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含答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8443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理实验专题复习2、1、物理小组的几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乙(1)、实验中,他们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和,该实验的原理是 0(2)、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并尽量使它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是为 了减小测量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将做 运动,因为 能转化为 能。斜面坡度不变时,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将越(填大或小”);若保持通过的路程 不变,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越(填“大或小。在终点遇到金属片 制动时 能转化为 能。(4)、如图乙所示为小红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情

2、景,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时间为 s,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o(5)、小明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从而测出小车在斜面上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测得tAB=1.6s,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o若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l、v2、v3,则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O(6)、如图丙,小明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V1会偏 O(7)、如图丙,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 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

3、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_下面是小滨和同学们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为了完成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 是;(3)、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4)、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_小滨在老师的提醒下,改正错误操作,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时,小 滨观察到:开始加热,水的温度不断,有少量气泡产生,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 直至消失。酒精燃烧时,能转化为 能,通过的 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当观察到的_现象,可判定水开始沸腾了。与水沸腾时的情景

4、相符合的是图(填“a”或b”)。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O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过程中,老师反复提 醒同学们注意安全,不要被沸水烫伤,更不要被沸腾时的水蒸气烫伤。沸腾时的水蒸气烫伤比 沸水烫伤情况更严重,原因是 0(5)、实验室用温度计利用的是 原理;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第8分钟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6)、老师发现小滨的实验数据有一个错误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o水沸腾时需要 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o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79

5、898959898(7)、由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当地的大气压可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 压;(8)、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9)、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其他组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完成实验:、小刚组所测水的沸点102C,他们选择的可能是(填A或B)套装置。、小勇、小华两组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同时开始对水加热,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小明、小红两组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根据实验 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所示。小红组将水加

6、热到沸腾用时8min,比小明组用时长,原因是;、如果想要节约一些酒精灯的燃料,并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实验时间,请写出两种可行的措施:_(10)、小滨及其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8、102C;100,990有同学猜想原因是各组用的温 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o(11)、实验后,有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所示,接通抽气机 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 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选填升高

7、、降 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卜,水能重新沸腾。由此实验现象可 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与 有关,当水面上方气压越低时,水的沸点也。(12)、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拓展性实验,酒精灯给盛水 的烧杯加热,使杯中的水沸腾,在烧杯中插一装有适量水的试管,试管中 的水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选填“能”或“不能”)沸腾。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 镜面,如图甲所示。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 笔

8、描出入射光线E0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 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oD、纸板E 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甲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丙(1)、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选用可以折叠的纸板而不用一整块纸板的目的 是:。(2)、该实验中甲图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两侧。(3)、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4)、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0方向射到0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0B。实验时 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

9、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该反射(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射定律(5)、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6)、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o(7)、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0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8)、将入射光线E0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如 使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减小了 a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化了。当E0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此时OF,此时反射角=o(9)、实验中小

10、强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镜中的像是(“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或“虚像”)。(10)小义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 换位置,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 代替平面镜,就可以解决问题。请你写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_(写出一条即可)。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甲乙丙(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 到,从而确定,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口常使用的平 面镜(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2)、实验室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择 来代替平面镜;(3)

11、、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 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用手指尖触到平面镜上时,手指尖与它在镜中的像相距约4mm,则平面镜的玻璃厚度是 mm0(4)、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目的是;(5)、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6)、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7)、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8)、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9)、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做了如下操作:先点

12、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 只外形相同但(“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前或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O(10)、实验中,用左手将蜡烛A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填左或右)手点燃 蜡烛的.点燃后,烛焰高3cm,则B蜡烛的烛焰高 cm;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 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cm。(11)、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1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前/后)侧观察,仍能看到蜡

13、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13)、拿走白板,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15)、通过多次改变燃烧蜡烛的位置,找出其对应像的位置,并分别量出燃烧蜡烛和它对应的像到薄 玻璃板的距离,然后总结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16)、将蜡烛B在玻

14、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 tahg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I._;在实验中如果,I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大致位置在图中的(n 与(选填A”或B”)处。“|(1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再采取下列 77Z777Z7Z?7项操作(选填A或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操作.(18)、有同学用围棋棋子做实验,应该在比较 的地方进行;(19)、根据实验得出的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做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0)、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

15、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A(2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判断,身高1.8m的同学站在镜前5米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 面镜的距离是 m。像到他的距离是 m。他要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mo(22)、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之间有一点燃蜡烛,则烛焰在两个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有 个。5、下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

16、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o(3)、实验前,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_o(4)、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 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 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如果在乙图的基础上,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5)、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如下图所示,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再向(填“左”或“右”)移

