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研究_韩秋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3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6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研究_韩秋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研究_韩秋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研究_韩秋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 08 11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GH21423);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PSK21106)。作者简介:韩秋慧(1994),女,吉林长春人,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齐聪(1979),男,吉林辉南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研究韩秋慧1,2齐聪3(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 澳门城市大学,中国澳门 999078;3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2)摘要:师范生职业认同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教师职业

2、能力标准的达成,也与个体的成长、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民办高校 656 名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虽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对各具体维度的认同程度有所差异,其中对职业期望的认同程度最高,对职业行为倾向的认同程度最低;不同专业类别师范生职业认同水平有显著差异。内在机理与外在机理的有机融合是促进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关键。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形成机理中图分类号:G648 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 790X(2023)01 0030 07DOI:10 19576/j issn 2096 790X

3、 2023 01 005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Identityof the Students in Private Normal UniversitiesHan Qiuhui1,2Qi Cong3(1 Boda Colleg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City,Jilin Province,136000;2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Macau,999078;3 Yanbian University,Yanji City

4、,Jilin Province)Abstract:The height of the vocat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tandards,but also ha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dividualgrowth an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

5、urvey and the interview method,we investigate and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vocational identity of 656 students in private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find out that:the vo-cational identity of the students in private normal universities is generally at a high level,however,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

6、egree of identification in various concrete dimensions,among which the degree of identification withcareer expectation is the highest,and the degre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vocational behavior tendency is the lowest;andin different majors,the level of vocational identit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7、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mechanism and external mechanism is the key facto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voca-t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in private normal universitiesKey words:private university;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vocational identity;status quo;form

8、ation mechanism2017 年 10 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正式颁布,其中明确指出,“各高校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具备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2021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更是着重强调,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均需“具备师德践行、教学实践、综合育人和自主发展四大能力”。“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的第 25 卷第 1 期Vol 25No 1黄河科技学院学报JOUNAL OF HUANGHE ST COLLEGE2023 年 1 月Jan 2023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1 职业认同作为师范

9、生涵养教育情怀、践行师德的指标之一,不仅对师范生职业能力标准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也直接关乎着各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影响着职后教师工作的满意度”2。关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地方公办院校以及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或者某特定学科师范生”3,而关于民办高校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很少。为此,本研究立足对 555 份有效数据及访谈结果的分析,拟全面揭示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并从多视角探究其形成机理,以针对性地提出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机制。一、研究设计本研究以某民办高校毕业班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职业认同现状展开了问卷测查,涉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

10、、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六个师范专业。共发放问卷 656 份,回收问卷 656 份,其 中 有 效 问 卷 555 份,有 效 率 为84 60%,样本中男生53 人(占比9 55%),女生502人(占比 90 45%)。问卷以王鑫强等学者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4 和魏淑华等学者编制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量表1 为蓝本,重新编制了 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表。该问卷的 Alpha 信度值为0 943,说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信度。项目计分标准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计分法,包含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有时符合、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分别记 1 5分,得分越高,代表被

11、试职业认同程度越高。随后,从参加测试的各专业师范生中随机抽取 20 人进行针对性访谈,并运用 SPSS26 0 统计软件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二、调查结果(一)宏观视角的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情况本研究从宏观视角就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1。表 1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结果专业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职业行为倾向职业认同学前教育4 1493 9913 8604 2804 2263 7614 045小学教育4 1453 9103 8104 3714 1903 7774 034汉语言文学4

12、1603 9703 8584 3124 1583 7154 029英语3 9713 7293 6394 0383 9523 5913 820数学与应用数学4 0443 8303 8314 2694 1473 7743 982地理科学4 0553 8313 8134 3014 1063 6633 962合计均值4 0963 8873 8054 2664 1343 7163 984Sig0 0760 0480 1180 3200 0310 1140 371从整体来看,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的均值为 3 984。根据评分标准,“得分在 3 50 4 49之间的,表示职业认同程度较高”5,说明民办

