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志》《江苏地方志》刊文为例_张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789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志》《江苏地方志》刊文为例_张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志》《江苏地方志》刊文为例_张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志》《江苏地方志》刊文为例_张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刊文为例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以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刊文为例张丽 摘要 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地情文献,具有存史功能。地方志丰富的资料在学术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20202021 年相关刊文对方志资源的参考引用为例,考察方志期刊对地方志的利用情况。对于当前过多利用旧志资源、利用地方志研究区域史的地域扩大及研究事物倾向文化建设、方志资料被普遍直接引用等现状,文章认为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学术化道路,必须在服务现实特别是学术研究中拓展更

2、多维度,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理论创新发展。关键词 学术研究;地方志利用;地方志期刊;学术化;服务现实 中图分类号 K29作者简介:张丽,江苏省方志馆,馆员(江苏南京210019)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自诞生以来,方志涵括的主题、基本的议程以及在信息秩序中的意义一直都在发生变化。但地方志作为一种文献,它的资料功能备受中外学术研究者青睐。20 世纪以来,欧美及日本汉学界重视中国地方志资源,并在学术研究中大量引用中国地方志(注:本文称呼的方志和地方志,为狭义的方志,不包括年鉴),特别是在美国,黄宗智、韩书瑞、罗威廉、孔飞力、史景迁、施坚雅等学者,在对中国的小

3、农经济、农民起义、城市、人口、社会等方面的研究中大量利用中国旧志资源。在国内,傅衣凌利用福建等地的地方志资源展开区域社会经济研究,这也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研究史学的一个特点。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更是提出“方志资料说”,他利用方志进行学术研究,在其论文和专著中引用方志甚多。复旦大学戴鞍钢、黄苇等从中国的方志资源中爬梳出中国地方志经济资料汇编,方便学界研究使用。同时,对方志文本的研究辨别也引起学界关注。当前,学界和业界对方志的利用呈现出新的特点,无论是方志研究,还是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对方志资源的利用都达到新的广度。本文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简称“两刊物”)20202021 年共 24

4、期杂志所刊文章来考察当前学术研究中对方志的利用,探讨方志资源在新时期的学术价值维度。一、从参考文献看两刊物对地方志的利用20202021 年,中国地方志 共刊登文章 160 篇,参考方志文献的文章达 138 篇,页下注含方52戴思哲: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第 360 页。王晶晶:60 年来美国学者对中国旧方志整理、研究和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年。傅衣凌:我是怎样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文史哲 1983 年第 2 期。颜越虎:陈桥驿方志学说与修志实践研究 ,广西地方志 2004 年第 4 期。戴鞍钢、黄苇:中国地方志经济资料

5、汇编编辑说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9 年。潘高升:史学研究中利用地方志的几种方法:兼谈方志的资料性与学术性 ,中国地方志 2006 年第 4 期。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刊文为例志文献的达 2132 个,篇均 15 5 个,单篇页下注含方志文献最多的达 131 个,即民国科学术语应用 以河北地方志为中心 (中国地方志 2021 年第 6 期)。江苏地方志 共刊登文章 281 篇,文后注含方志文献的达 63 篇(说明:为方便统计,仅列文后有参注方志文献的文章。在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还存在文中括注、直接引用以及文后

6、注书目文中标注页码的现象),含方志文献的文后注共 222 个,篇均 3 5 个,单篇参考方志文献的文后注最多的 20 个,即主修与主纂的职责与协作 景定建康志 编纂的历史经验(江苏地方志 2020 年第 4 期),为一篇旧志研究的文章。两刊物所刊文章对地方志资源利用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方志研究,包括方志理论、方志编纂、方志价值等;二是区域历史研究和人物研究等。表 1两刊物 20202021 年刊文参考方志资源统计情况表分类刊名刊文(篇)注释数量(个)参注含方志的文章(篇)包含方志的参注个数(仅限篇下、篇尾注)篇均参考方志注个数单篇含方志参注最多的个数中国地方志160 篇70131382132

