎病经验 J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5, 4 (1 : 22 - 24: 26712张吉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案参考丛书针灸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46.13丁放,史炜论“五输穴排列次序和十二经脉气血流动方向“矛盾”J. JCAM.Jul,.Vo124,NO7.14唐卫华十二经脉流注、标本根结理论和五输穴出入合论J中国医药学报,2OO4年第19卷第4期:197.15劳卫国,罗承锋,李燕五输穴全息论溯源浅识J针灸临床杂志,6:47-49.18祝华英.十二经脉运行之管见J.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17卷第5期:33.19马跃敏.综合诊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28例汇报R.按摩和导引,248):12.财社【】305号曹云 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呼吸科 护师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