13、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总体处于偏上水平。在职业认同的六个维度上,认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期望(M=4 266)职业价值(M=4 134)职业认知(M=4 096)职业情感(M=3 887)职业意志(M=3 805)职业行为倾向(M=3 716)。也就是说,民办高校师范生对各维度的职业认同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虽对教师职业的期望较高,然而对从事教师职业的行为倾向则相对较低,即师范生自身的行为意图无法与从事该职业的期望完全匹配。另从差异性检验结果来看,不同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期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具体来看,六个专业师范生中职业认同程度最高的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认同程度最低的

14、是英语专业,认同程度差值为 0 225。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最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职业的期望程度最高,均值达到了 4 371。这充分表明不同专业师范生其职业认同程度存在差异,对各维度的认同程度也体现出不同的倾向性。综上,民办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积极探究这一群体职业认同形成的机理,以针对性优化民办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程度,有效落实师范教育的各项政策,则成为了现阶段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问题。13韩秋慧,等: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研究(二)微观视角的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情况本研究从微观视角就被试在不同性别、生源地、高考类别、性格这四

15、个变量上对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与职业行为倾向等六个维度的差异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独立样本t 检验,具体结果见表 2。表 2人口学变量对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的调查结果维度性别MSig生源地MSig高考类别MSig性格MSig职业认知男4 1230 879城市4 0740 071文4 1000 114外4 1290 888女4 093农村4 110理4 092内4 071职业情感男3 9310 145城市3 8460 153文3 9040 622外3 9510 661女3 882农村3 914理3 872内3 840职业意志男3 8020 435城市3 7430

16、073文3 8110 686外3 8320 469女3 806农村3 846理3 800内3 786职业期望男4 1510 231城市4 2060 124文4 2910 277外4 2860 195女4 278农村4 304理4 244内4 251职业价值男4 0050 232城市4 1010 029文4 1430 106外4 1570 509女4 148农村4 156理4 127内4 118职业行为倾向男3 6480 002城市3 6780 008文3 7100 754外3 7790 910女4 723农村3 741理3 721内3 670职业认同男3 9430 058城市3 9410 01

17、9文3 9930 122外4 0220 600女3 988农村4 011理3 976内3 9561 性别变量上的职业认同情况从表 2 来看,民办高校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程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职业行为倾向维度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 01)。这表明该群体职业认同程度总体上不受性别的影响,但女生职业行为倾向维度的平均分明显高于男生。这充分说明女生为了从事教师职业会产生更加稳定的行为意图,始终保持准备状态,而男生为从事教师职业的行动力则稍有不足。2 生源地变量上的职业认同情况民办高校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程度在生源地变量上差异显著(P 0 05),其中在职业行为倾向维度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

18、01),在职业价值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这说明生源地是影响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的重要因素。这一结果与胡洪羽、蒋平以高师院校师范生为被试所调查的结果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家庭所在地不是影响学生教师职业认同度的因素”3。另从平均值中可以看出,农村生源地的学生其职业认同各维度的平均值均高于城市生源地的师范生,也就是说农村生源师范生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感,有更加清晰、明确的从教意愿以及积极的态度。3 高考类别变量上的职业认同情况高考类别变量上职业认同程度以及各维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 0 05)。这说明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情况总体上不受高考类别的影响,文科类与理科类师范生的职

19、业认同程度基本相当。理科类师范生职业行为倾向的平均值略高于文科类师范生,尤其是在“为了成为一名教师,我总是能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这一项目上具有差异显著性(P 0 05),而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以及职业价值维度,文科类师范生的认同程度相对略高。4 性格变量上的职业认同情况民办高校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程度以及各维度认同程度在性格变量上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大体上不受性格因素的影响,但均值数据显示,外向型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各维度上的总体得分高于内向型学生,相对而言外向型学生有更高的职业认同23黄河科技学院学报感。然而,在职业情感维度,“

20、我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在职业期望维度,“我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赢得学生的尊重”“我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赢得家长的认可”这三个项目上,性格变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内向型师范生的平均值略高于外向型师范生。(三)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机理的量化分析本研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就其对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3、表 4。表 3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在个人、家庭、社会层面形成机理的量化结果维度个人选择MSig独生子女MSig教师亲属MSig理想收入Sig职业认知是4 1470 214是4