7、15 5131江苏地方志281 篇1292632223 520(一)方志研究对地方志的引用方志自宋代逐渐定形,历经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阶段性鼎盛、民国的近代转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编纂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方志本身为对象的研究是利用方志资源的一个重要学术研究领域。中国地方志 无疑是现今引领方志研究的主阵地,两年内共刊发方志研究文章 81 篇,页下注含方志文献的共 1239 个。1 方志理论研究。主要在方志学家的方志思想,不同时期的方志编纂理念,方志目录学等方面进行。如对章学诚方志“三书”说的研究,对清中期“纂辑派”与“撰述派”之间关于“方志自注”的

8、争论以及后续在“方志征信考实”编纂原则下,“征引必注”成为方志编纂学术规范这一过程的梳理和探究,以及对不同历史时期修志理念演变的关注,等等。其中,近代中国地方志编修及其理念的演变 以道光、光绪和民国时期的“川沙三志”为例 为引用方志最多的,页下注共 67 个,包含方志文献的达 41 个,多出自三本川沙的县志。2 方志编纂研究。多为对新旧方志体例、方志部类编纂、方志序论、区域范围内方志编纂特征、方志编纂者的研究。中国地方志 刊登的方志编纂研究文章中,有从微观方面研究方志中某一部分编修的,如陈卓 地方志中关于三峡工程库区外迁移民安置的书写(中国地方志 2020 年第 2 期),其 58 个页下注中

9、,包含方志的达 45 个;有从宏观上研究一个区域内某类志书编纂的,如张勤 浙江乡镇村志编修的历程、特点与价值述论(19492018)(中国地方志 2020 年第 1 期),参考文献和注释 36 个,引用方志的达 19 个,多集中于浙江各种乡镇志的序言;有对同一个区域历史时期志书编纂进行纵向研究的,如张灵 略论县域旧志体例的演变 以永泰县 3 部方志为例(中国地方志 2021 年第3 期),引注74 个,含方志的71 个,多为万历、乾隆、民国期间的永泰县县志内容的引用。62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刊文为例表 2两刊物

10、20202021 年参考方志资源文章分类情况表分类刊名方志研究区域历史研究等篇数参考方志注释数目篇数参考方志注释数目中国地方志81123955897江苏地方志35921971323 方志价值研究。中国地方志 刊载的文章,多集中于对旧志价值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贴合现今的各种关切对方志文献进行价值梳理,如非遗文化、标志性景点、统战等方面的关注。周广骞 山东聊城方志运河非遗文献价值探析 以明代以来东昌府、临清州等沿运地域纂修的方志为例 (中国地方志 2020 年第 6 期)是一篇探讨运河沿岸地区方志中关于非遗文献价值的文章,全文 58 个页下注,含方志的 40 个,占比达到约 68%。吴凯桐、孙廷林

11、 罗浮山志编纂及陈琏 罗浮志 价值考论 (中国地方志 2021 年第 1 期)则是探讨罗浮山志的文献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有 31 个页下注,其中含方志的 13 个。卞梁清代台湾方志中的文化遗产纂录及其价值(中国地方志 2021 年第 1 期)则是探讨清代台湾方志中文化遗产书写传递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共 154 个页下注,含方志的 124 个。(二)区域历史研究等领域对地方志的引用方志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方志学家仓修良曾总结旧方志的价值是研究民俗学的源泉,研究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资料,研究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宝库,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料,为研究各个地区

12、自然灾害提供丰富资料,研究各地教育史的重要园地。20202021年,中国地方志 地方史研究和专题研究共刊登 55 篇文章。江苏地方志 历史钩沉、江苏文脉、人物志、风物地理、记忆口述、运河文化等栏目刊登197 篇文章。这些关于历史研究、地情等方面的文章的页下注或文后注包含方志文献的为 1029 个,其中,中国地方志 897 个,江苏地方志132 个。1中国地方志 的地方史研究。其刊文关注的区域主要有两个层次:省级以上范围或者是省内的一个区域,可以是地理方面,也可以是文化方面的,如中国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豫南地区、邹鲁地区;现存建置区划和历史建置区划,包括省(区)、府(市)、县(州)、镇等,如新疆

