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的十八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建设的经验、短板与发展进路_夏文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80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6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十八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建设的经验、短板与发展进路_夏文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的十八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建设的经验、短板与发展进路_夏文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的十八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建设的经验、短板与发展进路_夏文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 3969/j issn 1673 6060 2023 04 008党的十八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短板与发展进路夏文熠(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了高校育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思政课堂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发挥作用明显。但高校思政课在建设中仍然存在短板,在历史新阶段,应以党的领导为基础,运用上下贯通、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以“六个要”为标准加强新时代高

2、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和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以“八个统一”为遵循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和方法创新。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思政课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6060(2023)04 0061 07收稿日期:2023 01 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高校思政课弘扬 胡杨精神 发挥文化润疆作用的路径研究”(21XKS024),主持人:夏文熠作者简介:夏文熠,男,湖北麻城人,硕士,新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3、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在国际和国内面临新态势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苗头和趋势,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等,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变得尤为重要,人才培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巨大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4、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育人“关键课程”和意识形态“主阵地”的作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高校思政课建设也显现出了从党的政策落实落地、体制机制运行、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步还需要在大思政格局下进一步深化改革,保证高校思政课与时俱进,从党的领导、制度保证、师资培养、课程改革等方面加强思政课建设,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政治上合格的各类人才。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318”讲话后,高校思政课建设走上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思政课由“边缘化课程”向“关键课程”转变,课程建设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

5、根本性变化,从顶层设计、制度、人才、改革创新等方面全面推进。(一)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视和16第 43 卷第 4 期Vol 43No 4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 年 4 月Apr 2023对思政课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系列高级别会议的召开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在政治上和制度上提供了强大保障,其中又以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为新起点,高校思政课自此走上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

6、道。在继承和延续“85 方案”“98 方案”和“05 方案”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高校思政工作和思政课提出了系列新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思政课建设有序快速推进,思政课改革不断深化。2013 年教育部批准建设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同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 治 理 论课 教 师队 伍培 养 规划(2013 2017年),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史上的第一个五年培养计划;2015 年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从教材、教师、教法、学科、评价和保障等方面明确了高校思政课体系建设如何创新,同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从思政课组织

7、、教学、教师管理三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思政课的各个环节。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优势,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方向、目标指向和实施策略,方能解决好如何培养人 以及为谁培养人 这个根本问题”2。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7 年2 月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高校思政工作于党和国家事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度明确其重要性3。

8、教育部 2017 年 12 月发布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进一步明确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目标、原则、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4。2018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提出合理安排教务、规范建设教研室(组)、实行集体备课等一系列要求5。2018 年 9 月 10 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6 329。在 2019 年 3 月 18 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9、“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明确指出,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7。2020 年 2 月,教育部颁布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从职责与要求、配备与选聘、培养

10、与培训、考核与评价、保障与管理几个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指导8。2020 年 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组织领导、实施保障 11 个方面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安排9。2020年 12 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从课程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几个方面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出了要求10。2022 年 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

11、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支持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1。党中央政策的颁布和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也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制度保证,尤其在“318”讲话后,高校思政课建设进入高速高质发展的新阶段。(二)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地位不断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

12、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高校思政课作为育人“关键课程”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学校党委要坚262023 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7。随着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更加有力,党委统筹、上下贯通、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逐渐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民主集中决策思政课建设方向,党政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相互配合,不同学科专业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建立并顺畅运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高校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的“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高校优先发展的“

13、第一学科”,思政课教师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校着力提高质量水平的“第一课程”。高校发展战略优先推进思政课及其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人力财力物力都向思政课建设投入,高校党委一系列倾斜政策的落实巩固了高校思政课“关键课程”的地位。(三)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伴随历史进程经历了建国初的平稳过渡时期,经过了五六十年代的初步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拨正航向,九十年代加油助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提速前进,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始步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05 方案”是进入新世纪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第一个方案,2020 年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