21、0800 268是4 0940 0320 278否3 946否4 106否4 099职业情感是4 0170 002是3 8630 102是3 8840 4500 020否3 505否3 904否3 892职业意志是3 9120 162是3 7440 038是3 7920 4580 011否3 492否3 846否3 830职业期望是4 3650 006是4 2420 500是4 2360 1240 903否3 975否4 282否4 318职业价值是4 2090 001是4 1260 023是4 1410 0180 709否3 915否4 140否4 122职业行为倾向是3 7810 025是

22、3 6840 284是3 7140 5600 017否3 527否3 738否3 721职业认同是4 0720 003是3 9570 050是3 9770 2080 149否3 727否4 003否3 997表 4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在学校层面形成机理的量化结果项目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职业行为倾向职业认同了解所学专业0 4790 6560 6480 6140 6610 8040 760课程设置科学性0 6470 5970 6240 6180 5180 7600 443师资力量配备充足0 4630 5650 5980 5410 5530 8010 691相关活动丰富性0 3

23、150 4180 4740 3620 4080 7400 534注:在 0 01 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1 个人层面问卷中有三个问题涉及个人因素,其中“当年报考本专业是不是第一选择”一题,374 名被试是第一选择,占全部被试的 67 39%,其各维度的职业认同程度均高于非首选本专业的师范生。“当年报考本专业是不是个人选择”一题,414 名被试是个人选择。关于报考的主要原因,28 65%的师范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听从他人的建议,42 70%的被试是考虑到教师职业的优势。另从表 3 数据来看,是否个人选择报考师范专业的师范生,其职业认同程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 01),具体表现为:个人主动

24、选择报考本专业的师范生在职业情感、职业期望以及职业价值维度与非本人意愿报考的师范生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 0 01),在职业行为倾向维度上也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由此可见,是否个人选择报考师范专业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影响较大。2 家庭层面问卷中有三个问题涉及家庭因素,通过差异性分析(表 3)可见,“是否独生子女”在职业意志以及职业价值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亲属33韩秋慧,等: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研究中是否有从事教师职业者”在职业认知和职业价值维度上差异显著(P 0 05)。也就是说,非独生子女的师范生具有更加坚定的为了从事教师职业所表现出的毅力和精神,也

25、表现出了更高程度的自我价值感。而亲属中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具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也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当问及被试其家庭成员对所报考专业的支持力度时,87 57%的被试家庭均表示非常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度。3 学校层面关于学校层面主要通过四个问题展开探讨,“你是否充分了解所学专业”“你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你所在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否配备充足”以及“你所在专业是否举办丰富的活动”。从表4 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可知,学校方面的因素对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较大,在 0 01 水平上相关性显著。其中,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及师资力量与职业认同

26、整体情况具有强相关性,尤其是对职业行为倾向的影响具有极强相关性,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职业认知、职业意志、职业期望以及职业行为倾向均有较强程度的相关性。4 社会层面关于社会层面对学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影响主要对两个问题进行考查,即“对教师职业的理想收入”以及“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表 3 数据表明,理想收入的高低对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整体影响不显著,但在职业情感、职业意志以及职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 05)。而关于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中,“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认可度”选择频率最高,占总频率的28 53%,这说明教师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的重要

27、机理。“教师福利和待遇”选择频率为 23 78%,排名位居第二,这也是影响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机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三、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可进一步深入分析该群体职业认同形成的机理。主要从内在机理和外在机理的形成两个方面展开,其中内在机理主要指个人层面,外在机理主要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层面对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的相关影响。(一)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内在机理1 人口统计学变量因素首先,从性别变量来看,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总体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然而在“职业行为倾向”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均值相差 1 075 之多。究其原因,女生的学习动机