13、、广西、河南、徽州等。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化、城市、地名、习俗、传统、名人、书院、灾害、赈济、慈善、人才现象、山水名胜等。研究中,引用大量地方文献,尤其是方志文献。其中,论明清时期榆林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 以方志城图为中心 (中国地方志 2021 年第 4 期)是根据明清时期方志中的城图来研究榆林城市空间的,页下注 74 个,含方志的达 40 个;吕宽庆清代河南普济堂研究 以地方志为中心 (中国地方志 2021 年第 2 期)是根据方志资源研究清代河南的公共救助机构的,页下注 111 个,含方志的 96 个;李云龙 民国科学术语应用 以河北地方志为中心(中国地方志2020 年第 6 期)是一篇根据地

14、方志中的记述来探讨民国时期科学在地方志编修中应用的文章,页下注 145 个,含方志的 131 个。2江苏地方志 江苏文脉、运河文化等研究。刊文关注的区域主要是江苏省,再扩大一点是长三角地区、江南地区、大运河带等。研究主要围绕文化、长三角一体化及地名、人物等。参考志书多是江苏省内志书、徽州地区旧志、运河沿线地区的志书、太湖沿岸地区的志书等。其中,李兵72仓修良:方志学通论,方志出版社 2003 年,第 517538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刊文为例兵、胡火金 江南青团食俗述略 (江苏地方志 2020 年第 2 期)

15、是一篇研究江南文化的文章,文后注 46 个,有 12 个涉及府、州、县、区志,其中旧志 11 部,社会主义新方志 1 部,即苏州市吴中区志(19882005)。郑民德、余敏辉 明清江苏运河区域的徽商及其社会互动(江苏地方志 2021年第5 期)是一篇研究运河区域江苏段徽商的文章,文后注22 个,含方志的12 个,多是江苏运河沿岸的地方志书和徽州地区的志书,江苏的 8 部,徽州的 4 部;任祖镛魏源在江苏(江苏地方志2021 年第 3 期)是研究近代思想家魏源在江苏幕宾、经商、著述以及魏源在江苏东台、兴化、高邮等地为官的经历,属于人物研究方面的文章,文后注 7 个,含方志的 6 个;刘士林苏州人

16、物的历史谱系及当代价值 (江苏地方志 2021 年第 6 期),根据范成大吴郡志“人物志”记载的苏州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人生选择等归纳出苏州人物的精神气度以及这种精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作用,文后参考文献列 吴郡志,但文中参考此志内容有 15 处。二、当前学术研究中利用地方志的特点方志期刊,是宣传方志文化的主阵地,亦是中国学术研究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刊物所刊文章,无疑在某一角度体现着当前学术研究中对地方志资源利用的基本特点。(一)重视旧志资源利用,少量兼顾新方志在两刊物 2354 个包含方志的参考注中,涉及旧方志的为 2082 个、涉及新方志的为 272 个。其中,中国地方志 21

17、1 个页下注包含新方志,江苏地方志 61 个文后注包含新方志,且两刊物对新方志参考引用多集中于方志研究方面。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旧志共 8200 余种,社会主义新方志 4万余种。新方志被当前学术研究参考利用明显低于旧方志。一方面可能是学界重视对 1949 年前历史的研究,新方志记述重在现当代,其价值还在沉淀过程中,有待开发。同时,对新方志编修引用资料而没有注明出处,也就是自身存在的学术性和科学性问题,使学界在利用新方志资源时往往心存疑虑或者是感觉不踏实。(二)研究中利用地方志的地域范围扩大,内容倾向于文化等之前利用方志进行研究的热门地区是江南、山东、湖湘、华北等地。这在美国学者一系列研究中国地域