14、革创新实施方案 与其相比更加优化了高校思政课的设置。本科生思政课仍然按照“05 方案”开设五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调整,设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作为试点课程在全国重点马院先行开设,从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并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三进”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开设在全国铺开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强化了增强学生法治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开设与“05 方案”基本一致,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设置课程更加有

15、针对性,保证了思政课程设置的统一性要求与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协调。(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2。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要求高校在编制内按照不低于1 350 师生比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10。从政策上保证了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数量要求,也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人力资源。高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高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中重点推进,保证在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校内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同时针对思政课教师的特殊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通过制定并实施任职资格

16、标准和选聘办法,促进了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教材使用更加科学,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在按照比例要求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的基础上,高校党委通过从相关学科专家遴选培训、党政管理干部转岗、高校辅导员选聘、行业企业领军人物邀请等方式,特聘、兼职、区域校际共享等多种途径,建成了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五)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在“318”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做到“八

17、个统一”,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理论依据13 214。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318”讲话之后,全国高校都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落实主体责任,从不同角度开展课程改革创新工作,结合案例、体验、互动、专题等一批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运用,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设智慧课堂,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使学生思政课课堂的“到课率”“抬头率”大幅提升,思政课更加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课程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建设的支撑更加有力“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基础。思政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

18、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6 16。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建设中互相支撑的两大支点,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下简称“马理论学科”)这一支点建设好,才能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马理论学科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内马理论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布局更加合理,学科体系中二级学科的设置更加科学,在“双一流”36夏文熠:党的十八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短板与发展进路第 4 期高校带动下马理论学科建设的标准不断提高,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广大科研工作者对马理论学科的发展信心更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围绕马理论学科进行的研究成果“井喷式”涌现

19、,大大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归属感,马理论学科的快速发展,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的大量增加,研究广度深度不断增加,对高校思政课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理论支撑和信心提升的作用。二、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对党中央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平衡不充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差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一)对党中央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相对不平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和高校对思政课建设高度重

20、视,普遍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相对不平衡的问题,在有些方面和党中央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高校所属地党政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支持保障存在地域差异,如落实编制内 1 350 思政课教师配备时,有的地方没有及时将专项编制落实到位,造成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不到位的问题;有的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工作中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造成思政课建设工作整体浮于表面,难以持续深入的问题;有的高校为了达到专兼职教师数量,对队伍准入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按照政治观、师德观、业务关的要求把好选用关,而是东拼西凑,造成思政课教师队伍扩张快、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有的高校高位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力

21、度不够,简单地把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当作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任务,缺乏思想统一和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校上下贯通,齐心协力的思政课程建设格局;有的高校落实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力度不够,口头上把思政课捧得很高,但在具体落实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从思政课教师队伍选任领导干部、单列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指标、单列思政类科研项目、单独评价思政类科研成果等方面落实还不到位,造成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受重视“表面化”的问题;有的高校落实思政课教师专项津补贴还不到位,没有从分配机制中体现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造成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不够的问题。总的来看,目前仍然有些地方党政机关和高校党委对

22、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这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的工作当作一般性工作来对待,进而造成高校思政课建设多个方面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二)对党中央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落实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318”讲话后,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既指明了方向性的问题,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创新措施,勾勒了以八个“统一”为标线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理论框架。高校在落实过程中与党中央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有的高校思政课重学理性而轻政治性,理论知识讲得透彻深邃,结合实际的政治引导却不够,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讲故事”的教学方法不够高端高级,放不下身段从小故事、身边事循序

23、渐进引导学生;有的高校思政课知识性与价值性缺乏融会贯通,以考试为目标强调思政课的知识点掌握,没有将知识点背后的价值观的内化作为重点,造成学生课程考试成绩高,现实生活中人格价值低的“错位”现象;有的高校思政课一味强调“竖大旗”,把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作为重点,忽视了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和分析,只“立”不“破”,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回避绕道或者“掩耳盗铃”式回应,造成该立的大旗立得不牢,该破的错误观点破得不彻底,未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有的高校思政课习惯于在教室里讲道理,忽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得收获,往往理论与实际偏离,课堂上“高高在上”的道理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没法发挥指导作用,小课堂没有融入大社会的实际