28、相对较强,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日后的就业方向也更为清晰,因此,会在大学期间树立个人的发展目标,通过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专业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从事教师职业的行为。男生由于爱玩、好动的天性,在专业的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表现出了稍低的从事教师职业的行为倾向。其次,在生源地方面,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及职业价值、职业行为倾向维度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农村生源学生的认同程度均高于城市生源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生源学生受到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对于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与价值有更深的感情和更为独特的理解;同时,农村生源的师范生就读民办本科高校师范专业的动机更为明确,

29、从事教师职业的目标更为坚定,对大学四年有更为合理的规划,因此,表现出了较高的职业价值感和行为倾向。再次,在高考类别变量上,职业认同和各维度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说明无论是文科类还是理科类学生就读民办高校师范专业,不会促进其职业认同的形成。之所以理科生在“为了成为一名教师,我总是能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这一问题上的表现显著高于文科生,主要是因为理科生的逻辑思维相对缜密,长期的学习习惯使得该群体无论是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还是在通识类课程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进取的状态,而文科生一般来说记忆力较好,对于师范专业部分考试更具优势,所以其努力获取专业知识的劲头和意识相对较弱。最后,在性格方面,虽然其对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

30、认同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外向型学生在大多数项目的均值得分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行业的特殊性,不仅仅需要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还要成为管理者与指导者,因此,除了需要具备师德修养、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相对而言外向型师范生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然而,之所以内向型师范生更加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认可,是因为内向型师范生对外界的刺激反映更加敏感,更为在乎外界对教师行业本身以及个人的看法,从而会影43黄河科技学院学报响其职业认同的形成。2 个人选择变量因素个人是否选择目前所学专业,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高低

31、有极大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报考前主动选择的专业与录取的专业相一致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学习目标更明确。一方面,学生结合个人特长、兴趣、爱好所选择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够发挥学习主动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更为浓厚,为从事教师职业而做的行为准备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师范生基于教师职业的现实优势而报考,其学习的方向更为明确,对教师职业的期望更高,因此,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其个人的规划更为清晰。而被动就读或调剂到所学专业的师范生,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则相对较低,部分同学在大学学习期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但整体认同情况仍然较主动选择

32、师范专业的群体有所差异。(二)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外在机理1 家庭变量因素通过调查及访谈发现,家庭成员人数会影响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意志和职业价值的形成,有兄弟姐妹的师范生日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决心更加坚定。这一情况在有弟弟妹妹的家庭中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在弟弟妹妹成长和求学期间,哥哥姐姐的行为习惯、学习方式都会对其弟弟妹妹产生较大的影响,自身始终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因此,更能认识到教师职业对社会以及个体长远发展的价值,也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减轻家里的负担。此外,师范生如果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亲属,亲属在师范生大学前的成长经历中、大学报考阶段以及大学学习期间可能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指导,这有助

33、于师范生更加了解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也会促进该群体更加明晰教师职业所具有的价值。这与孟诗慧对高师院校大二到大四年级师范生问卷调查的结果相吻合,即“亲友的从教经历间接影响师范生的职业认同”6。此外,绝大多数师范生家长非常认可学生所就读的专业,对子女的支持力度较大,更加坚定了学生的选择。2 专业建设变量因素研究发现,各师范专业建设程度对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有较大影响。通过访谈发现,首先,在对专业的了解程度方面,部分被试在报考阶段以及大一入学时对于专业的所学课程以及就业方向有初步的了解。最初的了解越深入,其大学毕业后职业认同程度越高,也就是说,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师

34、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其次,在课程设置科学性方面,近三分之二的被试选择“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其教育实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选择“有时符合”的被试认为“部分课程在教育实习期间用处较少,而需要用到的一些技能却没有相关的课程或单独的训练”;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在备考教师招聘编制考试时,部分招聘考试科目是公共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也有部分考查职业能力,而大学期间并未接触过相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班师范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也间接反映出其对于日后是否坚定从事教师职业以及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期望有所动摇。再次,在师资力量方面,近三分之一的被试认为所在专业的师资力量不