18、历史的学术成果中有明显的体现,他们大量引用这些地方的方志文献。当前更多关注的是全国范围,特别是之前相对忽略的西南、西北、东北,甚或中原地区等。从中国地方志20202021 年所刊文章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其刊登文章记述主体涉及南阳、豫南、河南、新疆、陕西、甘肃、广西、贵州、东北、台湾、广东等地。江苏地方志 对大运河带的研究也是一大时代和地域特色。利用方志资源研究的领域也从探讨帝国中晚期小农经济、民间信仰、城市、区域市场、叛乱、政治、军事等,跨向文化、救济、灾害、科学、文化遗产、地名、地理沿革、传统等,研究更注重文化建设和社会救助、科学、乡村记忆等,利用方志资料的内容更倾向于文化、赈济、人物等

19、方面。(三)地方志被普遍直接引证戴哲思在考察浙江万历 新昌县志 时,意识到地方势力对修志的影响以及形成的志书文本的82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凡例,中华书局 1985 年。高翔:总结百年地方志发展成就 开创服务新时代历史篇,2022 年 1 月 11 日,http:/www difangzhi cn/ldjh/202204/t20220426_5405395 shtml,2022 年 4 月 26 日。潘高升:史学研究中利用地方志的几种方法:兼谈方志的资料性与学术性 ,中国地方志 2006 年第 4 期;邹逸麟:对新编方志工作的几点意见 ,中国地方志 2000 年第 5 期。王

20、晶晶:60 年来美国学者对中国旧方志整理、研究和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年。王晶晶:60 年来美国学者对中国旧方志整理、研究和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年。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刊文为例家族化问题。方志作为一种资料性文献,是“文字记录保存的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是在人们各种主观情感、偏见,以及社会权力关系下的社会记忆产物”。方志记述存在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把方志文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中外学界做了大量的研究。纵观两刊物文章,

21、在地方历史的研究中,更多的是把方志作为文献资料直接引用。而在做制度分析后引用、透过背后社会权力话语后引用以及透过意识和价值等文化规范后引用,相对是欠缺的。三、地方志在新时期学术价值维度展望截至今天,利用地方志资料进行研究的学科领域众多,包括方志学、社会学、历史学、旅游学、气象学、地理学、医药学、植物学等。如:何炳棣根据地方志研究中国的人口问题。竺可桢利用地方志记载的气候灾害等研究中国的气候,并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但是,根据前面的考察,学术研究重视对旧志的利用、方志资源被发掘维度具有时代性,以及方志资料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都是当前方志事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2021 年 5 月,

22、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 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勉励大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期,中国地方志这一中华文库中的重要瑰宝,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中,在坚持“四个自信”,走中国道路方面,可以有着多个维度的考量,这无论是对于地方志自身,还是对于其他学科研究都是有益的。(一)重视学术性,传承好中国地方志事业学术性是中国地方志的传统。纵观方志史,从六朝地记自注到宋代方志自注,应用广泛,类型丰富,再到明代方志大书分注应用,到清代民国初年传统资料说明型自注规范形成,及之后现代学术论著注释规范逐渐形成后方志自注的同步发展。新修方志在自注方面,注重历史纪年括注、地

23、名括注等。而在自注应用特别是资料说明型自注等方面总体是模糊的。有的志书会在编后记笼统地指出提供资料的单位等。如淮阴市志(1995 年版)在编后记中写道:“市档案馆、党史办公室、统计局、海外联谊会、地名办公室、摄影协会、市各主要图书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以及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有关单位,在资料上、工作上给修志工作以很大支持。各县(市、区)志办公室的有关同志,不仅提供 人物 等卷的大部资料,还帮助改写审订 区县概况 卷。”个别地方的新修方志,在资料性和学术性方面具有探索性。如浙江的萧山市志(2013 年版)采用边注等注释体裁10,象山县志(2019 年版)采用书后标注、页下注等形式说明资料来源。11

24、今天,一些学者在肯定新方志价值时,也对新方志编纂提出建议,其中就包括提升方志的学术性问题。来新夏认为:“严格921011戴思哲: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第 155 页。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历史研究 2001 年第 5 期。潘高升:史学研究中利用地方志的几种方法:兼谈方志的资料性与学术性 ,中国地方志 2006 年第 4 期。潘高升:史学研究中利用地方志的几种方法:兼谈方志的资料性与学术性 ,中国地方志 2006 年第 4 期。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 年,第 376392 页。竺