24、需求,造成学生对思政课传授的理论产生质疑;有的高校思政课“教条主义”盛行,将教材照本宣科,不根据时代、地域、学生对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造成学生对思政课提不起兴趣,“抬头率”低;有的高校思政课“一言堂”现象突出,教师从头到尾“硬灌输”,学生被动接收,没有主动参与,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到课率”越来越低。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和短板,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高校思政课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还比较明显。462023 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三)对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落实

25、有差距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观必要条件是要拥有一支数量充足、信仰坚定、政治过硬、学识渊博、理论深厚、能做到总书记提出“六个要”要求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当前教师队伍数量上的相对不足和质量上的参差不齐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2020 年就已突破十万,从数量绝对值上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按照 1 350 的思政课师生配比还存在差距,实现百人之内的中班教学甚至小班教学差距还很大。另外,思政课教师绝对数量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配还很不平衡,一二线城市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质量“超标”,高学历高职称优秀思政课教师“排队”等待入职,三四线城市、偏远地区高校严重“不达标”,思政课教师岗位“虚位

26、以待”无人问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公办老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超过实际需要配备,民办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一师难求”情况还比较普遍。在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的基础上,师资队伍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仍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有的思政课教师信仰不坚定,课堂上讲一套,私下里说一套,日常里做一套,形式上入党,但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造成自己疑惑重重,讲课模棱两可,更无法让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学生心理扎根;有的思政课教师缺乏家国情怀,崇尚利己主义,把思政课教师这一崇高职业当作“混饭吃”的谋生手段,讲课没血没肉“干巴巴”,学生课堂感受“冷冰冰”;有的思政课教师缺乏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抱着老观

27、念、老态度、老方法不撒手,排斥新生事物,缺乏创新思维,讲课时面对学生思想上的新问题新情况讲不清道不明;有的思政课教师只读书本的“有字之书”,不读书本以外的“无字之书”,缺乏宽阔的视野,讲课时往往只能生搬硬套,就事论事,课程讲授没有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达不到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求;有的思政课教师缺乏规矩意识,言论缺乏“边界感”,把课下私自议论的内容拿到课堂上说,把网上调侃的内容拿到教室里说,或者课堂上义正言辞一本正经,课堂外愤世嫉俗不喷不快,给学生留下了“两面派”的不良印象;有的思政课教师缺乏严格的自我要求,满足于学历提升和职称的获取,缺乏自身修为的提高,“帽子”“身份”一大堆,自身

28、学识浅薄,人格空洞,缺乏魅力,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更无法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三、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发展进路(一)加强党的领导,让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5,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提出的思政课建设“四位一体”工作格局,都明确了党的领导是高校做好思政课建设的基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也充分证明高校思政课建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方针政策,不抓落实只会沦为

29、一纸空谈,抓落实必须抓到实处,必须抓到点上。高校所在地党政机关和高校党委都应把思政课建设放在世界大局和国家全局中来看待,放在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形成以上带下、联动配合、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一把手带头作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地方党政机关应把高校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高校党委应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办学治校的重要事项,持续不断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运用制度安排、政策倾斜、人事调整和分配机制调整等多种方式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和保障,在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上保证思政课教师队伍人员充足,以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能力提升、知识储备为重点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激励机制和催

30、发内生动力为抓手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动力和潜力,开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局面。(二)加强党管人才,不断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 331。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必须遵循的职业准则,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首先,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在数量上得到充分保证,达到文件要求的师生配比。地方党政机关要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人才政策,高校党委要落实人才选聘的主体责任,要把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当作政治任务来抓,把1 350 的师生比当作衡量工作成效的“硬杠杠”来落实,5