17、动 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填“倒立”或“正立)、(填”放 大”“等大”或“缩小”)的(填“实”或“虚”)像。(6)、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烛焰的像后,他的食指指尖不小心触摸到了凸透镜镜面,此 时光屏上会出现。(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完整烛焰的像”或“部分烛焰的像”)(7)、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8)、在小明“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把烛焰放在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18、;、把烛焰放在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小明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 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 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6、小明同学在做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总结了很多知识经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 下面的相关问题。一(1)、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小明观察其结构可知它是一个 杠杆。(2

19、)、实验前,天平指针不在分度盘正中间,此时小明需要对天平进行调平,步骤如下:A、将天平放置在 上;B、将游码移动到 位置;C、调节_直到天平平衡。(3)、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左边时,此时他应该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 边调节,或者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边调节。(4)、小明调节天平平衡后总结了两点天平平衡时的标志:A、指针静止时在分度盘_;B、指针摆动时,在分度盘中央刻度两边摆动的幅度 o(5)、小明在测量某物质质量时,他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_盘,将祛码放在天平的_盘,在加减祛码时不能用手需要用,由 的顺序放置祛码,小明加减(填“最大”或“最小”)的祛码后依然不平衡,此时他应用

20、调节,直至平衡。读数应注意游码的,并读游码 侧对应刻度,原因_o(6)、小红做完实验后发现其测量结果与小明的不一样,两人商讨后,小明发现小红实验中出现了错 误,她在测量过程中没有移动游码而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明总结后告诉小红:A、天平调平时,不平衡应该调节 以实现平衡。B、测量过程中天平不平衡需要通过 或 来实现。(7)、小明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g;茴茴园|p p|p 11 口|g|I。1.2 3 4 5 I(8)、a、小明使用完天平后,收理器材时发现刚才使用的祛码中,有个祛码缺了一个小口,则小明的 测量结果比真实值_ ob、小红收理器材时发现她使用的祛码中

21、有个生锈了,则小红的测量结果比真实值_ oC、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了 10g,5g和1g祛码各一个,游码放在0.1g处横梁正好平 衡;结果发现原来物体和祛码的位置放反了祛码被放在左边,而物体被放在了右边,该同 学打算从头再做一遍,小明发现后说,这样也可以,那么另一位同学所讲的正确读数为_g(9)、小明突然想测量他收藏的一枚邮票的质量,可是他发现天平无法直接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请 问你有什么好方法帮他用实验室天平测量出邮票质量:7、思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工)、思玲同学实验过程:a、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

22、,立即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开始测量。可组长佳 丽同学马上给她提示“等等,天平还未好,。思玲同学 明白了,接下来她将,再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l;c、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2)、文峰同学认为思玲同学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于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 到如下数据:烧杯规格500mL250mL100mL50mL空杯质量/g1461004634.5杯和剩余油的质

23、量/g15110348.535.8通过上述多次实验,说明文峰同学的猜想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若 实验使用的是100ml的烧杯,则计算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时,需要减 g后再计算密度,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改进佳丽同学测食用油密度不合理的操作:A、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 的总质量m;b、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c、用天平测出 的总质量m.d、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o(4)、为了学以致用,物理老师交给他们一个任务: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一些物质的

24、密度物质硫酸水煤油酒精密度(kg.m-3)1.8x1031.0 x1030.8x1030.8x103、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祛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他们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后,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 该液体的密度为_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是_.(5)、某同学想将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改为密度秤。他的操作如下:F、先将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在塑料杯中装

25、满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三匚、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在塑料杯中装满待测液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杯中水的质量为 kg,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kg/m3,他设计的密度秤的量程为 kg/m3.(g 取 10N/kg)甲L(6)、小王测得甲乙二种液体的密度如右下图所示,则甲乙的密度关系为P甲 P乙。(7)、小芳同学测得某液体的密度如左下表所示则该量杯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是8、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V/cm320406080小明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淘到三块“陨石”,但它的真实性难以确认.小明 对其中一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1)、

26、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祛码,当加入最小祛码时,发现指针指在盘中央刻度 线如图所示,他接下来的操作是.(2)、天平平衡后,祛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陨石”的质量为 g.(3)、小明查阅资料发现“陨石”有吸水性,经思考后,他先将“陨石”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足够长时间,再取出来擦干表面的水,放入盛有4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他这样做的目的可以避免因“陨石”吸水而使其密度测量值偏;小明测出“陨石”的密度(1 650 107.0 1 2 3 4 5P=kg/m3.(4)、小明又利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测量另一块“陨石”的密度,小