25、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考古学报 1972 年第 1 期。习近平:习近平给 文史哲 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2021 年 5 月 9 日,http:/edu people com cn/n1/2021/0512/c1053 32101289 html,2021 年 5 月 12 日。钱永兴:方志自注应用的历史考察与实践探索 ,中国地方志 2021 年第 6 期。淮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淮阴市志:本志编修始末和有关问题的说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5 年。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萧山市志编纂说明,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象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象

26、山县志凡例,方志出版社 2019 年。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刊文为例选用入志资料,认真进行校订、考证,尽可能系统、完整,具有可征性,做到事事有来源,字字有出处。”新方志的编修是一项文化累进的事业,对于旧方志编纂中重视材料考证、自注等学术传统,在如今的地方志编纂工作中要正视和传承。(二)关注现实性,拓展多方面的研究维度新方志有“详今略古”的记述准则,注重对一方地情的定期记录。使地方志资料对当代的丰富性记载与现实服务产生关联是重要的,在今天,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方志的现实性功能在既往的社会中有旅游指南、诉讼依据

27、、收藏、创作素材、家谱研究和世袭重构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看到方志以往的某些具体功能发挥已经有所蜕化,或者有所转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方志在信息秩序中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现今,虽有必要通过阅读方志了解地情等,但这仅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所幸,全国范围内,方志工作者对此已经有所觉察,并进行一系列服务现实的探索,如江苏编写 微记录 江苏记录 抗疫实录 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等编纂的上海世博会志 等,这都是地方志工作在新的信息秩序中探索定位的尝试。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当前的地方志工作,对地方志的资料性“存史”功能是一以贯之的坚持。新方

28、志的编修是全域性的。另外,新方志突破旧方志重人文轻经济的记载,记述具有全面性。这都是新方志的优势。此外,旧志中有大量关于文化和传统习俗的记载、人物的记载。而找寻现实中关切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社会关切的生态文明、一体化发展、科技强国、乡村振兴、乡愁记忆、学术强国、中国式学术体系及学科体系、文化自信、区域发展等议题,把方志资源嵌入相关维度的学术研究,促进方志服务于现实,发挥其资料功能。(三)注重借鉴性,引进其他学科理论创新地方志发展地方志,从魏晋南北朝的地记、隋唐五代的图经到体例趋于定型的宋代方志,经过明清以及民国,发展到今天编修的社会主义新方志。在此过程中,地方志虽然受编修者以及

29、社会政治势力的影响出现内容记述的局限性,但地方志编修因引入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而不断发展。如史书的自注,在方志初期的地记中就有应用。清季中期以后,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地方志重视科技因素,重视科学方法并应用于志书编纂。从测绘技术、图表技术应用,到之后的地方志体例、篇目、内容的革新等,无不体现着近代科学的影响。今天,新方志编修中,志书“各承编部门受职能范围的限制,提供的资料相较于修志的需求会存在越来越多的空白地带”,“往往忽略了地方文化特有的丰富内涵和编纂人员应有的思考”,沿袭下来的“旧志书的承载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内容要求”。而要记录地情资料的丰富性和动态性,必须突破过度依靠政府部门单独供

30、稿和编修的路径,必须借助多重的记述手段和记述方法。面对学界对新方志模棱两可的态度,地方志机构需要构建自己的资料收集储备体系,应该适时引入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助力自身创新发展,如利用新闻学的采访调查、社会学的社区分析方法对入志资料加强整理,利用社会学的失范理论有目的03来新夏:论新编方志的人文价值 ,河北学刊 1996 年第 6 期。戴思哲: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第 305356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2006 年。仓修良:方志学通论,方志出版社 2003 年,第 101、169、240 页。钱永兴:方志自注应用的历史考察与实践探索 ,中

31、国地方志 2021 年第 6 期。曾荣:论近代自然科学与地方志的转型发展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 年第 5 期。林思敏:大数据时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研究 ,韩公亭 2021 年第 56 期。李沛:论新方志编纂中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运用的价值 ,中国地方志 2003 年第 6 期。林思敏:大数据时代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研究 ,韩公亭 2021 年第 56 期。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当前学术研究中地方志利用状况的探究与思考 以 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刊文为例地收集资料等,使方志记载尽可能客观、完整、全面。有的新方志编纂中引用了口述史、社会学、新闻学等理论加强对方志资料的搜集和丰富记述方式,如