35、够充足。这主要是由于民办高校师资流动相对较大,且教师招聘学历门槛较公办院校有一定差距。有学生谈道,“有时同一门课程是不同的老师教不同的班级,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要求和班级的氛围都不一样”,这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此外,在专业活动方面,小学教育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师范生对在学期间所开展的相关活动比较满意,而问及其他专业被试时,大多数学生指出“班级活动、社团相关的活动比较多,而和从事教师职业相关的活动则比较少,想参加也没有机会”。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省级、校级层面举办的师范生相关技能比赛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专业活动负责人员是辅导员,而辅导员实

36、行轮岗制,不了解所管理专业的所需技能以及学生需求,致使各专业忽视了相关活动的开展,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意愿以及从事教师职业的意志。3 社会变量因素从理想收入来看,选择“3000 3999 元”和“4000 4999 元”的被试占比约为 47%,其对教师工作的期望较高,对日后进入教师行业的意志较为坚定,所展现出的相关行为也更为积极。相反,近30%的被试理想月薪在 6000 元及以上,其职业认同程度最低,且直接影响了其从事教师职业的倾向,均值仅为 3 57,趋向于“认同程度一般”。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浏览各大网络平台能够直接了解到各地区教师行业的工资水平,也会和个人的预期形成对比,与预期越接

37、近的,其认同度越高。虽然国务院教53韩秋慧,等: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形成机理研究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 2022 年 5 月再次发出提醒函,“要求各地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 政策”,然而仍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改善,在这期间的教师实际工资仍然会影响民办高校师范生的薪资需求,间接影响其职业认同的形成。此外,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和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也有着密切关系,社会认可度越高,学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期望越高,表现出的行为则越积极。然而,随着教育部“双减”政策的出台,无形中缩减了部分师范生毕业后可选择的工作单位数量。四、结论与启示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机理来源于两个方面:

38、从内在机理来看,直接来自学生的性别、生源地、性格以及个人意愿;从外在机理来看,学生的家庭成员人数、亲属所从事职业、各师范专业建设程度以及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资福利待遇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职业认同程度。因此,为有效提高民办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高校首先应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以及不同性格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通过动员以有效提高该群体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改变其职业行为倾向。与此同时,针对报考期间非个人选择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可加大人文关怀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提高从事教师职业的期望。其次,大一新生分配宿舍前可发放意向采集表,不仅仅考虑个人的生活习惯,也可考虑学生家庭成

39、员人数以及亲属从事职业,通过大学四年期间的相处,发挥重要他人的引领作用,非独生子女以及亲属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室友职业认同的形成。再次,加强师范专业建设。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奉献度和专注力越高,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就越高”7。第一,引进优秀教师或聘用一线中小学教师授课。第二,采取激励政策,提高自有教师对专业和学生的奉献度,通过日常授课、指导师范技能训练、管理教育实习、辅导毕业论文等多渠道与学生展开深层次沟通,言传身教,坚定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初心,并为之努力。第三,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制度。“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8,能够促

40、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多视角促进师范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生成。此外,“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是长期的、动态发展的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9,因此,通过基础教育学校 高校、师 生、生 生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对个人、专业、学校以及教师职业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提升,进而有效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最后,完善教师薪资保障体系。“支持性的教育政策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从教动机,影响职业认同的形成。”10 通过设立对师范生的相关支持政策,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从教,并努力成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会发展”的人民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师范生职前职业认同程度,对职后职业认同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魏淑华,宋广

41、文,张大均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 J 教师教育研究,2013(1):55 60 2 魏淑华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3 胡洪宇,蒋平 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J 教师发展研究,2019(4):72 81 4 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等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 J 西南大学学报,2010(5):152 157 5 韩秋慧,齐聪 民办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48 53 6 孟诗慧 高师院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问题研究 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7 王鑫强,何晓新,刘楷 高校教师敬业度及其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跨代影响 J 教师教育学报,2017(3):95 101 8 韩秋慧,齐聪 我国本科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J 文教资料,2020(30):119 121 9 彭希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体验研究 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 10 赵宏玉 教育政策对免费师范生从教动机、职业认同的影响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1 59 责任编辑贾忠峰63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