27、明利用烧杯(烧杯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大水槽和量筒、记号笔及足够的水,粗略测出这块“陨石”的密度(忽略“陨石”的吸 水性)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用相同的蜡烛替代另一只蜡烛.基本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往量角中注 入远重的水将“陨石”放入 烧杯中,用笔 衣烧杯壁上标 出水面的位重科重用中的水以 场倒入烧杯.JL 到杯外水面再次 达到标记(5)、根据图示的实验步骤可知:“陨石”的质量是 g,“陨石”体积是 cm3,“陨石”的密度为 kg/m3,小明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称为 o(6)、小明到一家大理石厂发现一块巨型大理石碑。他想知道这块石碑的质量,于是借来卷尺测出石 碑的长、宽、高分别是3m,2m,1m。

28、然后他又从加工的余料中拣了一块与石碑同材质的大理 石样品带回学校,利用学校实验室器材,他先测出了大理石的密度。、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大理石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祛码及游码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则大理石质量_g.100g。1用0 1 23 4 5、带回的大理石样品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方法进行测量。那么大理石样品体积为 cm3,密度为 g/cm3(保留1位小数),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t oml200ml200100100A、加水到标记 B、取出矿石(矿石浸没水中)(准备补充水)c、将量筒中水倒 入杯中至标记、由以上数

29、据刘明算出大理石碑的质量是 kgo、小刚用天平和烧杯也能写出石块的体积如图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o小刚这种测体积的方法与以下实例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A、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保持电阻不变B、研究串联、并联时引入总电阻C、研究光时引入光线概念D、通过观察木块被运动的物体碰撞后移动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运动的物体动能的大小。A、加水到标记 B、取出小石块 C、将水加倒入杯中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

30、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木块在木板(或毛巾)上做 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选域直接或“间接)测量法.实验过程中,图乙中木块受的摩擦力为 N,祛码受的摩擦力为 No(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 吗?o你的理由是:,这种探究 问题的方法叫。(3)、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o 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

31、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 来了,这是利用 的方法增大摩擦力。(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I、小杨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下图所 示。他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次数压力接触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测力计示数示数/N1一个木块木板平放很慢2一个木块木板平放慢3一个木块木板平放较快小杨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字母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II、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a、表面平整

32、的长木板;b、斜面;c、硬纸板;d、毛巾;e、天平;f、带钩的长方体木块;g、弹簧测力计;h、直尺。要验证猜想C的正确或者错误,你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填器材前面 的字母)。请在下方空白处写出你设计的主要实验步骤。(5)、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木块的 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 同)。由表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在第一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在这五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 次是相同的。试验次数木块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F/N1静止0.52静止0.63加

33、速0.84匀速0.75减速0(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开始,该同学用较小的力拉木块,木块没动,此时摩擦力 拉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中他们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很难保持稳定,不方便读数,其原因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下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 是 O图乙中木块受的摩擦力方向是 O若在甲装置中木块运动过程中速度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填“变大”、“变小”(7)、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 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祛

34、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 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 的图象.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 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甲和乙图象可知,(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1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刚同学观察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但是铁块在水中 会下沉;人在水中会下沉,但是在死海中却能漂浮等现象。决定探究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提出如下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大小有关B、可能与液体的密度大小有关C、可能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D、可能与物体在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他用一个

35、合金圆柱体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探究猜想a,应该选用图;(2)、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No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物体的体积是。(3)、由图FG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此盐水的密度是 g/cn?.(4)、下图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内关系的图象是(物体未接触容器底)。下图中正确反映浮力F部和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6关系的图象是 0由所选图像知,物体完全浸没于液体前,物体完全浸没于液体后,所以猜想d是(填“正确”或“错误”)。个 F/N F/N AFZN fF/NA B C D(5)、小刚通过观察D、G两图,得出了“浮

36、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 论是否合理(选填“是”或“否”),请你说出理由;(6)、实验结束后小刚联想到压强知识,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以下两空均选填“”、或=);、E、F两图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i、P2,则Pi P2;、B、C两图中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3、P4,则P3 P4;(7)、他还想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他选了一个铜圆柱 体,你认为该铜圆柱体的体积应等于,你准备用上述 图做实验。探究的结论是:o(8)、通过探究实验表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有关。1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

37、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把一个饮料罐慢慢按入水中,感觉 用力越来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由于物体的体积与密度的乘积等于物 体的质量,而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因此,进一步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 密切相关。于是他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小明同学 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图甲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3)、图甲合金块的密度是.(4)、图甲中,浸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选填“变 大不变或变小”)