32、萧山市志 在口述和社会调查等方面,占有很大比例。一些省编修的乡镇志、特色志中,直接链接新闻报道、嵌入视频二维码等。四、总结学术期刊是体现中国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窗口。分析中国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 近来某个时段的相关研究文章等,了解当前学界和业界对方志资源的学术开发状况,有利于更好地、全方位地评判当前关于地方志研究利用的学术水准。同时,也应该看到地方志的学术化道路需要继承和发展,地方志在服务高水平中国特色学术研究中还需要拓展更多的维度,新时代方志需要创新以保持科学完整性等。众所周知,地方志是资料性文献。这种资料性文献只有注入更多的学术性,只有更多地被学术利用,只有更加符合时代的创新发展,才能发挥其应

33、有的功能。(责任编辑:黄婷)13李沛:论新方志编纂中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运用的价值 ,中国地方志 2003 年第 6 期。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萧山市志总目,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Shanghai ChroniclesIssue 1,2023Contents and AbstractsShanghai ChroniclesDevelopment Stages of Local Chronicles in Song DynastiesLi Chi(4)Abstract:The Song dynastie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by the acade

34、mic circles as the initial finalization stage of localchronicles The officially determined cultural form changed from map oriented records in the early Song dynasties to pic-ture text records,and then into local chronicl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involving multiple so-cia

35、l factors,such as the balance of power among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times,the ideolog-ical and academic succession,and the changes in the purpose of compiling local chronicl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systemati-cally discuss the formation trajectory of local chronicles

36、 through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reparation,breakthrough,inte-gration,and finalization stages of chronicl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two Song dynastiesKeywords:Local chronicles,Song dynasties,development stages,comprehensive analysis,formation trajectoryUtiliz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Deepen

37、ing of Literary Geography StudiesWang Zhiqiang(12)Abstract:The studies of literary geography t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s theobject Focusing on the geographical studies of literature,the discipline is naturally connected to the geography orientedchronicles

38、 For the studies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writers,local chronicles can provide the number of writers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For the discussions on the style of regional literature,local chronicles can reveal thelaw and trajectory of literary evolution In the prefaces and posts

39、cripts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the records of customs,we cansee the shaping of regional images by literature For literary geography,local chronicles are more than static documents,and the chronicle approach they provide has become a new tool of its studiesKeywords:Local chronicles,Treatise on Litera

40、ture,literary geography,literary writing,regional literaturee discussion on Functions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Their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Social LifeCheng Mingzhu and Shen Songping(19)Abstract:The functions of local chronicles ar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basic theoretical studies of local chron

41、icles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main understandings of the academic circles on the functions of local chronicles andinterprets them with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cases of the functions in social life And the major approaches of making localchronicles benefit common people are put forwa

42、rd It is aimed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the functions and value of localchronicle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ronicle achievementsKeywords:Functions of local chronicles,native functions,derived functions,specific applications,approaches of pro-viding benefits for all

43、A Probe into and a eflection on Utiliz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in Current Academic esearch Taking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China Local ecords and Jiangsu Local Chronicles as examplesZhang Li(25)Abstract:Local chronicles are unique geographical documents in China,useful for preserving history The r

44、ich data oflocal chronicles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ield of academic research Taking the references to and citations of localchronicles in some articles published in China Local ecords and Jiangsu Local Chronicles in 2020 and 2021 as examples,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utilization of l

45、ocal chronicles by chronicle periodicals egarding the current trends of making toomuch use of old chronicles,expanding the regions and focusing on cultural advancement when using local chronicles to studyregional history,and citing local chronicles directly,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

46、f local chronicles in the newage must be academic,must expand more dimensions while serving reality,especially in academic research,and must beinnovated through the theories of other disciplinesKeywords:Academic research,utiliz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chronicle periodicals,be academic,serve reality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