31、6夏文熠:党的十八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短板与发展进路第 4 期制定思政课教师人才引进的规划,拓宽选人视野,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业、学校等各方各面选择合适的人才担任思政课教师或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来源多元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其次,要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方面下功夫。要以“六个要”为标准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领导干部联系思政课教师、集中轮训、进修深造、常态化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从政治素养、家国情怀、知识储备、个人品德等方面进行提升。要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家国情怀培养,让真正有信仰、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站在讲台上传经授道;要培

32、养思政课教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代世界局势,站稳当代中国立场,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问题;要引导思政课教师勤学修身,拓宽视野,广泛涉猎知识,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培养学生在批判中客观看待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求思政课教师把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挺在前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敢于理直气壮弘扬主旋律,做到课堂上“张弛有度”,分寸拿捏到位;将“知行合一”作为思政课教师自身修养的最主要目标,让思政课教师能用堂堂正正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三)加强理论指导,以“八个统一”为遵循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3 18”

33、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7。“八个统一”既是课程改革创新的理论统领,也是课程改革实践的行动指南,既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真理性,也有具体指导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价值,是高校很长一个时期内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八个统一”对思政课建设的指导作用,不仅要清楚每一个方面的要求,还要在结构上对“八个统一”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明晰“

34、八个统一”的层次15。一要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要明确理论的阐释是为政治引领服务的,在理直气壮阐述真理的同时,不能把对学生的政治引导抛之脑后,要在讲清楚真理“是什么”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信仰真理“为什么”;要明确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为价值引领服务的,在由点到面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打通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正确的价值观;要明确批判精神是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在由表及里批判错误思潮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立场态度,既防止“为了批判而批判”,也要杜绝一味“竖大旗”而不去细致耐心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疑虑;要明确实践是检验理论教学正确性的最有效方式,在课堂上教学生的

35、理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信服,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自内心立志报国。二要准确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要正确看待高校思政课的统一性要求,这是保证教师教学有章可循的前提,但也要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群体充分利用好思政课的多样性特征进行教学;要平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思政课教师既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指挥官”,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既不能管得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有“放风筝”的授课艺术和“收放自如”的授课本领;要平衡好思想灌输和启发教育的关系,既要“先入为主”灌输正确

36、的思想观念,也要让学生在发现、讨论、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处理好“看得见”的教育和“看不见”的教育之间的关系,既要在思政课堂上把真理“摆上台面”,也要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旁敲侧击”进行潜移默化影响,让思政课“大旗引路”走在前,“课程思政”“推推搡搡”全面助力,最终把学生带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四、结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育人“关键课程”和意识形态“主阵地”的作用,但在党的政策落实落地、体制机制运行、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课程改

37、革创新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把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落实落地,不断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提升,以“八个统一”为遵循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源源不断输送政治上合格的各类人才。662023 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参考文献: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 人民日报,2022 10 16(1)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 12 09(1)3 中共中央国务

38、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N 光明日报,2017 02 28(1)4 教育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N 光明日报,2017 12 07(1)5 教育部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A 2018 04 26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A 2019 08 14 8 教育部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A 2020 02 07 9 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A 2

39、020 04 22 10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A 2020 12 22 11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A 2022 07 25 12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EB/OL (2020 08 31)2022 10 25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2020 08/31/c _1126434567 htm 13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 2008)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0、,2008 1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 12 09(1)15 刘建军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八个统一”J 教学与研究,2019(7):13 19The Experience,Shortcoming and DevelopmentPath of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41、XIA Wenyi(School of Marxism,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844006,China)Abstract:In the ten years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enviro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mad

42、e from top level design to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ave given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key courses in college education,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have playedan obvious role as the main front of ide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

43、ities But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he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we should take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s the foundation,and us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necting up and down,coordinatingand cooperating to i

44、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quantity,we should strengthen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45、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withSix equirements as the standard,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metho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romoted by following the Eight Unification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y and politic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76夏文熠:党的十八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短板与发展进路第 4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