38、.如果向下移动时不慎碰到烧杯底部,此时石块所受的浮力 该时刻桶中水所受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图甲实验中的器材和小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 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面明显不同,这个步骤是(选 填代号即可).(6)、图乙是小明换用盐水做的实验,图f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图e中盐水的密度为(7)、c图中桶底受到的压强pi与f图中桶底受到的压强P2之比为pi:P2=12、在1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同学们完成了下列实验步骤中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

39、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C、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支上点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工)、正确的顺序是:.(2)、实验中小明发现杠杆右端比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3)、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两侧挂上钩码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如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通过调节钩码的 和 来实现,而不能再调节_。(4)、如右图所示,用弹

40、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 户工匚通 口$拉时测力计的示数为_N(每个钩 分十口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 口上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甲 乙“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5)、如图所示,当在杠杆B点挂3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乙所示,那么在杠杆的D点挂 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 码同时向支点0靠近1个格,那么杠杆(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6)、实验中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 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在

41、点,且拉力的方向是。(7)、小明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l=20cm、F2=4N和l2=30cmo该同学 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理由是:。(8)、实验中,小英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勺口 E(:、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q 7 口工0rr田(9)、在上图中,不改变支点。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2保持左侧第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10)、使

42、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 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方案好,理由是(11).下表是小军同学的实验记录。每个钩码重0.5N,实验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小军得出了 如下结论:动力乘以支点到动力作用点 的距离等于阻力乘以支点到阻力作用点 的距离,他的结论,原因是 实验过程中 0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否定他。_ 0 正确结论是:_杠杆上每格长度是1cm.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次数F1/NLl/cmWNL/cm11824228116321238(12)、实验完成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一位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

43、衡的 条件,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0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 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做远离支点的匀速移动,则杠杆(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 右倾斜”)V大.,:二.AC,二.=1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为了方便测量_,应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只将杠杆左端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边旋一些。(2)、杠杆调好后,第一组同学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 为第二组实验操作更方便,理

44、由是。按图丙实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拉力F1,为 No(3)、小刚将一个钩码悬挂在杠杆左端B点的下方,这样使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实验 中始终保持杠杆右端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在A点,多次改变动力的方向(即改变支点和动力作用 点的连线0A跟动力作用线的夹角0),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每次动力的大小。下表是他记录的实 验数据。5次实验中,动力 的力臂最长,第5次实验中,动力F5的大小应为 o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跟动力作用线的夹角越接近,杠杆越省力。实验次数12345动力的方向(0)304590135150动力的大小4N2.8N2N2.8N(4)、实验过程中,将钩码悬挂于

45、图中A点,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支点。右侧不同位置,用弹 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动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对应的动力 F1,并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出L1与F1的图像,根据图像中实验数据 可知,当L1为0.5m时,F1为 N;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l/cm10.750.4021.00.3031.50.2042.000.1553.00.101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阻阻值分别为 5Q、10Q、15 Q、20Q、25 Q。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

46、叉)。(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仅有一只电表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或。(选填字母代号)A、电流表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滑动变阻器断路D、定值电阻短路 E、定值电阻断路(3)、小明同学闭合开关后,如果出现下列现象,则电路具体故障是: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A、电流表坏了 B、滑动变阻器断路 C、电阻处接触不良 D、电阻短路(4)、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 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0

47、、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Q的电阻做完实验后,接下来的操作是,然后将 1OQ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读出电流表的 示数。(5)、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 Qo 15、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猜 想】、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10Q、15Q、20。、25Q、

48、30。、50。),滑动变阻器(20Q 1.0A),导线若干。【实验过程】(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甲乙(2)、小明按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 的错误是 o(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7?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 析数据可得出猜想 是正确的。表一 表二电压U/N1.51.82.02.42.8电流A0.150.180.200.240.28电阻胫。51015电流A0.500.250.17(4)、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后,同学发现实验桌上还有5。、15。、的定值电阻,他灵机一动,决

49、定利用 甲图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先用5Q的定值电阻进行第1次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再将10。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第2次实验,为了 确保两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相同,相对于第1次实验,第2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向(填“左”或“右”)移动,记下电流表示数。再改接15Q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 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是正确的。实验中,小明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 是。小明接着还想多测几组数据,但他不能选 用的定值电阻是。(5)、小华在探究猜想时,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V,得到了与表二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

50、小华与小红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o【知识拓展】(1)、若使用名牌为“50。1A”的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都用上,则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范围 为。(2)、若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使用名牌为“50Q1A”的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都用上,要完 成实验,所选的电源电压范围为 o16、九二班甲、乙、丙、丁、戊五组同学用伏安法测量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的电阻和功率。估计小灯 泡工作时的电阻约为10Q,现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三个规格分别为5Q1.5A1OQ1A 和100。0.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由3节新铅蓄电池串联而成。请回答实验涉及的相关问题。(1)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